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霸楚 > 第四十五章、牝鸡司晨

归生心说我若是勾践夫人,既得消息,便当即刻掌控禁卫——虽说没有虎符在手,谁都难以调动禁卫,但那老太太终究威望素著,且为王室尊长,说不定就有机会呢——包围相府,挟持越相。一旦成功,还不是想让哪个孙子当越王,哪个孙子就能上位吗?

当然啦,这么做也是有风险的,除非越相既迟钝又愚蠢,否则绝不肯束手就擒,双方一旦厮杀起来,后果难以预料。

相府虽然只有三百剑士,终究禁卫还要守护越宫,不可能倾巢而出,且越相尚能调动戍城之卒。事情闹大了,会稽诸大夫亦或将其私人来助,归生揣其向背,最不济也一半儿对一半儿,不至于全都投到勾践夫人阵营中去。

但若老太太亲自领兵前来,那就又不好说了……

只是三百剑士在手,便不能胜,归生也有信心杀开一条血路,逃出会稽去。则无越相主持,越国王政就不可能顺利交接,必定导致人心惶惶,甚至于国中大乱。老太太若只为自家爱孙考虑,或许会行此下策,若还挂念着她跟勾践一起奋斗而得的偌大疆土,应该不敢孟浪行事吧? 1

那若倒过来呢?归生虽可以调动剑士及戍城之卒,攻入宫中,但凡老太太一露面,众越士即便不当场倒戈吧,也很可能一哄而散。由此归生才不敢硬撞宫门,而要先去谋夺虎符。

还好,调动禁军的虎符,于赐向来随身携带——未必挂他腰上,但一定在亲近手中,在其目力所及之处——倘若虎符留在宫内,归生就彻底抓瞎了。

急匆匆返回会稽,只见城门紧闭。黄申在城下叫门,城上传来黄痴的声音:“荆君归来乎?可即开门纳之。”

眼见城防还捏在己方手中,归生稍稍定下心来。进城之后,员孟、黄痴迎住,归生急切地问他们:“城内情势如何?”

黄痴道:“宫中数遣遣人来,召荆君入宫议事,臣等对以荆君出城检阅师旅,不在府中。复问何事急召,来人却不肯言……”

这来人肯定是勾践夫人,或者于赐夫人派来的无疑了,倘若朱姬能够掌握宫闱——可能性近乎于零——那既然事先已经遣人密传消息了,不至于这会儿再装哑巴。

国君不在都中,出外而急死,这事儿可大,一旦传扬开来,必定引发会稽城内人心惶惶,上起诸大夫,下到平民百姓,难免有些人会趁机搞小动作。因而宫中暂时缄口不言,要等于赐遗体回来,再正式发丧,本在情理之中。

归生的想法与此相同,他如今权柄在手,没必要趁乱取事,一旦乱起,反倒会把局势引向不可知、不可控的方向。因而黄痴等人只是随便编了个理由,请员孟下令关闭城门,警戒城内,具体到那些戍城之卒,多半也是满头雾水,不知道发生了何事的。

但据黄痴所报,城内已经有谣言流传开来了,说啥的都有,倘若荆君不能尽快镇定局面,怕这短时间的太平景象,维持不了太长时间。

归生闻而颔首,便问员孟:“大夫知我心否?”

员孟已经大概齐猜到归生着急离城,又匆匆返回之意了,便拱拱手,低声说道:“大王急薨,国无大子,荆君既为相而执政,则储副之选,出自荆君——臣唯荆君之命是听。”表态效忠。

归生说好——“便请大夫点三百精锐,随我往赴宫中吧。”

他当然不可能靠这区区三百守兵前去夺宫,之所以不拉上太多人吧,是怕员孟之心不诚,一旦因情因势而倒戈,自己制他不住。乃从相府中复召景晓与其余剑士过来,奄烛、孙覆等群吏亦皆相随。

如此一来么——我在的地方,就是越国政府;至于相府及其中的仆役、妾侍,一旦有变,舍弃也就舍弃了,没啥可惜的。

将近千人,车马隆隆,直向越宫而去,途中会稽国人见了,无不恐慌,纷纷避让,并且议论不休。归生暂时也懒得搭理他们,等到了宫门前一瞧,只见四门紧闭,禁卫各执剑戟,如临大敌。

归生高声叫道:“我越相也,汝等主将何在?”

