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明末:懒汉的逆袭人生 > 第181章 受皇命永平府买粮

凌卫明说道:“臣听说京中之米价已经涨到了十两银子一石,臣这一百万若是买京粮实在是买不到多少。

听说永平府早就储备了一些平价粮,臣这几日就押送银两到永平买粮,起码能买到五十万石粮食。”

此言一出,在场的众位大臣都惊讶地瞪大了眼睛。

要知道京中的粮店背后都有着诸多勋贵大臣的股份,凌卫这样公然抢生意,实在是胆大妄为,断了这些人的财路。

崇祯忍不住大叫一声:“好!爱卿要是能买来这么便宜的粮食,户部这两百万两也可交由你负责。”

礼部尚书钱士升赶忙上前一步,焦急地说道:“皇上,此举是与民争利,万不可行啊,京中粮价若因此一落千丈,必生出事来。还请皇上三思!”

凌卫明愤怒地骂道:“这些奸商,囤积居奇,祸害百姓,杀了他们都不为过。若是胆敢闹事,形同叛乱,正好灭其族!”

崇祯看着凌卫明敢作敢为的样子,心中不禁对他多了几分赞赏,

不由得生出一份雄心,来:“锦衣卫、五城兵马司注意京中百姓动向,发现有闹事的苗头即行镇压。靖北侯,朕可就等你的好消息了!”

凌卫明一脸信心满满地回到府中,然而他却并未如众人所期望的那般忙碌于赈灾事宜,反而是在府中大摆宴席,热热闹闹地招待起街坊四邻来。

不仅如此,就连那负责巡街的顺天府的差人们,也都被他一一拉到府中尽情吃喝。

在凌卫明眼中,向上社交似乎完全引不起他的兴趣。

内阁的那几位位高权重的大佬,以及京中那些出身名门的权贵子弟,竟无一人受到他的邀请。

在他看来,温体仁、顺天府尹李觉斯、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东厂提督曹化淳这几人才是自己真正的铁杆小伙伴。

虽说这几人各自有着各种各样的毛病,但在凌卫明心里,他们可比那些表面上道貌岸然的东林党要好相处得多。

凌卫明此举在朝中引发了轩然大波,弹劾他在大灾之年铺张浪费的奏疏如雪花般纷纷飞向崇祯的桌案,不多时便在桌上堆积如山。

崇祯对此却一概不理,仿佛这些奏疏与他毫无关系一般,这也让凌卫明的行为愈发显得神秘莫测。

数日后,温安引领着凌卫明来到一个隐秘的仓库之中。

二人进入仓库后,搬开了众多堆积如山的粮袋,只见粮袋之下露出了一个个装满银子的箱子。

凌卫明见状,毫不犹豫地将这些银子全部收回系统之中,整个过程他连清点都无需进行,因为系统会自动给出准确的数额。

不过,此次系统给出的数额与实际略有差距,但差距并不是很大,想来应该是杂色银成分的问题所致。

随后,凌卫明又从系统里购买了一些砖头,将其一一放进箱子里,接着把箱子全部上了锁,并仔细地贴好封条,

还在封条上郑重地书写“靖北侯府封”字样,以此来装作箱子里装的是白银。

一切准备妥当后,便将这些箱子全部搬到了马车上。

凌卫明点齐了两百名士兵,亲自押解着这十几辆装满“赈灾银两”的马车招摇过市,一杆大旗上写着“奉旨买粮”四个大字,着实气派。

只见马车前面领路的几个差役,趾高气扬地大声呵斥着让路人赶紧散开,

口中还高声呼喊着:“靖北侯府运送赈灾银两,闲人让开!”

那声音在京城的街道上回荡着,引得路人纷纷侧目。

无巧不成书,就在车队行进途中,嘉定伯周奎正好碰到了凌卫明的车驾。

周奎见状,赶忙吩咐下人把轿子迅速挪到一旁,要知道,他能不能继续挣钱可全得看凌卫明的意思呢。

凌卫明则大大咧咧地坐在车外,一看到周奎,便连忙热情地打招呼道:“吆,国丈大人早啊!”

周奎听到招呼,回过头来回应着:“呵呵,靖北侯这是干嘛去啊?”

凌卫明故意提高了声音,仿佛大家都不知道此事似的,高声喊道:“奉旨赈灾呀,我可是带了一百万两银子呢,这可真是个苦差事啊。”

周奎听后,打着哈哈说道:“嗐,也就几天的事,等你回来老夫还要请你喝酒呢。”

凌卫明笑着回应道:“一定一定,听温安说,在这京城,国丈大人可是第一主顾,最是喜欢这些新鲜玩意儿,不像那帮老顽固守旧派,就指望着粮食发财。”

周奎一听,顿时连连咳嗽一声,小声说道:“只是生意,只是生意,靖北侯这话可别乱说,要是让别人听到了,还以为咱们结党呢,千万小心啊。”

凌卫明呵呵一笑,说道:“行,改日再聚,回见!”说罢,车队便继续向前行进。

凌卫明如此大张旗鼓地招摇过市,自然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尤其是那些粮商,他们恨得牙痒痒。

毕竟在这大灾之年,粮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凌卫明的这番举动,在他们看来无疑是一种挑衅。

车队缓缓驶出城门,还没走出十里地,就看到众多流民聚集在路边乞讨。

这些流民衣衫褴褛,瘦骨嶙峋,眼神中满是无助与渴望。

往来的客商们都不敢轻易停下车子施舍,一旦遇到拦路的流民,便挥舞着鞭子抽过去,吓得流民们四散奔逃。

有些霸道的客商甚至在官道上直接将人撞死,在他们眼中,普通人的命根本就不值一提。

凌卫见状,不禁皱起眉头,心中满是感慨:“这可是天子脚下,顺天府尹李觉斯到底干的什么事啊!”

身旁牵马领路的顺天府差人听到凌卫的话,赶忙替自家大人解释道:“侯爷有所不知,我家大人虽挂着礼部侍郎的头衔,可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朝廷只顾着收税,根本就不去理会老百姓的死活,大家都难啊。”

凌卫冷哼一声,说道:“哼,也没见你家大人少吃一口饭,少拿一份钱。老子治理下的辽东,什么时候有饿死人的事发生?”

喜欢明末:懒汉的逆袭人生。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