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待到秋来九月八,满城尽带黄金甲 > 第43章 呼延洪基

轩辕律一脸不屑地说道:“区区一个宇文拓,我还不放在眼里。”

“这个宇文拓,仗着有从龙之功,又有护国军在手,朝堂诸臣皆不放在眼中。”

“现在占据北境,甚至连陛下的旨意都不放在眼里。”

“和北辽人在卧牛山谷对峙数月,陛下几次宣旨命其出兵,可他都无动于衷,按兵不动。”

“导致北境兵和虎威军被北辽人突袭,死伤无数。”

“兵败后不思谋反攻北辽,竟然将北境七城彻底封闭。”

“分明就是想要养寇自重。”

“这分明是想要将北境掌握在自已的手中。”

“而朝廷为了解决大军的粮草,全国上下节衣缩食,就连南方大旱都没有余粮去赈灾。”

“户部无奈之下,只能调集一些麸皮粗糠去赈济灾民。”

“而宇文拓不仅要朝廷供应军粮,就连我们这些藩王他也不放过。”

“本世子刚刚才给他送去三十万担粮草。”

“这几乎就是我燕王府的全部了。”

“前几日将军夫人遇刺,他还要了我府上御赐的千年人参做药引。”

“那可是先皇御赐给我燕王府的。”

陈泽照本就是个思维单纯的热血书生。

听过这一番话,胸中的怒气更盛。

“这个宇文拓,居功自傲,目无君上,竟然如此胆大妄为。”

“他现在久居北境,拒不还京。”

“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这是要把北境当做自已的领地,想要裂图封王。”

“如此祸国乱政之人,我陈泽照与其不共戴天。”

“兄长,你说我们要怎么对付他。”

轩辕律目光凝重地看着陈泽照,缓缓开口道:“不瞒兄弟,眼下局势复杂,我心中倒有一计,有件事需要兄弟出手相助!”

陈泽照一听,毫不犹豫地拱手回应:“兄长但讲无妨,只要能保大汉江山稳固,小弟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轩辕律微微颔首,表示感激之情,接着说道:“其实也并非难事,我只想借兄弟之手,替我向令尊大人传一封信。”

陈泽照听闻只是送一封信,当即爽快应下:“不过是一封信而已,此乃区区小事,不足挂齿,兄长快些告知小弟信中该如何书写吧?”

轩辕律压低声音,凑近陈泽照耳边轻声细语起来……

陈泽照聚精会神地聆听着轩辕律所言,不时点头表示明白,而后提起笔来,按照轩辕律所嘱咐的内容认真书写。

不多时,一封家书便已完成。

他将信纸仔细折好装入信封,并以火漆封缄妥当。

这封信被交到了燕王府专门负责传递消息之人手中。

此人深知任务紧急且重要,不敢有丝毫耽搁,即刻启程出发。

虽然,宇文拓早已封锁了北境七城与京城之间往来通道,所有送出的信件都会经过层层把关。

好在燕王府素有自已独特的送信渠道,不出数日,就能送达庆国公府上。

......

数日后,宇文拓与南宫燕抵达北辽王庭。

北辽王高坐王座之上,周围武士林立,气氛森严。

宇文拓面不改色,步伐稳健地向前一步,然后单膝跪地,低头行礼道:“臣,宇文拓拜见国主大人。”

北辽国主呼延洪基仔细地端详着宇文拓,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惊讶。

宇文拓的面容英俊,剑眉星目,气质非凡。

呼延洪基不禁赞叹道:“原来大名鼎鼎的大汉护国大将军宇文拓竟然如此英伟不凡。”

宇文拓微微一笑,谦逊地回答道:“国主谬赞了。”

呼延洪基继续说道:“本王以为天下第一战神的宇文拓应该是个身材魁梧,满脸胡须的彪形大汉,没想到居然是个英俊的美男。”

他的话语中带着几分调侃,同时也流露出对宇文拓的欣赏。

“国师若不言明自已的身份,本王是绝不敢相信的。”

“国师今日来我王庭,可是有要事?”

