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霸楚 > 第二十四章、我已改良

归生无条件地宽释黄人,黄公覆反倒有点儿不好意思,当即表示:“贤弟既不取赎而放人,又许我黄县仿制翻车,恩惠实大,愚兄承当不起——贤弟可有所愿么?但我黄县所有,无不应承。”

归生心道问题你黄县啥都没有啊……微微一笑,回答道:“既尊兄有此意,实不相瞒,皇考虽是楚人,却生长于吴,家慈亦本吴人,便愚弟十岁之前,也身在姑苏,实不惯食淮北的粟稷……”

黄公覆也不傻,当即点头:“我黄县之稻,虽不及吴稻,也差堪食用了。日后尊家所食稻米,都由我来资供——且待收了新稻,我便命人先送十斛米来。”

本年黄县确实庄稼歉收,但也不差你一家人吃的。

归生心说这你可想岔了,我这儿不仅仅一家三口,还有上百的吴国迁人,也都喜欢吃稻米,十斛米哪儿够啊?但他提出这一请求来,也不过意思意思罢了,自然不会顺势加码,于是拱手致谢。

将黄公覆一直送出邑门之外,才刚返回公府,吴姬又再次从内室蹩将出来,冷冷地对归生说:“竟然一人不杀,实无你父的胆量!”2

归生心说是啊,我爹胆量是大,领着一千人就敢造反,这我能比么?正在考虑是不是要反唇相讥,只听吴姬继续说道:“你父的木像已然削成,但秋收在即,我意收获后再葬……”

虽说是叛臣,终究天高皇帝……楚王远,况且如今归生还继为白县之长,那么白公胜出殡,自然不可能一家三口,顶多领几个奴隶,就悄没声地给办了。吴姬本打算隆重发丧,归生则表示,家臣们自当跟随出殡,至于国人……他们多半不乐意,也就挑几个代表意思一下得啦。

葬处已然择定,墓穴也已掘成,问题是一去一回,再加相关典礼,足足需要一整天,必然耽误劳作。农闲之时还则罢了,偏偏马上就要开镰收割,必须赶在天上掉雨点儿前将所有粟禾割下、入库,速度越快越好。虽说楚人敬祖之诚,不亚中原诸国,论对鬼神的迷信还更远远过之,终究是农业社会,按习惯死人即便不为活人让路,也必须为农时让路……

于是翌日,白邑国人近乎倾巢而出,收割粟禾,即便老弱妇孺也都参加了进去,挑些轻活儿帮忙。随即胡子云率邑中耆老,蒸得了一碗新粟饭,来到公府,奉献给归生。

归生端起碗来,用筷子扒拉了两口,心说确实不错——从前并不清楚新米、陈米,在口味上有多大区别,还是穿来此世,才有了直观的认知。没办法,这年月粮食存储手段,自然不能跟后世相提并论哪。

天公作美,白邑的粟禾顺利割完,还剩几片黍、稷,要迟上五六日。于是归生便主持了白公胜颇为盛大的安葬仪式,过程相当繁琐,虽然有家宰奄烛和邑宰胡子云在旁协助,他依然累了个半死。

眼睁睁瞧着泥土覆盖,墓穴合拢,归生跪在坟前,不由得暗叹一声:“死者已矣,未知生者,还能再苟几日啊……”

耳听吴姬低声说道:“归生、胥,你兄弟在皇考灵前,须立一个重誓!”

归生闻言吓了一跳,心说立什么誓,为父报仇?你是打算让我们去杀楚王啊,还是打算让我们去杀叶公子高?当即偏过头来,只见吴姬面色阴沉,一字一顿地说道:“必须立誓,终有一日,寻获你等皇考的遗骸,不拘在此,还是在族墓中,堂皇落葬。若不能如誓,死亦不得入土!”

照规矩来说,白公胜不应该葬在这里。郢都郊外(当然是真正的郢都)本有熊氏宗庙,供奉熊绎以来历代楚王之灵,而所有王子王孙,只要不别立族属——比方说屈氏、阳氏——死后全都安葬在宗庙附近的家族墓地之中。

但白公胜终究是叛逆啊,当然没资格埋进去。

吴姬既然提出,要找到白公胜的遗骨,“不拘在此,还是在族墓中,堂皇落葬”,分明在暗示两个儿子:你们有没有能力,将来把你爹的案子给翻过来呢?

