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霸楚 > 第二章、七雉之城

归生在提前“发明”各种农用工具,以期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也想方设法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前世他虽然只是个小市民而已,距离所谓中产还有十万八千里路要走,但衣食住行之便捷、舒适,也绝非两千多年前一名贵族可比的,因而穿越之后,便时常愁烦、慨叹,深感活着不易啊。

好不容易造出纸来了,虽然还不怎么适合书写,终究可以揉软之后擦屁股……从前只能用竹筹或者麻片,对于前者总觉得肮脏——因为相对价贵,所以不是一次性的——对于后者,则嫌粗糙。归生偶尔会想,也不知道楚王章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难道都用绢帛?反正他本人肯定是用不起啊……

其次,既然黄公覆送来了石料和石匠,归生便命再制了两具带有出料口的石磨,用来磨豆浆。牛奶是别想了,邑内虽有六头母牛,却非奶牛,产奶量极其有限,必须优先供应小犊。这年月贵族之食牛奶,不过是人奶的替代品,用来喂养婴儿,或者病中补充营养罢了,估计连楚王章都没那么奢侈,敢三天两头喝牛奶。

好在豆子很多。中国人很早就开始种豆了,其籽实算粮食作物,时常与粟米混煮食用,此外嫩叶还能充作蔬菜,补充维生素。当然最主要的功用,是把豆子发酵之后下以盐、酒,制成豆豉,或者豆酱,甚至于酱油。

最早的酱称为“醢”,其实是用鱼或者肉发酵制成的,一般人家吃不起,估摸着正因为如此,广大劳动人民才充分发扬智慧,改以豆类制酱。

白邑内储豆不少,归生先用清水浸泡一日,然后用石磨磨成浆,过虑后煮沸了饮用,发觉跟后世的豆浆吧,真没什么太大区别。1

哦,要说区别也有。归生魂穿前其实是个甜党,但这年月并无蔗糖,而只有麦芽糖,但麦芽糖不易融化……想喝甜豆浆,除非点蜜,但蜂蜜既稀少而又昂贵啊,他怎么可能喝得起?2

白邑之蜜,多半都是野人采集野蜂之蜜进献的,至于养蜂,到目前为止还没听说过。

于是为了遮掩豆腥味,归生只能临阵变节,加入咸党阵营,在豆浆里放盐或者点酱油,甚至于投入腌菜末。以此物奉献吴姬,吴姬颇为喜爱——其实吴姬出身在吴国,临近海边,少年时多食盐,是个真真正正的咸党。12

但吴姬却并不因此称赞归生,反而责备道:“汝有这般心思,多用在治政、理县上,休贪口腹之欲,整日为此无益之事。”

归生心说这怎么能说是无益之事呢?这可是牛奶的替代品啊,营养极其丰富,还易于消化,话说数千年来,中国百姓皆贫穷而困苦,很大程度上是靠着豆浆、豆腐才能使种族和文化传承不绝的……嗯,豆浆已得,下一步该研究做豆腐了。

原本活得勉强还算惬意,眼瞧着邑内诸事顺遂,甚至于有蒸蒸日上之相,归生的心也就踏实了下来。谁成想郢都突然传来诏命,征兵伐陈!

今秋多半要发兵报陈,归生对此早有心理准备,但没想到自己也要上阵。原本以为,会是左司马王孙宽,或者右司马王孙宁点起两广之卒东来,或者调用方城外叶县及东西不羹的兵马——那才是楚国重兵囤积之处啊——谁成想却要用淮上之兵……

也是,淮上诸县,距离陈国最近,且方城外兵马还要备晋、迫周……但郢都那么多官吏、将领,为什么偏偏要命王孙朝为帅啊?!

我找种种借口,不肯再回郢都,就是不想跟王孙朝碰面,谁成想如今直接落他手心里了,要在他麾下作战!这王孙朝能放过我吗,肯定绞尽脑汁,动辄挑我的错,惩罚我、折辱我,甚至于还可能借口军令来处决我!

于是归生召来新垣熙,私下问道:“今令下伐陈,我县从征,然以武城尹为帅……先生可能致书子良,以白县地狭兵弱,难以奉命为辞,上奏大王,免我之役呢?”

