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霸楚 > 第四十六章、祖道之礼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归生太过高看了勾践夫人,不过料敌从宽嘛,小心驶得万年船。

他担心勾践夫人会调动禁卫,攻打相府,但事实上以老太太的见识,压根儿就想不到这一出。勾践夫人只是下令闭锁宫禁,然后把儿媳、孙子们全都拢到自己身边,最后命人出宫去召唤归生。

她不确定归生是否已然听闻于赐薨逝的消息,一厢情愿地希望归生不知道,还跟前几天那样几不设防地便进宫来与自己相见,那就有机会劫持归生,逼迫他拥戴王子谈,甚至于王子不寿为新君啦。

即便数遣使而归生不至,借口说是出城去了——这倒是事实——老太太也琢磨不出其它良策来,只能干等着。

终究她也不希望因此惹出太大的乱子来,越国是否因此衰颓还则罢了,问题是最终不管让谁做新君,她本人都无性命之忧啊,可一旦会稽城中大乱,那就不好说啦。至于几个孙子,必有因乱而丧命者!

由此只能眼巴巴地等归生回来,然后就得报归生控制了守宫禁卫,率兵大摇大摆地进来了……

勾践夫人口舌争锋,不是归生的对手,一时恼怒,就想以朱姬母子的性命为要挟。归生闻言,当即微微一揖,表情诚挚地说道:“其王子不病,得非大夫人之孙乎?亲生之孙,若大夫人都不爱,则谁肯爱之?”

随即双眉一轩:“既如此,臣亦不爱。大夫人若害朱姬母子,臣便搜杀诸王子,一个不留!”

大夫人惊骇莫名,脱口而出:“汝欲篡乎?越人须不从汝!” 1

“臣不篡,然大王得无兄弟乎?其一母所生,亦可杀尽,别母所生,可择其一为君也。今臣执政,自可编织罪状以杀之;且臣将兵来,已闭锁宫、城,杀之必不难也!”

说着话,一按腰间佩剑——动,你动一个我瞧瞧?

勾践夫人多少有点儿无计可施了,执剑之之手就此僵在半空,不言不动。归生也不催促,就这么饶有兴趣地望着老太太。

良久,勾践夫人方才长叹一声,命人先把朱姬母子送到后寝去,其余寺人,尽皆收起兵器,让至一旁。然后自己也还剑入鞘,特意撇过脸去不瞧归生,只是沉声道:“请荆君亦摒退从人,近前两步,老身独与荆君商谈。”

归生说行啊,便命景晓等退至门侧,自己手按佩剑,迈步而前,距离勾践夫人三步左右,屈膝坐下——他虽然不怕那老太太,为策万全,手还不能离开剑柄,因为老太太也没把膝上的青铜剑放下来不是吗?

勾践夫人沉默良久,才低声问道:“荆君必要立不病为嗣君么?”

归生答道:“此亦大王之意也,大王之心,大夫人岂不知乎?”

“不病尚且年幼……”

“虽幼,终将成人;若所立不堪其位,复易之则难矣哉。大夫人明察。”

“则若老身佯从君命,荆君终不能久闭宫、城也,乃寻机召国人而诉荆君之非,复自刎而洒此一腔之血,则荆君之谋终不能成矣,便朱姬母子,无望全身。于此,荆君将如何应对?”

归生心说这老太太疯啦!都是亲孙子啊,什么仇什么怨,你非要拚个鱼死网破不可?实话说,勾践夫人若真践行此言,后果难以预料啊,即便归生自己,也没有把握再把局面扯回正轨上去。

不禁微微苦笑道:“大夫人其保爱少连如此乎?则越国必乱,若楚、齐趁虚而入,或将倾覆社稷,便少连得立,焉能长久?曩昔大夫人随先王入吴而存越,今乃意在亡越乎?且使先王子孙,不留孑遗?!”

勾践夫人嘴角微微一撇:“此亦无可奈何。老身安有亡越之意?唯恐不病继嗣,越祚亦难长久……”随即注目归生,一字一顿地说道:“老身有两事相请,若荆君肯允,则释不病于荆君,使主大王之祭。”

归生暗道想谈条件啊,那就好,事情有望顺利解决——

“大夫人请说。”

“其一事,请封王夫人诸子,使全富贵于越。”

归生略略一想,便即颔首:“可。”

他心说我正担心把越国治理得太强了,将来为楚国之患呢,既然老太太提要求,正好多命封君,弱化王室之力——您就光为几个嫡孙考虑啊,终究见识短浅,看不到国家的长远利益。 1

旋听勾践夫人继续说道:“其二事,请荆君辞位归楚。”

归生闻言愕然,脱口而出:“臣为越相,有何失策?”

