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红色时空小货郎 > 第2卷 强明 123章 代理商

与朱由检接触这么久,如果要给朱由检同志下一个评语:这是一个怎样的人?那么,朱碧华基本可以断定,朱由检同志是一个感性的人,一个容易感情用事的人。

因为晋商与东林党的无耻勾结,因为满清骑兵在大明如入无人之地,这个上午朱由检说了很多。

至于朱碧华,虽然觉得这个朱皇帝貌似有点不靠谱,但还是耐着性子听着他的唠叨。或许,这样的朱由检才是一个真实的朱由检吧!

朱由检由气愤、激动到情绪最后平息,但朱由检手上的大臣们却开始坐卧不安,并不断地向朱由检发起了试探。

他们坐卧不安,是因为皇帝面对出了如此大的事情,竟然不声不息,他们不知道皇帝的态度,不知道皇帝最后想要干什么。

按以前的经验,朱由检是一个有啥事都会挂在脸上的人,或者在朝堂上大发一通雷霆,甚至把某个大臣赐死的人,但这样的朱由检,他们熟悉,他们能够熟练应对,所以他们不觉得有什么。

但是一个沉默的朱由检,一个本来发生了大事但表面却什么事儿也没发生风平浪静的朱由检,是一个陌生的朱由检,这是他们不知道的,不明究里的,悬着一颗心放不下的朱由检,这样的朱由检,像一颗炸弹,是非常危险的。

两日后,看朱由检对于大明皇家商行被攻击事件还没有一个章程,试探先由周皇后发起。周皇后本人,是一个很贤惠的皇后,但架不住她有一个吝啬至极而又特别多事的父亲周奎。

周家本是苏州人,因周皇后而为“嘉定伯”,几乎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典型。但周奎却不知感恩。

李自成破北京城之前,崇祯皇帝下令助饷,为了让老丈人多出点钱,崇祯还特别加封了周奎“嘉定侯”,但是在多方动员说请之后,周奎却很不情感地只捐出五千两银子,连操作这一事的司礼太监徐高,也不得不感慨:“老皇亲如此鄙吝,朝廷万能措手,大事必不可为矣!”

原时空北京陷落,周奎及家人被大顺政府捉拿,在妻子、媳妇被迫自缢,长子被打死,周奎自己和次子、侄子被严刑拷打到几乎丧命的时候,才不得不交出三百万白银巨款。

当崇祯皇帝看到这段历史时,其内心的伤痛甚至绝望,无人知晓。他除了对周皇后继续好后,对于周家之人几乎不假于辞色。

“皇上,听说曾有人攻打柳田坝的皇庄?”这日晚膳之后,周皇后问起。没办法啊,周皇后自己不想管外面的事,但架不住那个多事的父亲亲自到宫里来探听消息。

“有啊。”崇祯正手持从现代时空带来的高档牙签剔牙,听到周皇后如此问,也没特别引起注意,只说了两个字就结束了。

“听说死了很多人?”周皇后小心问道。

“死了几千人吧。不过,那些都是想要我朱家皇室性命的人,死了就死了吧!”对于这事儿的性质,崇祯却相信了穿梭众的分析。

“那皇上,你准备怎么处理?”周皇后又问。

这时,崇祯反应了过来,自己的皇后,一定是听到啥了,所以崇祯问了一句:“皇后,你是不是听说啥了?”

“只是,只是嘉定侯下午来说起这事儿,说他儿媳的娘家有人牵扯到了这事儿,望皇上能格外开恩。”周皇后又道。

在周皇后看来,为自家亲人说情,正是亲情友情、孝悌之心的表现,是再正常不过的情形。

“这事儿啊……我还没想好。不过,皇后,我想让你和皇儿等去天上人间国游玩一番,你以为如何?”

朱由检也是灵机一动。

“去天上人间国?好啊,好啊!我可是听王承恩那厮在我面前说过好多次了。”周皇后不疑有他,爽快地答应下来。

“天上人间国确实非常不错,你和皇儿他们去后,要听朱碧华他们的安排。”朱由检没想到这事儿竟然还有这样的转机。

其实朱由检最近虽然过得很充实很快乐,现在时代给他展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世界,而这个世界,竟然是他的大明后人建立的。

要说朱由检对这样的世界不感兴趣,那绝对是假的。包括对现代时空那啥英国等皇帝的地位,他其实也不反感。

虽然看起来权力旁落,但实际利益包括权力也是不少的,一国之元首与象征,在任何意义上也是那个国家或那个时代最顶级圈子的贵族,而且作现代国家的元首与象征,根本不担心被啥动不动叫“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野心家给拉下马来!

