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等他们来埋伏呢?可能破局?”
益州都督思忖后点头:“战场之上确实哪方先占得先机哪方获胜的可能就更大,但燕军如今气势正是颓靡之时,万一他们只想着快些撤退,不来埋伏怎么办?”
裴清深邃的眼眸定眸一瞬,决绝而坚定:“那就以我而饵,诱赫连储玉出兵!”
——
这场战斗于裴清而言是国与国之间的战斗,是大晋驱逐戎蛮的战斗,而这场战斗对于赫连储玉而言,则是他与裴清之间的战斗。
在长安受的“侮辱”,赫连储玉势必要讨回来!
然而如今的境况是,赫连储玉被燕兵簇拥着,保护在中间往后退,他面容狰狞狠厉,对着裴清大喊:“裴清,你又使诈!”
裴清站在原地,目光坚韧,回声道:“赫连储玉,你要记住!这里是大晋的土地,没有人比大晋子民更了解这里!”
赫连储玉嘶声大喊。
他的副将拦住他,苦心劝道:“王爷,快先突围吧,大燕已经没有国主了,不能再没有您了!”
赫连储玉怒目圆瞪,被拉着又不甘的,在众人的掩护下突围。
——
若说赫连储绪之死是燕军溃败的开始,那么这一仗则是让燕军之势彻底崩塌的一仗。
剑南和岭南的晋军两路压着燕军往后退,直至燕军彻底退出大晋的土地。
可是战争打到这个时候已经不是西燕想停就能停的了。
他们发动战争,就要付出代价。
晋军这边已经开始反攻,西燕国土窄小,不多久大晋的岭南军就和剑南军汇合,直逼西燕国都城下。
西燕朝廷想要和谈,而大晋给出的第一条和谈条件就是,西燕要交出赫连储玉。赫连储玉作为战争的主要发起者,大晋不会因为他口头上的一句投降,而选择放过他。
不过赫连储玉到最后也没有说过一句投降的话,他只觉得不甘,只觉得自己哪里做得还不够好,才让西燕多年来的准备付诸东流。
然而西燕的其它臣民并不这样想。
哪里的百姓都是想好好生活的,哪里的朝廷都是有腥风血雨的。
赫连储玉不止是大晋的罪人,也是西燕百姓的罪人。赫连储绪毙命阵前,西燕宗亲都因此对国主之位虎视眈眈,他们不会容下赫连储玉。
军队溃败,百姓遭难,无论在哪里,赫连储玉都已失去人心了。终于一日,赫连储玉在孤立无援中绝望自尽,西燕使臣拿着他的头颅到了大晋军帐中谈判。
谈判的过程于大晋而言很顺利,因为败者几乎没有谈判的权利。
最终,晋燕两国的战事在赫连储玉死后,以西燕向大晋称臣、每年向大晋上缴岁贡以及西燕边境关镇被严格要求控制驻兵人数而结束。
——
裴清回京的时候已经是九月末。
他到了长安城外二十里时配合着皇帝派来的千牛卫信使,交出兵权,让兵马驻扎城外,等待各自分回原来的折冲府。
裴清带着亲兵进入长安城时,街巷两侧都站满了百姓,对这些击退燕军的大英雄夹道欢迎。
裴清用一贯温润的笑回应着,然而他内里却是心不在焉的——
他想见的人不在这里。
他离开长安的时候正是冬日快要结束的时候,而他现在回来,又恰逢长安新一年的立冬。
记得当初是他亲自送林舒窈上的入宫的马车,她进入马车前还嘱咐他行军路上注意安全,她在长安会一切安好,不必挂念。
后来,二人的来往就并不多了,因战时资源紧张,两人就只是偶尔有书信来往。
而信中大多数时也不过是写的“安好,勿念”。
或许并不安好,但却是真的希望对方不要因为自己而分了心。
然而能够希望对方不要忧心却很难做到自己不去忧心。
前线的战事将生离死别更具象化了,无论是身边,今日还看着一起出战的战士,还是远方同样为国作战的好友,都在无法预料的时候就传来他们的噩耗。
那段时间,裴清是极为痛苦的,他表面振作,要尽好主帅的职责,去振奋人心,然而其实他自己已经被那些生离死别掏空了所有能量。
他时常在想,在支撑他的是什么,是家国情怀,但应该也有离别那日,林舒窈刻在他脑海里的莞尔笑容。
然而林舒窈的身影时常出现在他脑海中,也让他患得患失起来。
经历那么多,他现在真的很想和她一直好好地在一起,不奢求其他,只要平平安安就好。
裴清在宫城外下了马,在千牛卫的带领下准备去向皇帝复命。
若说他在入宫是心不在焉的,那么他在入宫之后就一下心急如焚了起来。
他知道她这里。
他真的很想快些见到她。
进入宫城后,裴清在两仪门外见到了在那等候的一位宫女。
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