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多是用木板印刷,活字印刷有,但并没有广泛普及。
金属活字印刷得以发展,还是因为铸字技术不断改进,这才能在官学普及。
金属活字的主要材料是铅、锡、铜等金属合金,铅是主要成分,它具有良好的锻造性和相对较低的熔点,适合用于活字的印刷。
锡和铜则主要用于增强金属活字的坚硬度和耐用性。
印刷效率大大提高,同时降低了成本,减少纸张和木材的浪费。
印出来的字会更加清晰。
林向安提供的版面,有大标题、副标题、正文三种字号,这就意味着需要三套金属活字。
另外还有学报最显眼的标题,就需要单独雕刻,都是需要时间,反而是隔开的方框,印刷并不难。
这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投入金钱。
和宋师傅沟通好了后,林向安便和薛掌柜细谈后续商业,怕对方担心赚钱的事,便解释了学报推出后,随后会推出民报,民报将是主要收入来源。
内容方面,文澜书铺不用管,只负责印刷和售卖。
在等待的过程中,林向安等人并没有闲着,便开始着手策划民报的具体内容。
最重要是找到写小说的人,林向安脑中记得不少小说,不过只记得大概,真要写下来,肯定得费时间,但他没这个时间,还不如找人合作,他提供思路,请人来写。
于是林向安鼓动小院的所有人,让他们写故事,要是没思路的,就来找他,他脑海里武侠、推理探案、恐怖、爱情、英雄等各方面的素材。
大家写不出来,林向安就去找薛掌柜,买了一些畅销的话本,给大家研究,实在不行,直接模仿。
幸好,人多力量大,总归凑了几篇还不错的故事。
目前民报大致涵盖:商业推广、故事连载、娱乐内容(字谜、灯谜等)、推荐好物等。
林桥负责的酒楼,过段时间就能开业。正好给自家打广告得了,配点通俗易懂顺嘴的广告语。
民报也是一月三期,若是热销,可以再调整。
民报的内容比学报顺利多了,大概勉勉强强足够凑三期内容。
大家见学报一直未果,以为这事就不了了之了,就在大家都要遗忘这事了,学报悄无声息地问世了。
当林向安拿到印成功的学报,确认可以了,就开始大量印,第一期就印110份。
定价的问题,讨论很久后,学报主要是给学生间提供一个交流平台,便定十文钱。
一张学报,双面,这收入,不够成本,勉强能付个稿费。
幸亏是县学书局,都是专业工匠,成本可控,效率高,不到三日,学报就印出来了。
等九月下旬,快到二十五之前,林向安开始找人预热。
提前将完成的学报,亲自送到周教谕和徐山长面前,让两人过目。
徐山长是知道这事,但还是第一次看到内容,颇新奇,问了林向安不少细节问题,还夸赞林向安胆子大,有想法,做的好。
于是在学报还没有发行,却被周教谕和徐山长连连夸赞,这个消息不胫而走,迅速扩散。
一群人半信半疑,但有些人却想看看到底是什么样?
这消息是林向安给了周教谕身旁下人好处,让他帮忙扩散的。
若遇到当面询问的,林向安就统一大家的口径,说初二十五售卖,数量有限,先到先得,文澜书铺当日早上售卖,卖完就没有了。
一些原本将信将疑的人,就在一次上课期间,周教谕不经意提了一嘴后,学报的事,一下子就扩散开了。
原本一旁看热闹的人,纷纷想知道学报底是什么东西?
有人打听出,限量只有一百份之后,就担心自己买不到,毕竟县学好几百人啊!
当日天刚亮,就有学子从县学匆匆赶到文澜书铺,想等书铺开门,能够第一时间买到学报。
然而到的时候,傻眼了,前面来了不少人,正在排队。
有些天没亮,就跑来候着了。
等街上人多了,各铺子开门,就看到文澜书铺排了好长的队,全是书生。
一打听,才知道来买学报的。
什么是学报?没听说过啊?
反正不知道是啥,但县学的学生都来抢着买。
等薛掌柜把书铺门打开,被外面排队的人惊呆了!
还没搞清楚状况,薛掌柜就听到这群人七嘴八舌说买学报。
“掌柜的,学报多少钱一份?”
“我也要买一份。”
......
薛掌柜瞬间想起了,之前林向安提醒他,不用太早开门,等周围铺子都开了,再开门。
说这学报会卖的很快,第一期卖完,不要再印。
另外告诉大家,下一期下月初五才会出来。
这林公子厉害啊,就这长队,开书铺到现在,都没碰到过这么多人来买。
平日里书铺一次能来好几个人,就已经很好了,没想到还能排起长队,薛掌柜心里乐开了花,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大家不拥挤,学报十文钱一份,一人只能买一份。”
得让这队伍多排一些时间,这样消息就会很快传出去。
下次再出来学报,估计会更热闹。
其他书院私塾的学生,肯定也会好奇。
不到一个时辰,一百份就卖完了。
看着排队的人群,薛掌柜歉意地说道,“各位公子,不好意思,这一期学报卖完了。下一期得等到下月初五,到时候大家再赶早。”
“我们都排了这么久,怎么就没了呢?”
“掌柜的,你不会骗我们吧?”
薛掌柜连忙赔笑,“各位公子,是真没有了。在下开门做生意,岂会有东西不卖呢,就印了一百份,都卖完了。店里还进了一批书,大家要是感兴趣,可以进来看看。”
真正对外卖的是一百份,其中十份林向安拿走了,准备送人。
买到的,还没看内容,就大笑起来。
其他人无奈,只好想其他办法。
这事被大众围观,学报的事,一下子就传开了。
喜欢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