禁卫之将闻讯,顶盔贯甲,匆匆而来,距离十步之遥,拱手微揖,道:“奉大夫人之命,暂时锁宫,便荆君也不可擅入。若荆君求见大夫人,先待臣前往禀报……”

归生一亮手中虎符:“兵符在此,调汝等离开宫廷,暂舍相府!”

对面那将大惊道:“安有此命?大王既已……”

归生不等他把话说明白,就疾言厉色,一口气呵斥道:“见符如见王,若敢违令不遵,无论谁为国君,汝都是死罪!汝等独不以妻儿为念乎?!”

最后那句话,是对其他禁军士卒说的,众兵不由觳觫,且面面相觑。将领无奈,只得躬身上前两步,把双手摊开,高举过头顶。归生便沉着脸将虎符置其手上,那将领这才从怀中掏出一方锦匣来打开——

里面是另外半枚虎符。

随即取出匣内虎符,与归生交给他的半枚试相拼合。

归生心都悬到嗓子眼儿里了,心说我当时促出不意,高声喝问,那名宫吏毫无心理准备,这才脱口而出:“在臣身上。”倘若他故意扯谎,结果搜出来的是假货——乃调动别的兵马之符——这会儿合不上,事儿就有趣了……有趣到死!

应该不至于吧,除了命将出师,以及守卫宫禁之外,一般情况下哪儿会用到虎符啊,真以为每支军队都需要虎符才能调派哪。若真如此,他这越相就不可能调动任何越军了,且有此制度而竟不明,从前数载,全都活在荒梦之中。

直到那将合上虎符,复又拆开,将其半交还归生,并且退后拱手:“符合,如荆君之命。”归生方才长舒一口大气。

就此命禁卫暂退,由员孟率领城兵接替了宫门之守,归生这才拍拍黄申的肩膀,命其抖动缰绳,带领门下剑士与群吏,驱车直入越宫。

一进宫门,他招招手,指点跟随来的孙覆、黄痴,说宫中典籍,皆藏何处何处,你们赶紧去给我找样东西过来。

景晓是知道归生心意的,由此每经过一处庭院,便分十数名剑士去守卫,要求无论奴婢、寺人,还是宫吏,都各归己处,无令不得擅自行动——“有敢穿行者,杀之可也!”

归生先奔了朱姬所居宫室,却不见人,有寺人禀报道:“夫人、朱姬,与诸王子,皆聚大夫人之宫也。”归生心说果然,老太太不老实……哦,也难说,于赐既死,那么小辈儿都跑去往依长辈,也在情理之中啊。

“是朱姬、王子不病自去,抑或受大夫人所召?”

“是大夫人遣人来,勒逼朱姬、王子前往……”

归生暗道,老太太不会是想把朱姬、不病绑做人质,逼我就范吧?!特么的你别把我逼急了,我将于赐妻妾子嗣尽数杀光、杀绝,别立宗室为王!

反正于赐还有好几个兄弟在呢,且其中几个,还不是你亲生的儿子!

一咬牙关,便命前往大夫人之宫。来到庭院中翻身下车,指示剑士、诸吏都在外面等候,归生只带着景晓、黄申等十数名亲信家臣,各自手按佩剑,大步而入。

有寺人想要拦阻,被景晓一巴掌拍翻在地。复见有寺人疾奔而入,归生也不喝止,也不追逐,只是维持着自己紧凑而不匆忙的步伐节奏。他知道接下来,必有一番言语较量,且一个不慎,还可能真动刀兵,必须先把自己的心态镇定下来才成啊。

按规矩,脱去履袜,登阶入堂,有寺人一脸尴尬,远远地深揖:“见过荆君。”

“大夫人何在?”

“在堂上,等候荆君……”

归生入得正堂,定睛一瞧,赫,人还真不老少。只见数十名寺人手执剑戟,护定了正中三人——

一个是勾践夫人,一个是朱姬,还有一个是不病。

朱姬搂着不病,面如土色,蜷缩在侧旁,就跟冬日里不胜饥寒的小麻雀似的;勾践夫人则居中端坐,膝上横剑,手扶剑柄……

一见归生等人进来,老太太先声夺人,喝问道:“荆君今夺宫禁之守,领兵入宫,带剑登堂,所为何事?!”

归生止步拱手,微微一揖道:“大王薨逝之事,大夫人既已得信,则臣此来何意,不问可知也。国不可一日无君,臣身为越相,当为国家立新王。”

勾践夫人道:“大王虽薨,其身未入会稽;则自当候大王归,设灵发丧,然后才能拥立新君——荆君何急也?!”

