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王教官的指导,看准靶心,闭气稳神。
弓弦在手指间紧绷,箭羽贴着面颊,耳边一片寂静。
靶心在林向安视野中逐渐清晰,神情专注,指尖一松,箭如脱弦之龙,直飞而出,划过长空,直直射入木靶,发出清脆的响声。
紧接着又拿起一根箭,射了出去。
这时候的射箭不讲究精确度,而讲究箭中靶时,要保持足够的力度,以确保造成杀伤。
射准和杀伤力相比,耗费的力度更小一些。
林向安这一组五个人,初学者能拉开弓,保持稳定姿势,都不易,能够射到木靶基本没有。
但林向安不仅射出去了,还射中木耙,虽有点偏,但非常厉害了。
一连射了五箭,一箭比一箭靠近靶心,身边人惊呆了,连王教官都诧异。
“你曾练过箭?”
王教官注意过林向安的手掌,并没有手茧。
“这是学生第一次练,不过我练过几年拳。”
听完后,点点头,大概明白了原因,习武之人下盘较稳,长期练基本功,那双臂有力,这对射箭来说,是非常大的优势。
其次这孩子领悟力很强,能快速上手。
“就按照你现在架势,多练习即可。”
林向安点点头,调整呼吸,再次搭箭。
和枪击一样,握持稳固是基础,瞄准是关键,但最重要的,是出手那一刹的果决。
这位学生,在所有人之中,特别突出,王教官留意这人之后,才晓得他是今年的小三元,可以说是文武双全了。
一起练的学生,没多久就坚持不住了,拉弓的姿势时间长了,胳膊会酸。
累了的张景和一脸敬佩地看着林向安。
其他人知道林向安,就是最近备受议论的人,只觉得这人真是奇怪,异于常人。
结束时,林向安和张景和收拾好东西,一起离开。
路上,张景和一脸坦荡,随意地问道,“向安,我听说你要办学报,是做什么的?”
这事他也听说了,后来去问了哥哥张书淮,不过哥哥并不关注,他只好从别人那打听,但都说不清。
“就是将学生的优秀的诗词、文章发表出来,和书不同,只是单张纸,更容易在学生间传播。”
理解了林向安的意思,张景和瞬间想到了哥哥写的诗,还得到爹赞赏过,想来是不错的。
“原来是这样,我这里有几首诗,我明日拿几首给你瞧瞧。”
林向安没有拒绝,既然有投稿的,若是质量可以,刊登出来也可以。
“可以呀,若是不错,我给你发表在小报上。”
两人就约好了,第二天下午见。
等林向安看到张景和手里的诗,发现比他们选定的要好,有些心动,想调整一下。
“这是你写的,还是其他人写的?”
张景和也没有隐瞒,“这是我哥哥写的,我拿来时跟他说过了。”
“我记得你哥哥是张书淮?你确定他同意吗?”
其实张景和并没有和哥哥说清楚,只说想借用他两首诗,他哥哥也没多问,便同意他拿去。
反正拿来,就是他去使用了。
“嗯,可以用的。”
听到确切的答复后,林向安这才安心,因为已经开始进入排版阶段,马上就要给周教谕过目,确认没问题后,就正式进入印刷。
考虑到成本问题,版面设计风格要简洁典雅,采用古典的排版格式。
全部统一文字,无法看出差异,所以报头<学报>用手写隶书,这得专门设计,弄成品牌标志一样,加深印象。
不过这得单独刻印。
还得弄一些装饰框,将报纸弄成不同版块,清晰明了的同时,也让学报不至于太单调,可设计成简易的图案。
不得不说书画不分家,邵明擅长书画后,林向安就把想法告诉他,然后让他画。
一边调整,一边弄,直到把版面弄好了,后面才将文字写上去。
文字是竖版排列,但为了区分,会写不同的大小排列。
其他人看着设计过程,一脸新奇,和字画完全不一样,但看着第一份手写的学报完成,超出每个人的预期。
和日常看的书不太一样,都是一样大小的字,但你看学报,就特别清晰。
当林向安把做好的学报,递给周教谕去过目的时候,对方接过一脸惊讶,内容快速看过一遍,直接通过了。
最终林向安拿着成稿,去了县学的文澜书铺。
文澜书铺,是县里书籍种类最多的书铺。
林向安走进去,就看到一列列书架上,整齐地排列着各类书籍。
而四周的空气中弥漫着墨香和纸张的清新气息。
铺子内的有学子低声交谈,偶尔传来翻书的声音,没有一般铺子的喧嚣,格外安静而庄重。
见他进来,一个年轻伙计,就迎了过来,知道他找掌柜,便带着他到柜台处。
柜台前,一位中年男子正在记账,他穿着蓝色长衫,面容温和。
说明来意后,薛掌柜带着他上二楼,找了个安静地方详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将周教谕写的信,递给了薛掌柜,待看完后便客气询问道,“林公子,既然周教谕让我帮助您印刷,您这边的内容准备好了吗?”
林向安就把做好的学报递给薛掌柜。
薛掌柜拿起来细看,长约一尺两寸,宽约九寸,双面内容,内容的样式看起来很独特。
这时候书籍内容倒是竖着排列,并没有版式这一概念,也没有区分字大小,更没有主次之分。
“薛掌柜,不知道能否印刷出来,若有技术问题,我这边配合着调整。”
这技术问题,薛掌柜也只浅显的懂,并不清楚制作困难,需要和印刷工匠当面沟通。
“我看这学报,有需要单独刻印的,和寻常不同。我还是带您去和印刷师傅,当面沟通。”
林向安虽然简单了解印刷工艺,但具体能做到那种程度,并不太了解。
“薛掌柜,那就麻烦了。”
薛掌柜便将林向安带到书局内院,来到一间昏暗的房间。
房间里散发着一股油墨的浓烈气息,里面有好几个匠人正在忙碌,薛掌柜喊了一位宋师傅出来。
薛掌柜说明事情之后,这位宋师傅看完学报,可印刷,但需要一些时间尝试。
古代印刷,是从木板印刷开始,技术一步步突破,到后面的活字印刷,后面官方改良后,推出了金属活字印刷,目前仅是官学在使用。
喜欢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