新垣熙想了一想,回答道:“臣可以为白公作书,然恐不及……”这还有不到半个月就要会师顿县了,书信一来一往,再恳请楚王章收回成命,怕是不赶趟吧。

但他随即又安慰归生道:“莫敖为白公恩主,其武城尹谋害白公事,臣亦禀报了子良,则有彼二人在郢,倘若武城尹将不利于白公,必梗阻此事也,既然未阻,可见无大碍。要在白公点集精兵,临阵勇战,使武城尹无可指摘,自然祸患不生。”

归生无奈之下,只得将心思全都拉回到作战方面来,召集家臣和亲信属臣,共商大计。家臣们自然不大乐意,其中钟声便直截了当地抱怨说:“何不秋收后发兵?此际发兵,恐误农时。”

因为郢都要求白县出动兵车八乘,加上徒步,那就是八百多国人——还不算野人——县中哪儿有那么多脱产之人啊,肯定有半数以上被迫放下耒耜,离开田地,必会影响到今秋粟谷的收割。

华生反驳钟声道:“郢都之命,岂是白公所可违抗的?且既云往割陈人之谷,必能补偿所失,汝又何必哓哓不绝?”

归生的家臣,倒是脱离农业生产的比较多,因为属于归生本人的田地只有八百亩,向来都由二十多名农奴耕种,家臣只负责监督而已。虽说今年用了牛犁、耧车、翻车,华生在得到归生允准后,多开垦了两百多亩地,但因此也不过再投入两三名家臣协助务农罢了。所以他不在乎。

但归生却摇头道:“陈粟不足期望也。”

因为在郢都的令文当中,已经说明了会因为秋收前出兵,给予各县一定补偿——多半是减税——则在此前提下,未必会让出征楚军大割陈人之谷,车载肩扛往自己家里搬。

再者说了,归生事先已经从申包胥那里得到了确切的消息,楚王章打算一举灭陈而县之,多半不会象命令中所说的那样,仅仅抢粮而已。则既灭陈,若再大掳其谷,必致陈人之怨,对于将来治理不利。令尹子高是个“君子”,又有智谋,不至于在这件事上如此短视吧。

所以减税不减税的先不必说,自家县内的收获问题,得自己想办法解决。

于是归生转向胡子云,关照道:“邑宰不必从我而征,然邑内国人之谷,须设法抢割,无使减产。实在不行,允汝征调野人……反正野人收获本少,实在难以期望啊。”顿了一顿,又说:“我也算有恩于黄公,亦当致信黄公,商借奴隶相助。”

随即正式讨论出征之事,定下从征人选——包括征用三百野人,协助搬运粮草、物资。归生将此事交付给了王孙胥,因为王孙胥才刚巡查野人村落而归,相关情况会比较熟悉一些。

王孙胥请求跟从归生出征,归生却道:“阿母总需有人侍奉,我兄弟二人不宜俱离。”婉言拒绝了。1

然后问起陈国的军事实力,朱飞对此比较清楚,就禀报说:“陈今四邑,除其都外,尚有鸣鹿和莘、项。然莘、项在沙水之南,既命我集兵于顿,可见是要自顿境渡过沙水,直薄陈都了。以此料之,莘、项之卒或难以为援,所面者,唯陈与鸣鹿之兵也。”

“有多少?”

“车不过五十乘而已。”

归生沉吟道:“则我百乘,当敌五十,只要子昧(王孙朝)勿轻敌,勿浪行,应不至于挫败……”论野战,楚师自然不怕陈人,但接下去,估计就得是攻城战啦。

便问诸臣,你们谁打过攻城战啊,我没有经验,谁来给说道说道?

诸臣皆不知楚王想要一举灭陈,还以为只是抢割些粮食,再跟陈兵打场规模不大的野战而已,因此谁都没想过要攻城,闻言不禁面面相觑。归生只得诓骗他们说:“陈人若不敢出城来战,或者败而守城,或许必须攻城以威慑之,方能服陈也。”

咱们这回去,不仅仅是报复啊,楚王肯定希望能够使陈侯低头认错,俯首归命,那攻城战就说不定要提上议事日程了。

于是奄烛开口道:“臣少年时从奄君,曾攻宋之彭城,对此略知一二。”

这年月的攻城战其实很简单,没什么花巧,要么用巨木撞砸城门或城壁薄弱处,要么就是架梯子、抛挠索,蚁附而登。奄烛虽然说得很详细,归生听着却无趣,尤其那场仗吧,其实吴军最终并没能真把彭城给攻下来……

好不容易等奄烛说完,归生就问了:“则陈都究竟有多大,其壁有多高哪?”