宇文拓神色坦然,挺直了身子说道:“国主英明,今日前来,确有要事。”

紧接着,宇文拓就将和南宫燕商量好的事情和呼延洪基一件件说来。

呼延洪基听后陷入了沉思,眉头微微皱起,似乎在思考着宇文拓的提议。

北辽一直以游牧为主,这种生活方式确实限制了其民族的稳定。

多数族群都会根据游牧的迁徙而流动,这使得人口分散,国主的权利难以集中。

部族族长的话语往往比国主的更具有效。

因此,呼延洪基一直渴望能够北下,占领大汉的北境七城,以此作为北辽新的国都。

北境七城占据大汉仓廪府库收成的一半。

有了粮食,既然能稳定人口的流动,加强王庭对部族的统治力。

可惜,事与愿违。

呼延律带领各部族派来的几十万人都未能踏出北境一步。

这个天下第一战神,宇文拓的威名果然名不虚传。

呼延洪基暗自感叹道。

“你是说要帮助北辽人开垦田地,耕作农物。”

呼延洪基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疑惑。

宇文拓点了点头,说道:“没错,国主。汉人有句话,叫民以食为天。”

“为民者,所求不高,不过一日三餐,妻子安宁。”

“我们可以通过开垦田地,种植农作物,为北辽人民提供稳定的食物来源,从而改善他们的生活。”

宇文拓的话语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呼延洪基的心中。

他也开始思考这个提议的可行性,以及它对北辽未来的影响。

宇文拓继续说道:“我们可以派遣经验丰富的农民和工匠,教导北辽人民耕种和养殖的技术。”

“同时,我们也可以提供必要的农具和种子,帮助他们建立起自已的农业生产体系。”

宇文拓继续说道:“一旦北辽有了稳定的耕种之地,百姓安于劳作,不必逐水草而居,人口便能稳定下来。”

“这样,北辽人能够过上更加安定和富足的生活,而王庭也能够更好地统治和管理这个国家。”

呼延洪基皱眉:“国师此言有理,但是我北辽擅长骑射,耕种之事恐难以推行。”

宇文拓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缓声道:“国主不必着急,如今我护国军中的三十万户家属已入了北境。”

“这些人皆精于农耕,北境兵也在北境屯军已久,定能将其所知所学传授给北辽的民众们。”

“再者,北辽幅员辽阔,广袤无垠,其中不乏诸多适宜开垦耕种的肥沃土地。”

“国主数次发起南下究竟所谓几何,无非是为了掠夺。”

“倘若能够大力发展农耕产业,确保粮食充裕有余,那么国主您便无需频繁地发动对外战争,从而得以让百姓安居乐业,休养生息。”

呼延洪基听闻此言,双目之中光芒闪烁不定,似有所思。

片刻之后,他才缓缓开口道:“可是,我北辽部族众多,人心各异,各自心怀鬼胎,要想推动此事恐怕并非易事啊。”

宇文拓却仿佛对此早有预料一般,神色依旧从容不迫。

只见他胸有成竹地回应道:“国主大可先从众多部族当中精心挑选出几个对您忠心耿耿、并且愿意率先尝试的部族来作为试点。一旦这些部族取得显著成效,收获颇丰,其余的部族见状必然会纷纷仿效跟风。如此一来,国主您不仅能够有效地集中手中的权力,掌控全局,而且整个北辽也必将日渐繁荣昌盛,愈发强大起来。”

呼延洪基听完宇文拓这番话后,陷入了长时间的沉思。

许久过后,他终于轻轻地点了点头,表示认同:“国师所言甚是,甚合本王之心意,那本王愿意一试吧!”

接着宇文拓又和国主谈起民学、开采、通商等各种事宜。

二人彻夜长谈。

聊完的时候,天已大亮。

尚且意犹未尽。

呼延洪基站起身来,郑重地对宇文拓说道:“国师,本王此前只闻你战功赫赫,却不知你还有治国安邦之大才。你今日带来的这些想法,确是我北辽急需改变的地方。”

宇文拓恭敬地回应:“国主客气,其实这并不都是在下的主意。”

呼延洪基好奇的问道:“莫非国师身边另有高人?”

宇文拓:“其实是内子,我行军打仗多年,背后都靠这内子谋略,运筹帷幄。”

“对于行军打仗,我最擅长,可说起治理国家,我不及夫人。”

呼延洪基:“看来国师夫人,也是位大才。”

“不知本王何时可以见见。”

宇文拓回道:“待时机成熟,定当携内子拜会国主。”

呼延洪基感慨万千:“本王征战多年,一心想着从大汉抢夺资源,却从未想过自身变革。”

“本王还一直怀疑国师的用心,实在惭愧。”

“国师夫妇真心实意助我北辽,实在难得。北辽如有任何发展,都离不开你们的功劳。”

说着,呼延洪基命人取来一把镶满宝石的弯刀,递给宇文拓,“这是本王的贴身弯刀,随本王征战多年。”

“本王愿以此为信物,与国师结为安达。不知国师意下如何。”

宇文拓接过弯刀:“求之不得......”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