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热闹还未完全消散,应天府的街头依旧张灯结彩,可空气中却隐隐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息。
朱元璋坐在奉天殿的龙椅之上,手中把玩着一叠卷宗,那是毛骧耗费数月收集来的权贵罪证,每一页都记录着勋贵们的骄奢淫逸与违法乱纪,如今,这些将成为他推行新政的有力武器。
“传咱旨意,命锦衣卫按名册缉拿涉案勋贵及其亲属!”
朱元璋的声音低沉却有力,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
“遵旨!”
传旨太监尖着嗓子应下,匆匆退下。
不多时,一队队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的锦衣卫如黑色的潮水般涌出,迅速分散至应天府的各个角落。
他们目标明确,径直朝着那些勋贵的府邸奔去。
在李善长侄子李佑的府邸前,领头的锦衣卫千户猛地一脚踹开大门,
“哐当”
一声巨响,惊得院内的家仆们四散逃窜。
“你们是何人?
竟敢擅闯我家!”
管家哆哆嗦嗦地站出来,色厉内荏地喊道。
锦衣卫千户冷哼一声,从怀中掏出令牌,冷冷道:
“睁开你的狗眼看看,我们是锦衣卫,奉陛下旨意缉拿要犯,李佑何在?”
管家一听 “锦衣卫” 三个字,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双腿一软,差点瘫倒在地。
这时,李佑从内堂冲了出来,满脸怒容,大声吼道:
“你们好大的胆子,知道我是谁吗?
敢来抓我!”
千户走上前,一把揪住李佑的衣领,恶狠狠地说:
“管你是谁,犯了国法,天王老子也救不了你!带走!”
说罢,一挥手,两名锦衣卫上前,将李佑死死按住,押上了马车。
与此同时,在汤和之子汤鼎的府邸,情况如出一辙。
汤鼎听到动静,还想翻墙逃跑,却被眼尖的锦衣卫发现,当场擒获。
“你们不能抓我,我爹是汤和,他为大明立下赫赫战功,你们敢动我?”
汤鼎一边挣扎,一边叫嚷着。
“战功再大,也不能纵容子孙违法!
给我老实点!”
锦衣卫毫不留情地将他塞进了囚车。
周德兴之子周骥更是被从被窝里揪了出来,睡眼惺忪的他还没弄清楚状况,就被五花大绑。
“这是怎么回事?我犯了什么罪?”
周骥惊恐地问道。
“到了锦衣卫大牢,你自然就知道了!”
锦衣卫冷冷地回应。
一时间,应天府内人心惶惶,勋贵府邸被抄家、子弟被缉拿的消息不胫而走。
那些平日里作威作福的勋贵们,此刻都慌了神,纷纷派人四处打听消息,试图营救自已的家人。
很快,一封封奏章如雪片般飞向奉天殿,都是勋贵们请求朱元璋宽大处理的求情信。
朱元璋看着这些奏章,嘴角浮起一丝冷笑,将它们随手丢在一旁。
大朝之日,奉天殿内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大臣们低垂着头,不敢直视朱元璋的眼睛,心中都隐隐猜到今日必有大事发生。
“诸位爱卿,都抬起头来!”
朱元璋的声音打破了沉默。
他站起身,缓缓走到龙椅前,拿起那叠罪证,用力甩在地上,“哗啦” 一声,纸张散落一地。
“看看你们都干了些什么!”
朱元璋怒目圆睁,扫视着群臣,
“地方官员与勋贵勾结,侵占田产、贪污腐败,致使民不聊生!
你们可知,这是为何?”
大臣们面面相觑,无人敢出声。
半晌,一位老臣壮着胆子说道:
“陛下,臣等罪该万死,愿听陛下教诲。”
朱元璋冷哼一声:
“皆因官员俸禄过低!
俸禄微薄,难以维持生计,他们怎能不铤而走险?”
此言一出,不少官员心中暗自嘲讽,心想:
你朱元璋早就知道俸禄低,这么多年才想到解决办法。
但他们都明白,此刻绝不能表露分毫,只能默默低头。
“所以,咱决定推行高薪养廉!”
朱元璋斩钉截铁地说道,
“提高官员俸禄,让你们衣食无忧,专心为百姓办事。”
大臣们心中一惊,没想到朱元璋竟如此直接。
这时,一位年轻官员忍不住站出来反对:
“陛下,推行高薪养廉,朝廷开支必然大增,这……”
朱元璋猛地一拍龙椅,打断他的话:
“开支虽增,但官员廉洁奉公,吏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税收自然会增加。
况且,琉璃生意等诸多产业蒸蒸日上,足以支撑新政。”
那官员还想再说,却被身旁的老臣悄悄拉了拉衣角,示意他不要再说。
“还有,”
朱元璋接着说道,
“高薪养廉之后,若再有官员贪污腐败,对其本人及亲属处罚罪加一等!
起步就是夷三族!”
此言一出,大殿内一片哗然。
官员们纷纷面露惊恐之色,他们深知朱元璋言出必行,若真推行此政策,往后行事可得万分小心。
“陛下,这处罚是否过于严厉?”
一位大臣小心翼翼地问道。
朱元璋目光如炬,盯着他说:
“不严惩不足以震慑贪官污吏!
只有让你们知道贪腐的后果,才能让大明官场风清气正!”
大臣们见朱元璋态度坚决,知道此事已无回转余地。
况且,如今罪证在朱元璋手中,若再反对,恐怕自身难保。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纷纷表态:
“陛下圣明,臣等愿全力支持陛下推行新政。”
朱元璋满意地点点头:
“好,既然如此,此事就这么定了。
年后,正式推行高薪养廉。”
退朝后,大臣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奉天殿,议论纷纷。
“这高薪养廉,不知是福是祸啊。”
一位官员小声说道。
“不管怎样,往后可得夹紧尾巴做人了,否则,这夷三族的处罚,谁能承受得起?”
另一位官员忧心忡忡地回应。
而在地方,不少官员得到年后将要高薪养廉的消息后,都欣喜不已。
一位知县兴奋地对师爷说:
“这下好了,俸禄提高,我们也不用再为生计发愁,能安心为百姓做事了。”
师爷也笑着点头:
“是啊,但愿这新政能真正让官场焕然一新。”
朱元璋站在奉天殿的窗前,望着殿外的天空,心中满是对新政的期待。
他深知,推行高薪养廉只是第一步,要想让大明长治久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他坚信,只要自已决心坚定,大明必将迎来一个全新的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