众皆哑然,虽说距离不算太远吧,但还从来没人去过陈都。最终新垣熙痰咳一声,开口道:“臣实不知陈都之广狭、高下,然以礼法论……”

周礼对于各类城池的规模、城墙的高低,其实都是有所规定的,只听新垣熙背书道:“礼,王城方九里;公城方七里;侯伯城方五里;子男城方三里——陈为侯爵,其都当为五里之城。”1

归生笑笑,说:“以此论之,则我白邑不输于子男之城矣。”大致心算一下,陈城方五里,也就是说一边之长将近后世的2.5公里,那总面积大概超过了四个紫禁城,嗯,确实不小了。

主要吧,按照周礼,城池都应该方方正正的,然后政府位于中心位置。陈自称为虞舜之后,周武王时始封,初在株野,不久后便迁宛丘,定都五百多年,则既然是从周初就兴建的城池,应该合乎古礼吧。

不象楚国的故郢,还有吴都姑苏、越都会稽,完全不管周人那一套,想怎么建就怎么建。

“其高呢,可有规制?”

新垣熙继续背书:“王宫门阿之制五雉,宫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门阿之制,以为都城之制;宫隅之制,以为诸侯之城制。”

雉是筑城常用面积单位,以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所以按规定王城有九雉也即九丈高,宫墙有七雉也即七丈高,宫门有五雉也即五丈高;而诸侯的都城则规定与王宫宫墙同高,为七丈。

归生当场就惊了:“竟高七丈!”

他大致衡量和对比过古今度量衡,知道这年月的一丈吧,估计也就后世两米挂零而已,但即便如此,七丈之墙,那就是十六米还多啊!仿佛记得,后世北京的老城墙也不过才十一二米吧。1

倒是曾经见过鄀郢,还有姑苏、会稽等雄城,估摸着城墙全都不止十一二米高,但具体多少,从未衡量过。十六米的墙,那可实在难爬啊,而王城高九雉,超过二十米了,你城墙垒这么高干嘛?!

如白邑之墙,也不过才四丈有余而已,归生就觉得挺惊人的了。想当日他站在邑外跳脚大骂其母吴姬,仿佛朝着四层楼喊话,差点儿把嗓子都给叫哑了。1

正自骇然,只见新垣熙面露尴尬之色,低声道:“白公听岔了,臣说的不是墙高,而是隅高。”

所谓“隅”,就是城池或者宫舍的四角,按照这年月的习惯,都是先起四隅,立起四个碉楼模样的角楼来,再在其间夯土垒壁。所以说,诸侯之都的角楼是七雉,横阔二十一丈,而高七丈,至于城墙,肯定要矮一截。

具体矮多少,新垣熙说并无明文规定,但估摸着,陈都壁高六丈顶天了——那就是十三米左右啊,归生仍是啧舌。

当时的城邑之壁都是土垒的,高而且薄,所以攻城方往往会把主意打在重物夯砸上,蚁附攀壁则不划算——伤亡可能会比较大。但归生抬头冥想片刻,却有了主意,命在会后唤熊宇前来。

正巧黄公覆三天两头跑来白邑,口中常提公输般,而传说中公输般后来是仕楚的,曾为楚王——具体哪位,不记得——造云梯,谋以攻宋,结果被墨子一趟沙盘演兵,把他给彻底打蒙了,只能琢磨盘外招。归生心说而今墨子还不知道在哪儿呢,甚至于都可能尚未降生,则我若能先期造出云梯来,谁能破之?

只不过云梯种类很多,若是选其复杂的,估摸着举白邑全邑之力,十天半月都造不成——这点时间,都未必能找全合适的木料。归生只得退而求其次,咱先从简单的来,而且吧,最好能够拆装,方便运往前线……2

作者的话:今天又是两更,不过过年前估计也就这样了,不再可能加更了。在此,先给读者朋友们拜个早年吧,请多收藏,多订阅!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