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霸楚 > 第五十八章、申氏无后

滕义之不擅言辞,是指在外交场合上,至于日常吹牛扯淡,指白道黑,嘴皮子也是颇为利索的。当下恐吓诸宋士,说如今摆在你们面前的有三条路:一,回国,被杀;二,不从,为奴;三,留在娄林为昌文君效力。

宋士仍在犹疑,滕义说那不如这样吧——“便二三子愿仕昌文君,孤身在楚,亦不能得信,昌文君命愿仕者,皆须将家眷尽数接来楚国……”

刘弓插嘴问道:“滕兄之家眷,也来了娄林么?”

滕义苦笑道:“我本孤单一人,因而昌文君不信,要我先来说刘兄等,以见诚心……”随即反应过来,这不是把自家的底牌全亮明了吗?赶紧顺着自己先前的话头继续说下去:

“不如请昌文君先释数人,为二三子接取家眷。倘若还宋探问,我言非真,自不必归;倘若我言是实,乃可取家眷来——只是须小心,勿为邑宰所知,恐怕性命难保。”

宋士略一商议,觉得这个方法或许可行啊。刘弓当即说道:“则我归良,为二三子接取家眷来。”

滕义赶紧摆手,说:“只可遣数名下士去,若释归刘兄,昌文君多半不允。”

刘弓当即双眉一轩,说:“若不允,我唯死耳,或宁可为奴,不能背宋而投楚!”顿了一顿,语气放缓一些,又说:“我数世居良,自然有些门路,可不惊动邑宰。且为上士,诸士家中皆熟,则良邑唯我一人可归也。”

滕义没办法,只得回来再向归生求恳。归生考虑了一会儿,最终决定,就先放刘弓和两名吕邑中士回去吧,随即厉声喝道:“若逾期不归,则先杀汝,再贬诸士为奴!”

因为归生觉得吧,强扭的瓜不甜,倘若刘弓等人真的无意仕楚,留下来反倒是个祸患啊。

结果刘弓返回良邑一打听,邑宰倒是没提要杀自己——因为自己身在娄林啊,想杀也杀不到——但侥幸从战场上逃回去的几名下士,却皆已遭了毒手。

至于普通国人,一则数量太多,杀不胜杀,二来终究身份低微,即便皇氏查到了他们头上,所言也无法作为有力的证言。由此只是勒令那些庶人,于侵楚之事三缄其口,敢妄言者,皆杀!

刘弓无可奈何,只得私下活动,将自己家小和那十几名被俘部下的家眷,全都暗中接出良邑,迁来娄林。前后才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而归生给他们的期限是两个月。

刘弓请见归生,拜伏于地,归生主动下来,伸手搀扶,说:“卿不背言,不弃众,信人也。”任为中士,并且分给田地——其余良士亦然。

但吕邑之士却久久不归,滕义急得寝食难安,整天以手抚颈,心说我这脑袋怕是保不住啊……两个月之后,终于有消息传回来,说释归的二士已然得到吕宰的宽宥,而至于其他人嘛——能逃回去的就逃回去吧,逃不回去的,自己想办法赎身。

然而归生开价甚高,一般人还真赎不起。由此归生便信守前言,将那十数名吕士尽皆贬为奴隶——但他自己不打算再用农奴了,命人牵去徐县发卖。

转过头来,再打算处置滕义,反倒是刘弓帮忙求情,说:“若非滕义,臣不能仕于昌文君也,恳请饶他一命。”

其实能得十数良邑宋士来归,滕义就算是立了功劳啦,归生本无必杀之心,就此顺坡下驴,赦免滕义,收在门下。也命为中士,给田。

——————————

再说时伊在商丘、陈县和郢都三头来回跑,一直到翌年的孟夏时节,方才商定了最终的停战条件。

在此之前,宋公栾就已经派司徒皇怀前往郢都,拜谒楚王章并且致歉了。楚王章当面再次提出要求,宋公必须册立公孙启为大子,然后和议可成。

其实谈判主要就卡这事儿上了,无论时伊还是宋公栾,都小看了六卿对君位继承人选的执着。关键是而今的六卿都在壮年,宋公栾却垂垂老矣,去死不远,那估摸着自己大半辈子要服侍的是下一位啊,岂可不慎之再慎?

