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他说了那么多,崇祯举起茶杯,示意喝口茶再说。
孙承宗抿了一小口,接着道:
“陛下,除九边外,内地几乎无兵可调,招募新兵难解燃眉之急,唯有先期以调兵为主,募兵为辅,方为上策。”
“爱卿所言极是,你认为何种抽调之法更为稳妥?”
“臣以为,可抽山东兵及漕运兵参战,抽其六成不足为虑。”
“何以见得?”
“山东屯兵6万余,有天津卫、冀州、登莱拱卫,即使建奴南下尚有缓冲余地,凤阳一线流贼,也无力继续往北。
运河漕兵十余万,除维持沿线治安外并无它用,相反数量臃肿。
如此抽出六成,便可达到近十万之数,然这十万当中,想必老弱不少,战力堪忧。
为此还需调石柱白杆兵2万,并抽出1万辽东铁骑,便可不下十万战兵,战时常有消耗,募兵即作为补充折损。”
崇祯点了点头,很认可这个观点。
历史上差不多在当下同期,原主被逼无奈,从全国好几处抽兵,东拼西凑凑了7万余。
所涉派系众多,战力参差不齐,吃空饷的究竟有多少,鬼才知道。
加上筹措军饷,花了好长时间才落地,以致错过最佳剿贼期,甚至让一年多后的杨嗣昌差点崩盘。
倘若如当下这般筹划,派系相对更单纯,数量上也更为充足。
再者辽东铁骑加入,适合平原地区机动作战,战力上能形成局部优势,此计划完全可行。
要是放在原主身上,肯定不会同意,他可是个防范拥兵自重的主。
非常之时就得用非常之法,老是瞻前顾后,不败都说不过去。
想了想,崇祯开口道:
“朕以为,此筹划并无不妥,然1万辽东铁骑太少,朕以为可抽3万,不知爱卿意下如何?”
“这......”
孙承宗无比惊讶,方才自己说抽调1万,已经是心理最高极限,圣上竟然想抽3万,实在令人费解。
“陛下难道不担心辽东?臣......”
“爱卿无需多虑,朕对你亲手筹建之城池,很有信心!
当下关宁一线,全国近二十万战兵聚集,单辽东铁骑就有6万余,抽出3万根本无伤大雅,守城拿那么多骑兵干嘛。
朕可不想养着吃闲饭,好钢就得用在刀刃上!”
皇帝说得非常对,孙承宗没有接话,他经营辽东那么久,心中跟明镜似的。
历史上卢象升将于今年年末,三番五次请求抽调辽东骑兵。
原主肉疼,犹犹豫豫抽出3000,就是那3000骑兵,方助卢象升稳住阵脚,不然情况可能更糟。
崇祯站起身,来回踱了几步,害得孙承宗也跟着站起来。
示意他坐下,顿了顿,说道:
“爱卿,朕以往常因兵败失地,错杀诸多栋梁,此般错误不可再犯。
大明看似兵多将广,分散之后却捉襟见肘,可谓处处设防,处处挨打,欲灭流贼胡虏,不可再墨守陈规。
用兵者,岂能过份在乎一城一池之得失,须集中力量办大事!
所谓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然存人失地,则人地皆存!”
孙承宗猛地眼前一亮,这些事儿他何尝不知。
就辽东而言,自己赋闲在家经常反思,得出的结果与圣上所言完全一致。
以大明能力,其实只能龟缩于宁锦一线,再往前根本不现实。
当今天子居然道出他领悟多年的真谛,这还是以前那个陛下吗?孙承宗心里瞬间感到惊喜阵阵。
没去理会他错愕表情,崇祯继续说:
“想想辽东千里沃土,自奴酋起兵后,交战二十余年,然实际如何?
还不是人地皆失,空耗钱粮心血,此种买卖,朕绝不再做!”
孙承宗非常感动,就因为大明历来喜欢硬刚,毫无迂回之战略。
他两度经营辽东,不得不步步为营,烧钱筑城,实施所谓收复失地。
天启年间建了一大堆城池,结果意义不大,反而进一步抽干国库,这就是他多年来一直反思的问题。
圣上方才一系列高瞻远瞩,无不与实际情况完美契合,老孙心中不禁五味杂陈,双手作揖:
“陛下英明!”
崇祯微笑:
“罢了,朕也是近日有所顿悟,有感而发,爱卿还是继续你的高论吧!”
接下来,孙承宗抛掉很多顾虑,对十字方略进行详细叙述。
崇祯频频点头,时而提出一些意见和想法。
孙承宗很受用,感觉与陛下之间,同处一个频道,只不过当提及银钱时,自己又深感忧虑。
如此用兵,倘若耗时一两年,所耗起码数百万,国库早都入不敷出,他倒有很多开源节流之法,却也解不了近渴。
崇祯大手一挥,表示无需担忧,他有法子搞到军费,且不会劳民伤财。
虽不知圣上具体是什么方法,但见皇帝非常笃定,孙承宗也就放心了不少。
说完兵事,接着说开源节流。
老孙就税收、土地、军队开销等各个方面,毫不掩饰指出一些弊端,并给出相应解决方略。
还提出可将西北、中原一带卫所土地,进行统一清理,解决部分招安流寇后路。
当然,对于宗室方面似乎欲言又止,仅建议降低颐养标准。
崇祯心中呵呵,孙承宗眼光绝对没问题,看来君臣之间,始终还存在鸿沟。
原主以往不信任朝臣,朝臣当然也不信任皇帝,要重新建立互信,并非一日之功,是该说说自己的构想了。
于是,崇祯将心中打算一一道出。
对军队、财税、宗室、勋贵等如何解决,作了宏观阐述,还就数日来做了些啥,接下来准备做什么,怎样去做,全都毫无保留。
顺便又说了点梦想,那就是开疆扩土,让四夷臣服!
听得孙承宗心惊肉跳,倍感不可思议。
先前还以为皇上只不过想消除内忧,稳住外患,重现天下太平,不曾想眼光竟如此长远,完全超出他的想象。
皇帝已经变了,不但心思缜密、胸襟宽阔,还野心勃勃!
哪看得到刚愎自用,哪里还有半点猜忌多疑,到处都展现着雄主之姿!
孙承宗百感交集,已经被圣上深深折服,他那颗激动的心,也跟着澎湃起来。
喜欢重生大明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