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霸楚 > 第四十章、口舌之利

翌日一早,范蠡便来引领归生前往越宫觐见。

会稽城的占地面积比姑苏略小,仍旧遵从周代旧习,将王宫设立在城池正中央。归生估摸着,以会稽周边的地形、地貌,也实在不可能仿效姑苏城,王宫倚山而建,因为会稽山是在城南面……

吴宫背靠姑苏山,基本上坐西朝东,但具体到王宫正殿,却仍是南北向的,因为吴王必须坐北朝南啊。则若越宫倚靠会稽山而直面杭州湾,越王的坐席就必须背对宫门了——根本不可能有那种反人类的设计嘛。

归生在阶下略略停顿,范蠡先入禀报,随即殿内传来召唤之声,归生这才作势整理衣冠,然后迈步而入。进殿后疾趋几步,朝上深施一礼:“外臣归生,奉寡君之命,报聘于越,拜见越王。”

随即略略抬起头来,仔细打量那位即将成为春秋时代最后一位霸主的越王勾践。

但见勾践的相貌,与夫差恰好形成鲜明对比——夫差是圆脸膛,面色红润,肌肤光泽,年过五旬,乍看上去却如同范蠡一般少相;勾践则是菱形脑袋……

这人很瘦,而且脑门窄、下巴尖,两团颧骨却高高隆起,那几乎就是个菱形了。勾践的肤色黎黑,满脸都是皱纹,据说才过六旬不久,瞧着却似耄耋之年,几乎比申包胥还老相。

若用四字词来形容,则夫差给人的印象是:养尊处优;勾践给人的印象是:饱经风霜。这要是把勾践、范蠡、文种搁后世撮一堆,范蠡当然是企业高管啦,文种是快退休的苦逼中层,而勾践,整个儿一身处最底层的清洁工大爷……

当然啦,相貌虽然磕碜,这年月也没人会轻看勾践,因为他穿着虽也颇为朴素,却遵照礼法,戴高冠而着深衣,围镶玉皮带,系五彩蔽膝,膝横长剑,遂使其貌不怒自威。归生不禁暗道:很好,越国王室已然开化了,不是野蛮人打扮。

勾践摆手请楚使侧向落座,然后因归生之远来,随口慰劳几句——纯是越语,而且声音有些沙哑,气息有些短促。完了双眸一斜,瞥向在旁侍坐的一位老者,那老者便用楚语复述了一遍,然后又加上一句:

“闻楚使先向姑苏,献吴王以荆山之美玉,如何到我越国来,却无尺寸之物奉献哪?”

归生心说我哪儿有啥礼物?申包胥带的那些宝货,全都在姑苏城里撒干净了,且我此行又是临时起意,跑哪儿给你置办见面礼去?当然啦,他对此也早有应对之策,只是吧——

“敢问越王,可能听说楚语否?”

那老者转过头,以越语复述了一遍归生的问题,然后摇头道:“寡君实不能楚言。”至于是否能听懂,却故意不提。

归生便问那老者:“敢问执事,如何称呼?”

“越大夫苦成是也。”

归心说原来如此,你也是楚人出身,所以充当翻译……这不成啊,我说一句话,你就给翻译一遍,先不说翻译得是否到位,能不能信、达、雅,这回回停顿,句句转述,我话语中的气势就先泄了。

“外臣无礼,敢问苦大夫,闻越王曾入于吴,想必是能听懂吴语的,则外臣若以吴语上陈,越王答以越语,外臣也略懂一二,方便交流。唯不知越王之恨吴,是否及于其声、其言呢?”

苦成习惯性地又要翻译,却被勾践一摆手制止了。随即勾践面无表情地朝归生点点头,徐徐用越语说道:“楚使通吴语,那最好。寡人所恨者,吴王也,非吴人也,遑论吴语?然楚使入于姑苏,呈以美玉,入于会稽,一无所献,得非楚王轻我越国么?”1

归生便用吴语回答道:“寡君既命外臣使越,是欲和越,而非辱越,焉有轻视之理?其使吴也,知吴王奢华,乃凿荆山,出异璞,琢美玉,以为礼之至矣。复命使越,却知越王素来俭朴,与国人同衣、同食,以求同志,则复以玉帛相赠,恐非越王所喜也。廉士而赂之以货,那才是羞辱。”

勾践嘴角略略一抽,仿佛在笑:“则难道使者来此,一无所献不成么?”

