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霸楚 > 第三十二章、垂帘听政

范蠡从前没跟晋人打过交道,曾经所见的强兵,只有齐师和楚师。此番北上新田、晋阳,终于得偿夙愿,见到了晋国的千军万马,虽然只见立营,未见其作战,是强是弱,自然也是分辨得出来的。 1

他告诉归生,晋国武装力量相当之强,天下无人可当——当然仅就这个时代而论。首先,是集结速度很快,赵孟逃出新田仅仅一个月,智、魏、韩三家主力便可杀至晋阳城下,相比范蠡所探听到的楚师的集结和进军速度,快了不止一倍——

“则晋人本月定计兴师,翌月,三百乘之卒可集于焦,试攻上阳;楚王得信,调方城外之卒往救,月余必不能达,而晋人或将克上阳而向周郊矣。其太行东西诸邑之卒汇聚,络绎而至千乘,楚方城外卒恐不能当,而逮楚王复起两广及江、汉间县卒来御,或将遇晋师于方城之外矣……”

总而言之,以晋军的集结速度,有可能轻松打破楚国的边境防线,楚师要被迫在己国境内、方城附近,与晋人决战。无疑,这对楚国来说是相当不利的。

往极端里说,晋人大举而南,攻打方城外诸县,等到楚王将主力来逆,却又主动退去,只要这么三五回,楚国北境必成焦土,楚人会被迫将国境线后缩,再次以方城为界。

归生皱着眉头倾听,随即插嘴问道:“则其师旅,野战之力如何?攻城之力又如何?”

范蠡答道:“我见晋公室之卒,面有菜色,且疲且怨;然其智、魏、韩三家之卒,皆坚铠利兵,士咸有争竞之心,卒不乏勇战之志。其智氏陈于晋阳城下,不啻五百乘;魏氏多甲卒,韩氏精射击,其赵氏想亦不逊于三家……”因为赵卒被围在晋阳城中,范蠡并未能亲眼得眼见。

“闻赵氏得代地良马,不及造车乘,而多效狄人,用孱骑,来去如风,人莫能测……”

归生心说你是没见到我新训练的配有高桥马鞍的骑兵啊,相比之下,赵氏那些孱骑算个屁……但人家终究战士、马匹,基数太大,我若不以骑兵示之,只能任凭赵国孱骑纵横;我若以骑兵示之,估计用不了半年,赵氏亦将有万骑矣。这还真是个麻烦事儿。

乃问范蠡:“如大人所言,晋师雄强于天下,其距齐远……”终究腹心之地在太行以西,赵氏所有的邯郸附近人口尚少,且与齐国还相隔两道黄河——“距我楚国却近,正不必待我北上,早可南下侵楚矣,何以不为?”

我相信你的判断,则若如你之谋划,晋人早就可以再次攻破楚国方城外诸县了,到时候不仅仅周室安如泰山,还可挟持郑、宋,尽占中原大势,那此前几十年间,他们为啥不这么干呢?

范蠡笑道:“为其诸卿相争也。智、中行反目成仇,赵氏并逐中行与范,复如群狼而噬其地,十数载不能平定,以是无暇于楚。”随即面色一沉,又说:“行见其四卿,又将为三……”

归生插嘴问道:“大人既已往说魏、韩,则在大人看来,魏、韩果能盟于赵,而共攻智氏否?”

范蠡摇摇头,说:“不得而知也。其久灌之城,人心必危,危而必愿复与魏、韩结好;其久攻之卒,因困敌而必懈怠,魏、韩若起恶意,智氏族矣!总之,我以为半年之内,必有消息传来,若非赵氏破,便是智氏破,晋之四卿,必将归三。

“其既归三也,如汝昔日所言,鼎足可立,争竞必少。乃当先瓜分所得土地,待其定也,势更雄强,那时三家挟公室,并力而南,诚恐楚国难当其锋。”

晋国因为诸卿相争,所以不能合力对楚,力量全都消耗在内斗上了。然一旦杀剩下三家,相互牵制,却有可能达成暂时的动态平衡,从而联手对楚——何况楚国这回既定周邦,复取晋土,天然给了晋人一致对外的动力啊。

归生问道:“则大人以为,晋人弭内纷而并力向我楚,所须几岁?”

