虽然一个乡的保长不至于闲的打屁骗小孩玩,兰澜还是决定先去供销社探探情况。
免得她去说服大队的人时,干干巴巴就一句供销社要收农产品,别的一问三不知。
实事都莫名有了两分道听途说的味道。
找人问到供销社的位置,兰澜带着二丫找了过去。
红星乡不大,算得上繁华的也就三条能容纳一条小汽车通过的石板街道,政府邮局安保供销社全被囊括在内。
被黄土石块折磨的发胀发木的光脚板,踏上有些冰凉的石板路,兰澜忍不住爽快的长舒一口气。
等这事结束了,她一定要给奶奶和自己整双草鞋穿穿!
布鞋就不用想了,兰澜一共就两身补丁垒补丁的衣服换洗。
是原身去世的奶奶留下的衣服改制的。
平时干农活的时候,穿得还得仔细,免得到时候没办法留给下面的妹妹穿。
这个家就是穷到这种地步了!
兰澜脑子里苦大仇深,二丫倒是兴致勃勃,紧紧牵着自家大姐的手,贪婪地打量着周围的行人、一间间稀奇古怪的门市。
二丫在做一个游戏,寻找和大队里不一样的人。
和山里人居多的河边集市不同,这儿聚集的都是乡里最富贵的人。
昂头挺胸的男人、蓄着溜光水滑大辫子的姐姐、时髦的齐耳短发小女娃,有粉白粉白的小脸最受二丫关注。
穿着一双军绿色的胶鞋大方和衣服胸口有两个兜的人交谈,明明和她差不多大,却说着二丫根本听不懂的话。。。
二丫的注视直愣愣的,小女娃循着感觉看过来,吓得二丫像被烫了一下赶忙低头。摸了摸自己晒得起皮的脸蛋,又看了一眼自己和大姐干裂布满泥土的脚丫。
二丫第一次有另一种不自在的感觉。
不同于在大官面前的害怕,这种不自在让二丫第一次脸红。
二丫发现大山外的世界有另一种不同。
由兴致勃勃转换成鹌鹑,这变化哪里瞒得过兰澜:“你咋了二丫?”反射弧这么长?现在才开始累了?
二丫瓮声瓮气的说:“姐,我们回去吧。”原本大大咧咧的二丫,甚至为自己脚丫带上石板上的黄泥感到害臊。
“为啥回去啊?我们还要去趟供销社问事情呢,这事要是落实了家里说不定还能换两尺布给你做件新衣裳呢。”二丫的衣服也是经过了好几代主人,才落到她手上的。
可不管兰澜怎么说二丫就是不愿意再往前迈一步。
没办法,兰澜只能叮嘱二丫在街边等着别乱跑,她自己去。
供销社对开的铁红色木门上方,挂着一块匾额“红星乡供销社”六个红字排成弧形。
兰澜站在门口搓了搓脚上的泥就往里去,一进去就是一股副食味道。
垫着脚往柜台里看,柜台最靠近里面的位置是水泥砌的盐池子,堆着满满当当的大粒粗盐。上面插着一根长长的棍粘着一张红纸向挤挤攘攘的人群展示价格。
“粗盐一毛四一斤”
站在人后的兰澜看到这个价格心里咯噔咯噔的。
赶忙往后看。
两毛五一斤的咸鱼。
五毛一斤的鸡蛋。
七毛一斤的猪肉。
二毛一斤的大米。
一毛五分的白面。
油盐酱醋全都不超过两毛一斤。
兰澜站在一个柜台前,死死地看着白糖的标价“白糖一斤七毛九凭票供应”
自己的白糖花了一千二人民币,换成现在的钱就是十二块。
相当于自己花了将近十倍的钱买了同样数量的白糖!
就算自己不用票提价卖给别人,那也是大亏特亏啊!
市场监督局呢!我要举报!
奸商啊!兰澜气血上涌,小小的身板都晃了一下。
没事没事,盲目下场要吃亏这是正常的。
成年人要学会为自己的错误买单!
深吸两口气,兰澜稳住了情绪。
挂起了老实腼腆的笑容往一直站在边上穿着中山装,手里拿着本子和笔,明显不是售货员的中年男人去:“大叔你好,你也是供销社的人吗?”
供销社副主任施前进有一秒钟的惊讶,笑着说:“怎么了小姑娘,想买什么东西吗?”他以为眼前的小娃想东西又排不上队,这才到自己这儿来碰运气。
毕竟他们供销社人来人往的,全是购物主力军大娘们的主场,一般男人都挤不过她们。
一个瘦瘦巴巴的小姑娘,更不是她们的对手。
兰澜摇摇头:“不是,我是来卖东西的。秦保长叔叔和我说供销社在和乡里的大队搞议购,我爹他们还在交公粮呢脱不开身,我就想来先问问。”
这个男人一直观察着供销员和粮食售卖的情况,还一直在本子上写写画画。
他就算不是供销社的领导,那也是这条线上的人,错不了。
秦保长啊。
施前进略微思考了一下,说:“是有这么一个事,但是告诉你一个小姑娘有啥用呢你又做不了主,还是叫你们大队的大人来吧。”
这是不想和自己浪费时间啊,兰澜她又不是真的十来岁小姑娘,也不准备争论,也不感到窘迫。
依旧笑着:“叔,咱供销社都要收些什么呀?你和我说说嘛,这样我可以先去和我家大人讲讲,要是大队上筹备不出来就不来浪费叔叔你的时间了。”
施前进想想也是这么个事,供销社要采购的东西早就深深地刻在他的脑子里了,说上一遍也不复杂,清了一下嗓子,说:“主要采购的产品有各类农副产品,新鲜的青菜不要,那个我们供销社有专门供货的农场。
猪禽蛋、竹柴木炭、茶叶、皮毛、中药材,还有一些手工编织品箩筐背篼草鞋供销社也是会收的,不过得手艺好结实耐用。
只要你们大队交上来的东西好,我们供销社都会收。”
听着男人像说相声一样一溜烟的报种类,兰澜赶忙问:“那加工的副食产品呢,像粉条豆腐之类的。”
兰澜小时候是留守儿童,从小和她奶奶一起住,放假的时候经常跟着对方制作这些。
好多年没做过了,流程上还是清楚的。
也就时候不巧,要是早几年还能私营的时候。
兰澜教会于家这手艺,大富大贵说不上。
早就能搬到乡里县里去了。
公私合营的时候还能搞到工人身份呢。
不比现在这黄土地里打滚舒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