“君无失策,”老太太表情诚恳地说道,“荆君虽变旧制,而实能安养越民,执政数载,军复雄强,府库充盈,外郡暂且不论,会稽城内,黎庶咸感荆君之德。荆君于我越国,实有大恩惠也。”

随即话锋一转:“然,荆君虽然为公,抑且谋私,取王室财用,逐先王旧臣,国家政事,荆君一言以决,王其土偶乎?大王自知智谋不及荆君,乃垂拱而治,事事听之,以其先王嫡长之威,尚可裁制荆君;然若不病为嗣,年幼,且为荆君外甥,荆君所立,则越政将皆归相府,而非王室矣!”

归生默然无语,心说这老太太多少还是有点儿见识的嘛。

只听勾践夫人继续说道:“老身虽是妇人,见识短浅,也知中原诸国,卿大夫往往篡夺国柄,以其君为傀儡。若越国亦如此,则虽不亡,与亡何异?”

归生心说这差别可大了去啦,起码你们还能保住身家性命、世系传承不是?正待开言辩驳,却见勾践夫人一摆手,以示稍安勿躁,然后继续说道:

“荆君身为楚国封君,而来仕越,其果为感念先王之恩,及大王之惠乎?不过为朱方君父女所引,欲使不病为嗣罢了。今既如愿,乃可去矣,难道还想长留越国不成么?”

归生皱眉问道:“则臣若去,而新君幼弱,越政由谁执掌?”

“当复旧制,召五大夫俱归会稽,商议而定。”

“诸君皆守外郡,不便遽离。”

“其诸国封君、卿大夫自有城邑,命宰掌之,而自居都城,亦通例也……”

归生心说郡县可不是诸君封邑啊,老太太您的思路有点儿混乱吧。

只听勾践夫人继续说道:“其五大夫,可别荐大夫主持郡事,自身仍冠郡君之名,居会稽而遥领之。其郡若乱,非独典守者有罪,亦郡君之责也,料想所荐必良,不敢擅用私人……” 1

归生心说政治可复杂啊,没有老太太您想得这么简单……但看起来,老太太数日思忖,竟似已有了通盘的谋划了,那好吧,我就先继续听下去。

随口接话道:“则臣若去,会稽郡谁领?”

“可命奄君。”

“奄君本治姑苏,则转会稽,姑苏任谁?”

勾践夫人凝望着归生双眼,一字一顿地说道:“若不病为王,则朱方君其王之外父也,乃不疑其为吴国旧臣矣,使领姑苏,荆君以为如何?”

言下之意,老身这算是给你们释放一大利好啊,作为交换条件,你可还满意吗?

归生考虑了一会儿,方才开口说道:“曩昔先王薨逝,大王继位,请命于郢都,召臣于娄林,入越为相,此事天下皆知。今大王复薨,而臣即辞越相之位,返归于楚,世人将谓臣相越不良,而为新君所逐矣。臣半生英名,恐付流水……”

勾践夫人神情紧张地望着他:“荆君不肯从命去职?”

归生道:“臣可以去职,然需大夫人允臣二事。”你的条件提完了,那么就该我还价啦。

“荆君请说。”

“其一事,臣当扶持王子不病,为大王主祭,复保不病践祚,封群王子,使内外皆安,然后可去。”

“能否给老身一个期限?”

“三月之内。”

勾践夫人说可以,我也希望政权可以顺利交接,并且从外郡召回几位五大夫也需要时间啊。此事便答允荆君了——

“其二事又为何?”

“其二事,”归生一字一顿地说道,“大夫人适才有言,臣执越政,有大功而唯细过,实雄强越,则臣自请辞位,新君得无赏赐乎?”我总不能空着手走吧,这些年就为你们白忙活么?

勾践夫人问道:“大王已封五湖之西百里之地于荆君矣,荆君犹不餍足乎?”

