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其他 > 人下人 > 第1章 一个奴婢的诞生(一)

第1章 一个奴婢的诞生(一)

“叫什么名,几岁了?”

常满一掐,巧儿赶紧跪下,照着她教的那般答话:“肖奶奶,我姓王,单名一个巧字,九岁了。”

常满帮着描补:“这孩子胆小,不懂规矩,还请您见谅。”

肖婆子围着她转一圈,上下仔细打量过,小声叮嘱:“宋喜家的,她这岁数不合适,身板容貌也差点意思,只怕太太瞧不上,暂且压一压。七奶奶传了喜讯,那边要人照看小厨房,东厨有缺,叫她先去里边待着,过后我自有安排。你们可要好生着,这样的好事,外头不知多少人惦记。”

“是!多亏了您擡举。这孩子是拙了些,胜在听话,您只管调教,将来出息了,她就是您的亲孙女,绝不会忘了孝敬。”

好话只能甜甜耳朵,成不成的,还得看实惠。常满悄悄塞了块银子到她手边。

肖婆子掂了掂,脸色略好,再正经提点:“那位座下原有个叫阿善的童子,来了七八年,一直贴身伺候。偶然着了风,被太上老君召去做了仙童。我看这孩子名字太单薄,不好听!下回别人再问,添上这个善字,将来就是机缘。契书上多一字少一字的,不打紧,里边外头都是自己人,不过多费两笔墨,回头我说一声就成。巧儿只是乳名,你可记住了?”

这话问的是巧儿。

她乖顺地点头,垂眸答道:“姓王名巧善,家人不识字,是算命先生给取的。”

姨妈反覆教过:答不上来的话,往神佛上扯。有人问起识字的事,就说是得了算命先生的好,顺手教了几个字,万万不能提家里的兄弟。

撒谎认了是亲外甥,撒谎改了家乡,照着册子少报了一岁……

撒谎这种事,像吃辣子,头一回脸红耳赤,喉间心口火辣辣的,烧得慌,多来几回就没那么难受了。

两个长辈都满意地点头,她却走了神。

青条石上跪着一个比她略大些的男孩,小腿悬空,只有膝盖落地,太难为人了。他熬得脸通红,两鬓汗湿,看着让人替他难受。他却纹丝不动,背挺得笔直,闭目凝神,只管专心诵那《金刚经》。

“……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

来了三四天,跪来磕去,仍旧不忍心看下去。她垂头盯着脚尖,闷头闷脑往前走,险些撞到人。

常满及时拽一把,巧善回神。肖婆子往东边去了,面前是长长的甬道,不知伸向何处。

巧善怯怯地看向常满,用眼神询问:姨妈,我们往哪儿去?

常满望着她这双稚嫩的眼睛,暗自叹气——要是莹姐儿还在,以她的品貌,好生谋划一番,那才是真有出息。眼前这样的,能不能活到那时候……唉,造孽啊!

这种阴私,她不想沾也得沾,不做也得做。

“去东厨,你先在那当差。将来如何,将来再说吧。”

常满不满这去处,巧善却很乐意待在厨房。竈上的活,她在家干惯了,不觉得苦。这里的人都和善,少说话,多做活,便不用忧心会犯错。

烹炒的时候最忙,婶子嫂子们大着嗓门吆喝,忙完那阵,赶着填饱肚子,再是一人一壶茶,低声细语说闲话,歇歇再散。

“……那是个人精,跟他爹一个稿,最会偷奸耍滑,见不得新来的小子得脸,和他兄弟合起夥来坑人。一个哨探,一个暗地里藏好了,等人一出来,就掀了竹筒,瞧准了往他身上泼。这样的龌龊手段,不说瞒着,反倒得意,灌点黄汤就嚷嚷出来了。”

众人听明白了,唏嘘不已。

张嫂子接着道:“那孩子身上沾了屎尿,不好往主子跟前跑,这跑腿的活跟赏钱,白白便宜了别人。平白无故落个不识擡举的罪名,因为误事挨骂挨罚,你们说,冤不冤呐?”

黄嫂子跟道:“你呀,别操这个闲心,这事已经过了。我嫂子说,他连跪了三四天,凑巧被大老爷撞见。老爷虔诚,见他经书背得好,叫到那院里去了,可见这人命好。”

张嫂子笑道:“命好能当奴才?人是从外头买回来的,但凡有一个人疼他,就不会被舍下,丢出门兑钱。”

虽说都是奴才,可奴才也分三六九等:外头买来的,自然比不得家里的。半道买回来的,又比不上自小调教的。比如同是竈下婢,小英只要跟着几个厨娘学烹炒,添柴丶守竈丶刮鱼鳞这样的活,全落在巧善那。

不是她们纯心为难,规矩就是这样的规矩。那是王田家的女儿,翠英的妹子,谁敢下狠劲使唤?这山不能动,那就只有外边来的操劳。

话说到了这份上,几人不约而同地瞄向了被撇下的巧善。

巧善不知道众人对她生出了怜悯,守着炉子听得入了神,到了这句“但凡有一个人疼”,不免生出些酸楚。

路上走了七八天,姨妈带着来回找人通融,到第四天才正经上工,这是做活的第三天。这样一算,她离家半个月了。

家里人多又勤快,把地伺候好了,瓜菜长得快。照往年,茄子丝瓜一摘一大篮,吃一半晒一半,冬天也有菜下饭。

萝卜也该下种了。

二哥要去上学,慧姐儿记不记得这些事?

