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霸楚 > 第四十章、别宗立氏

归生暂时舍不得将楚王章赏赐的那具精美的青铜盉送人,但他果然将府中差一些的青铜器和碎铜全都熔了,铸了一批蚁鼻钱出来。

青铜器,也包括青铜兵器,因为颇讲究铜、锡配比,所以一旦废弃,很难重新熔化了改制它物,除非是质量要求不那么高的日常工具和农具——否则这年月压根儿就不会有青铜农具存在。至于铜钱,因为并无统一标准,反倒也可以熔器、熔兵而制。

这年月黄金货币的铸造权掌握在楚王手中,因其铸地而得名,最著名的是郢爰,此外还有专爰、颖爰等,最近楚王章也允许其弟王子庆自铸陈爰。至于青铜货币,则但凡县公皆可自铸,形制大略相仿,然而大小不同。

因为真当货币使用的时候吧,无论爰还是钱,其实都得现观成色,称重量,才能明其价值……

白县从前没怎么铸过币,归生这回第一批就铸了五百多枚,大小取中,送去陈县,请王子庆又代购了二十多头郑牛,使得白县的春耕得以顺利展开。

新的加了铁犁头的曲辕犁因为造价较低,乃无偿地分发给邑内国人——当然不可能一户一具,基本上每氏按其户口都能照顾到,但具体大家族内部怎么分配,归生管不了啦。旧有的农村公社逐渐瓦解,族权正在蓬勃兴起,归生可以加以抑压,但也不便从根子上铲除之,那是逆历史潮流而动,必定没啥好结果。

至于耕牛,如今白邑内大大小小,已有八十多头,其中超过七成名义上属于公家所有,实际上是归生的私产——县公因为权柄颇大,且无任期,公私之间确实很难分明。归生将这些耕牛低价贷给国人使用,当然啦,上士中士、显氏大族,得贷的机会要更大一些。

然后播种才毕,就传来消息,黄公覆受召入郢去了。

估摸着是楚王章试用新式农具,颇有成效,打算推广,那自然要重赏发明者,且命其主持普及之事啦,既然归生不肯归郢为官,则退而求其次,乃召黄公覆。

在归生看来,黄公覆多半会就此留在郢都任职。终究他跟归生不同,本出阳氏,与王室血源相对疏远,晋升的渠道不多,就理论上来说,这般疏族县公,大有可能一当就当一辈子,那既有入中枢为官的机会,谁肯推辞啊?

只不过楚国县公,九成出自诸熊,因此治理范围虽然不广,职权却大,身份也尊,一般人想当还当不上哪。

黄公覆若留郢,进而得到楚王章的信重,对于归生来说,也可以在安身立命方面再加一道保险。只是吧,他这段时间和黄公覆相处得不错,尤其很多器械的改良,只要提个思路,黄公覆都能顺杆儿给摸索出来,节省了归生很多时间和脑细胞。从今往后,失此臂助,归生多少有点儿舍不得……

今年淮上地区又没碰上好天气,去年是涝,今年则是旱,谷雨前后,竟不见点滴落下,一直到小满,始终万里无云。好在白邑大用翻车和桔槔,国人辛勤劳作,汲水灌田,不至于伤稼,但距离淮水和沟渠稍远些的地方,恐怕又将歉收。

归生这个郁闷啊,倘若去冬就把陂塘挖好,预估将会减轻三成的灾害。不行,今年冬天,无论如何得完善这一水利工程——至于别墅能不能起,反倒不重要了。

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归生轮流派遣吴士返吴,越士返越,去打探消息——勾践究竟啥时候才能大举伐吴,直入姑苏,干掉夫差呢?真可惜,自己穿越前对这段历史虽然稍稍有所了解,却压根儿没记住具体时间、年份……虽说知道了也未必能对得上,起码从勾践归国,直到他灭吴,总共多少年,应该能算得清吧。

所谓“十年生聚,十年教训”,那当然是虚数了,总不至于真要二十年才能灭吴。归生掐指算算,从勾践归越到今天,将近十四年了,不知道还有多久,才能得其灭吴之讯。

其实吴、越两国继续这么对峙着,对归生未必有多大坏处,即便勾践灭吴,对他也没什么好处。尤其是勾践灭吴之后,可能范蠡就会落跑啦,继而文种被逼自尽……到时候自己跟越国的纽带,很有可能断绝。

