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玄幻 > 历史直播:我带秦皇汉武云游陵墓 > 第119章 朱祁镇:朕的军事天赋不比昔日太宗陛下差!

【要说这王振,在人际关系上是有两把刷子的。】

【为了赢得以“三杨”为首的辅政大臣的好感,他曾在朱祁镇玩乐之时担任起了劝谏的职责。】

【表现出了一个忠宦应有的品格,博得了“三杨”的好感。】

【而且明朝这不是有郑和珠玉在前嘛,也证明了宦官之中是有好人的。】

【王振巧妙的用高情商为自己树立起了一个良好的宦官形象。】

唐朝,李世民也是愁得慌。

这宦官的问题历朝历代是无穷无尽,从未真正解决过。

他们身份的特殊性就决定了他们会成为皇帝身边最亲近的人之一。

一旦遇上能力不足的帝王,就极有可能反转角色从而掌控皇权。

但,有时候宦官的存在也是无可奈何的必要之举。

【说起来,古代吧一边忌惮着宦官可能带来的恶劣影响,一边又不愿意取消宦官制度。】

【这看起来是十分矛盾的。】

【常看见有人说,如果皇帝从源头杜绝,不用宦官不就行了?】

【但事实并没有这么简单。】

东汉,邓绥是深有体会,也不由头疼。

她虽然是临朝称制,但朝臣也不方便进入后宫之中议事,不得不启用宦官。

更重要的是宦官无后,一身荣辱皆仰仗上意,是稳定皇权的重要力量。

不是不能杜绝,只是对于皇家来说,利大于弊罢了。

【大家都知道皇帝是有后宫的,在古代有了主子就需要人服侍。】

【对于女子来说,并不是宫内的所有杂务都能胜任的。】

【也因此,产生了对于男性服侍人员的需求。】

【那么问题就来了,那么多的男人进了后宫,皇家血脉的纯正怎么保障?】

【如果不管控,哪天皇帝头上戴了一顶小绿帽都不知道。】

朱元璋尴尬的摸了摸鼻子,可不是这个理吗?

他虽然厌恶宦官,但这宫中也不能少了宦官呀!

不然他老朱家的血脉正统要怎么保证?

【但大家都知道,宦官制度本质上是一种对人性的残害。】

【入宫为宦者需要接受宫刑,这对人来说是一种精神与肉体的双重痛苦和折磨。】

【这也导致他们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自卑、屈辱和羞愤。】

【这种复杂的情感会促使他们想要通过功成名就来获得发奋向上的满足感。】

【有些像司马迁、郑和这种就通过写史书和海航等,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完成了心理满足。】

【因此没有走上极端的道路,而很大一部分宦官则是更加注重手中获得的利益和权力。】

【什么后世美名,百姓死活,与他们何关?】

汉朝,司马迁惊闻噩耗:wait!wait!wait!楚楚姑娘,你可要说清楚!

我怎么好端端的变成宦官了?!

朝堂上的众大臣纷纷投去了诧异又同情的目光,看得司马迁心拔凉拔凉。

明朝,魏忠贤只觉得讽刺极了。

为了皇家的尊荣,催生了他们这些身体残缺的宦官。

为了皇权,不得不依赖他们这些地位卑贱的宦官。

我们,本就是和皇权相互依偎,共生共存的。

不过是西风压东风,或者东风压西风罢了,怎么能怨我们把持朝政呢?

是人呐,就没有不想堂堂正正当个人的,谁不想往上爬?!

叶楚感叹一声:【并不是中国的各个朝代离不开宦官,而是皇权离不开宦官。】

【王振曾经并不是宦官,是一个在私塾教书的落魄秀才。】

【也许是中举这条路太难,他选择了自阉入宫当了宦官。】

【沉浮数年,终于等到了朱祁镇的出现。】

【他适时把握住了机会,多年陪伴服侍,成为了朱祁镇最信任的人。】

【不过太皇太后张氏坐镇朝局,十分警惕幼帝身边的宦官,多次警告打压王振。】

【数次生死危机,还是由于朱祁镇的力保以及靠王振在朝臣中经营出的好名声,才逃过一劫。】

明朝,张氏冷哼一声:都是千年的狐狸,跟我玩聊斋?

她沉声吩咐:“把陛下请过来,还有王振那个狗东西也一并绑过来。”

听到此处,天幕花大篇幅重点讲的王振能是个什么好东西?

她心中沉思,若是祁镇...她又应该怎么办呢?

突然灵光一闪,张氏连忙传话:“把郕王一并请过来。”

【因而张氏在世的时候,王振虽然已经逐步掌握一定权势,但仍然不敢太过放肆。】

【不过张氏毕竟年事已高,朱祁镇也逐渐长大。】

【直到公元1441年的冬天,朱祁镇于奉天殿接受百官朝贺,随后大婚。】

【同年十月,太皇太后张氏去世,朱祁镇至此乾纲独断。】

【作为朱祁镇第一亲信的王振,此时的声势也开始如日中天。】

明朝正统年间,朱祁镇不以为然。

王先生自小教导他长大,是最亲近不过的了。

只有他才明白朕的雄心壮志!

昔日太宗陛下威震天下,打得四方夷族尽数臣服,朕也有此夙愿。

但愿效仿太宗,做出一番名留千古的功绩来!

朱棣:你的想法很好,但我的建议是别开始。

【王振祸乱朝纲,乱局初现,不是没有臣子反对抗议。】

【只是大多数大臣举报揭发,反倒是迫害处死。】

【被寄予众望的“三杨”此时也只剩下杨溥在朝,根本无力阻挡。】

【而且王振好大喜功,和朱祁镇算是想到一处了。】

【两人都想效仿昔日明成祖朱棣,立下不世之功。】

【君臣二人是一拍即合,频频出兵征敌,前期还取得了一些战果。】

明朝,朱祁镇龙心大悦,喜不自胜。

与王振对视一眼,两人心中皆是自豪。

朕就说,朕的军事天赋不比昔日太宗陛下差!

定能再次扩大明朝的疆域版图,再现盛世辉煌!

下面的重臣是一个比一个无语,无力吐槽了。

是,前期打土司的时候是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可是,这其中的军费开支可不是一个小数目,陛下他是一点不看啊!

天幕中的叶楚接着补充:【主要这个战果吧,和朱祁镇二人没什么直接关系。】

【是由朝中懂军事的大臣,比如兵部尚书之类的主持的。】

【人打仗的还没飘,朱祁镇和王振飘了。】

【两人一合计,他们这搭配妥妥的太宗在世啊,这不得猛猛出征?】

【也好叫天下人看看他们二人的风采!】

朱元璋:?

朱棣:拒绝碰瓷,你不要过来啊!

朱瞻基:???人贵有自知之明。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