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 第258章 当庭辩论

第258章 当庭辩论

姜丰进到养心殿,发现不仅皇帝在座,还有几个内阁的大佬、还有宗正也都在。

大臣们不稀奇,连宗正都来了。姜丰心思转了转,大约有了数,目不斜视地上前恭恭敬敬地给皇帝行了大礼。

“姜爱卿平身。”皇帝朗声说道,“爱卿总算回京了,诸位大臣对你可都思念得很!”

“微臣惶恐。”姜丰慢慢站直,沉稳地说。

皇帝一笑,眼神示意了一下。旁边的太监走下御阶,把一叠奏折捧到姜丰面前。

姜丰稳稳地接过,心想肯定不是好事。

“这些,可都是对你的弹劾。”皇帝微笑道:“你人不在京城,百官都没有忘记你,可不是对你思念得很嘛!”

我可谢谢你们啊!

看到这一叠弹劾奏章,姜丰嘴角扯出一丝僵硬的微笑,默默地看了内阁首辅等人一眼。

崔阁老在皇帝跟前也是有座位的,此时老神在在地坐着,微微一笑。老相识章成贺面无表情,似乎和他不是很熟的样子。其他人有的淡然,有的质疑,还有得讪讪然......

这些人很可疑,看来没少弹劾他。

姜丰看了看这些奏折,已经分门别类了。第一部分是弹劾他以官充匪、打劫商船的......

“陛下,关于‘以官充匪、打劫商船’显见是污蔑。首先东海水师徐恭将军并不受我管辖,我们是合作关系。我亦可以承认,我们合作出西洋打劫了西洋的海盗船。注意,是海盗船,不是商船。”姜丰振振有词,“我们打击海盗是维护正义,怎么能说是匪呢?”

第一次听到把黑吃黑说得那么清丽脱俗的......

皇帝含笑道:“此事徐恭另有奏折呈上,朕已知情。”

其他大臣也没有反驳,只有个别皱了皱眉,大概觉得千里迢迢去打劫西洋的船,有寻衅滋事的嫌疑,且不符合我泱泱大国的作风。

但,灭扶桑这样的事都做了,相比起来,打劫西洋海盗那就不算事。再不同意,也只能默认了。

姜丰再看第二部分,弹劾他收容逃奴、抢夺临省人口的。

“陛下,关于抢夺人口,这就是个莫须有的罪名。老百姓是用脚投票的,哪里有活路就往哪里去。自古以来,百姓迁徙都是自然而然的事,并不违律法。若是觉得自己下辖的百姓走了,当地的主官难道不应该反省自己的施政是否仁德吗?”姜丰反问道。

一直旁听的宗正终于找到了机会,说道:“良民的事且另说。那收容逃奴,姜大人又作何解释?不必说什么证据不证据的,这都是众所皆知的事,难道百姓都在撒谎?如今在陛下面前,姜大人也要狡辩?”

收容逃奴,对宗室影响最大。概因......各地藩王就是最大的地主,拥有最大数量的奴婢!

姜丰沉声说道:“宗正大人,下官是知府,我们地方官办案,都要讲究证据。没有证据,那就是流言,当不得真的。”

皇帝摆摆手道:“关于逃奴的事,再查。”

这是明摆着包庇姜丰?宗正瞪着眼睛,一时没有说话。

皇帝自己是藩王出身,对藩王的情况再清楚不过。有像衡川王那样低调省事不扰民,关键时候还出面募捐帮助百姓的,也有强占良田、侵扰地方的。

甚至有的大藩王,库房里的银子比皇帝的内库还多,又不用早朝、操心国事,日子过得不知道多舒坦。

屁股决定脑袋,当了皇帝,自然就不喜欢这样的藩王了!

接着,姜丰又看第三类奏折,说他选花魁、强抢扶桑美女的,姜丰笑道:“如此荒谬的流言,微臣想来不必多解释了?这就是我方才说的,三人成虎,许多事情,没有证据是不能胡乱说的!”

