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玄幻 > 历史直播:我带秦皇汉武云游陵墓 > 第118章 财政亏空:举国的养猪大计!

崇祯:可是他们会下崽啊!还生好多!

【其次经过数百年的繁衍发展,到了崇祯时期,现存宗室人数竟然已经达到了6万余人!】

刘彻双眼发昏,妈耶!

按照大明的俸禄来说,这一年得花多少钱养啊!

怕不是要把国库都吃空?!

【根据明朝史学家王世贞的《皇明盛事述》记载,第一代亲王庆成王朱济炫生了足足100个儿子!】

【还都是健康长成的,除了长子承袭了亲王位,其他人也都分别封了爵位。】

【人多到每次聚会的时候,这些兄弟之间甚至都互相不认识。】

【可想而知,发展到王朝末期这将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数字!】

【简直是举国之力在养猪啊!】

朱元璋没忍住爆了粗口,你他丫一天没事干吗?

生这么多孩子,啊?!

他虽然不精通算术,但也知道按这个趋势下去,只怕是把国库搬空也不够的!

改!必须改!立马改!

他制定藩王政策是为了大明的长治久安,可不是为了增加大明的负担!

朱棣也是大惊失色,我的老天!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可不能这样下去!

他都没钱打仗,哪里有钱养这些杂七杂八的闲散宗室!

和老朱家皇帝不同的是赵煦,他真情实感的羡慕了。

我靠,凭什么他能生这么多孩子啊!

朕也很努力啊,还是一个孩子都没有啊摔!

【但明朝是真的没钱吗?】

【崇祯确实是少见的穷鬼皇帝,但明朝的大臣们却不是没钱。】

【那为什么到了国破家亡的关头,这些人也不愿意出钱调兵呢?】

【一个嘛,是因为朱元璋清洗大臣,厚待宗室的行为。】

【这不是明晃晃的告诉天下人,这大明是我老朱家的家天下吗?】

【所以说,亡了就亡了,又不是他们的天下。】

朱元璋一口老血就要吐出来,简直是悔不当初。

自己从乞丐走到今天,吃了多少苦,才想着要守好自家的江山,才想着让后人过上好日子。

没想到啊没想到,反倒是葬送了大明江山。

【另一个嘛,就是后面的两位皇帝干得好事。】

【两杀忠臣,寒了天下文臣的心。】

【毕竟一心为大明效力的忠臣都死的难堪,他们又何必赔上一生呢?】

朱元璋和朱棣都是愤怒不已,谁?

是哪个龟孙干的?

朱瞻基心中一直有不好的预感,他目露担忧的看着天幕。

【这就要说回到朱瞻基的身上了。】

【朱瞻基是个不错的皇帝,但是吧,有点恋爱脑。】

【不喜欢朱棣赐给他的正室胡善祥,而是喜欢和自己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侧室孙氏。】

朱瞻基他亲妈·张太后眉头一皱,胡氏柔和恭顺,又识大体,做国母是最合适的。

孙氏到底还是小家子气了些。

【老朱家敬重正妻的好传统,被朱瞻基第一次打破了。】

【为了扶持自己心爱之人上位,他无故废弃了没有过错的皇后胡善祥。】

【不顾群臣抗议,一意孤行的立了孙氏为后。】

张太后一拍桌子,生气极了。

瞻基这干的是什么事!

善祥这些年主持中宫内外从未出错,一朝废后她又要如何在深宫过活?

【清朝史书上对于孙氏多有诋毁,甚至称其为妖后。】

【但实际上她并没有什么祸乱朝政的行为,甚至在一些关键时候发挥了重要作用。】

【充其量也就是个没什么政治才能的后宫妇人罢了。】

【论祸害,是远远比不上她儿子的。】

【要说她最大的过错,也许就是生下了朱祁镇。】

孙氏泪眼潸然,她知道先皇后无辜被牵连。

可是,她又怎么甘心呢?

她自小被接进宫中,与陛下一同长大,原本以为会成为陛下的正妻。

谁知道太宗陛下忌讳两代皇后皆出自同一地方,担心外戚势力膨胀。

临了将胡善祥赐给了陛下,而她只能做了个侧室,即使百年后也不能和陛下同葬。

可,祁镇怎么会成为她的过错?

朱瞻基安抚的握住了她的手,嘴上虽然说着安慰的话,心中也没底。

祁镇是他的长子,也是他和心爱之人的儿子。

自小就被寄予厚望,不会的,不会的,不会是他的。

且听天幕怎么说吧。

【朱瞻基也称得上英年早逝了,年仅36岁就因病崩逝了。】

【也许他活得久一点就会发现,朱祁镇根本就不适合太子之位。】

【然而历史没有如果,明英宗朱祁镇拿过接力棒,站上了历史的舞台。】

【不过此时的朱祁镇只有9岁,实际上是由朱瞻基的母亲张太后摄政。】

朱棣松了一口气,这个儿媳他是极为满意的。

孝顺贤德不说,还聪明识大体,有她在时局尚能稳住。

只是张氏那时也年纪大了,恐怕是撑不了多久。

听天幕的评价,他这曾孙子名声如此显赫,只怕是下一个赵构啊!

一想到这里他的心脏就开始疼了,还是把太医叫来备着算了。

别把朕气出个好歹来!

【张氏信用忠臣,处事明察,但又并不贪恋权力,拒绝了亲自垂帘听政。】

【反倒是把政务交给内阁大臣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处理,自己从中决断。】

【而且十分关心朱祁镇的成长,要求大臣们耐心辅佐幼帝。】

【也因此,她及时发现了隐藏在皇帝身边的一颗定时炸弹——宦官王振。】

朱棣不吝称赞,笑着说:“实乃吾家佳妇也!”

张氏恭敬行礼:“儿媳不敢当。”

朱元璋也很满意,这样的媳妇才是他老朱家的榜样!

只是这宦官摄政的前车之鉴还摆着呢,怎么老四还是开了这个头?

那郑和是个好的,可不代表所有的宦官都是好的。

要他说,还是直接从源头杜绝才好。

【朱祁镇自小被立为太子,朱瞻基对于他的教养也很上心。】

【在他稍大一点后,就命近侍为他诵读儒家经典来启蒙。】

【其中对朱祁镇影响最大的就是东宫局郎王振。】

【王振作为宫中少有的具有学识的宦官,被尊称为王先生。】

【朱祁镇也不例外,几乎不叫名字只喊王先生,对他十分敬畏。】

朱瞻基眼神一沉,他只是喊人为太子读书启蒙罢了。

竟然有宦官趁机蛊惑了太子,小小宦官也配当太傅?

王振:我不仅要当太傅,还要更上一层楼!

什么皇帝朱祁镇,不过是我手中掌控的棋子罢了!

【张太后自然是有所察觉,本想直接除掉王振这个祸害。】

【没想到的是,王振确实有两把刷子。】

【不仅朱祁镇拼命求情,就连内阁重臣三杨甚至都为他求了情。】

朱瞻基:???我不理解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