但既然知道了会有这么一桩事儿吧,总希望早些变成现实,否则心总悬着,整天刺挠着,仿佛楼上那将扔不扔的第二只皮靴……

对了,还有一件事,是在季夏时节,终于传来赵鞅过世的消息,由此归生引颈北望,期盼着“水淹晋阳”事件的发生。

虽然就理论上来说,智伯瑶才刚执政,必须先花一段时间稳固权柄,才能尝试着向韩、赵、魏三家下手,具体在几年之后,既无穿越前的记忆,也实在难以预判。而且吧,晋卿若争,楚王章说不定会采纳归生此前的建议,挥师北上,但归生心里明白,赢不了啊,所以即便为楚国考虑,智伯你还是多等会儿吧,不要鲁莽行事。只是……终究忍不住会期待啊。

唯一的好消息,是楚王章封申隐为?君,归生仿佛看到自己受封的曙光又更明亮了一些。?邑距离白县并不算远——壶丘西北三十里外便是新蔡,新蔡西北三十里外是?——于是归生便准备了一份礼物,命新垣熙带去恭贺申隐。

一方面是答报申包胥的知遇之恩,另方面,当然也是尽量扩大自己的朋友圈子。哪怕?邑再小,位置再无关紧要,作为封君,如今申隐也能跟王孙宁平起平坐了。

然后新垣熙自?邑归返不久,突然得报,说黄公覆回来了……

归生不禁又惊又喜。喜的是老朋友返回淮南,依旧近在咫尺,还可以跟我一起钻研技术;惊的是黄公覆得了这么好一个机会,为啥不肯把握住呢?他可不象自己,在郢都并无仇家啊……

是不是郢都朝局有什么动荡啊?这是发生何事了?

心中牵挂,于是归生这回主动渡过淮水,去访黄公覆——此前则多半是黄公覆来白邑拜访他。黄公覆得报,迎之于淮水之滨,二人同乘归入黄邑公府。才刚坐定,归生便提出了自己的疑问,黄公覆喟然而叹道:“郢都,不宜居也。”

随即注目归生,一字一顿地说道:“明告贤弟,我今已别宗立氏矣。”

黄公覆本为阳氏,是平王时代的令尹阳匄(子瑕)之孙——阳匄与平王同辈,所以真论起辈分来吧,其实归生也是要叫黄公覆一声叔父的。只为归生血源距离王室更近一些,身份尊贵,再加上分爨既久,所以黄公覆才答应跟他平辈论交,兄弟相称。

阳氏本出楚穆王之子王子扬,以先祖之名为氏(揚、陽两字在楚相通)。王子扬生王孙尹,王孙尹生王孙匄,别宗立氏称阳匄。楚平王僭位之后,杀令尹子旗(斗成然,或云蔓成然)而用阳匄,阳匄的政策极为保守,对外和晋、避吴,对内任凭平王横夺子媳而不谏,由此在位整整九年,直到去世,几乎与平王时代相始终。

阳匄去世后,其子阳令终担任中厩尹,楚昭王元年因为牵连郤宛之难,与兄弟阳完、阳佗并为令尹囊瓦所诛杀。阳氏就此一蹶不振,等到楚王章继位后,包括黄公覆在内,只外放了三名县尹,朝中则无一人做官。

因此黄公覆此番受召入郢,被阳氏认为是重返中枢的一大良机,上上下下全都行动了起来,到处帮忙钻营走门路。但楚王章见过黄公覆后,却并不如何看重——主要那家伙不象归生一般能说会道,且能鉴貌辨色,更没有归生对于天下大势的“洞察力”。由此楚王章最终只探问黄公覆,你归郢来做集尹如何?

对于这个职位,阳氏族人全都不满意。

集尹是负责楚王器物制造之官,原本对于黄公覆来说吧,算是“专业”对口,但这个职位太低了些,等同于中大夫而非上大夫。虽说自外县而入中枢,稍降一级也在情理之中吧,但阳氏族人不满意啊——为何不予阳覆工尹之职呢?

