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完二楼地面上的物品,常顺把电视柜搬到了那个有房梁钱的柱子下。
他又找了个凳子过来,顺势翻了上去。
“娘tm西皮的,卡这么紧,抠不出来!”
当他用力掰这上面的几个钱币,吃奶的力气都使出来了,不论大小钱币,就是掰不动。
隐约间,身上都出了一层细汗。
“算了!找工具过来撬吧。”
这样想着,他就翻身又下了电视柜。
怕别人进来发现这个“秘密”,常顺又把电视柜、凳子放回了原处。
接下来,他收拾好找到的所有物品,找了个破旧的窗帘,把三轮车上放着的物品遮盖住。
然后就推着车子返回了出租房。
(刚才寻找完的这家,已经让他的三轮车装满了。
像这样计算,他一天怎么的都要往返几趟,找到大量的“货物”。
一间房子肯定是不够用的。)
之前的计划,是去另外一处地方租房。
至于位置,他先前逛着的时候,已经想好了。
在拆迁区另外那家废铁、纸类、塑料类物品都收购的废品回收站附近。
那里同样有人出租房子。
这边没有工具,放好东西,常顺又去了朱老板那边一趟。
在他那里买了一个扁口的“凿子”,一个羊角小锤。
再次来到老房子,他开始了撬钱的举动。
这次有了工具,相当的顺利。
梁柱上的铜钱都被他撬了下来。
这些铜钱分别是两个大钱“咸丰元宝”当百,八个“顺治通宝”。
其中有一个“顺治通宝”很奇怪,两面一样,都是刻的“顺治通宝”四字。
很明显,它应该是“错版”钱币。
对于铜钱的价值,他听说过,看大小、品相、稀有度。
通常情况,就方孔钱而言,钱币越大越值钱,品相越好越贵,越稀少价格越高!
两个大钱,据他估计,价格肯定不会便宜,怎么的都不会比一般的银元价格低。
那个错版“顺治通宝”可能比“咸丰元宝”还要值钱。
撬完钱币,他又把电视柜搬回了原来的位置,还简单打扫了一下地面,把凿下来的木屑处理了下。
(这些房梁钱,就算不被他发现,以后也会被拆房子的人或者其他人发现。
不过现在自己“捷足先登”,就没有别人啥事了。)
打扫地面的木屑时,常顺看了下木板,发现是双层的。
“有没有那种可能,就是藏一些东西在两层木板之前的中空位置?”
他的脑海里忽然冒出了这个想法。
当然,这也是他听了“拆迁寻宝”相关的小说意识到的问题。
据说用金属探测器辅助寻宝,效果会更好。
那些“历史建筑”老房子的墙面、地面、柱础下、墙脚位置,说不定都会藏着贵重物品包括钱币。
金属探测器,目前不知道有没有,他打算啥时候有空了,顺便问问,打听一下。
对于使用这种寻宝之类的机器,他看视频时有过了解。
通常不少地方是不能够使用的。
另外有限制,用机器发现了有价值的文物之类,需要上交。
对于珍贵文物上交,常顺觉得没啥,反正顺手捡到的,能奖励500块钱以及荣誉证书也很不错。
这个每人的看法不一样,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就行。
几个瞬间的思索过后,他就下楼了。
还好上午这边没人,要是有人过来,可能就会“见者有份”。
一些事情都是公开的秘密。
(你自己一个人弄到的东西是自己的,有其他人知道就会改变性质,变得不一样。)
刚才梁的顶面位置,他看了,并没有发现银元。
弄到了这些钱币,他又回了一趟出租房,把它们放在了那里。
再次看了下时间,差不多10点了。
这个时间又是早不早,晚不晚的,常顺就打算干脆去把房子租下来。
骑着三轮车到了另外那处废品收购站附近,他挨着那些民房寻找着。
这边不打算住人,他的要求不高,只要有院子,能够存放杂物,东西放里面安全就行。
找了不久,他就找到了一处合适的位置,距离回收站大概50米远。
这处房子,面积比较大,三合院式。
里面的房子,有两层的,也有三层、四层的。
跟他联系的是一位年龄40岁左右的女房东,姓王。
看过之后,常顺依然租了个单间房,在两层楼的那处房子下,也是一楼。
房子的面积,比之前租秦老板那边的还要大几个平米。
房租同样是100元一个月,他交了半年的钱,押金也是100。
昨天付了朱老板药碾子、铜镲的钱,购买旧书的钱,加上吃饭,刚才的房租。
他手里的资金(不包括银行卡里的钱),又只剩800块钱左右了。
这钱用得挺快的!
忙完这边租房子的事情,常顺看了下时间,刚好11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现在吃饭还有点早,他就去了不远处的废品收购站。
这家的规模大,主要还是老板家有一个大院子。
之前过来,他打听过。
跟朱老板租别人家的房子收废品不同,这家姓张的老板是“坐地户”。
在这里回收废品已经做了近20年的生意了。
刚才常顺在他堆放旧货的地方看过。
他这里也有拆迁区售卖过来的铜盆、铜壶、铝壶、一些老的生活用品类物品。
据张老板说,以前也有不少人来他这边收购“古董”,他也买过不少。
现在留下的,都是最近一段时间,别人当破乱买到他这里来的。
做买卖的生意人,都明白一个道理。
那就是“利益至上”。
有人买物品,只要价格合适,他当然不会留着。
在常顺说了要收购他的物品后,张老板的老婆就把“存货”都拿了出来,有:
一个铜锣,两个铁质的药碾子,一个铜“帽子”,一些铜锁、铜铃之类的杂件,一对铺首铜环。
另外还有之前看见的铜盆、铜壶、铝壶等物品。
其中最好的是那对“高门大户”家的铺首铜环。
“铺首”是瑞兽图案,造型比较简单,年份据他估计,应该能到清朝时期。
(曾经去博物馆,常顺看见过那种精美的错金工艺铺首,一看就不是“凡品”。)
这对铺首铜环很大,“环”面的直径有差不多20公分,“环”体自身的直径也有1公分左右。
两个整体合起来,重约10斤。
喜欢某在拆迁棚户区寻宝捡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