范蠡竖起手掌来表示:“少则五载,多不过十载——汝不可毫无应对之策啊。”

归生捻须沉吟道:“是当复使其三家相争也……”

不过他心里还不是太担心,因为按照原本的历史发展,三家分晋之后,仍然争斗不休。魏国就是因为四面开花,西迫秦、南侵韩、北攻赵、东逼齐,才终于被诸国围殴而弱的;韩国向南发展,主要是并吞了郑国;赵国在胡服骑射之前,专在北方蹦跶,连齐国都不怎么得罪……

所以战国前期,楚国基本上就是一个看客,任凭三晋争雄,自己只向南方蛮荒之地进军。

当然啦,经过自己如今这么一搅和,接下来局势将会如何发展,却也不大好说……

总而言之,先强固自己的势力再说,若有机会,可以设法离间晋之三家。不管剩下的究竟是哪三家,就目前情况而言,封地犬牙交错,即便尽占其中公室之田,也不可能彻底连成一片,则在土地问题上,必起争端,那就有隙可乘啦。

更何况,还能跟他们眼眉前吊根胡萝卜,使其暂不南下……

问题是,五年、十年之后,是仍将三晋之势遏止在黄河以北,对自己有利啊,还是干脆让楚、晋再来几场大战,对自己有利呢? 1

暂时考虑不了那么长远,归生也便按下心思,转而详细向范蠡探问,他在晋国的所见所闻。但范蠡才刚说了几句话,便一拍额头,仿佛刚想起来似的,对归生说:“越国或将生乱,汝当警醒才是。”

当日朱雒给归生写信问计,归生恰好西征,不在娄林,文姜就把书信收藏起来了。随即范蠡先归生一步还于娄林,文姜便将书信交给老爹先瞧,并且告以越国之事。

此刻范蠡不及唤文姜取朱雒的书信来,就把信中内容,大概齐告诉了归生,并且说:“新得消息,大夫人已薨,群臣以朱姬继大夫人,扶幼君而理政事。曳庸并请迁都于姑苏……”

归生闻言,不禁一愣,脱口而出:“曳庸竟能许以朱姬垂帘听政?”

范蠡问他:“胡谓垂帘听政?”

终究“垂帘听政”是后世的说法,这年月男女之防还并不严格,太后临朝,没必要跟面前挂一帘子。

归生敷衍道:“以内帏妇人而临朝听政事,如在帘拢后也,故聊谓此。”

范蠡点点头,勉强接受了这个解释,随即指出:“既使朱姬听政,则必是令舅与曳庸定盟,有所交易也。”

归生一边思索,一边说道:“舍舅为姑苏郡君,而曳庸请迁都于姑苏,则必与舍舅交易……然何以迁都姑苏?为定吴乎?”

范蠡说对了,有件事忘了告诉你——“曳庸已杀吴王子地,则吴人必怨,怨而必乱,令舅恐不能镇定也。以是迁都姑苏,谋定吴,吴人失其想望,复为越人所制而不能反,期以数载,或可实入于越矣。”

归生点点头——哦,这么一捋,事情就说得通了。

范蠡道哪儿就说得通啊?

“姑苏实不宜定都也,为五湖以西,便是汝之封土,芜湖、宜兴,夹荆溪而有,如匕首探吴腹心。若楚师循江而东,舟入荆溪,下五湖,若利刃入于骨隙之间,姑苏危矣!是姑苏实不宜定都也。”

归生双眼微微一眯:“难道说,曳庸图谋我荆溪之封?”

范蠡道:“今皋如在琅琊,为齐所制,不能南援,则以曳庸之力,不便犯于强楚,况乎朱方君是汝亲舅。则在我看来,如汝畀河、济之间于宋,越人或将来请易地矣。”

“则将取何地与易?”

范蠡注目归生,一字一顿地说道:“要在,汝今已有五百里之地,车将百乘,其愿足否?若足,自当存膏腴之田,为子孙聚财富。若不餍足,则何妨以远之沃土,易近之荒僻啊?近则易守,亦便兵马、物资调运,可复雄强也。”

归生淡淡一笑:“是故婿以河、济之间,易宋下邳之地。”我是怎么想的,难道你猜不出来吗?虽然不复才穿来时的十八岁少年吧,终究我身体还好,腰也好,不可能就此躺倒了混吃等死啊。 1

范蠡乃道:“既如此,料曳庸将以淮上之土,与汝相易——其与令舅盟,必舍朱篪而可知矣!”