“自然不可。寡君遍搜国中,不知何物而能如越王之意,乃问大宰申子。申子之廉,名重全楚,则必能知廉士之所爱也,申子乃荐一物……”

旁边儿范蠡朝文种使个眼色,那意思:你瞧,够能说会道的吧。1

勾践果然被归生的话勾起了好奇心,当即问道:“申子乞于秦庭,逐寇全楚,天下所重,寡人也是钦慕已久了。惜乎此番不能使越,遂使寡人仰天而嘘,嗒然若失。则申子所爱,必寡人之所爱也,却不知究竟是何物哪?”

归生抬起右手来,用食指朝自己的嘴巴一指:“申子所荐非他,外臣归生一枚巧舌耳。”

勾践不由得失笑道:“寡人听说鷦鹩之舌,天下异味,却不知楚使之舌有何好处,难道说,可以燎以奉飧乎?”

归生微微一笑,就此开始长篇大论:“越王但知国之强也,在兵戈锋利,在府库充盈,在上下同心,却不知士人之舌,亦堪为宝。昔晋之谋齐,范昭觇之,晏子席间一言,竟使六卿之卒顿息,齐不被兵。晏子复使我楚,申橘枳之辩,使我楚知齐之有人,不可辱也。

“郑其小弱,一旦败陈,不敢自有其获,而献诸晋,晋使士庄伯责之,子产逞以口舌,庄伯复于赵文子,文子曰:‘其辞顺,犯顺不祥。’乃受献而不罪郑……”

他心里说真可惜,倘若晚上一两百年,我就能直接抄《三国演义》里舌战群儒那段,诸葛亮夸说苏秦、张仪的话了。不过没关系,这年月还有一个最有力的例证——

“齐欲伐鲁,而不知鲁有子贡,往说齐卿田恒,请释鲁而攻吴;复往说吴王,诛暴齐而威强晋,霸于诸侯;三来会稽,游说大王,解吴王之疑。当是时也,窃闻大王除道郊迎,请问于馆舍,而今外臣来,却止行礼于殿上,何厚彼而薄此耶?

“子贡不过鲁国之处士耳,外臣则是楚国之行人;子贡徒恃其夫子之名,外臣则曾受子胥之教。曩昔吴王若听子胥之言,大王不能生还会稽,乃敢轻子胥乎?为何独轻外臣啊?

“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且使越师入于姑苏,难道大王还不明白口舌之利么?外臣亦有巧舌,不下于子贡,途中与范大夫言,范大夫亦称我能,则大王独以玉为宝,而不以口舌为宝,以为只能燎以充飨乎?窃为大王所不取也。”

堂堂堂一大套话,说得殿上诸人,尽皆啧舌。勾践忍不住偏过头去,瞟一眼范蠡,范蠡便问归生:“楚使确乎利舌,然果然可比子贡乎?”归生笑笑:“能与不能,何不一试?”

勾践便问:“若楚使之舌,确能比肩子贡,且能有益我越国,寡人自然洗耳恭听——不知楚使此来,何以教寡人哪?”

归生微一躬身,说:“不敢言教,但申我之所见,以益于大王耳。”

“楚使何所见?”

“外臣之离楚也,先往姑苏,复来会稽,见大王之宫室,何其俭朴,梁柱不漆,茅止两重,阶陛陈旧,墙无绘彩,非但寡君郢都之宫不可类比,即吴王之宫,亦不可比。吴宫雄伟,后倚姑苏高台,仰而望之,几乎接之于天,使人冠圮。尝闻越王亲率师以入姑苏,毁其宫室,焚其高台,比来不过三岁,而竟规复原貌矣……”

勾践闻言,稍稍一愣,旋即转过头去问范蠡:“吴宫及姑苏台已皆复建,果然么?”

范蠡点点头:“臣目之所见,确乎已复建了。”

勾践脸上分明有些喜色,但赶紧一扭头,给遮掩过去了,旋问归生:“楚使见此,又如何?”