终究公孙得与智伯交好,且晋为中原霸主已近十世,基本上来说,宋、郑之人亲晋,更甚于亲楚。因为晋人还要脸皮,楚人则是彻底的蛮夷,由此中原诸国对于楚国,基本上只有畏惧,畏而不亲。

所以六卿多数倾向于立公孙得,而今因为战败,楚人勒令册立公孙启,这种城下之盟尤其使人生厌。由此力阻此事,建议说还不如割让一些土地给楚人呢,也绝不能让楚人插手公室立嗣之事啊!倘若此议达成,那我宋国不是等同于楚国的附庸了么?国君你还有何脸面去黄泉下拜见先君?且若晋人责问起来,又该怎么办?

于是时伊献计,将引发战端和战败之责,全都推到皇氏头上,煽动起了国人对皇氏的愤怒,且几乎引发暴乱。由此归隐不出的皇野终于被迫站将出来,命其子皇非我等人表态,愿立公孙启为大子。

但是吧,遣使向楚王致歉,说按照我宋国的惯例,这般册立大子的大典礼,向来都在岁首,最不济也得在岁末举行,今非其时啊,恳请延后到本年年底——反正我们答应了,堂堂宋公,绝对不会失信。

和议这才得以达成,宋国赔偿给楚国谷米十万斛,以及金帛等当价三千金。王子通在陈县接到之后,意思意思,给归生送去了两具青铜鼎,样式挺精美,形制却小,每具都还不足五十楚斤。

归生自然暗恨不提。

楚国方面,一直在观察晋人对此事的反应。确实,开战之后不久,晋国便派大夫来,谴责楚人无故而侵宋,希望能够尽快下令退兵,楚王章使谒者告之云:“宋先侵楚,我故报之,师出有名,便霸者亦不问,何劳晋君之遣子哪?”

言下之意,如今周天子明定的诸侯之伯是越王啊,至于你们晋国,靠边儿站吧!

景宽这回冒着遭到楚王章责罚,甚至于引发楚、晋再度大战的风险,行此奇计,当然不会仅仅把郑国拉上战车,他派栾偃使郑的同时,也把使者送去了齐国,拜见齐卿田恒。由此楚、宋之战方息,谈判尚无结果,这一年的冬季,齐师伐卫。

名义上自然是因为卫大夫驱逐其君,而霸者不能定,所以齐国代替越王来责问——天晓得,卫侯辄奔越之后,就跟邾子益一样,被勾践给“恩养”起来啦,矢口不提助其归国之事。

等于说,勾践默认了卫国政变的合理性——反正你们卖我面子,已经打开城门迎接旧君了嘛,他自己不敢进城,怪谁啊?然而半年之后,齐人却偏要来讨个说法。

新任卫侯黔向晋国求救,智瑶发隰城之师,并请赵鞅发牧、沬之师,陈于界上,为卫国撑腰。消息传到郢都,景宽乃大喜道:“晋、齐复争卫,是无暇理会我之伐宋也!”2

但谁都没有想到,晋大夫郗疵,其实趁此机会过卫而入宋,悄悄地前去拜访皇野。

郗疵对皇野说:“晋方与齐争卫,不能救宋,然必寻机伐郑而威楚,且为宋国复仇也。而今楚师仍陈界上,宋人皆惧,怒于皇氏,若其怒不息,唯恐皇氏为逐,而楚人更可趁机割取宋土、践躏宋人矣。不如暂与楚成,以待将来报郑。且虽立公孙启为大子,智卿许诺,必将助公孙得为宋嗣君。”

晋国方面,也希望事情不要闹大,等自己彻底击垮齐国,臣服卫国之后,再来解决宋国问题,甚至于再来研究与楚人正面对抗的方案。因此特遣郗疵前来压逼和安抚宋人。

对于皇野来说,其实谁做嗣君都无所谓,不管附晋还是附楚,只要看似有利就成啊。关键是皇氏不能倒,家族的存续才是最重要的。

由此召来皇缓、皇非我、皇怀三人,斥责道:“我昔逢国君之意,使公孙启聘楚,若子等因此请立启为大子,可以制压乐、灵,而使我皇氏继执宋政。而子等不听我,首鼠两端,乃至于国君用大尹之言,诱楚师来侵。今国君恶我皇氏,国人亦恨我皇氏,即不为逐,终将与乐、灵共执政矣。”

这回咱们受到的打击最大,难道你们还不肯让步吗?是要等到所有矛头全都集中于我皇氏,反倒让乐、灵二家蹿到咱们头上,才肯干休是吗?!

