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裴清跟前轻声说了她的来意,请了他往沿着宫墙的另一侧看去。
裴清顺着宫女说的方向看去,却在看见那墙下身影的一瞬间,眼底所有的急切混合着疲惫骤然消散。
林舒窈在秋冬日微白的日光中,在高耸威严的宫墙下,端着手长身而立,目光温婉地向他望来,唇角浮起笑。
清风徐徐,衣袂吹扬。
裴清的眼眸一下亮了起来。
第130章 永隆七年
林舒窈在苏州做好捐输的事情后就回了长安, 这是她对皇帝的承诺。
大军班师回朝的那日林舒窈提前打探到了消息,向皇后告了假,便没有去公主那里教书。
其实都不能说是请假,林舒窈去皇后那说时, 表面上言辞礼貌但实则她话里话外透露出的意思就是通知——
这个假就是不准, 她也会去前朝见裴清。
她当然地认为, 裴清回京后第一个见面的理应是她,什么其它上官朋友都应该靠后, 所以那假就是不请也得请, 而哪怕两仪门不属于后宫内苑, 她也要去等他。
皇后如何能不明白她的心思, 又同为女子, 她自然也不会为难她,因此林舒窈话一出口她就准了。
然而尽管如此, 林舒窈行事依旧是有度的。
她虽张扬, 但也自制, 知道雷池之线在何处,她便万不会跨越。
林舒窈明白,裴清此次进宫放在第一位的是面圣奏捷,若是他在面见陛下之前先和其他人耽误了时间,便难免会落下口舌,但如果两人只远远地望一眼, 那顶多就是她自己不守规矩罢了。
裴清站在两仪门外,在看见林舒窈的那一刻脚下动了动,随即又停了下来。
二人心有灵犀, 就这样远远一眼也似乎能够洞察到对方的心思。
而距离虽隔得有些远,但能够见上一面, 知道对方安好,似乎也算满足了。
只是他瘦了,她也瘦了。
两人这样看着就都暗中下定了决心,要在之后的日子里把对方的身体养起来,一定要监督好对方好好吃饭。
——
裴清去了两仪殿面见皇帝,其实他要向皇帝说的那些话也都是早就在军报上说过的,不过只是回来走个形式罢了。
毕竟裴清为行军大总管,也算得上是一军主帅,如今打了胜仗声名鹊起,也就得回来向世人表示这再厉害的主帅也依旧是皇帝臣子,需要向皇帝面呈上禀。
不过裴清兵权本也交得很干脆,返京的路上也没有任何拖拉的迹象,不存在任何居功自傲的行为。
后面就是封赏了。
皇帝身体本就不好,又因这一年多的战事被拖垮了不少,他还没有想好该对裴清如何封赏。
裴清这次虽领兵出征但他到底是个文官,许多对武将的封赏便对他来说不是那么适用,可若是以文官衔加封……
裴清在离京之前就已经是正四品的黄门侍郎了,再往上就是侍中和六部尚书这样的位置了,这些位置不仅是实权位置还更是可以算得上整个大晋朝最高的拥有实权的官职,而再往上的那些官职,虽然看起来品阶更高、权力更大,但其实早已因为各种原因都只做虚衔或空置了。
所以这些官职都是不会轻易给的,而皇帝也更是考虑到了一些事情也不愿给出去。
可裴清如今军功在身又不能不给封赏。
皇帝一时很头疼。
好在他的头疼只持续到裴清向他奏捷之后,裴清在奏完战事相关的事情后并未给自己揽功,相反他将功劳都分给了前线的将士们。
他说他自知他在战事上做的事情有限,他自己于兵法方面也并不精通,在剑南那边时也主要是由益州都督指挥战局,而在直接和燕军厮杀这块,更是全靠前线的各位将士英勇奋战,他们才是功不可没的,朝廷更应该厚待他们。
那些将士自然是要封赏的,只是由裴清这样一说,皇帝就有借口不对他大肆封赏了。
不过裴清依旧在最后提了一个请求——
“臣想接臣的夫人回家。”
——
具体的封赏会在之后的朝会上以圣旨的方式宣出,那便是之后的事了。
裴清在宫门外等候。
林舒窈在宫人带领下从宫里走了出来。
二人分明已经见过一面,但是这一次,裴清的心却依旧震荡。
在林舒窈走出宫门的那一刻,他快步上前,微微俯身一下将她抱住,并且动作停留,就一直这样抱着她。
林舒窈惊讶于裴清的反应,不过片刻就面红耳热。
她又开心,又轻轻打他背,娇嗔道:“你这是做什么,这么多人在呢。”
还是在皇宫里。君子风度不要啦?
裴清慢慢松开她,垂眼看她,说:“就想抱抱你。”
林舒窈噗嗤一笑。
而就这一笑,他就又来抱她了。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