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数日未见,今日无事退朝之人,只有数十个。
不知是几天前响动太大,还是变成正辰时上朝,让大家积极了许多。
这种场景,并非崇祯想要的结果,没事儿来凑数有卵用,远点的连听都听不清,不如回衙门公干更显务实。
不过想想人多也好,有些事儿就是要人多。
诸臣也注意到了特别之处,今日大汉将军好像比往日多出不少。
一番君臣礼仪,早朝开始。
崇祯宣布,只议四件事。
温体仁会意,显然就是七日前说的那四件,满朝也只有他,方具备禀报资格。
咳嗽一声,非常庄重地走上御道:
“启奏陛下,陛下安排之事,臣等已办妥,此乃凤阳祭陵正副使名单,请陛下御览!”
说完双手呈上。
王承恩走下丹陛接过。
崇祯翻开一看,正使王应熊,副使朱纯成、太常寺少卿冯元彪。
选王应熊在预料之中,这次除了祭陵修缮,还要详细调查杨一鹏吴振缨案件。
老温显然不放心让别人去,这番安排,着实花费一番心思,当中有阁臣有勋贵,还有个东林人,应该是妥协后的结果。
如此看来,老温并未察觉自己意图。
祭陵史是谁,当下都已不再重要,这项事宜,仅仅是个障眼法。
崇祯上顺水推舟,大手一挥全部照准。
老温很满意,得偿所愿,皇帝给足了“面子”。
当然,最开心的莫过于崇祯,一会儿恐怕谁都去不成,有些人还将面临牢狱之灾。
第二项乃巡抚及总督人选。
陕西巡抚廷推出文震孟、蒋德璟、孙传庭。
自己的文老师竟然都入选,还把他列在首位,不排除尝试挤走文震孟的嫌疑,万幸孙传庭还在。
这个苟日的温体仁,表面上看似听话,背地里小动作不少嘛。
对于蓟辽总督,推出侯恂、范景文、马士英。
剿贼正副总督则为玄默、卢象升、洪承畴、吴甡;宣大总督拟定唐晖、熊文灿、陈新甲三个。
不假思索,崇祯高声道:
“孙传庭何在?”
“臣在!”孙传庭出班行礼。
望着这个未来栋梁,御座上的人倍感欣慰,高声道:
“原陕西巡抚练国事,转任郧阳巡抚,陕西巡抚由孙传庭接任!着孙传庭加兵部侍郎衔,将京中事务交接妥善,立即赶赴陕西!”
孙传庭满心欢喜,五天前就预感到了,果然梦想成真,随即领旨谢恩。
“侯恂何在?”
“臣在!”
“着原户部尚书侯恂,加兵部尚书衔、太子太保,赐尚方宝剑前往辽东,替换丁魁楚,原总督丁魁楚调回京师另用!”
按照原有轨迹,孙传庭要在一年后主动请缨,现在就满足他,期许能早日发挥效应。
而辽东那边,当下需要的是“稳”字当头。
侯恂乃文武全才,心思缜密,大局观及统筹能力,比丁魁楚要高。
此人理财能力一般,谈不上最佳人选,兵事才是最擅长领域,如今官居从一品去坐镇辽东,除了维稳,也有防范军阀坐大的考量。
而丁魁楚乃后来的大汉奸,得让他去接替杨一鹏,率漕兵去杀流贼,千万不能继续放在辽东,数日前就作出此般构想。
顿了顿,崇祯继续道:
“着原宣府巡抚陈新甲,加兵部尚书衔,升任宣大总督,傅宗龙重新启用,接任宣府巡抚一职!”
“着郧阳巡抚卢象升,加少保、兵部尚书衔,赐尚方宝剑,升任剿贼总督。
提督陕西、四川、山西、湖广、河南、江西、山东、南直隶军务,并节制三边、宣大,称其为十省总督!
五省总督洪承畴,加兵部尚书衔,为卢象升副职;原有防区作出调整,除三边外,另加分管陕西、四川、山西、宣大军务!
卢象升分管湖广、河南、江西、山东、南直隶五省,同时二人节制十省所有民政!”
场下朝臣表情各异,十省总督,啧啧,皇帝可真舍得放权,实在太意外。
崇祯扫视一圈,接着道:
“内阁散朝后,立即办理圣旨,不得有误!”
“臣遵旨!”
温首辅心中绷了一下,感觉与皇帝之间,似乎完成某种交易。
崇祯心中呵呵,散朝后的确要马上办圣旨,只可惜将不再是你温某人的事儿了。
对于前述安排,较历史轨迹改动很大。
原本剿贼总督乃杨嗣昌,为一年多以后的事儿,当下提前换成“卢阎王”。
杨嗣昌很听话,但就军事才能来说能力很一般,赶卢象升差得远,甚至连陈新甲都赶不上。
此人极度滥权小肚鸡肠,一定程度上缺乏战略眼光,具备力挽狂澜的卢象升,就是他和高启潜给坑死的。
这也是这个时空的崇祯,不喜欢他的主要原因,还是让他继续当孝子比较好。
至于西北及长江南北,调整了原轨迹洪承畴、卢象升两个五省总督,部分分管地域。
卢阎王不再是管五省,还增加了节制洪承畴、陈新甲,权力更为集中,便于统一指挥,同时还多出个南直隶。
按理说南都有南京兵部管辖,还有南京守备领衔,属于京师级别,交给一个总督去节制,有点讲不通。
但显然老温完全领会意图,把众臣给说服了。
凤阳及周边府城被攻,南京方面毫无作为,明摆着皇帝很不满,害得人家祖坟被毁,换成谁都应该抱怨。
此问题一抛出,朝臣们只能选择闭嘴。
而宣大总督由陈新甲接任,也是多方面考虑。
原本陈奇瑜去最适合,不过这家伙去年活生生放脱李自成张献忠等,让流寇再度壮大,得让他多吃几年牢饭。
陈新甲忠心没问题,能力尚可,虽9年后犯了个低级错误,让原主失去最后南迁机会,不过这一世那种事儿不可能还会发生。
崇祯深吸一口气,差不多就这样了。
当下最要害的几处,均有合适人员坐镇,比历史上更为妥善。
温匹夫发挥得不错,这将是他在朝堂,做的最后一件有关全局的大事。
剩下那两件就要多花点时间了,还得把火给烧起来,那样才有看头。
喜欢重生大明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