归生心说这是铁案啊,不可能翻……但找到老爹的遗体,替换而今坟里那具木像,倒是应该做的——虽说我暂时连自己都还顾不大上呢,还没能力完成。于是便和王孙胥一起,遵从吴姬之命,在坟前发下了重誓。

返回白邑之后,继续忙碌。他派朱飞前往壶丘,协助壶觜计点收成,监督入库,又派慎遂等巡行县内各野人村落,收取贡赋,自己居于白邑,汇总各方面的报告,并且记录成册。

嗯,说是“册”,其实多数用的牍板,而非竹简,这是因为白县竹子不多,木材倒是不缺。原本的王孙归生颇为好学——虽然沉迷的是连白公胜都瞧不上眼的儒门六艺——写得一笔好字,这本事也遗留给穿越者了。只是吧,上辈子习惯了敲键盘的穿越者,哪怕写字也是用的签字笔,写狗爬一般行书,实在不习惯毛笔字,还有那些曲里拐弯的篆字……

这年月的字体,主要分两种,一种后世称为金文,就是铸造或者镌刻在青铜器物上的文字,笔画圆润而繁琐;二则没有定名,可以算是手写体,用竹梃点漆,或者毛笔蘸墨,在简、牍上书写,笔画相对简单、硬直一些。1

原本的归生自然是喜欢墨书的,觉得竹梃点漆是下人粗记所用,不够雅致;穿越者却比较习惯于后者,只是往往一两笔就要点漆,实在有些麻烦。

当然更麻烦的,还是古今文字的差异,尤其是楚国文字的独出心裁!楚字原本就是周文字的同源异流,但是和中原诸国相比,流得比较远,而且保留有大量的俗字,和后世根本风牛马不相及。

归生甚至有些恼恨秦始皇统一文字了,你统一归统一,不能把别国很多字都给改了呀!

好比说吧,楚国王氏姓芈,但这年月的写法却是“嬭”;若不命以别氏,则普遍氏熊,但这年月的写法却是“酓”……归生脑袋里经常一堆古今文字混杂在一起,梳理起来极为头痛。1

他只能劝慰自己说:“习惯就好了……我应该是回不去了,那就慢慢习惯这年月的文字,还有生活吧……”

其间归生还去探望了几回钟声,那小子运气倒是不错,可能也因为处理及时吧,伤口并未感染,仅仅十多天以后,就能够下地走动了,只是右膀依然无法使力。1

他颇有些担心自己的右臂怕是废了,归生好言抚慰,还说:“便不能舞兵戈,也可以执辔绳,无伤也。”

然后将出季秋,黍禾才收,忽报黄公覆又来拜访了。

这回是提前派人致书,摆足了一县之尹的架子,归生被迫亲自来到淮水渡口,引颈相待。时候不大,黄公覆乘坐一条颇大的舟船,乘风破浪而至,一登岸就命人——“将稻米搬下来。”

归生上前见礼,问他:“不过送些稻米而已,尊兄遣人来便是了,何必亲降玉趾啊?”

黄公覆一把揪住他的袖子:“贤弟,你那翻车,愚兄已经改良了!”

归生闻言,多多少少吃了一惊,心说才几天功夫啊,这你也能改良?

只见黄公覆从袖子里抽出张牍板来,就站在河岸上,急不可待地向归生解释,外加炫耀:“制造翻车,最繁琐处,也是最费工处,是在斫轮,但我冥思苦想数日,其实正不必用车轮啊……”

归生接过牍板,一边细看,一边耳听黄公覆解说,他发现吧,黄公覆这设计,其实更接近于后世真正的翻车。

改良后的翻车,两头装的不是车轮,而只是车轴加车辐罢了,但比一般的车辐要宽,上挖凹槽,便于装套木索。从来斫轮最麻烦的是车牙——也就是辐外的圆形木圈——必须应用到圆周率,但仅仅有辐而无牙,那就简单多了,成本低了不止七成——主要是人工成本。

而且黄公覆还发现,上轮做得越大,便越省力,下轮则可以干脆做小一些。

归生不由得暗叹一声:人才啊!

