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 第271章 载入史册

第271章 载入史册

姜丰命人把自行车收好,高兴地对姜媛说:“这绝对是一件足以载入史册的发明!所有参与制造自行车的人,全部重赏......三个月的月俸!”

“好!”姜媛鼓掌,双眼亮晶晶地问道,“那爹爹,我的那份呢?”

她如今也是科研所的管事之一。出家还有这个好处,就是自由度比在闺中高多了。因为出家人没有俗世的规矩,自然也不用在意男女之别了。

姜丰豪爽地说:“有!”

“那爹爹,你的呢?”

“也归你!”姜丰爽朗地笑着。

姜媛更是高兴。她倒不是缺钱花,但是凭自己的能力挣的钱,那花起来格外有底气!

王玢站在一旁,微笑地看着这父女俩的互动,心想姜丰宠孩子倒是名不虚传。

姜丰平复了心情,望了望天色,对王玢说:“时间还早,我还要去府衙办公,你可要一起去坐坐?”

王玢道:“你若是不嫌我打扰,我乐意之至。我可没见过巡抚是怎么办公的。”

哄谁呢?谁不知道王玢他爹致仕前也是巡抚?不过这父子俩跟仇人似的,真没见过他爹办公也不出奇......

研究所距离府衙不远,两人也没有骑马、乘车,在护卫的簇拥下就走进了府衙。原本的大湾知府衙门,如今挂上了巡抚衙门的匾额。

前堂人来人往却并不吵杂,各房的办事人员抱着文书等物进进出出,见到姜丰进来,也不过弯腰略略行了一礼,又匆匆地离开。

整个大湾,无论是鸡笼城还是正在建的大佳腊,都如两座精密且高速的机器,带着蓬勃的朝气与生机,轰隆隆地运转起来。

姜丰的办公房就在府衙的正中,是一明两暗的格局,左侧有个会客的小花厅,右侧则放满了各种文件,除了少数的几个人,连打扫卫生的仆从都不能进入。

在小花厅里坐下,侍者上了一杯茶。

姜丰说道:“这是我们大湾产的茶。陆灿这回跟侯鸿去土人那里收茶叶了,收的就是这种,你尝尝可还行。”

王玢轻轻抿了一口,笑道:“入口清香,别有一番野趣。我正想问你呢,沈之鹤和罗鹏都见到了,怎么不见陆灿,原来是去了土人那里。”

陆灿往京中去了几封密信,打了姜丰的小报告,看起来和姜丰有些不睦。

姜丰说道:“陆灿对茶叶是真有研究的,他说得一套一套的,土司最佩服他,因而每次收茶叶,都让他和侯鸿一起去。侯鸿就是我原本的书僮,因为人聪明、长相俊俏,被土司相中做女婿了。”

王玢点点头:“强将手下无弱兵,能够到你手下做事,也是他的运气,你倒是知人善用。”

姜丰微微笑了笑,别以为他不知道陆灿那小子看他不顺眼,总说这不是君子所为,那不是君子所为......你是君子,你倒是回家固穷啊?

两人正说着,就有人敲门。

“进来。”

进来的是工房的典使,看到有客人在,神色稍微有些迟疑。

“有什么事?说吧,这里没有外人。”姜丰说道。

典使把一份文书递给姜丰,说道:“是火器局那边,申请扩建弹药库,说是再不扩建,弹药库就要炸了。只是如今建新城、修路,我们哪里匀得出人手来?这弹药库,又不能让商人修。”

弹药库要远离居民区,选址也是秘密的。

姜丰想了想,说道:“让火器局那边再等等,卢胜将军还在虾夷,年底会带兵回来,到时候让府兵修。”

典使苦着脸说:“大人,还是让唐大人亲自去说吧,省得他们天天来烦我。”

“行,我知道了。”姜丰翻了翻文书,上面说的就是这个事。就让典使退下了。

王玢坐在客座,听完姜丰和属下的对答,笑道:“你如今也算是日理万机了,有巡抚大人的风范了。”

姜丰随手把文书放在一边,叹道:“我还罢了,还有时间过研究所那边琢磨一些新鲜的东西。唐昕、郑达和罗鹏他们是真的忙,又要管着新城建设的事,又管着大湾上上下下的事务。如今人多了,各种纠纷也多了起来,刑房那里每天接的案子都不少,如今是经历司众人兼管着,朝廷得赶快派一个按察使过来。”

巡抚下面有布政使和按察使,都是正三品。布政使一职给了唐昕,原本姜丰想升郑达做按察使,但是被吏部否了。

因为布政使分管一省民政,按察使分管一省刑案,都是要职。唐昕是状元出身,按资历升布政使没什么问题,郑达却只是秀才,又没有亲自断案的经验,坐火箭也不该升按察使,吏部不批也是理所当然。

姜丰无奈,只能等吏部选派官员过来。

“你若有合适的人选,也可以推荐。”王玢说道。

姜丰想了想,还是摇了摇头。精通商务的人他还有,断案的还真没有,不如等吏部派专业人士过来也好。

说完人事,姜丰突然问道:“那辆自行车,我打算送给陛下做万寿节的礼物,你看如何?”

