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开局辞官老子不干了 > 第105章 迁都之议

洪武二十三年的一个午后,暖煦的阳光透过宫殿的窗棂,洒在雕梁画栋之上,映出一片金黄。

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上,神色凝重,他的目光在太子和马皇后之间来回游移,似是在斟酌着什么。

“咱今儿把你们叫来,是有件大事要商议。”

朱元璋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打破了殿内的寂静,

“咱琢磨着,这都城怕是得迁一迁了。”

太子朱标闻言,微微一怔,脸上露出惊讶之色,随即恭敬地问道:

“父皇,应天府作为我朝都城已有数年,百姓安居乐业,为何突然有迁都之念?”

朱元璋微微皱眉,站起身来,在殿内踱步,一边走一边说道:

“标儿,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今北方蒙古势力依旧猖獗,对我大明边境虎视眈眈。

应天府离北方太远,一旦边关战事吃紧,消息传来,再调兵遣将,调配物资,这一来一回,不知要耽误多少事儿。”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忧虑,

“咱要是把都城往北迁,就能更方便地指挥军队,随时应对蒙古人的侵扰。”

马皇后坐在一旁,静静地听着,此时她轻轻开口,声音温柔却又带着几分关切:

“重八,迁都可不是小事,兹事体大,还需从长计议。”

她的眼神中满是对丈夫的理解与支持。

朱元璋停下脚步,看向马皇后,微微点头:

“妹子,你说得对。

但这事儿咱已经想了很久,不单是为了防御北方。”

他的目光变得坚定,

“应天府地处长江下游南岸,位置太偏南了。

这对全国的掌控,尤其是北方地区,实在是鞭长莫及。

有句话说得好,‘去中原颇远,控制北方良难’‘有天下者非都中原不能控制奸顽’,咱不能让北方脱离咱的掌控。”

朱标沉思片刻,说道:

“父皇所言极是,只是迁都工程浩大,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难以估量,还需考虑周全。”

“咱自然知晓。”

朱元璋回到龙椅前坐下,神色严肃,

“但有些事儿,不能只看眼前的耗费。就说这应天府皇宫,是填湖所建,建成后地面下沉,整个皇宫南高北低。

这在风水上可是大凶之兆啊!”

他的眉头皱得更深了,

“咱身为一国之君,不得不信这些。

而且,这地基不稳,房屋老是下陷,住着都不安生,这皇宫的安全都成问题,咱还怎么安心治理天下?”

马皇后轻轻叹了口气:

“重八,这风水之说虽不可全信,但也不可不信。

只是迁都之后,百姓们又要跟着折腾,这事儿还得考虑百姓的感受。”

“妹子,咱明白你的意思。”

朱元璋的眼神柔和了一些,

“但咱也是为了大明的千秋万代着想。

西安,那可是个好地方。

它位于中国的中心地带,四面环山,易守难攻。

咱要是定都西安,凭借那险要的地势,既能保障都城的安全,又能更好地掌控全国。”

他的眼中闪烁着光芒,似乎已经看到了迁都后的美好前景。

朱标接着说道:

“父皇,西安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而且,西安作为多个王朝的古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若能迁都于此,也能提升我大明政权的威望。”

朱元璋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

“标儿,你能想到这一点,咱很是欣慰。

咱出身贫寒,没有什么深厚的家族背景和势力支持。

迁都西安,借助它的历史影响力,能让咱这皇位坐得更稳,让天下人都信服咱。”

马皇后看着父子俩,心中暗自思忖,片刻后说道:

“重八,标儿,迁都之事,还需考虑朝中大臣们的意见。

咱的开国元勋大多是江淮子弟,他们在应天府根基深厚,这迁都之事,怕是会触动他们的利益。”

朱元璋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冷意:

“妹子,你说得没错。

这些人在应天府势力太大,已经隐隐有尾大不掉之势。

迁都,正好可以摆脱他们的部分影响,重新整顿朝纲,加强皇权。

咱不能让他们的势力威胁到咱的统治。”

朱标微微皱眉,有些担忧地说:

“父皇,若要迁都,漕运之事也需解决。

都城所需的物资大多依赖南方供应,若漕运不畅,新都的物资供应将成为大问题。”

朱元璋轻轻抚着胡须,思索片刻后说道:

“标儿,你这担忧不无道理。

但北方气候干燥,粮食储存更为便利,有利于储备军粮,保证军队的供应。

而且,若能疏通漕运,连接南北经济区,北方成为经济、政治中心也并非不可能。”

他的语气中充满了期待和决心。

三人又就迁都的具体事宜,如迁都的地点选择、工程规划、人员安置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期间,朱元璋时而眉头紧锁,时而面露坚定之色;

太子朱标则认真思考,提出自已的见解;

马皇后则在一旁,不时地给予建议和提醒,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温柔,平衡着父子俩的情绪。

不知不觉,天色渐暗,殿内的光线也变得昏暗起来。朱元璋揉了揉太阳穴,略显疲惫地说:

“今日就先商议到这儿吧。

迁都之事,事关重大,还需进一步考察和谋划。

标儿,你回去后,也再好好想想,多听听大臣们的意见。”

朱标起身,恭敬地说道:

“儿臣遵旨。”

马皇后也站起身来,关切地说:

“重八,天色不早了,早些歇息吧。

迁都之事,慢慢来,莫要太过操劳。”

朱元璋看着自已的妻子和儿子,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有你们在,是咱的福气。

都回去吧,明日再议。”

待太子和马皇后离开后,朱元璋独自坐在龙椅上,望着空荡荡的大殿,心中思绪万千。

迁都,这个决定将改变大明的命运,他必须慎重再慎重。

但他心中的信念却无比坚定,为了大明的长治久安,为了子孙后代的福祉,他一定要做出正确的选择。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