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金身不破 > 第575章 拆,狠狠地拆

陈景恪的一番解释,让老朱等人彻底放下心来。

同时也大感长见识了,原来还可以这样布局。

真就是把人卖了,人还帮着数钱。

然而,看着对自己毫无怀疑的众人,陈景恪心中却有些愧疚。

他虽然没有说谎,却也没有完全说实话。

西方制度真的就那么差,毫无可取之处吗?

真要这么认为,就太自欺欺人了。

别的不说,至少在人权这一块,曾经他们确实走在了前面。

而且选举制度、议会制度、三权分立等等,在思想上也是非常先进的。

前世西方世界之所以开始抽象化,是因为他们在设计制度的时候,过于理想化。

给了没能力的人太多话语权,让有能力的人有力无处使。

立足实际,对这些制度进行修改,是非常具有可操性的。

只是这些思想和制度,对这个时代来说太超前了。

西方用会大乱,在东方使用会带来更大的混乱。

但人类文明的发展,本就充满了偶然。

没有哪条路是必须会走的,反过来说也有可能走任何一条路。

现在的华夏太强了,在蝴蝶翅膀的影响下,很可能会让西方世界走上另外一条路。

如果这些思想全都消失,很可能人类要走更多弯路。

所以,他把这些东西拿出来,既是为了给现在的欧洲挖坑。

同时也是为了把这些思想火种保存在西方。

等将来大明发生剧变,仁人志士们对前路感到迷茫的时候,会有人从中得到启发。

然后借鉴这一套思想,结合当时华夏的实际情况,弄出更优秀的制度。

前世中国是被打了,才被迫学习西方,期间经历了激烈的斗争。

这一世大概率不会那么麻烦了。

因为这套制度,在名义上是他陈景恪设计的。

华夏人学习借鉴,属于是出口转内销,大家心理上更容易接受。

这才是他所谓的,‘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计划的全部内容。

只是这些东西,是没办法对老朱他们说的。

虽然他们很信任他,可说一千道一万,他们都是封建君主。

有几个人愿意革自己的命的?

陈景恪自己都做不到,又怎么会去奢求老朱他们放弃权力。

所以,在西方世界搞个备份,是目前最合适的办法。

这么做虽然会让他内疚,但他问心无愧。

老朱他们并不知道他内心在想什么,正热烈的讨论那套制度。

越讨论,他们就越觉得,这套制度确实有很多优点。

如果能将那些陷阱填平或者避开,这套制度的可操作性是非常强的。

这时,马娘娘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忽然问道:

“景恪,老实说当初你给大明设计的制度,是不是也有这方面的内容?”

陈景恪坦然的道:“有,我就是再聪明,也不可能短短几天就弄出一整套制度体系出来。”

“这里面很多内容,都是以前我为大明设计,后来又抛弃的。”

“还有一些,是我构思终极理想世界(大同世界)的时候,思维发散想到的。”

马娘娘笑道:“让我猜对了,这套制度处处蕴含着大同思想,一眼就能看出源头在哪。”

“你放弃它是正确的,不是它不好,而是太美好了,只能存在于理想中。”

说到这里,她又补充了一句:“或许未来有一天能实现,但现在不行。”

闻言,老朱等人都心中一动,露出若有所思之意。

陈景恪心中叹道,马娘娘真的太聪明了啊。

这么明显的暗示,他岂能听出不出来。

她应当是从中看出了自己真正的想法,但并未当面说穿。

只是提醒自己,不要破坏当前的大好局面。

“荀子有言:有治人,无治法。”

“韩非子曰: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娘娘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的。”

马娘娘微微点头,赞许的道:“我相信你。”

此言一出,老朱等人也相继笑了起来。

有想法是很正常的,谁还没幻想过当皇帝是咋的?