万寿节礼?王玢愣了愣,才反应过来。姜丰现在是巡抚了,终于有资格给皇帝送寿礼了。只是......送辆“自行车”会不会太敷衍了一些?

因而,王玢委婉地提醒:“历来地方大员送寿礼,都是送珍稀之物,或特产、古董之类。”

“我这个也是特产啊!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姜丰正色道,“你别小看这种自行车。这绝不是小孩子的玩意儿。自行车这种东西,重量轻、结构简单、使用和维修方便,既能作为代步和运载货物的工具,又适应各种山间小道,比什么手推车、牛车、马车都要实用,未来几百年都不会过时,我敢保证,未来大量生产了,必能成为老百姓必须的交通工具。”

看姜丰说得信誓旦旦,王玢也不由得认真起来,问道:“现在不能量产?造价如何?”

“我这一辆,用了链条驱动、橡胶轮胎,这是最先进的。但因为链条制作复杂、橡胶难得,因而制造成本会比较高。若是换做木制的轮子、蹬踏式脚蹬驱动,也同样可以用,造价却会大大降低,普通百姓也买得起。我打算先制造一批简易的出来,先发给官吏们用。有了官吏的示范作用,就会流行起来。”姜丰说道。

王玢也点点头:“也罢......这东西倒是新鲜,想必陛下也会感兴趣。只是难免有人说你专攻奇技淫巧。”

姜丰哼道:“愚人罢了,难道我在乎他们?”

夸夸其谈者天下皆是,实干者有几人?

在鸡笼城停留了几日,王玢终于和其他督察院的同僚一起,在姜丰的陪同下去了大佳腊。

就算再信任姜丰,既然领了上谕而来,总要去新城看看。

如果说自行车的发明足以载入史册,那么这也是一个足以载入史册的城池,因为这是有史以来,第一个由商贾出资修建的城池。

整个招商的过程就长达两个月之久,才陆续将各个区块承包出去。这还不算前期准备工作花的时间。要说准备,从三年前,姜丰就命人勘察地形地貌、设计图纸。

如今,随着新城的建设,涌入大佳腊的工匠、劳力、商贾、女妓等人,加起来足有数十万之众。整个岭南、闽省、苏杭、乃至两湖等地,诸多人口乘船来到大湾岛,加入浩浩荡荡的大佳腊新城建设。

来之前听了再多关于大佳腊新城的传说,也不如亲眼见到的震撼。

“都说大湾荒芜,以我看来,所言非实啊!”王玢感叹地说道。

姜丰笑了笑:“都是上下齐心,勒紧了裤腰带来建城。我那个巡抚府你也看到了,别说雕梁画栋,连一应的摆设也没有。这里新建的巡抚府也一样,我都和他们说了,要紧的工程优先,至于官宅,一律简朴,不必搞什么假山奇花的装饰!”

王玢肃然起敬,一路往城里去,见到许多旧的民宅正在清拆,不禁问道:“这些房子拆了,百姓们都到哪里安置呢?”

姜丰答道:“有愿意投靠亲友的就去投靠亲友,没有亲友的就去租房也可以。”

“那银子从何而来呢?”旁边一个督察院的小御史问道。

姜丰苦笑:“你以为我愿意拆百姓的房子啊?按房舍新旧大小,都折算了银子的。这些银子,拆之前就发了下去。不仅如此,将来新城建好了,拆迁户还能按人口分到回迁房。”

小御史赞道:“大人仁慈。”

“仁慈不仁慈的,起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姜丰叹道,“我自小在乡间长大,知道百姓的艰辛。”

王玢看到那清拆的房子前面有些指指点点的人,脸上却带着笑意,没有一个哭天抢地的,想来姜丰所言不虚。

接着,姜丰又带众人去了大佳腊县衙,见到了县令卢远扬。

王玢知道卢远扬是姜丰的连襟,从前在衡川府也有过几面之缘。如今看到这满面沧桑、老农模样卢远扬,险些认不出来,诧异地问道:“这......?”

姜丰叹道:“我们卢大人自上任以来,事必躬亲,不论是劝农桑还是建新城,都是在第一线,劳苦功高,难免辛苦些。”

卢远扬听了这话,险些要落下泪来。他这辈子最讨厌的词就是“事必躬亲”,没有之一!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