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脸上带着淡淡的哀愁,纤细的手杵着下巴,侧卧在床借着烛火翻看着古籍。
她虽未到及笄之年,但亦识字,贾雨村失官,西处游历,后被林如海聘为黛玉的西宾。
贾雨村虽圆滑世故,阴险狠辣,但也是才华出众之人,他出身官宦之家,后家道中落,为进京赶考,寄居于葫芦苗,卖字画为生,后得甄士隐资助,得以进京赶考,高中进士。
父亲林如海是昔日探花,母亲贾敏为荣国公最小的女儿,诗词歌赋上的造诣亦不差,又有贾雨村的教导,黛玉小小年纪不仅读过西书五经,还有楚辞,牡丹亭等书。
她对乐府诗,唐诗,宋词,元曲也颇有理解。
不过今日她看的却是一本医书,此书乃是她在父亲书房中寻来的一残本,书上所写出处为东晋陈延之,此书对伤寒,温病有独特的见解。
自母亲病重以来,黛玉除了日常服侍母亲用汤药之外,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看医书上。
林家祖上虽没有郎中,但作为列侯,家中还是有许多藏书的,如今的世道,书可是世家得以流传的根本,寒门能再度崛起,恢复祖上荣光,与书的传承也离不开关系。
这些日子以来,她翻看了《千金方》,《唐本草》,前朝的《本草纲目》等不下数本医书,但她却也不敢随意乱来,多是寻求心理上的慰藉,或等白日郎中来了,她再带上医书去偷偷问。
“小姐,您该歇息了,等会嬷嬷该巡房了。”
黛玉床榻的侧方,还有一小床,床上睡了一个比她还小的丫鬟,这是她的贴身丫鬟雪雁。
这小丫头也是个可怜人,家里吃不上饭了,就被父母卖到了牙市,入了奴籍,约莫还比黛玉小上两岁。
黛玉心事重重的点了点头,将医书藏到了枕头下面。
她虽然想再看一会,但也怕等会嬷嬷来巡查。
作为府里的小姐,她自是不会挨骂,但是她的丫鬟雪雁可就免不了要遭一顿挂落,黛玉心善,也不忍雪雁遭挂落。
看到黛玉放下书,雪雁憨憨的笑了一下,连忙起身吹灭了蜡烛,又钻回了被窝里,外面可冷着呢。
翌日。
林如海心中虽万分悲痛,却也不得不派人为贾敏的后事做准备,又亲自修书一封送往神京城。
如今贾敏己病入膏肓,林家原籍在苏州,真到了不忍言那一日,贾敏也是要送回苏州安葬。
提前准备后世虽有些不吉利,但风俗都是这般,就连皇帝的陵墓都从皇帝登基那一天就开始修建,越是身居高位越在乎身后事。
贾敏屋内,贾敏难得的清醒了一会,不过精神状态却不怎么好。
她靠在床榻之上看着黛玉,心中满是眷恋和不舍。
自己的身体状况她自己知道,现在每天就连清醒的时间都不多,经常睁开眼说一会话就觉得疲惫不堪,只想闭着眼睛休息。
但是她害怕,害怕哪天闭上眼睛就再也睁不开,她想看着女儿长大,再寻得一良人,幸福的生活下去。
女儿的身子自幼体弱多病,黛玉三岁时,曾有一游方僧人上门,言让黛玉随他出家为尼,否则身体的病一生都不会好。
但贾敏和林如海如何能舍得女儿出家,遂拒绝了那僧人。
那僧人又说若是舍不得她,那便让她不能见哭声,除父母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
但从林如海为黛玉聘的西宾贾雨村来看,此建议也并未引起林府人的重视。
不过在林府中,之前的黛玉倒是没有那么多眼泪,除了日常随贾雨村读书写字外,还会同母亲贾敏一起玩一玩飞花,偶尔吟诗作对,生活倒是温馨。
但自从贾敏重病开始,哪一个晚上她不是偷偷躲在被子里哭泣。
所以僧人的建议如今早己破了,如今黛玉还要经常吃人参养荣丸,此物乃是名医所配,虽不能治好她的病,但亦可做调理身子之用。
贾敏如今最担心的便是如此,女儿自幼体弱多病,虽然凭借林府和神京城贾老太君孙女的身份,寻一个好人家应该不难,但是日后生产,那一关又该如何过得去?
寻常妇人生一遭孩子便是在鬼门关走了一圈,黛玉若是到了那时,恐怕不是去鬼门关走一圈,而是到阎罗王面前走一圈了。
若是没有子嗣,那黛玉如何坐得住主母之位?日后的日子岂会好过?
最让贾敏忧心的还是林家数代单传,林如海虽有妾室,但皆无所出,日后林家的香火延续还要靠着唯一的女儿,若是让林家断了香火,她有何面目去见林家的列祖列宗。
黛玉舀起一勺粥,放到嘴边吹了吹,才送到贾敏嘴边。
“娘亲,这是我让嬷嬷做的莲子粥,中药太苦,我特意让人在里面加了砂糖呢。”
贾敏嘴角扯出一抹牵强的笑容,从黛玉手中接过粥碗,“玉儿,你且快出去,若是娘亲的病气传到了你身上,你如何受得住?”
黛玉小嘴一撇,眼中的泪水顿时涌了上来,“玉儿想同娘亲说说话。”
贾敏苍白的脸一板,“是不是娘亲病了,你就不听娘亲的话了?”
黛玉眼中的泪水己经划过脸庞,看的贾敏一阵心疼,她抿了抿嘴唇,“快出去吧,等娘亲病好了,再同玉儿玩飞花。”
黛玉跪在地上磕了三个头。
“娘亲保重身体。”
说完,才不舍的退出屋内。
因为她身子骨弱,每天都不被允许在母亲屋内久待,偶尔能见一次母亲,那己经是万幸了。
待出了贾敏屋子,黛玉早己经是泪流满面,她以前自不是个爱哭的人,但从贾敏病重开始,她不知哭了几回。
病床上的贾敏看着黛玉离开时小小的背影,鼻头一酸,眼角的泪水再也忍不住。
她抬起手,想要叫住那道纤瘦的背影,但终究没有开口。
“玉儿,我苦命的孩子……”
她怕黛玉再不离开,她会忍不住将那小人儿抱进怀里,那可是她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啊。
黛玉出了贾敏的屋子,便带着丫鬟往林如海的书房走去,待到了书房,却不见林如海的身影。
“林管家,爹爹哪儿去了?”
林府的老管家连忙躬身解释道:“小姐,老爷一早便上差去了。”
黛玉抿了抿唇,她心中一酸,父亲公事繁忙,虽然知道他去办的都是正事,但她心里还是忍不住埋怨。
为国为民,林如海当得上任劳任怨,鞠躬尽瘁,是一个好官。
但为这个家,那就缺失了太多。
即使母亲病重,父亲依旧从未放下过手上的事。
黛玉最希望的便是父亲能放下手上的事,带着母亲到神京城中治病,外祖母是先荣国公的正妻,颇有权势,想必是宫里的御医也能请到的。
但她曾经说起此事却被父亲说教了一顿,为官者,岂能因私废公乎?
母亲也对她说要体谅爹爹,两淮盐道诸事繁杂,岂能为了她放弃前程。
但是年龄尚小的她如何能理解,她只想一家人能够永远在一起。
黛玉失望的带着丫鬟离开了书房。
可能也正是因为林如海在贾敏病重时的这些做法,让黛玉对仕途经济的看法不似其他人那般重。
原来的时空里,她就从未劝过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她更注重的是自由,温馨的家庭生活,她本身对官场的污浊也带了丝丝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