再说,现代时空一个国家事无巨细,如果皇帝还不放权,哪怕自己是智能电脑也会累得不行的啊。

不错,崇祯已经知道智能电脑这样的东西。

而崇祯想要对大明进行改革,“皇亲国戚”就是他绕不过去的坎。无论怎样,他都必须面对。

朱家的那些过了三代的亲王或郡王,到时说削蕃也就削了,或许可以在大明皇家商行里给出一些股份,让其直系子弟可以获得一个稳定的益,并逐渐过度到自食其力,也不是不可以。但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再像大明这样无限制地封王,而且还给封地,如果这样,哪怕天下再大,也不经封啊。到时封无可封,难道要将皇宫也封给皇亲国戚?

所以,要变革,必须对太祖开始立下的皇亲国戚规矩进行“动刀”。而首先搞定皇后一家,则是必然的必须的。

或许这也是崇祯的运气好,他正愁如何与周皇后说,这皇后就自己撞到枪口上了。

当然对于皇亲国戚,按朱碧华的说法,在现代社会也不是没这个东西,而且都还有着不错的地位。

但是,哪怕你再是皇亲国戚,那也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你既然要享受皇亲国戚之利益,自然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以及保持良好的社会形象。

……

打掉了晋商劫匪大队,虽然皇帝朱由检没啥行动,但晋商以及满清、东林党等参与过打劫行动的商家,再也不敢到大明皇家商行进货了,因为那道路两侧污黑的血迹仿佛在向他们述说,这个地方,有如深渊虎口。

但是,他们只是在观望。

奇妙的问题在于,他们观望几天之后,又有了行动。这个行动不是去大明皇家商行进货,而是他们开始在京师的大商人之间串联,慢慢地结成了一个同进同退的联盟,他们这个“同盟”,之所以能够受到商家的追捧,那是因为他们提出了一个目标,那就是在大明皇家商行交出进货渠道之前,他们拒不从大明皇家商行进货。

而且,他们的理由也极为充分,作为大明皇帝,你朱由检同志不能一个人吃独食,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是也。

而在种花家,吃独食在任何社会都是被社会所不喜的。“不患贫,而患不均”向来是国人的主流意识之一。

不过,你真要深究这个“吃独食”,其实也深究不得。因为从古至今,皇家都是最大的吃独食的主儿,唯有大明一朝,虽然名义上盐铁专营,皇家在吃独食,但实际上皇家是背名无实,盐铁之利,早就被贪官污吏给瓜分完了,真正轮到皇上的,十不存一也。

于是,没几天时间,大明皇家商行面前门可罗雀。

北京城内那些始作蛹者,开始笑了。他觉得他们最终找到了制约皇家的手段。甚至有的人在言谈中,已经有些后悔了。说当初不该用那么激烈的手段,而用这种同盟的方式不就很好么?既达成了目标,又不见血腥,很符合温良恭俭让的人设啊。

“怎么办?怎么办?”朱由检见到这一幕,又急了。

“皇上,你担心什么呢?这明史学习班第一期已经快毕业了,从这些人的表现中,他们已经表态要忠于皇上,忠于大明,推进大明朝制改革。而明史学习班第二期,我们计划是300人,这些人中可是包括史可法、刘宗周、李邦华、施邦曜、王家彦、凌义渠、高其勋、陈正、王承宪等人呢。”

这300人,是后世资料能够找到的崇祯殉国之后,都举身甚至全家殉国的大明忠诚之士。这些人里,当然也不缺少东林党分子,但客观地说,他们这些人,还够不上东林党的骨干,更谈不上核心,不然他们根本不会为崇祯殉国。

“我知道,他们是大明的长久之计,可眼前问题如何解决啊?”崇祯确实比较急躁。

“皇上,眼前问题也好解决,这正好是我们要施行的第二步,代理商制度。此前我们在考虑代理商制度时,实际上考虑了包括山西晋商、东林党巨商等在内的,但这些人既然要与皇上为敌,不用他们也就罢了。

而除了这两股人马之外,非山西籍,非东林派的巨商数量,可也不少,特别是以郑家为代表的海商,其势力甚至富可敌国!不过,我觉得既然此前那些商人如此不可理喻,必须给他们一点教训!”

“什么教训?”听说要整人,崇祯皇帝非常高兴。

“其一,我们搞的代理商,将会采取授权制度。譬如云南之地,我们可以把这个代理权交给沐王府,在云南境内,只能由沐王府销售大明皇家商行的货物,其他人销售,属于非法;将受到大明皇家商行的打击!”

