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彝宪带领下,一行人转过几处墙角来到靶场。
场中矗立着数个约三尺见方的木靶,由远及近插有很多木桩,用于距离标记。
不多时,崔安几个拿着几支枪和小木桶赶来。
“禀皇爷,自生火铳带到,请皇爷训示!”
“崔安,此铳是否进行过试射?射程几何?”
“回皇爷,内臣去年命人试射,其有效射程60步,最大100步左右,比斑鸠铳低比三眼铳高,与鲁密铳相当。”
崇祯快速盘算,60步大概90米,100步也就150米的样子。
甭算了,实践才是最佳检验之法。
“即刻试射!”
“遵旨!”
四个太监一人拿起一支枪,走到距靶第四根木桩处。
大家跟着向前挪步,方王二人始终挡在崇祯前方。
圣上安危无比重要,万一哪个太监回过头来扣一枪咋整。
只见每两个太监之间,摆着两个小木桶,里面分别装着火药和弹丸。
几人用勺子取火药,抖了好几下,确定药量装进枪管。
再取弹丸装入,用一根小木棍捅了几下。
随后站起身,象征性瞄向前方,将头侧往一边。
“砰砰砰......”
浓烟四起,前面靶子一个未中。
崔安有些尴尬,伸手示意继续。
太监们重复刚才一系列流程,再次枪响,这次有个靶子被击中。
崇祯心中默算,方才两枪,共花掉约莫一分半钟。
记得前世在网上看过,17世纪中期燧发枪,一般每分钟能发射2至3发。
后期可达5发,前提是使用纸包弹。
四个太监全靠经验判断药量,这个耗时已经不错了。
而且燧发枪乃滑膛枪,自身精度就很感人,加上害怕炸膛将头侧向一旁,以致准头更差。
由于燧发枪存在装药间歇,精度也不高,数十年后西夷摸索出较为科学的排队枪毙战法。
好像明初也有三段击战法,但此刻的崇祯并不能完全确实。
示意暂停,崇祯快步走向靶子,见铅弹镶进木板不少,破甲毫无问题。
“崔安!”
“内臣在!”
“将火药填装好,朕要亲自试枪!”
“陛下,不可啊!”
“......”
特么又来了,让人很恼火:
“休要多言!按朕旨意,快!”
崔管事诚惶诚恐,只得命太监速速装药。
崇祯接过一把枪,学着前世街边打气球的模样,走到第二棵木桩处。
枪托很不顺手,尽量放在与眼睛平视位置,比太监动作更规范些。
担心后坐力太大,便离着下巴大半尺,三点一线瞄准靶心。
“砰!”
枪声响起,貌似前方木屑横飞。
躲开烟雾一看,靶子被打穿一个大洞,20步的威力极大,精度也相对准确。
“皇爷好铳!”
“......”
几个宦官喜形于色,没有炸膛,皇爷毫发无伤,他们也就放心了。
崇祯接着在40、60步处一一射击,直到命中,才更换下一个位置。
两个距离各打两发命中,60步的效果要差些,不一定能破甲,但血肉之躯肯定经不住。
80步处第五发命中,木靶被弹得轻微摇晃,留下个很浅的弹痕。
又打出三枪,再次命中一发,弹痕比先前那发更浅。
一连射击十多枪,相同距离得到不同效果,显然与装药量有关。
看来要达到二三十年后的150至200米有效射程,还得从添加枪托,优化结构,以及定装药丸上想办法。
自己身为穿越者,届时点拨毕懋康一二,他有信心让此枪提前发挥威力。
完事儿回到值房,让崔安把手抄本《军器图说》拿出来,准备带回去翻翻,熟悉一下当代火器。
联想到王恭厂一事,崇祯问向方正化:
“大伴,流民事宜进展如何?”
“禀皇爷,昨日已开始登记造册正常施粥,明日便可陆续送往官地,半个月内可全部接纳。”
“很好!即刻从流民中筛选工匠,朕要将火药生产搬到西苑去!”
“皇爷,这...”
大家都很错愕,好端端的搬它作甚?
“王恭厂爆炸尔等忘了吗?火药在城中产出绝非安稳之计!”
众人瞬间会意,火药拿到乡下偏远地儿去,确实更为妥善。
流民中各类工匠肯定不少,以工代赈,火药厂很快就能建起来。
西苑官地离京师仅三十余里,尤其驻所附近既隐蔽又有溪流,用作火药厂再好不过。
“遵旨!”方正化领命。
崇祯望向崔安,经过小半天接触,发觉这家伙办事能力还行,比掌印张彝宪那死太监强出太多。
“崔安。”
“内臣在!”
“朕看你对兵仗局事务了然于心,朕升你为兵仗局掌印,同时兼任火器厂管事!”
张彝宪一愣,自己兼的官儿就这样丢了?那些好处今后还咋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崔安也瞅了他一眼,皇帝要给升官,哪顾得上老上司脸面,慌忙跪地高呼:
“臣领旨谢恩!”
“你近日便负责火药生产搬迁,西苑官地有啥事,直接找方正化配合!”
“臣遵旨!”
能进得皇帝法眼,预示前途无量,崔安激动万分。
想了想,崇祯指着桌上的火铳问道:
“以火器厂能力,此铳每月能生产几何?”
“禀皇爷,火铳坐班工匠约200,今年从各地将有百余火铳匠前来,可凑足350人,每个工匠两个月可产三支,即每月产出500支上下。”
“嗯...”
崇祯陷入沉思,如此效率实在太低了。
“是否乃打造枪管过于耗时?”
“正是!”
“你将现有工匠分类造册,比如擅长枪管者,专门打造枪管,各个部件由不同工匠分开制作,最后统一组装!”
“这...”
崔安大感不可思议,这可是违背祖制啊。
大明工匠向来都是负责器物的全流程工序,还得刻上名字,这可如何是好。
崇祯当然知道这些,说道:
“最多半个月毕懋康就会来京师,朕要大力改良自生火铳,你照办便是!”
“遵旨!”
崔安不敢多嘴,反正皇帝说啥就是啥。
今日之事也就这样,按前世打气球的招式打出了一些心得。
起身拍了拍崔安肩膀,令崔安受宠若惊。
让王承恩带上一把燧发枪,又带走少许弹药,一众人簇拥着皇帝回宫而去。
喜欢重生大明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