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岭南的燕军分了两路, 一路围攻邕州, 一路伏击来援的我军, 援军一直过不去,邕州也一直与外界断联。”
“邕州城破当日, 西燕皇帝率兵直入。李别驾于瓮城点燃事先预埋好的炸药, 与西燕皇帝同归于尽。”
军士说:“邕州长史受命提前带百姓出逃, 于途中和援军相遇。据他说, 与李别驾一起殉国的除了守城的将士外, 还有一位巾帼英雄,姓唐, 叫……”
“唐栖梧。”裴清轻声。
军士点头:“大总管认识她?”
裴清垂眸, 轻轻应声:“她是位很厉害的女郎。”
一旁的益州都督听闻战报, 又敬佩又诧异地问道:“他们用炸药炸了瓮城?邕州城中有留下那么多炸药么?”
裴清:“邕州每逢年节都有放烟花的习俗,也因此烟花炮坊比较多,或许炸药就是那些地方制出来的吧。”
说着,他复而垂下眼眸:“但这些都不重要了……”
益州都督同样寞然:“是,都不重要了。”
裴清抬眼,克制好情绪, 向传信的军士说道:“岭南那边的情况你再与我们说说,务必详细,尤其要包括现在我军和燕军在岭南的情况。”
——
邕州三万守军牵制了十万燕军。
因交手几月都觉得自己没有占到便宜, 赫连储绪势要攻下邕州城,所以他带了十万燕军攻城, 其余的燕军则围城打援。
三万邕州军守了两个月的邕州,极大帮岭南后勤补足拖延了时间,只是两个月的时间,邕州一切不出不进,最后就是残兵累累,粮草也几乎用完。
城破的那天,李松和唐栖梧背靠背站在瓮城的城墙边上,身边围满了燕军,他们看见赫连储绪迫不及待又得意洋洋的样子驾马驶入城内。
赫连储绪仰脸,用着戏谑的话语让他们投降。
李松无言只笑,转头与唐栖梧对视一眼,二人便一人提起枪,一人拾起地上烧好的火箭。
拉弓射箭,提枪迎战。
火箭擦着赫连储绪身侧而过,他顺着瞥一眼,愤怒至极:“杀!”
瓮城上的的燕军蜂拥而上,敌将首级价值千金,所有人都想分一杯羹。
然而却没有一人想到,那擦肩而过的火箭瞄准的从来都不是赫连储绪。
瓮城中央的地砖里布满了火药,引线在接触到火星的那一刻瞬间点燃,整个瓮城自中央爆出火光,石块与尘土飞溅。
火药其实并不多,只埋在了中间的那一处,但城墙上所有人都能看清中央的境况。
“国主!”
爆炸之后,燕军看着自家的皇帝被掀翻下马,惊恐无比。
而在一阵慌乱之中,李松和唐栖梧满身疮痍地静靠在城墙边,手牵在一起,手腕上的红绳轻缠。
唇边的鲜血肆流,二人侧头,最后一眼相看一笑。
都释然了……
——
赫连储绪死于阵前,燕军本想秘不发丧,然而与后面大晋的援兵交手时还是被发现了端倪。
如今岭南的燕军算得上是群龙无首,所以一连几阵败退。而大晋军队则是愈打愈勇,接连收复几个州府。
同时,借着这个契机,剑南那边的晋军也趁势对燕军发动了大规模的攻击。
一国之主战死的消息根本就瞒不住,赫连储玉作为西燕皇帝的弟弟在剑南和晋军对峙的同时,也要想着如何稳住两边的军心——
目前就只有先暂停对大晋的攻势。
其实仗打到现在,西燕也从大晋那儿抢来了不少土地,如今只需先把国君的事情处理好,等待队伍整顿之后仍可和大晋一战。
然而就在赫连储玉准备撤离的那天有斥候来报——
有大队晋军正从邛州而来,依照他们所行的路线判断,他们会通过一条极窄的山谷。
赫连储玉瞬间犹豫了:“那条峡谷离我们多远?晋军又有多少人?”
斥候:“大约二十里。人数……大概有一万人吧。”
赫连储玉喃喃道:“一万人……”
有将军劝:“王爷要做什么?王爷是打算不撤退,而要去伏击他们了吗?”
赫连储玉:“你不觉得这是个机会么?是个给我大燕重振士气的机会。他们不过才万人。”
将军:“可是您不觉得太蹊跷了吗?正值我们撤退时候他们就有军队来了,还是经过那种易受埋伏的地方。”
赫连储玉:“我问你,若你打了胜仗,看见正要撤退晋军,你会如何?可会乘胜追击?”
将军低声承认:“若是条件允许,自然会。”
“那不就行了。”赫连储玉咬牙,“我们现在在他们眼中就是一支溃败的军队。”
将军:“可……”
赫连储玉将他打断,直接问斥候:“可打探到他们领兵的是谁?”
斥候回答:“领兵的是他们的那个行军大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