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朝文武皆知,老朱和太子向来是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白脸。这唱双簧般的默契,朝中众臣早就习以为常了。
可就在今日,沐英率军凯旋,为大明扬威的喜庆日子里,父子二人竟一反常态。
辰时过半,秋阳正好。
南京城外三里处的凉亭内,朱元璋带着太子朱标和朱棣、朱橚?二位皇子静候凯旋大军。微风拂面,掀动龙袍衣角,更显帝王威仪。
“大军凯旋 ——!”
随着一阵阵高亢的呼喊声,远处尘土飞扬。一支雄壮的军队渐渐映入众人眼帘,铁甲在阳光下闪耀着寒光。
猩红的明字军旗迎风招展,像一团团燃烧的烈焰。将士们个个挺胸昂首,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子铁血豪气。
“瞧瞧!” 朱元璋捋着胡须,脸上绽开欣慰的笑容,那双威严的眼眸中闪着骄傲的光芒,“瞧瞧,这就是咱大明的虎军,都是咱大明的好儿郎啊!”
沐英身披重甲,胯下骏马飞奔至凉亭前。他矫健地翻身下马,躬身行礼:“臣沐英,率军凯旋,参见陛下!”
“沐儿,免礼!” 朱元璋眉开眼笑,“此番西征做得漂亮,叫咱心里痛快!” 他目光一转,看到沐英身后的李景隆,笑意更浓:“九江,躲着作甚,怕咱抽你不成?”
李景隆快步上前叩拜,嬉笑道:“拜见陛下。能受陛下教诲,那是天大的福分,又怎会怕呢?”
“少拍马屁!” 朱元璋捋着胡须,眼中满是赞许,“听说你小子在西边打得不错,连番蛮首领都给你拿下了,果然是咱家的好后生!”
说着,他抬手在李景隆肩上重重一拍,笑声如雷般震耳发聩。
李景隆正要谦逊几句,朱标却突然沉下脸来:“父皇,九江此番行事太过莽撞。他不过是随军历练,何以敢擅自调兵?”
朱元璋闻言一愣,往日里都是他训斥,朱标从中调解,今日这是... 唱的哪一出?
“哈哈!” 朱元璋爽朗大笑,“标儿你倒成了老古板!你不少义兄当年跟咱打天下时,比九江也没大多少,甚至就连咱.... 也只是大了九江几岁罢了!”
朱标面色愈发严肃:“儿臣不敢苟同!如今岂能与乱世相提并论,九江年少,生在太平年,不谙军务,若轻举妄动酿成大错,岂不...”
“标儿,此言差矣。” 朱元璋摆摆手,“鹰击长空,尚且需要以命相搏,人不练,何以成才?!”
“没人是天生的将军,若是怕这怕那,我大明日后靠谁来保家卫国?”
李景隆听着这对父子一反常态的对话,心头暗自窃喜,至少两人都没提他滥杀的事。
“沐儿!” 朱元璋主动岔开话题,“你且说说,咱家九江一路表现如何?”
沐英立即将李景隆剿灭阿昌、失纳,平定番蛮等事迹娓娓道来,末了还提到了路遇山匪之事。
朱标听罢非但不赞,反而更加不悦:“九江年纪尚轻,竟数次独领兵马,深入险地...”
“你可快闭嘴吧!” 朱元璋一挥手,打断朱标,“男儿当带三尺剑,立不世功!九江这事做得好,就该如此!!”
朱棣、朱橚等皇子面面相觑。
这还是他们熟悉的父皇和大哥吗?怎地性子都换了?
李景隆也有些困惑,但见老朱高兴,也乐得顺势而为:“多谢舅爷夸奖,孩儿此番西征,也着实长了见识...”
“说说看!” 朱元璋兴致勃勃。
李景隆便将所见所闻娓娓道来,重点谈了对边境防务和军中纪律的感悟。
朱棣站在旁边,听着李景隆的话,眼底尽是向往和赞赏之色,而朱橚则显得有些百无聊赖。
朱标闻言神色稍霁,但仍强压不快:“既然见识也有了,不如就去大本堂读几年书,好好修身养性。”
这话却惹得老朱不悦:“怎地,他爹是武将出身,学什么文人那一套?咱这大明天下,是光靠笔杆子就能护住的?”
朱元璋目光炯炯地望着朱标:“将来你做了皇帝,暂且不怕,你这些兄长叔伯还能出力。可日后雄英大了,咱这些老弟兄和义子不是没了就老了,不就得靠这些小子?”
“我看九江可以入军重点培养,来日也能好生辅佐你和雄英。这样,咱到了底下也能放心了。”
听见这话,李景隆心头狂呼稳了,总算这次出去没白遭罪,只要能早点混入朝堂,就可着手推动大明历史车轮转向完美。
没错!
男人嘛,有了实力就有了野心,藏拙那一套别人不知道,反正他是不敢苟同。
泱泱大明,何其精彩,又是何等的遗憾?
明朝开国于至暗时,匡扶汉室脊梁,又是汉家最后的大一统王朝,他的走向间接影响了千秋万代!
既然来了,他当以已身,铸就大明与汉室的万世之基,从而改动后续的历史走向,从源头掐灭后世的那些至暗血泪。
朱标仍旧不服,还想开口争辩,却被老朱抬手打断,“今日乃凯旋喜日,就不要这里争辩了, 先行回宫。”
朱标只能作罢,瞪了眼还在傻笑的李景隆,低声道:“待会回去再跟你算账。”
“跟你爹俩干,真是难啊!” 李景隆撇了撇嘴,口中嘀咕一句。
也难怪人家都说洪武朝的官难干,上面压着老朱这么个杀星,旁边还有个副皇帝朱标。
得罪了老朱没活路,得罪朱标同样没活路,好赖全被两父子捏的死死。
“回宫!!”
朱元璋一甩袍袖,拉着沐英朝宫内走去,朱标举步跟上, 三人并肩走在最前,说说笑笑显得极为和谐。
李景隆跟在身后,口中仍旧不断嘀咕着。
“九江,嘀咕什么呢?” 这时,朱棣轻轻撞了撞他的肩膀,主动搭起话来。
李景隆扫了他一眼,挤出一丝假笑,“殿下,想必是听错了,我并没有嘀咕。” 话语里的生分,就是聋子也听的出。
自打来到这个世界,知道自已成了李景隆,他对朱棣一向避如蛇蝎,不想与他有半点瓜葛,两人这么多年仅有两次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