“为大王未立大子,则若不能先定储副,候大王归,上下知晓后,恐有冀望非分之徒生事,乱家国也。臣因此急来,先定下主祭之人。”

勾践夫人心说这家伙还真是能说会道啊,算了,我不跟他兜圈子了——沉声道:“新君人选,老身意在王子谈。”

归生特意拔高了声音,压过老太太的话语:“臣前日已禀报过大夫人,王子谈不堪为嗣。臣意在王子不病!”

仿佛眼角瞟见吧,朱姬闻言,精神略略一振。至于不病,终究年纪还小,只是眨巴着一双大眼睛,先瞧瞧表舅,再瞧瞧祖母,再仰起脸来望娘。

勾践夫人喝道:“大王尚有嫡子在,如何以庶子为嗣?老身不许!”

归生略略一低头,表面上态度恭敬,话语却锋利若刀——“大夫人为姒姓尊长,其继嗣,确乎当听大夫人之言。然今所云,非姒姓越氏之新主也,为堂堂越国之君,此国事也,非家事也。

“其国事,自当由执政主持,臣归生是也;大夫人终为女流,焉敢置喙?所谓‘牝鸡司晨,惟家之索’,大夫人乃欲乱越乎?!”

“牝鸡司晨”这话一出口,勾践夫人不由得勃然大怒,当即将膝头青铜剑半抽出鞘来,厉声喝道:“则若老身干预国事,荆君乃敢杀老身乎?!”

“臣固不敢请大夫人黄泉之下与大王相见,然越国得无城颍乎?且终必无大隧!”

他说的乃是著名的“郑伯克段于鄢”之事:当初郑庄公杀掉谋叛的兄弟大叔段之后,便将暗助叔段的亲生母亲武姜押往城颍幽禁,甚至于发誓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后来还是颍考叔献计,让郑庄公与武姜“阙地及泉,隧而相见”,也就是说挖条极深的地道,直到挖出地下水来,假装这就是“黄泉”,那么即便母子重会,也不算违背誓言了吧。

其实说白了,就是玩儿文字游戏,以为鬼神都是傻的,好糊弄……

归生今日以此举例,就是说我不可能杀你,但能放逐你、囚禁你,而且你一辈子都别想再获自由了。

勾践夫人闻言,不禁气沮。

她还真不是怕归生来硬的,气沮的原因其实是——归生的譬喻,老太太没听明白…… 1

越国终究是蛮夷之邦,长期闭塞于东南一隅,而勾践夫人又出身三夷,文化水平比姒姓越族还低。虽说跟随勾践多年,还曾一度入吴为奴,老太太不是个没见识、没文化的乡下愚妇吧,可能也听说过“郑伯克段于鄢”之事,但问题归生就压根儿没露出个“郑”字来啊,光说“城颍”、“大隧”,老太太一时间怎么可能反应得过来?

由此身为女子,面对昂藏丈夫;身为老朽,面对青壮之人;更重要身为半拉乡巴佬,面对一个据称当世著名的学问人……老太太颇有自惭形秽之感。

但同时,更为剧烈的怒火也在心头熊熊燃烧起来。

当下瞠目喝道:“老身是越国大夫人,谁敢对老身无礼?!”

归生拱手道:“惜哉,臣虽越臣,而实为楚人,且……”脑袋左右一晃,以示身后跟随之人——“臣今携以登堂者,不是楚人,便是吴人,并无一个越人在内。”

他干嘛把那些剑士全都留在堂下、庭中啊?那些可都是板上定钉的越人哪,即便深受自己的恩惠,再如何忠心,多半也是不敢直面勾践夫人的——那老太太的越地的威望可太高啦。

勾践夫人若是命寺人攻击归生,剑士们必定护主,但若老太太亲自执剑动手,剑士们未必还敢阻拦。至于归生让他们去劫持甚至于杀害勾践夫人,那更是想都别想。

以这年月的习惯、风俗,多半会——“君命不可违,然大夫人不可犯,既然两难,唯有一死!”

所以归生只带着景晓等楚人,以及黄申等故吴士人登堂。

勾践夫人闻言更怒,“哗”的一声,剑便全身出鞘,随即往朱姬母子身边一比划:“汝若强逼,老身便杀了不病,看汝尚能立谁为君?!”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