归生沉吟少顷,突然间嘴角微微一撇,笑道:“若如此,料朱篪之使,亦将至矣……”旋即望向范蠡,问他:“由此,越或生乱,此岂大人所乐见哉?大人可有何计,杜之于微渐之间乎?”

范蠡盯着归生瞧了好一会儿,才回答说:“除非我鞭策老朽之骨,往来娄林、姑苏之间,游说汝与曳庸,并为曳庸设谋杀朱篪……然越国之乱,岂非汝所乐见乎?既乐见而必沮我之谋也。”

归生笑笑:“大人助我良多,若有请,不敢不从。”

“则我请汝归宜兴、芜湖于越,汝肯从否?”

归生犹豫了一下,回答道:“若止自有,本无不可,奈何此二县已奏上郢都,实为楚国之地……”

范蠡横他一眼,意思是:我信你才有鬼!

随即轻叹一声:“我为先王设谋灭吴,报数世之仇,义已尽矣,且先王复杀文大夫……但求越祀不灭,可矣。”

归生说你放心,千乘之越,哪儿是说完就会完的?况且越王还是我表外甥呢,我怎么可能见死不救,或者占便宜没够呢?

继而向范蠡请求,说我新得逼阳,纬度相对靠北一些——啥是纬度,大人您就先别问了——恳请大人再帮我多购些良马来,正不必北地俊足,恐仍不服水土,鲁、卫之马可矣,饲养在逼阳附近。范蠡讨价还价一番,最终应承下来。 1

翌晨,归生召来鲁江和黄痴,要他们随同芜湖、宜兴两县的数百出征越士归乡。其中鲁江巡查二县,核计府库,探问县民——设若还地于越,看看能够带走多少财货和能战之士。

鲁江惊问道:“昌文君为何要还地于越啊?”

归生沉着脸说:“闻越将迁都姑苏,两县与之毗邻,未必能长保全,自当未雨绸缪。然此事切不可外泄,否则唯汝是问!”

至于黄痴,则要他返回姑苏郡去,交游当道,详细打探越国的消息。

归生此次出征,只经一场大战,便拓地百余里,但所得战利品多畀宋人,或者用来酬答协同出师的徐县之卒,以及钟吾私兵,因而就粮秣、资材方面一核算,里外里的颇有亏损。这倒也不奇怪,打仗嘛,本来就是费钱的买卖。

原本娄林人口渐多,耕地有所不足,如今既得下邳,可以把历年招诱来的宋人部分迁归本土耕织,假以时日,必可弥补府库之不足。但那起码也得两三年了,大战过后,理当安生些日子,继续积聚。

他原本掐指而算楚、晋大战的时间点,生怕越国生乱,拖自己后腿;如今虽已战罢,短时间内不宜再动兵戈,偏偏勾践夫人在这个节骨眼上死了……希望越国内部,矛盾激化得稍稍慢些吧,给自己足够歇兵、养士的时间。

越国若乱,归生却徒坐壁上观,而不趁机插手掺合,那是绝不可能的事情啊!

谁成想不过四五天,朱雒便遣使送信来,道明其与曳庸暂时联手,并正式通报朱姬垂帘听政,及越国即将迁都姑苏之事。最后试探归生,若将钟吾君的淮上封地,与你芜湖、宜兴两县交换,你意下如何啊?淮上固然富庶不如荆溪,亦无宜兴紫砂,终究面积大啊,还与娄林相邻……

范蠡恰好尚未返回陶丘,归生执信问之,老先生第一反应就是:“暂且敷衍,勿即允也。”他说越国如今尚且安定,你要是这就答应换地,占不到太多便宜,还不如等对面乱将起来再说。

归生暗笑,心里话老丈人还真是把越国给舍了,一门心思为我考虑啊。想想也对,他没儿子,就自己这半子,抑且原本就是楚人,而非越人……趁机就问:“大人老矣,设有不讳,不知万贯家财与谁?”

范蠡当即一瞪眼:“绝不予汝!”说罢拂袖而去。 1

归生心说这是啥话,仿佛我贪图你家财似的……可你既然没有子嗣,那家业将来不留给我,还能留给谁呢?要是不先商量定了,你也七老八十啦,一旦咽气,根基在宋,交不到我手上,必为陶鸣等分而卷走,岂不可惜?

再说范蠡去后三日,孙远琪突然从钟吾来拜归生,见面先请摒退闲杂人等,然后出朱篪手书相示。归生接过来一瞧,呀呵,这是要造反啊!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