黄公覆解说完之后,故意偏着头,观察归生的表情。归生明白他的意思,倘若自己瞧不懂其中妙处,那就说明翻车不是自己发明的,而是借了别人的,比方说什么无名大匠的巧思。他心说我若仅仅夸赞你几句吧,也不见自己的能为,干脆——

“其实弟这几日也在考虑,翻车费力,是否可以更加改良?”

黄公覆忙道:“翻车自然比桔槔费力,但能汲水也多,抑且经过我的改良,二人手摇,将近半日都不会劳累,不必更换……”

归生笑道:“人的腕力终弱,不如臂力,而臂力又无可与腿力相比。我在考虑,是否可以在上面搭个架子,并改两侧摇臂为踏板,使人双手攀架,以足踏之,或将更轻便一些。”

黄公覆闻言,微微一愕,随即一拍大腿:“贤弟果然巧思,愚兄拜伏!”看他的神情,应该不再怀疑翻车是归生贪他人之功为己有了吧。

归生虽然明知道这位同字的朋友前来,主要是炫耀他的改良翻车,运稻只是顺带,但也还是将黄公覆请入白邑,好生款待——不可能站河岸上说几句话,就把人给打发回去吧。

黄公覆再次和归生同乘一车,进入白邑,瞥眼见到不少国人正摆开石臼,把着木杵,在家门口舂谷,便随口问道:“粟米早收,尚未脱粒么?”

归生答道:“这是新收的一些黍谷,尚未尽数舂完。此外,白人也喜欢将粟、黍做粉,捏团蒸糕食用。”

——黍跟粟很象,但前者颗粒更大一些,并带有粘性,两者也都可以跟麦子似的做成糕饼,只不过黍糕是粘糕,粟糕则易散。1

主要是白公胜一家搬来白县,实在吃不惯粟、黍,却又不得不偶尔食之。然而这年月的脱粒技术低下,粮食皆粗,白公胜带糠的粗稻是吃惯了,粗粟、粗黍却绝难下咽,好在有邑内楚人献计,可以舂碎做糕,稍微软糯可口一些。

由此八年以来,白公府只吃稻饭、粟粥,若要干食粟、黍,全都舂碎了蒸米糕,竟然也反哺民间,影响到了多数土著楚人。

当下黄公覆听闻归生的回答,不禁双眉一挑,有些得意地说道:“我知一物,可以百倍便于杵、臼,舂碎粟、黍——稷、稻也是一样啊。”

归生只愣神了不到两秒钟,便尝试着问他:“尊兄所言,可是磨么?”

黄公覆当即双眼大睁,心说——这你也知道?

归生暗道我傻了,这么简单的玩意儿竟然没有想到——也是,最近事儿太多,技术革新么,还得一样一样,慢慢地来。于是笑着一把黄公覆之臂:“且待入府之后,我再与尊兄详论此物……”

其实“磨”的本字是“?”,也即发音近靡,以石为之,故此加上石字旁。归生既然知道这个音,这个字,说明不算什么新鲜玩意儿,并非穿越之后方才回想起来的。

只不过从前,他也仅仅是听白公胜提起过一回,说鲁、郑等国以石为器,用来碎粟,并且生造了这么一个字出来。要等穿越之后,对照后世的认知,才估摸着是指石磨。再到今日归入公府,跟黄公覆主宾坐定,互相一印证,确定了,对方打算献宝的,确实是磨。

以磨辗粟,或者别的什么谷类作物,确实比传统的用杵臼来捣,要省力得多了。据黄公覆所说,中原诸国是最近二十年间流行起这东西来的,怀疑亦出鲁国那位公输般之手。只不过据说公输般比黄公覆年轻得多,也就二十出头,则若他二十年前就能发明石磨……这是个神童啊!

“我楚人本不识此物——其北方诸县,或许有使用的——愚兄也是去岁才从一名卫商口中探问出来,尝试制作了两具,果然便利。倘若贤弟有意,我便送一具来,由得贤弟拆解、仿造。”

归生摆手说先不急,随即向黄公覆详细打问石磨的形制、用法,完了“哈哈”一笑:“尊兄误矣,磨不是这般用的。”1

黄公覆一皱眉头:“那该如何用?”1

作者的话:推本站一部书,名为《这世界危在旦夕》,紧跟时事啊,最多八章,等主角出了生化实验室,便有惊喜。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