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宫中,崇祯迫不及待捧起《军器图说》。
真佩服毕懋康才华,此书图文并茂,让他对大明火器有了全面认知,这里面好东西太多了,可惜后来大部分消失于历史尘埃,实在遗憾。
就当看得入神的时候,保定府至京师官道上,一行马队十余人,中间还有辆马车,正在迎风疾驰。
孙承宗掀开帘子:
“到何处了?”
“老爷,尚有10余里便到固安,今晚可在城中歇息,”家仆回禀道。
孙承宗捋了捋胡须,眼中闪烁出一抹亮色。
看来明日傍晚前即可到达京师,后日便能进宫面圣。
昨天一早接到御令,稍作安顿便带着几个仆人,与传令太监一道,马不停蹄出发。
眼前这条官道,已三年多没有涉足,三年前被一众朝臣弹劾,无奈请辞回乡高阳。
期间辽东及各地战事越发糜烂,多次以赋闲之身上书,请求重返朝堂,然而圣上从未回复,令他时常嘘唏无奈。
昨日看到亲笔御令,不是圣旨,心中泛起多种猜测。
凭他独特眼光,得出当下党争肆虐,皇帝极可能为规避耳目,不得已而为之。
圣上应该想做点实事,让他这七十三岁老头,再次燃起匡扶大明的熊熊烈火。
无论前路多么艰险,都要陪皇上披荆斩棘。
......
与此同时,类似一幕,在多处官道上演。
大同镇参将黄得功,昨日午前接到圣意,立即带着十余亲兵赶赴京师,途中换了马匹,完全没顾传命太监脚力,离京师仅剩数十里。
身在冀州的游击将军周遇吉,此刻已进入京师城门。
山东按察使司佥事王徵,今日早间便已启程。
莱州府海边一处卫所,身着士卒服饰的钱龙锡,正跪地接令。
捧起圣上亲笔手谕,钱大人泪流满面。
快四年了,堂堂内阁次辅就在这临海卫所,从事所谓文书事务,经常被一群兵油子欺负,受尽人间冷暖。
不到一刻钟,曾经的次辅收拾好行囊,随着几个传令内官,一刻不停向北方奔去。
其它赶往南京、江西、湖广、陕西、福建各路人马,在不同地方奔驰。
召回各地监军的快报,也在午后发往各地。
可以说崇祯登基八年来,除各地加急公文外,从未如此高效。
......
傍晚时分,崇祯正与周皇后享受“烛光晚餐”。
王承恩来报,黄得功、周遇吉已到京师,崇祯猛地一激灵,一下子陪老婆的心思都没有了。
两人来得够快,冀州隔得近,周遇吉算正常脚力,大同镇离京600余里,一天半就到,黄闯子到底是黄闯子。
忙命叫人传令,让二人好生休息,明日辰时入宫觐见。
今晚陪美艳皇后看来是不成了,崇祯放下碗筷,去往东暖阁,黄闯子他们来了,军制改革已不能再拖。
摊开纸张,崇祯陷入沉思。
当下大明军制,让人无比头疼。
禁军、京营、营兵、卫所军并存,两百多万军队,相当于养了两百万头猪,起作用者甚少。
抛开禁军,还有特殊职能的锦衣卫不提,从上到下,无论管理、体系、编制、军职名称等,实在错综复杂。
自己的便宜祖宗老朱,当初为限制军权节约军费,搞出“卫所”加“营兵”军制。
卫所平时屯田,需要戍边或作战时,再充入营兵,成为正规部队。
上头有五军都督府、兵部管辖,一个主建,一个管战。
下面有巡抚、提邢按察司、兵备道、都指挥使司等统领“卫所”,以及监察巡按督导。
边镇有经略及总兵管理“营兵”,后期还衍生出总督、督师。
开国初期还好,卫所与营兵之间只是换个地方,换个系统执行不同任务,一切相安无事。
到朱棣时,多出一个靠“篡位”起家的嫡系“京营”。
其将领绝大部分为勋贵,五军都督府也是由勋贵掌管,这个机构模式,一直延续到明末。
期间各项职能,发生过重大调整,标志性事件为“土木堡之变”。
这场战役令京营精锐尽失,有能力的勋贵,基本战死沙场。
于是五军都督府只剩下管理卫所职能,以及世袭京营相关职务,军权变由兵部实际掌控。
进入中期以后,卫所这支预备役部队,基本失去提供兵源功能。
军户大量逃亡,卫所官成为地主,剩下的军户,则沦为军官的佃户或家奴。
大明军队彻底变成了实质性的募兵制,武将有钱就多招,没钱就少招。
催生出更多私兵(亲兵),也就出现一省总兵往往仅几千兵卒,还诞生出祖大寿、左良玉、吴三桂之类大军阀头子。
......
要让大明军队起死回生,军制必须改革,并且要从多如牛毛的军队编制开始。
结合前世看过的文献,再让王承恩取来大明武备册。
将京营、卫所、营兵、禁卫军“四大系统”编制一一列出,崇祯瞬间哭笑不得。
京营提督(总戎职)以下,有主将、副将;下面又分为五军营、神机营、三千营。
各营职级依次为:
各营主将、副将、参将、游击、佐击、千总、把总、总旗、小旗。
看似单纯,实则让人无语。
只说千总,且只论正职,分为:
守御千总、门千总、营千总、部千总、外委千总;还有选锋千总、随征千总、随营千总等等。
把总也差不多,其它各个职务上,也存在名称不一。
其实就是功能上的区分,搞这么多职务干嘛,几下就把人给绕晕,真特么没事儿找事儿!
营兵当中,只论正职,则分为:
总兵、参将、游击、都司、守备、把总、哨官、队长、什长。
卫所军在省一级分别有:
都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等。
所属各个卫分成:
卫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千户、百户、总旗、小旗。
而自己的禁军编制,介于京营、营兵、卫所军之间。
各种职务名称盘根错节,看着就让人头大。
这样的军制,如此繁杂的职务,如何作战?如何令行禁止?
可以说,从顶层设计上,大明军队就已经摆烂了!
喜欢重生大明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