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玄幻 > 历史直播:我带秦皇汉武云游陵墓 > 第140章 朱厚熜:乖巧.jpg

【而且在这次御驾亲征中,户部尚书只送来了预定粮食的一半。】

【还得朱厚照自己在宣府就地筹粮食,来供给打仗的军需。】

【朱厚照得胜之后,文官集团就开始恐慌了。】

【本来以为陛下是胡闹着玩,没想到还真叫他大胜而归了。】

【抹消一个人功绩最好的方法,就是抹黑他,不遗余力的抹黑他。】

正德年间,朱厚照十分愤怒,指尖用力的发白。

好一张颠倒黑白的嘴!

如此规模的战争,死伤人数绝不可能只有这么一点,简直是可笑!

【文官集团是坚决不承认朱寿这个威武大将军获得的胜利,甚至翰林院全体官员拒绝向他祝贺。】

【市井舆论几乎都被文官所引导,认为皇帝是吃了个大败仗,完全是因为运气好才侥幸获胜。】

【除了舆论上的抹黑,文官们也采取了行动进一步限制了皇帝的行动。】

【许多大臣联名上书抨击了这次应州大捷,认为这并不算什么了不起的胜利,反而损兵折将众多。】

【言下之意就是:陛下做得很好,但别再做了。】

嘉靖年间,朱厚熜挑了挑眉,看起来有些深沉。

别说应州大捷的事情,就连皇兄的死,他感觉也并不简单。

这帮老狐狸以为能拿捏住我,叫我做个乖乖听话的傀儡皇帝?

不好意思,管你是几朝老臣,想在我这里倚老卖老,呵呵!

通通都给我回家养老去!

【然而朱厚照的行动还没有结束,他决定去南巡。】

【一方面不排除熊孩子朱厚照有游乐的心思,另一方面这何尝不是一种视察呢?】

【毕竟朱厚照酷爱微服私访,万一被他捉住了小辫子,就得把小命赔上了!】

【就连杨一清这种已经退休在家的老臣,都害怕的“心怦怦,早夜彷徨”,更别提南巡途中的其余大臣了。】

【朝堂上南方的臣子拼命上谏,言辞一个比一个激烈,坚决反对朱厚照南巡。】

朱厚照心中讽刺,所幸他们都认为自己是个爱玩乐的皇帝,自己何不将计就计?

吃饭、喝酒、渔猎,有些不为人知的真心话才能在这样的情况下,被吐露出来。

只是厚熜居然继承了皇位,以他对自己身子的了解,不说做个长寿老人,起码活个五六十不成问题。

要么是他终生无子,不得不传位给厚熜;

朱厚照眼神一暗,要么就是他出事了,厚熜被迎立为新皇!

【也正如他们所料,朱厚照回京后立刻进行了一次大范围的人事调动,其中包括许多在南京陪他游玩的官员。】

【但还没有等到朱厚照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南巡回去的次年,朱厚照在豹房中病死。】

【正史中记载的原因是,朱厚照在南巡的途中去清江浦垂钓,不慎落入水中。】

【后来的身体状况就越来越差,第二年就崩逝了。】

汉朝,刘彻心想:糊弄傻子呢!

一个上过战场,正值青壮年的皇帝,就因为风寒而去世了?

时间上还这么紧凑,很难叫人不怀疑啊!

【要知道朱厚照虽然年幼的时候身体不好,但要按照史书的记载来看,其中大有玄机。】

【史书中曾记载过正德十四年,朱厚照从太原回宣府,数千里的路程,还下着大雪。】

【身边的侍从大多数都病倒了,朱厚照却毫无疲倦之色。】

【按此推测,朱厚照分明状态好得不得了,身子骨结实着呢!】

【而且在《明武实录》里曾记载,朱厚照是穿着戎装,骑着战马检阅好军容后,才入的城。】

【结果三天后,朱厚照就直接在祭祀天地的地方,发病吐血。】

【更蹊跷的是,初七他还下旨要亲自主持十五号的殿试。】

【结果殿试前一天,就忽然崩逝了。】

洪武年间,朱元璋只觉得满腔的怒火无处发泄,焦急地在宫殿之中走来走去。

这是第几次了?

我大明的皇帝,因为各种蹊跷的巧合死于非命,已经是第三次了!

这群该死的狗官,真把我大明的江山当做他们自己的私有物了?

下面的大臣们战战兢兢,生怕牵连到自己。

虽然事不是他们干的,但陛下要发泄只能找到他们的身上啊!

陛下又开始发疯了,皇后,help!

宋朝,赵匡胤也是心有余悸,他们大宋的文臣势力也不小啊!

太医院,对了,太医院!

要吸取教训,太医院此等重要的地方,可得看紧了,绝不能重蹈覆辙!

想起自家老弟“绝命毒师”的战绩,赵匡胤觉得有必要提升一下太医们的技术,以防万一。

明朝,朱佑樘更是痛心又愤怒,这可是他的独子啊!

就这么去世了,他们这一脉算是绝后了。

更可恶的是,那群文官实在是太猖獗了,简直是胆大妄为!

【还是那句话,你品,你细品。】

【总之在明史的记载中,朱厚照是以一种昏君的形象被记录和撰写,其中真假我们也犹未可知。】

【但现在摆在大明朝面前的,还有另外一个重大的问题。】

【朱厚照无子崩逝,大明的江山却还需要人继承,他们必须尽快确定好新皇的人选。】

【而对于杨廷和一众人来说,这无疑是送上门的时机。】

【只要挑选一个软弱的,听话的,能够被他们轻易拿捏的皇帝上位,就不会再有人与他们争权夺利!】

朱厚熜(表面无害):呵呵。

【朱厚熜父亲早亡,家庭背景简单,就注定了他不会拥有很强的外戚势力。】

【而且朱厚熜年幼,此时仅仅只有15岁,这个年纪根本不被他们放在眼里。】

【按杨廷和等人的想象,只要他们坚持不懈的引导和教育,一定能培养出他们心中的那个“明君”。】

【可惜天不遂人愿,他们本以为选中了一只小白兔,却不想是一只假扮成兔子的幼虎。】

正德年间,原本以为胜券在握的杨廷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