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玄幻 > 历史直播:我带秦皇汉武云游陵墓 > 第141章 杨廷和:马失前蹄,没想到看走眼了!

【从朱厚照昏迷到崩逝,其实有几十天的空白期。】

【在这个时间内,能代表皇权的,最名正言顺的人就是太后张氏。】

【然而比起马皇后和徐皇后来说,张氏在政治上可以说是没什么脑子。】

【多年来只顾着给自己娘家的两个弟弟捞好处,跟在屁股后头帮着收拾烂摊子,和朱厚照的关系也十分冷淡。】

【皇位变更,张氏兄弟也想从中捞一把“拥立之功”,张太后也存着照拂娘家的心思。】

【也因此,杨廷和得以说服了张太后不去过继嗣子,而是直接迎立藩王。】

弘治年间,朱佑樘太阳穴疼得不行,他爱皇后没错,可她那个弟弟着实是扶不上墙的烂泥!

品德有亏,骄横轻狂,甚至在皇后宫中公然奸污宫女!

皇后派人按下了此事,朱佑樘也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谁知道竟是一家子养不熟的白眼狼,厚照还未死,他们就已经谋划着从龙之功了!

杀掉两个废物他眼睛都不会眨,只是皇后那边......

【杨廷和自然是有自己的如意算盘,若是挑选晚辈做嗣子,那就违背他的初衷了。】

【晚辈宗室众多不说,而且人丁兴旺,如果继承大统,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变数。】

【而那时的朱厚熜怎么看都是一个小可怜。】

【父亲刚死,又没有其他的手足兄弟,自己还是个从来没有受过储君教育的小孩。】

【杨廷和说服张太后之后,果断颁布了遗诏,命朱厚熜继承皇位。】

【但很快,杨廷和就遇到了第一个棘手的问题。】

明朝,朱元璋这段时间喝的最多的就是清火静心的茶,还是压抑不住心中的火气。

但他还是抱有期待的,毕竟天幕的言下之意,不就是厚熜摆脱了文臣集团的掌控吗?

应该是个有手段的,大明还有救!

嘉靖年间,朱厚熜冷哼一声,不知所谓。

自己和父王母妃的感情深厚,怎么可能以皇太子的身份认张氏为母?

她也配?!

而且,他绝不会再重蹈皇兄的覆辙!

【一切就绪后,按照朱元璋“兄终弟及”的遗训,杨廷和颁布了诏书宣布朱厚熜继承皇位。】

【但可别忘了,朱厚熜的生母蒋王妃还在世呢!】

【如果朱厚熜继位了,有了自己的生母做太后,张氏还不得哪凉快上哪儿待着去?】

【于是杨廷和要求杨廷和朱厚熜先由东安门进入文华殿小住,按皇太子即位的惯例来登基。】

【也就是说直接认朱佑樘为父,张太后为母后。】

【朱厚熜虽年幼,却表现出了不俗的政治天赋。】

【以诏书中是说让他来当皇帝,而不是皇子为理由,直接一口回绝了。】

嘉靖年间,朱厚熜服下今日要用的丹丸后,闭上眼开始打坐。

文官的势力历经几朝已经膨胀的太大了,还想接着拿捏他?

更何况,朝堂从来不是铁板一块,想拉他杨家下马的人多的是!

【初次交锋,朱厚熜并未落入下风。】

【在他继位后不久,赫赫有名的“大礼议之争”爆发。】

【杨廷和主张朱厚熜应尊明孝宗朱佑樘为皇考,把自己的亲爹兴献王朱佑杬,尊为皇叔考。】

【朱厚熜想尊崇自己的亲生父母为皇帝、皇后,多次与杨廷和等人商议,通通被驳回。】

【杨廷和先后四次封还朱厚熜的亲笔批示,上书近三十余篇表达自己的坚决反对。】

唐朝,作为权谋窝里长大的李世民,一眼就看出了他们实际上争的是什么。

嘉靖帝一退让,以后在朝堂上可不就得全看那些大臣的脸色行事了?

由此一来,嘉靖的皇位承袭就源自于张太后,也就是杨廷和。

但如果嘉靖的父王追封为帝,他继承的就是大明祖宗留下的大统,而不是张氏和杨廷和的恩典!

【朱厚熜和杨廷和的争斗通过大礼议一事,摆到了明面上。】

【这无疑是传递了一个信号,那就是你们的新老板对下属很不满意!】

【文臣集团内部也并不是铁板一块,有人巴结杨廷和,也有人想借着这个机会向上爬。】

【这些人成为了嘉靖的政治势力,为他冲锋陷阵对抗作为元老的杨廷和等人。】

明朝,早已经愤然辞官的王阳明对于杨廷和的作风是十分不喜的。

作为历经数朝的老臣,杨廷和只知玩弄权术,甚至连宁王谋反此等大事也敢收贿隐瞒!

他不愿意给我王阳明封赏,我也不屑接受他的虚情假意!

【杨廷和在朝中的政敌不少,新继位的朱厚熜也不是个任人拿捏的软柿子。】

【嘉靖二年,朱厚熜有意刁难附和杨廷和意见的给事中刘最,目的就是给杨廷和警告。】

【杨廷和深谙官场法则,知道再不走恐怕是大事不妙。】

【几次上疏请求退休,与此同时,嘉靖手下的官员摸准了皇帝的心思,上疏重提称呼一事。】

【杨廷和自知无力阻拦,只想离开这旋涡中心,终于在嘉靖三年成功罢官回乡。】

【然而他的儿子杨慎,面临论战不占理的情况下,选择了更加激进的手段。】

成化年间,朱见深扶额,好了不用说了,他已经知道了。

文官能用的手段,无非就是拼命哭谏,迫使他屈服罢了。

当时因为母后任性,非要阻挠钱皇后和父皇合葬,自己为人子自然不会拒绝。

谁知道下朝刚一踏出门,毛弘就领着一帮大臣在门口嚎啕大哭。

那声音,响彻朝野,吓他一大跳!

最后还是不得不屈服了,没办法,要脸啊!

【嘉靖这边改蒋王妃尊号的旨意刚下没几天,杨慎直接鼓动了一帮子人去哭谏。】

【足足有220多位大臣跪在左顺门前,高呼着 “高皇帝”“孝宗皇帝” 的名号,嚎啕大哭。】

【嘉靖也觉得非常难堪,派太监两次相劝,但没人听。】

【毕竟皇帝都是要面子的,而且俗话说法不责众,这么多人上谏嘉靖总不能全处置了吧?】

【不好意思,朱厚熜表示:我可以!】

朱厚熜(呵呵):敬酒不吃吃罚酒,好好说话你不听,只能用武力解决问题了!

有一就有二,一次屈服他们就会得寸进尺,大礼议中的付出就会付诸东流!

【朱厚熜派遣锦衣卫逮捕了翰林学士丰熙等八人,想要杀鸡儆猴。】

【结果杨慎等人见状,更加用力的拍打左顺门的大门,放声大哭。】

【直接激怒了嘉靖,命锦衣卫强行驱逐了群臣,逮捕了一百余人,其余人通通回家待罪,听候发落。】

【此次左顺门事变,嘉靖雷霆震怒,廷杖打死官员共计16人。】

【大礼议之争以嘉靖的胜利落下帷幕,之后他成功把自家亲爹的牌位挪入了太庙。】

【就是可惜了某位试图掩饰自己篡位事实的明太宗!】

嘉靖(眼神飘忽):损人利己,这波不亏!

朱棣:???

————小剧场————

judy:我没有造反!

嘉靖:大家快来看,这里有人篡位!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