“大夫人适才有言,臣既为公,复为私,臣亦不讳,人而无私者,几希?虽欲使王子不病为越君,然既辞去,返归于楚,则越君谁任,与臣何干?臣自楚国千里而来,宵衣旰食,鞠躬尽瘁,既雄强越,自当有所补偿。

“其宜兴,未仕而大王先许也,此聘礼也;从来人家为子弟请师傅,先有聘礼,后有禄食,辞别时当复有祖道之礼。岂堂堂越国王室,不如普通人家,越王之相,不如民间业师乎?”

这可是你要求我辞职的,并非我主动起意离开,就跟开除没啥两样。那既然我有功无过,开除的时候不该多给几个月工资作为补偿吗? 1

勾践夫人凝望归生良久,方才问道:“荆君所欲取偿,财帛乎,土地乎?”

归生微微一笑:“臣非寻常百姓,区区财帛,焉能动心。”言下之意,我要增广封土!

勾践夫人想了想,颔首道:“可,且待新君践位,荆君辞行,当使复觅百里之地,以酬荆君。”

“请先定其地。”

“荆君意在何处?”

归生同样凝望着对方,徐徐说道:“大王封臣于宜兴,其地四面环越,且与臣在楚国的娄林之封,相距近乎千里。臣既去越归楚,既不便往来,越若有意,取臣宜兴,易如反掌……”

“荆君想易之以淮上田地?”

归生摇摇头——我刚开发出来宜兴紫砂,怎么能轻易让给别人呢?

“淮上好田,都在钟吾君封内,臣不便横夺之。且宜兴本无城,而臣筑之;宜兴本无好陶,而臣烧制之,堪为王室之贡。臣于宜兴,耗费心血不知凡几,焉肯拱手让人?”就此终于摊开底牌——“臣请大夫人允诺,将宜兴以西之地,及于鸠兹,邻于楚境,封赠于臣,便臣往来也。” 1

勾践夫人闻而大惊:“其地广,不啻三百里,焉能尽封于荆君?!”

归生笑道:“其地虽广,人口却疏,过往难治,而既难治,何如予臣?若不如此,难道大夫人欲将宜兴以北,及于楚境,封赠于臣么?”

想当初曳庸向于赐献计,说既聘昌文君,不如封他五湖以西百里之地。那即便他将来辞越还楚,这片土地名义上归于楚国,其实在我越地四面包夹之下,不但资源要仰赖于我越国,产出必定输入我越国,而且一旦越、楚交恶,咱们可以很轻松地就拿回来啊。

至于归生,初始是想谋取卑梁之地,一则距离娄林相对近便些,二则毗邻楚境,那将来归楚之后,周边楚邑——比方说徐——也有相助护守之责啊,不至于轻易让越国给拿回去。其后,又冀望于鸠兹之地,同理,因为隔着长江,便与楚境相望。只为朱篪说鸠兹太穷,毗邻五湖处却迁入了不少旧吴国人,方才勉强应允。

随即他就派公输般去寻找,并且顺利发现了宜兴紫砂,那肯定不愿意再吐出来了。他如今只求一条道路,沟通荆溪两端——从宜兴到鸠兹——方便通过楚境往来。

实话说,倘若于赐还在,要求归生辞职,归生也会多讨要些赏赐,却绝不敢这么狮子大开口,说不定权衡之下,还会请求归还宜兴,而易以临近楚国的土地。但如今于赐已薨,局势基本上被他所掌控,这时候不尽量提些对自己有利的条件,更待何时啊?

勾践夫人不由得沉吟难决。其实在她看来,越国如今疆域辽阔,区区三百里土地,若能换来政权顺利交接,并且从此再无一楚国封君掌握国政,没有将越国最终交到一楚人手中的忧患,还是值得的。

只是宜兴以南,多山地,不便行军,则一旦被归生沿着荆溪,取去两岸三百里封土,等于将五湖以西一刀切为两段,南北沟通将极为困难。所以吧,总觉得这个要求太过份,自己不应该轻易答应他才是。

当然也不能如归生所说,畀其宜兴以北土地——这若是连通楚境,可不止三百里啊,且那地方户口还相对繁盛,农业还相对发达些,远非荆溪两岸可比。 1

为此沉吟不决。归生见状,便略略一偏头,高声问道:“孙覆、黄痴何在,可寻到我所言之物否?”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