工尹主掌百工,搁后世吧,勉强可以类比为工部尚书,也算朝中重臣了,而集尹则是工尹的下属官员。楚王章原本想调归生回来,就是担当工尹的,如今换成了黄公覆,就觉得他不称此职,必须得降一等任用。

关键工尹再进一步,可以直升司马甚至于令尹啊,这是有前例的——王子申(子西)在出任令尹前,就是做的工尹。则如此重要的职务,怎么可能交给远支疏族的黄公覆呢?

至于黄公覆本人,他不期望工尹,觉得集尹就挺好的。主要是心心念念要出使鲁国,去拜访公输般,则集尹这一级别的官员,不论具体职司,也都是有出使的机会的,至于工尹,贵重且本职不是外交,就不大可能派将出去啦。

归生通过与黄公覆的对谈,大致猜测,可能正是因为此事,最终黄公覆和族人闹翻了——具体怎么个情形,别人族内之事,就不便细问啦,尤其貌似其中还牵扯到了大师子穀。总而言之,黄公覆犟脾气一上来,干脆,我也不奢望工尹,我也不当集尹,我还回黄县去做我的县尹算了。

并且奏上楚王章,要求别宗立氏,脱离原本的阳氏家族。

归生不由得讶然问道:“尊兄虽于阳氏,已出三代,可以别宗,但……阳氏再如何衰颓,终究是尊兄助力啊,如何一时赌气,竟然出而立氏?不想尊兄的脾气,竟然也如此执拗。”从前可没瞧出来啊,;老兄你骨头挺硬的嘛。

黄公覆苦笑道:“阳氏式微,不但无助于我,反倒是我的牵累。郤宛之难,先祖子瑕(阳匄)嫡子尽灭,所余皆庶,我从幼年时便被尊长耳提面命,要我复兴阳氏,稚弱之躯,竟荷重负……

“我少小便好机巧之术,然而族中不许,尊长甚至于责打谩骂,云此小道也,非安身立命之术,无助于阳氏复兴。甚至于,几次三番,要逐我出宗……今为黄县之尹,每岁资助族人,彼等却仍不知餍足。进而因机巧之术为大王所用,彼等不以前日短视为非,反责我得一集尹便止,忘记了自家肩上的重责大任……”

越说越是气恼,苦笑逐渐收敛,双眉继而挑起,最终恨恨地一拍几案道:“这般宗族,不要也罢!如今别宗立氏,两肩轻松,正好归来与贤弟共研机巧之术!”1

归生抚掌道:“尊兄之志,固非阳氏所可拘系也。”随即发问:“不知今之所立,何氏啊?”

黄公覆伸手朝上一指:“便以此邑为氏,简单明了。”也就是说,他干脆用自己的任职地点为氏,从此既可以叫做黄公覆,也可以简单唤作黄覆了。

完了又说:“大王原本对此事不置可否,全赖令尹进谏玉成……”

归生不禁暗道:看起来,阳氏蹦跶得挺欢啊,说不定还真可能有机会把你给拱成工尹!

根据黄公覆此前话语中透露的蛛丝马迹,阳氏很可能走了大师子穀的门路,扶黄公覆为工尹,妄图重振家业。若非如此,衰颓的阳氏是不是再分家,令尹王孙宁压根儿不会在乎,未必肯帮忙黄公覆在楚王章面前进言。

但若阳氏真的就此复兴,便有可能威胁到景氏了,为此,王孙宁非出面不可。

耳听黄公覆继续说道:“令尹亦承诺,若将来有使鲁之事,可以命我。那我便有机会去见公输般了……大王听我之言,亦反复探问公输其人……”

归生插嘴问道:“我耳目闭塞,实不知如今公输在鲁,是什么身份?”

黄公覆笑道:“据传是季孙氏之臣,为工师。则若能说其奔楚,可以奏明大王,命以王之工师,甚至于连尹、集尹。”这从鲁卿季孙氏的家臣,摇身一变成为楚王驾前官员,应该没人不乐意吧?

归生心说确实啊,据说公输般后来真跑楚国来了,还为楚王制造云梯,图谋伐宋……嘴里却说:“若能为尊兄之臣,无乃更佳乎?”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