“其二,除了省级代理商外,我们还要求各州县也分别要有自己的代理商(分销商),这些州县代理商,只要符合大明皇家商行的相关条件,并与各行省代理商签订协议,皆可成为分销商。”

“其三,对各级代理商进行考核,对于强买强卖,有如皇家声誉之代理商,轻者罚款,重者取缔其代理资格。对于合法经营、照章纳税、社会评价良好之各代理商,给予保护与奖励。”

“其四,一省一州之代理商,可以是一家,也可以是多家。我们主张多家共同组建一个公司或商行,由这个商行与我们建立商业联系。”

“其五,代理商最核心的考核,不是经济实力,也不是地方影响,而是对皇上新政的支持态度。这种支持,不仅仅是表态,而且是行动支持!譬如土地纳税,那就要积极纳税,而不只是口头上说一说,而从不见行动之人。”

“可是,这大明各地,居住分散,这货物想要到位,也不容易啊。”崇祯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一听就知道这东西很厉害,但是,他也有担心。

“呵呵,皇上这就放心吧。我可以与这些代理商约定,在第一期供货后,每隔半个月,我都会专门为他们送货一次。”

……

如果要用一种重要性称量一下代理商制度,那么代理商百分百是安天军在穿梭之来,最为看重的一项设计。

代理商,层层销售代理,这在后世不过一寻常而普通的商业制度。但是,这个制度却建起了各大企业在一个时代的商业霸权。

甚至可以说,在后世你只要有条件拿到某个品牌于某地区的代理商,基本上就意味着你已经走上致富之路。

对于如何改革大明,安天军穿梭众也算是绞尽了脑汁。虽然借助于后世的智商以及研究成果,可以对症下药找到无数的方法。

但是,这些方法将之放在大明,却大多数都不太适用。

譬如土地,能够直接从大士绅手中将土地剥夺么?或能直接实施土地国有么?现代时空给穿梭众所提供的经验,并没有一个包治百病的土地制度。

譬如湾湾的土地制度非常好,农民的日子很好过,但那也是建立在城市化兴起,土地的附加值膨胀了的基础之上。

种花家因为传统是农耕社会,对土地可以说是看得太重了。其实在工业化之后,人们就已经发现,农业作为解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其重要性也就处于“必须”、“不可缺少”状态,但要说传统农业能够给社会提供多大的财富,能够让一个国家有多富裕,这大概属于想多了。

愈是发达的国家,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愈低。凡是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国家,无不是落后的弱国。

也是基于这样一种认知,朱碧华等人并不准备对大明的土地制度进行重新设计,而最多只是在其上修改罢了。

代理制与大明土地制度有啥关系?

真要说起来,这个关系并不大。但穿梭众在意的是代理制所代表的商业力量。

要说几大产业,哪一个产业的力量最大,有人可能会说工业,譬如钢铁工业,那是一个国家的力量之根基。

其实,这样看问题的人,是片面的。苏俄当年的钢铁产量与质量可比种花家好吧,但最终结果如何呢?

真正具有强大力量的是商业。尤其是在对传统农耕社会的瓦解作用方面,没有谁具有商业的这种影响力。

因为商人虽然逐利,貌似在道德上要低人一等;但真正的聪明人是不会排除商业的,因为商业本身就意味着开拓、创造、冒险。

而代理制,则可以在大明商业化的前期,以半行政化的手段,以最快的速度将商业化水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其中的关键点在于,大明是一个产品匮乏的社会,谁拥有代理权,谁就可以发财。谁能够参与商业代理活动,谁就能获利。能够获得远比你家拥有几百亩土地几千亩土地更多的利润。

有这样的一种先天优势,还担心代理制没人欣赏和拥护?

当然,代理商这种巨大的优势,穿梭众们不可能一次性授权出去。而是准备逐渐而放开。譬如最开始,授予代理商的,只是一些商品的代理销售权。

当第一批代理商试点成功之后,第二批代理商就需要交纳高额保证金什么的。一句话,逐渐将社会有钱有势的人,又愿意跟随崇祯皇帝走的人团结到一起。

或许有人发现了问题:你如此庞大的一个商业计划,你的产品卖给谁啊?

答案是:卖给民众!

民众有钱买么?

如果是此前情状的民众,极可能会没钱买。因为他们过的就是“自给自足”,或将自己卖给了士绅大户的生活。

但此后的民众,极可能有钱购买。从自耕农角度讲,税赋降低,会提高他们的购买力;从失地农民身份讲,他们在工厂做工,所有的生活物资都需要购买。经商的人本身,也需要购买才能生活。

而朱碧华又能从现代时空进口大量的粮食来平抑大明的粮价,让那些土地大户难以通过屯积居奇才获得超额利润。

一句话,只要能够顺应大明朝的这种变革,你就有机会翻身成为大明新人。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