“以为不立启,则可得晋人之喜乎?今晋大夫郗疵密来告我,晋尚无力援宋,请宋暂与楚成,以期将来。子等无再执拗,务必使国君转怒为喜也。”

然而皇缓等人既任显位,而皇野隐居,其实光凭着老资格也压制不住那三人——顶多压压儿子皇非我。由此三人退下之后,便与乐茷、灵不缓商议,最终虽然答应了楚人的要求,但是尽量拖延册立公孙启的时间。

倘若今年冬天,晋人就肯来请师伐郑,那咱们不就可以把那场典礼给搅黄了吗?至于国君失不失信的,是国君自家的事儿;至于楚子会不会恼怒,到那时晋师入郑,楚人怕也无暇顾及我宋国了吧。总而言之,火烧眉毛,先顾眼下。

宋公栾老耄昏聩,对于六卿的这些小算盘,自然毫无察觉,因为确实新年前后举行国家级盛典,这是惯例——虽说并非不能打破——而且都已经夏天了嘛,距离岁末也不远了。终究册立大子,国之大事,也不可能说办就办不是?

由此便命皇野在商丘东北方的空泽筑坛,并准备一应事物,以备册立大子。不提。

——————————

且说归生在娄林,深感人口增加,钱粮却又再次匮乏,被迫节衣缩食,而且到处寻觅财路,先后派新垣熙等人前往平舆、阳城,乃至于?邑告贷——当然啦,他只接受低息贷款。同时也探查三家封君领内所缺,看看我这儿有啥玩意儿可卖的?

铁制兵器你们要不要?便宜,且还锋利。纸张你们要不要?要么我帮你们印刷点儿家谱吧。或者您那儿,有能往淮上转卖取利的货物没有?

数月之后,新垣熙返归娄林,没带回来什么好消息,但带来了郢都新近铸得的钱币,呈上归生。

归生接过来一瞧,天老爷,这是啥玩意儿?保留了贝币的轮廓,且大上一圈儿,但竟然也跟布币、刀币,以及自家的圆形方孔钱似的,铸成薄片?再细细一瞧,上镌两字:“五铢。”

楚国本有五铢之贝,只不过习惯性写作“五朱”——两字相通。然而如今这薄薄的新币上,却偏偏多加个金字旁,写作了“五铢”。归生多少有点儿哭笑不得,心说没想到鼎鼎大名的五铢钱提前三四百年就现身于世间啦……而且不是圆形方孔,这简直就象水滴……鹌鹑蛋形状嘛!

当下随手抛在案上,笑道:“此物可以饰腰带。”

新垣熙笑而不言,随即又再呈上来几枚钱币,说:“因大王之命,各封君皆铸新币也,且多学我娄林之制。”

他因为发现昌文君非常重视商业活动,还把一名来自陶丘的商人奉为上宾,且自己此去本有考察几家封君领内欠缺和特产的任务,可惜几无所得,故此才特意搜集了一些钱币献上,以讨主君的欢心。

十几枚钱币摊在案上,归生定睛一瞧,昭氏在平舆所制,还是传统的蚁鼻钱(贝币),上镌“坪夜”二字。至于屈氏在阳城,申氏在?,则都仿效自家的圆形方孔钱,且同样各自镌刻封邑之名。

他仔细端详了一会儿,又把阳城钱和?钱摆在一起对比,然后呼人:“取秤来。”上秤一约,果然阳城钱妥妥的五铢,?钱则大概只有四铢半,而且文字模糊不清。

好嘛,楚王章下令,新铸钱币皆五铢,不得增减超过半铢,你就真的踩着线搞四铢半钱啊?而且明显锡多铜少,质量低劣……申隐你有那么穷吗?穷就别铸币啦!1

此人眼界甚浅,心思甚贪,申包胥也是倒霉,竟然得了这么一个继承人。

归生不由得轻叹一声:“申氏其将无后乎?”

下载【看书助手APP】官网:www.kanshuzhushou.com 无广告、全部免费!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