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都市 > 某在拆迁棚户区寻宝捡漏 > 第97章 今天古玩交流会,大惊小怪!

第二天早上,在手机的闹铃声中,他很快穿好衣服起了床。

昨晚怕睡过头了,在躺下前,常顺把闹钟定在了早上6:50。

洗漱完,出门他就开车去了图书馆。

到的时候,距离8点还有10分钟左右的时间,不过宋芫已经到了。

站在她身旁的还有方玲,果然是闺蜜,在一起的时间真多。

看来今天想跟宋芫单处的想法泡汤了。

“常老板,今天没买花吗?”

打过招呼,让她们坐到车里,方玲在车内看了看,还闻了闻里面的空气,笑着问他道。

“这不是太早了鲜花店还没开门,时间也有点来不及吗!”

说着话,他启动了车辆。

“其实也不用每次都买的!”

听他们这样说,宋芫道。

“芫芫,你是想帮他省钱吗?”

“是啊!我就是想帮他省点,现在的花都不便宜!”

对于方玲话语中略微带点打趣的口吻,她当然听明白了。

但也没在意。

“常老板,那你还买吗?”

她又看向他道。

“买,不过我也尊重我们家芫芫的想法,到时我带她去店里看了再说。”

常顺回头看了她一眼,笑着说道。

“芫芫,芫芫,听听、听听!这名字喊的真亲切!

都成你们家的了!难怪她现在会替你着想!

芫芫,你不会跟他那样了吧!”

方玲说到后面,故意摆出一副吃惊的样子。

“你这妮子,想啥呢?思想不纯洁!”

面对她的取笑,宋芫伸手挠起了对方的痒痒。

两人打闹起来。

从后视镜里看了二女一眼,他嘴角也随之微微上扬。

路过一处综合性的早餐店,常顺把车停了下来,他们去那里吃了早饭。

其中方玲吃的生煎包,宋芫吃的馄饨,常顺自己吃的小笼包,每人又都喝了一碗豆浆。

到古玩城那边的时候,差不多八点半。

怕看见了想要购买的物品需要花钱,期间他去银行还取了1万块钱的现金。

把车找了个位置停好,三人下车后向古玩地摊区域走去。

“这边的人怎么这么多!”

当接近那片摆摊的区域时,方玲震惊道。

常顺也被看见的情景惊到了。

这里过来逛的人,基本上是摩肩接踵,跟来之前想到的人可能不会太多完全不一样。

但凡路两边摆放着的地摊摊位,都有人观看,选购物品。

这让他想到了曾经逛古玩地摊,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年人说过的话。

他说2000年左右的时候,治安虽然差了点,但做生意的人,生意那是真的好。

随便一处摊位,不管是地摊,还是商场里面,到处都是“人山人海”,生意一片“红红火火”。

那位老人说的话,他在记忆中也有模糊的印象。

但现在亲眼目睹,实实在在的观看,还是很震撼的。

或许这就是往后发展,收藏行情会越来越好的潜在原因。

“不是说过了吗?今天古玩交流会,大惊小怪!”

见她震惊的样子,这种调侃的机会,常顺当然不会错过。

虽然他也有些被惊到了,但还是装作若无其事。

“人多,你们注意保管好随身带着的东西,可能会有小偷。”

又看了二女一眼,他提醒道。

说完还顺便牵住了宋芫的手,拉着她往前面的地摊摊位走去。

方玲跟了上来,很快挽住了宋芫的另外一只胳膊。

“老板,你这个手镯多少钱?”

刚走到第一个摊位,常顺就听见了一个四十岁左右女人问价的声音。

他看了一眼女人手里拿着的镯子,看上去是和田玉的,颜色带点豆青色。

这样的玉镯子,扫上一眼,他就知道是假货。

摊位上放着的还有很多。

“这是和田籽料制作的,你要是诚心买,我也不多说,给500块钱。”

地摊老板脸不红,心不跳的把价格说了出来。

要真是和田籽料,就算这个年代玉的价格还没涨起来,就这镯子,低了5000,不会有人出售。

“便宜点,我给你300,能行我就买下来。”

女人把镯子戴在了她的手腕上,感觉大小刚刚合适,很好看的样子。

“最低350,能要你就拿走。”

老板见她很喜欢,往上抬价道。

“好吧!350就350。”

说好价格,女人就付了钱,镯子也没取下来,直接戴着离开了。

就这镯子,这摊主至少330块钱以上的利润。

这年代的批发价,像这样的镯子,不会超过10元。

除了这个女人,摊位上还有其它几人在挑选着各种各样的“玉”饰品。

过了不久,又有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拿着一个玉佛问摊主价格。

摊主没有直接说价,而是打听他帮谁买。

三十多岁的男人说是他自己买着佩戴。

知道了情况,地摊老板用所谓的“男戴观音女带佛”对他进行了解说。

,!

“观音”谐音“官印”,意为可以保佑男士升官发财、大展鸿图。

“佛”谐音“福”,这类饰品通常都是弥勒佛,往往是提醒佩戴的女性要心胸宽广、不要因小事而去计较,那样才能能给自身带来更多福气,保平安消灾减难。

听了地摊老板的话,那个男人把玉佛放下,又选了一个“翡翠”观音。

讨价还价后,花了150块钱买了下来。

这让老板除去各种成本,又是净赚至少130块钱。

接下来还有一个女人买了两个生肖“翡翠”玉饰品挂坠,一羊,一马,花了200块钱。

这两样,摊主至少赚180元。

就一会儿的功夫,不到10分钟,这售卖“石佛寺”出品玉石材质的摊位,地摊老板就进账700块钱,除去成本,其它费用,纯利润600元以上。

看到这里,他突然发现自己让母亲她们卖旧书、旧衣服啥的,还是落后了,跟这个摊位上售卖“玉石”制品的老板相比,差距很大。

弄得他一时之间都想去一些地方批发假货售卖了。

又看了看其它摊位,生意一样很火爆的样子。

或许这个年代就是这样,售卖假货的人多,购买假货的人更多。

正是因为假货好卖、好出售,所以做假的人越来越多。

而后世看见的古玩市场那一堆堆卖不出去的假货,也都是这几年制作出来的。

同时常顺又想到,放眼整个大的市场,不仅仅只是古玩,其它衣服、皮鞋,烟酒茶等生活用品,不一样都有假货!

他记得前世这个时候在一家卖鞋子的地摊上买了一双皮鞋。

外面看着油光闪亮的,穿了不到两小时,鞋底子自己脱落,掉了下来。

那次走在商场,被很多人看见,有的还指指点点,弄得自己很没面子。

喜欢某在拆迁棚户区寻宝捡漏。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