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靖难没我造反快 > 第165章 科学院欢迎你

整篇文章通篇读下来,只能说可圈可点。

相比之下,王永和那篇引经据典,行文对仗,还有论述的主题,明显水平更高。

难怪人家能上榜,看来,宋谷亮输的不冤。

朱允熥走上前,大声道:“今日朕给大家伙一次做考官的机会,现场评比,如果这两篇文章挑选一篇上榜,会选哪个?”

众人面面相觑,这还用选吗,肯定是前者啊!

再说了,人家不是都已经上榜了吗,还选个什么?

只有王永和、宋谷亮二人脸色有些奇怪。

王永和低着头,神色窘迫,双手不住互相揉搓,踌躇不安。

宋谷亮则皱着眉头,似乎察觉到了什么。

朱允熥大声道:“选第一篇的,举手!”

此言一出,场上众人纷纷举起手。

朱允熥点点头,说道:“估计超过九成,朕就不数了,现在选第二篇的举手!”

众人齐齐将手放下,不过,依然有几个人举起手,只是数量实在太少。

这些人似乎感觉到异样,刚举起手,犹豫一下,又放下。

“没关系,各抒己见嘛,想选就举手!”

朱允熥补充一句,那些人才鼓起勇气举起手。

“好了,放下吧!”

朱允熥脸上露出微笑,继续说道:“从人数上看,超过九成选第一篇。”

众学子有些不解,陛下此举,究竟是何意?

为了证明科举的公平吗?

如此说来,岂不是更加说明锦衣卫胡作非为!

朱允熥看向王、宋二人,说道:“两位对这个结果怎么看?”

王永和神色大变,支支吾吾地说道:“学生,学生……这个……”

“你也觉得哪篇略胜一筹?”

“学生……不,不知!”

“朕说了,今日大家都是考官,你也不例外。”

“学生不敢!”

朱允熥脸色沉下来:“如果朕定要让你选一篇呢?”

王永和噗通跪下,俯首道:“两篇各有千秋,学生愚钝,无法定论……”

众人眼见于此,更加疑惑,这么谦虚的吗?

按理说,你榜上有名,应该自豪才是,就算谦虚,也不至于谦虚至此吧?

朱允熥看向宋谷亮,问道:“你觉得呢?”

宋谷亮躬身行礼:“学生选第一篇!”

朱允熥笑着道:“你倒直接,也不谦让一下!”

宋谷亮继续说道:“该谦让的时候谦让,不该谦让的时候,一步也不能让!”

“说得好!”

朱允熥再次拿起两份考卷,看向人群,大声道:“王永和诵读的,是宋谷亮的文章,而宋谷亮这篇,则是王永和所作!”

哗!

此言一出,众人皆哗然。

没听错吧,两人的考卷互换了?

可是,宋谷亮的文章分明更胜一筹,为何反而会落榜?

众人神色疑惑,交头接耳,场面顿时喧闹起来。

王忠见状,尖声道:“肃静,肃静!”

场面渐渐安静下来,朱允熥环视四周,问道:“朕想问问诸位,这样的榜单,要张贴吗?”

众人沉默不言,因为都已经意识到,这里面有事。

每一份考卷都会有至少三名考官评比,如果一名考官没看好,倒也还说得过去,可三个人都眼瞎,那就只有一种可能——

考场舞弊!

“朕命锦衣卫彻查考场舞弊,该不该抓人?”

没有人答话,所有人低下头,似乎意识到自己的冲动。

其中不乏榜上有名之人,脸色黢黑,不知所措。

终于,有个人壮着胆子说道:“学生请问陛下,只用两个人的考卷做判断,是否有失偏颇?”

“言之有理!”

朱允熥再次拿起榜单,说道::“这份榜单上有三百名学子,但是,这些人几乎全部来自江南一带,直隶省、江西、浙江、湖广、福建五个省份尤为频繁,占据了榜单的九成以上。”

“剩下的不足三十个名额,来自山东、两广等地。其余省份,辽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四川、广西、云南、贵州,则是一个都没有!”

“诸位可曾听说过洪武三十年的南北榜,当时南方学子霸榜,太祖皇帝戏称,我大明只剩下半壁江山,为何到了朕的手上,连一半都没了?”

众人神色大变,本以为锦衣卫迫害忠良,原来,人家才是在秉公执法。

北方学子的水平确实不如南方学子,这个大家承认,可是,再怎么样,也不至于北方一个没有吧?

哪怕三七比例,就算二八,一九,也能说得过去。

可现在的情况却是零十开!

退一步讲,如果北方学子真的全都是草包,也就认了。

可是,宋谷亮和王永和的文章,又该如何解释?

“学生恳请陛下彻查!”

“对,一定要查!”

“若非舞弊,怎么可能一个人都没有?”

众人情绪激昂,义愤填膺,就如同刚才看见锦衣卫抓人时那般。

更有甚者,有的北方学子满眼怒火,盯着身边的南方学子。

若非这里是皇宫,怕是早就动起手了!

无论南方北方,同是寒窗苦读十余载,甚至几十载,他们只不过想要个公平。

而现在,唯一的公平也被人夺走了。

凭什么?

“诸位稍安勿躁,朕还有话说!”

众人尽力克制着心中的愤怒,周围缓缓安静下来。

朱允熥继续说道:“朕首先答应诸位,科举乃国之根本,必须保证公平公正!但凡有人敢在科举中动手脚,无论是谁,一经查出,严惩不贷!”

“这件事锦衣卫正在彻查,有了结果会第一时间昭告天下,在新的榜单公布之前,所有考生的食宿,全部由朝廷负责!”

众学子心神大震,齐声高呼:“陛下圣明!”

朱允熥扬起手,继续说道:“由于本案涉及朝廷命官,尚不清楚会查多久,估计要等一段时间,朕有个建议,诸位请看左边,从那道门出去,就是科学院,如今科学院正在广揽天下学子,所有人持浮票可以自由出入宫门,去科学院参观学习,无论将来是否高中,只要对科学研究感兴趣,都可以留下。”

浮票就是准考证,虽然不清楚科学院是做什么的,不过,皇帝亲自推荐,众人纷纷来了兴趣。

有些学子将浮票带在身边,压根没有出宫,直奔科学院。

一下子涌进来几百人,可把解缙忙坏了。

而且,众学子不仅仅是参观,对科学院的福利待遇等信息更加感兴趣。

毕竟数千人的春闱,到头来只有三百人上榜,其余人只能回乡,如今听说科学院招人,不管是否上榜都能进,自然热情高涨。

解缙只好吩咐所有人停下手里的工作,每人带一组,按顺序前往各个科室参观,详细讲解科学院的品轶设置和晋升渠道。

“这里是测量所,主要研究方向是测图,就是将山川河流绘制在一张图上,我跟你们讲,这张图的用途可大了……”

宋谷亮越听越出神,忍不住问道:“请问先生,您手里拿的可是十字尺?”

“你认得十字尺?”

“以前在老家,丈量田亩的时候用过。”

“如此说来,你对测量技术有研究?”

“这……说不上研究,只是略有心得……”

“你叫什么名字?”

“在下南阳学子宋谷亮!”

“好,我记住你了,明天来测量所报到!”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