锅里咕噜咕噜,该换去砂锅了。

老太太爱吃鹅肉,昨儿爊鹅,今儿砂锅鹅。砂锅下是粗沙,饭酒没过了鹅肉,鹅肉下铺了厚厚一层姜。这一锅,要慢煨两个半时辰,怎么着也不会烧糊了去,不用费心守着。

她转头去擦竈,十二个竈,个个要擦,全擦完,背心已湿透。人早就散了,八珍房只剩了她。她回到炉竈旁,拨了拨竈膛,转头盯着桌上那对剔红提匣上的山水人物出神。

“嘿!别发楞了,明少爷吃不下饭,打发我来取点心。你瞧瞧还有些什么,我给挑一个。”

巧善被惊了一跳,回头瞧见个熟面孔,心中不安,在他和提匣之间来回看。

“那里边装着什么?”

“你不能进来!”

巧善见他不听话,仍旧迈过了门槛。她攥紧拨火棍,倏地站起身,睁大眼睛瞪住他,接着说:“少骗人,我知道你在老爷跟前当差。明少爷院里多的是人,怎么会打发你来取?别动,再动我叫人了啊!”

被拆穿小把戏,赵家禾不恼也不羞,扬着下巴说:“那还不赶紧伺候?我不提老爷,是怕吓着你。我瞧着你面生,是新来的吧,多大了?”

婶子们叮嘱过:常有下人藉着主子的名头过来骗吃喝,不要轻易上当。

这人不说实话,一看就知道是坏心肠,本该打出去。巧善想起听来的故事,知道他这是被人为难,错过了午饭。她又不忍心了,背过身,掏出手帕,把攒下来的两块福橘饼递过去。

这东西味道古怪,不合心意。赵家禾扬眉,嗤道:“霍,你偷拿,却不让……”

“婶子给的,我没乱拿!”

这人太可恶,自己不认错,反倒冤枉人。她恼了,要将手收回。赵家禾手快,一把将东西抄走,连粗布帕子也没留下。

“你!还我帕子。”

“这上边有糖,化了黏黏糊糊,脏手。你要走了,我怎么拿?”

赵家禾得意坏笑,扬长而去。

早起潮气重,竈房又热又闷,她才干一会活就憋不住,又咳了两次。

虽说每回都侧身避开了,黄嫂子仍旧皱眉,打发她去廊下拣蘑菇,下工之前,又叫小英给她取了一块橘饼。

这回没用帕子接。

小英多嘴问一句,巧善小声说了缘故。

小英好打抱不平,气道:“他在别处受了气,怕事不敢还手,专挑你欺负,是瞧准了没人为你做主。最好别让我撞见,哼!我给他两棍。”

巧善感动到不知所措,连声道谢,又怕她真为了自己出头做出祸来,跟在她身边絮叨,意图让她明白:这是小事,不用在意。

小英气得快,散得也快,用手拨着筲箕里的黄豆,将干瘪的拣出来扔在脚边的碗里,高高兴兴说起了别的。

“下月十五,我们都要跟着去庙里,正好十二派月钱,先前攒了一些,再加这一百钱,够数。”

巧善惊讶,问道:“去庙里要花这么多钱吗?”

花一个钱买香不就够了?

小英喜气洋洋,反问她:“舍不得香火钱,叫菩萨怎么保佑你?天底下那么多人,这个跪那个拜,她老人家忙不过来,想要替你操心,少不得要些花费,打点下边的人跑腿。”

巧善听来的故事,都是菩萨手一扬,降下神迹,有缘人所求之事即刻圆满,只需一句“阿弥陀佛”!不曾想菩萨办事,也要花钱找人通融。

原来都这样为难。

她暗自叹气。

小英善解人意,笑道:“不要紧的,多少是你的心意,要是过意不去,就诚心诚意多磕几个头,先求件小事。”

巧善一心想着早些回家,可是白纸黑字红手印,铁板钉钉的事。二十两买她五年,小英有月钱,她该是没有的,身上只有娘给的十二个钱。

十二个铜板应该办不了二十两的事,不要为难菩萨。

她想不到别的,只好问:“我先想想。小英,你求的什么?”

小英抿嘴一笑,左右瞧一遍,伸着脖子凑近些,头挤头,压声说:“求菩萨保佑我下辈子投个好胎,也能做回千金小姐。”

“不是说行善积德就好?我们多拜拜,多念佛,这也不行吗?”

“行善积德也得花钱呀!你看故事里的大善人,铺桥修路,施粥布善,才会流传下来,没听说谁扶了谁一把,就被记住了。你想啊,不论男女,不论老幼,都想求点好事,舍不得下本钱,那好事只怕轮不上我。这话是我姐姐教的,她是大太太院里的翠英,你知道了吧?好生记住这话,准没错。”

“你家还有别的英姑娘吗?”

“没有,连我也不带英,进来伺候才改的。先这么叫着,等主子再赐一个好的。”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没有了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