宗正被气得胡子都翘起来了。

看到最后一类奏折,姜丰心道,这才是大佬们都来了的原因吧。

在皇帝和阁老的心中,像大湾那样地方,即使是再能干的官员,想要治理得有模有样,至少也要十年。但是姜丰只用了三年,就让一个荒岛大变样,富裕得令人眼红。

这里头固然有血腥的原始积累,但这血腥是对外的,朝廷也是受益者。扶桑运回的一船船银子、虾夷的金子,令户部尚书走路都带风,整个人仿佛年轻了十岁。

但更重要的,还是姜丰的政策。开荒、收容流民的事已经解释了。接下来就是招商修路、建城的问题。

姜丰看到有弹劾他强制商人修路的,有弹劾他不征调徭役,却让商贾雇人修路,耗费税银的......

“这些说法都不对。”姜丰把弹劾奏折读了一遍,随手放在一旁。

“关于招商修路,最重要的是官府要守信用。为了提升商贾对官府的信任,我们预支了两成的工程款,这是启动资金。和官府自己花钱招募民夫来修相比,其实官府并没有节省银子,其余的八成修路款,工程结束后都要结算的,这些都要写进合同里,双方一致认可。如果以为让商贾来修,官府就可以不花钱,这是错误的!这是明抢。”

姜丰严肃地说道,“我希望其他地方的官员在借鉴这一政策时能够严守信用,否则就是把好好的一条政策变成害人的东西。”

皇帝点点头,微笑道:“因此,想要招募商贾修路,当地官府必须有威信。若是横征暴敛,名声不好的地方官,恐怕商贾都不愿意去。”

“不错!商人又不傻!”姜丰肯定地说道。

有工部官员问道:“既然节省不了钱,为什么不直接征调民夫来修,要经过商贾呢?”

这不是有意让商人挣钱,顺便自己吃一道回扣?

姜丰忽略了这个大人质疑的眼神,淡然道:“我们大湾,虽然替天行道发了一笔横财,但总体上还是缺钱,毕竟百废待兴,要休养生息。不仅仅缺钱,还缺人。若是征调民夫,谁去种地、去生产?”

崔阁老点了点头。

姜丰接着说道:“利用商贾修路,前期可以不用一下子拿出那么多钱,且商贾来了、修路工人来了,人一多了,经济自然就活跃。我们这一年征收的各项商税,比往年翻了数倍,这些钱就可以用来支付后续的工程款了。最重要的是,有些地方征徭役,不说给民夫钱,连饭都未必吃得饱,百姓心有怨言、效率又低。再者,修路工人也是人口,正好又有了一批扶桑女俘虏,能够在当地成家立足,就不会走了。”

说的桩桩件件,全是利国利民的策略。

崔阁老拱手叹道:“姜大人一心为民,老夫佩服!”

其他大臣见状,不管有没有想明白,也一齐对姜丰拱了拱手。

姜丰连忙回礼,说道:“大人过奖。”

姜丰方才一直挺直了腰侃侃而谈,以一人之力对抗众人的质疑,却无所畏惧。现在被崔阁老一夸奖,又有些羞涩的样子,令上首的皇帝不禁微微一笑。

这种赤子之心,正是皇帝最欣赏姜丰的地方。

时移世易,每个人都在改变。

只有姜丰,本质上仍是当年在衡川王府初见的模样,皇帝一时间也有些感叹。

太监给姜丰上了一杯茶,姜丰连忙道谢,润了润嗓子之后,从袖子里掏出一本奏折,呈过头顶:“微臣没想到大家这么想念我,花了那么多时间来解释......来的时候还准备了一份奏折,是打算年后在大湾施行的一项政策。”

小太监将奏折接过,呈给了皇帝。

皇帝随手翻开一看,诧异地问道:“发行统一币值的银币?”

户房尚书对银子最敏感,第一个反应过来姜丰要做什么,不由得吸了一口气。

姜大人,我敬你是条汉子!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