归生道:“申子与外臣入于姑苏,见其殿台辉煌,美轮美奂,吴王志气骄盈,有报越之志,乃云越不必往矣,必为吴所败矣。外臣则以为不然,是以仍来聘越……”

他虽然跟范蠡说了实话,但在大庭广众之间,当然不能再提我是临时起意到越国来的,抑且并无国书,只有申包胥以大宰身份写的一封信——这未免太瞧不起越国啦。由此诡称我早就奉了王命,要来会稽,只是险为申包胥所阻……反正老头儿不在这儿,稍稍泼点儿脏水,谁都明白只是外交辞令而已,不至于真当回事儿。

要在——“既入会稽,见越王宫室,外臣和越之心愈甚矣。从来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以史为鉴,可知兴替。昔尧之世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斫,粝粢之食,藜藿之羹,冬日裘麑,夏日葛衣……”

嗯,这段是抄的《韩非子?五蠹》,归生心说幸亏我前世也背了不少古文呢——

“……禹之世也,身执耒臿以为民先,股无完胈,胫不生毛,由此二圣而能得天下。桀之世也,不务德而劳伤百姓,建倾宫、瑶台,以藏有施氏之二女;纣之世也,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广沙丘宫苑,建鹿台,以嬖妲己,由此二王皆丧社稷。

“外臣听闻纣之初王也,箕子见王所用象箸而叹,云:‘彼为象箸,必为玉杯,为玉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佯狂而逃,遂免周师之诛。今之吴王,岂止象箸而已?

“吴宫奢华,不逊桀之倾宫,姑苏台高,不亚纣之鹿台。吴王自矜其能,子胥忠言,以之为谮,伯嚭谀颂,以为悦耳;外惑于晋卿之一让,内迷于越女之声色,以为越师之入姑苏,非己德不足,己力已衰也,实侥幸耳。由此虽有报越之志,却仍盛其宫室,苦劳其民,而不知兵戈愈利,百姓愈疲,君王愈骄,群臣愈恐,由此以史为鉴,吴之将亡实可知矣!”

勾践听到这里,不禁肃然起敬,连连点头道:“王孙所言是也。”

旁边儿苦成却偏要插嘴抬杠:“如楚使所言,见吴宫室之美,而知吴之将亡,则难道楚国的宫室就不盛大、华美么?我听说云梦千里,皆楚王之园囿,章台重檐,是楚王之离宫,难道楚国也将亡不成么?”1

归生笑笑,回答说:“楚非将亡,其实已亡过一回了。昔我平王无道,信费无极而杀伍奢,横夺子媳而逐子胥,其于今日之吴王,何其相似?遂有吴师入郢,我昭王别走。是故复郢之后,昭王欲毁罢诸宫,以祖宗世代之所遗而不忍,乃一迁鄀,复迁鄢,目之不见所娱,耳之不闻所乐,斯可以专心于国事矣,楚乃复振。

“使吴王黄池归来,能幡然悔悟,迁别宫而不复葺,舍高台而不复修,卧薪尝胆,效越王含辱思报之志,吴亦将复振矣。外臣于姑苏所见,倘若与会稽相同,自然如申子之言,不复聘越矣。”1

苦成不能回答,于是勾践追问道:“如王孙所言,吴之将亡也,则我越必能报于吴乎?”

归生轻轻摇头:“吴将亡也,然未必亡于越,亦或亡于齐、楚。”

随即解释道:“然齐国田恒执政,用子贡之言伐吴,而于艾陵为吴所破,获七将军之兵,其志已丧矣。且方与晋争卫,无暇南顾。我楚则不然,楚、吴本有宿怨,为吴之强,稍稍避让之,以期江淮之间,可得太平。若知吴王骄盈无度,吴国虚有其表,则必移师以东向矣。

“我楚战车数千乘,甲士十万,徒步百万,执政子高,国人所爱,复有申子出山而仕,若以之为将,破吴必矣。则楚破吴,越无锱铢之所得。

“然我楚若移师而东,则晋必趁机南侵,以退我于伊、洛之滨,拱卫周室。于我楚,可谓一得而一失,且所得未必侔于所失也。是故外臣请将吴地畁于大王……”

“楚王肯将吴地让予寡人么?”

“在外臣一枚巧舌耳。我执政若知吴之衰也,或将踯躅于两策;而外臣以为我楚与其谋于东,不如谋于北,在海滨则与越为盟好,使越收吴地而扼齐,我楚乃可独当强晋矣。要在越王所爱,在楚之好乎?在楚荆山之玉乎?其玉暂存吴宫,大王旦夕可取,又何必贪一玉而绝我楚之盟好呢?”10

作者的话:这一章写得有点儿累……孩子放寒假了,托管班也不开了,我每天一睁眼就得琢磨三餐做些什么饭菜……存稿也差不多了,咱们今后还是每日一更吧,嗯,坐一望二,说不定哪天会有惊喜……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