只要脚踏实地去做事就足够了。

在他们看来,陈景恪就是一个很务实的人。

这从他一直以来的行为,就可以看得出来。

更何况,他一直处在皇家视线范围内,哪天真昏了头,皇家也有时间制止。

所以没什么可担心的。

接着众人继续讨论起这套制度,甚至开始琢磨,有没有可借鉴的地方。

毕竟,就目前来说,大明的政治制度并没有完全确定下来。

接下来该如何改,大家都没有清晰的目标。

现在有一个可供参考的对象,有必要好好的琢磨一下。

眼见他们开始主动借鉴,陈景恪心中很是开心。

如果当初他直接提出,要在华夏搞这一套制度。

即便他再怎么强调,是未来搞,不是现在搞。

老朱他们依然会担心,甚至不排除让他人间消失的可能。

借鉴?借个锤锤。

但现在他换个方式将这一套拿出来,老朱他们无碍的接受了,并主动思考借鉴。

如此一来,目的达到了,他本人也是安全的。

完美。

他并没有参与这个话题,只是顺着他们的思路,偶尔点上那么一两句。

几人也确实收获很大。

比如对三权分立,他们就认为这个想法很聪明,大明也有必要这么搞。

当然,大明以前就有类似的分界。

刑部立法、大理寺执法、御史台/都察院管监察,三者互不统属。

但刑部是内阁下辖机构,也就是说立法权给了行政机关。

长此以往,掌握了行政和立法权的内阁,早晚有一天会独大。

所以大明有必要把立法权拆分出来。

如此一来,立法、执法、行政、监察,四大体系相互独立。

皇权高高在上总览一切,这才稳妥。

几人也都觉得,这个提议很不错。

最终他们将目光看向陈景恪:“景恪,你别光看着,说说有什么想法。”

陈景恪笑道:“总体上没有什么问题,但细节上可以再完善一下。”

老朱催促道:“别讲大道理了,先说怎么完善。”

陈景恪有些尴尬,上课上多了,难免有好为人师的毛病,看来以后得改。

“立法权、行政、执法、监察,四大权力互相独立,是没问题的。”

“不过我觉得,大理寺的权力有些大了,执法权可以再拆分一下。”

朱标一拍脑门,说道:“怎么把这一点给忘了。”

“执法权直接决人生死,事关重大,全部交给大理寺确实有些不妥。”

“以前还有刑部制约,现在刑部拆分出来,就没人能管的了他了。”

“确实有必要重新设立一个部门,对其进行监管。”

老朱等人也才后知后觉的发现这一点。

变革真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一项职能的调整,都会连带周围一圈机构跟着调整。”

陈景恪却摇头说道:“以前刑部对大理寺的约束,显得非常无力,有必要强化其职能。”

大理寺承办的重大案件,要提交刑部复核。

这个制约,只能说聊胜于无。

重大案件一年才多少个?中小型案件才是最常见的。

可以说,大理寺的权力是非常大的。

“我的想法是,将立法权从刑部拆分出来,交给另外一个机构。”

“刑部从内阁独立出来,与大理寺并齐,直接归皇帝管辖。”

“在保留监督权的情况下,再将大理寺对案件的定性权拆分给它。”

所谓定性权,就是确定案件性质是否恶劣的权力。

目前大理寺既负责审判,又负责为案件定性。

他们认为性质不恶劣,就直接调解或者干脆审都不审就完事儿了。

他们认为性质恶劣,那就算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也能审个没完没了。

这个权力可就太大了。

陈景恪早就想对这一点动手,只是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

这次正好一并解决了。

“也就是说,以后发生了什么违法犯罪的案子,先由地方衙门调查取证,然后将证据提交给刑部。”

“刑部复核之后给案件定性,一般案件由地方调解、薄惩,恶性案件则提交大理寺审判量刑。

“大理寺的判决结果,再由刑部进行复核。”

“确定没有什么问题,才算是一个完整的流程。”

大理寺就变成了一个单纯的审判量刑机构,也基本失去了自主权。

必须依靠其他机构,才能行使权力。

老朱大喜道:“好好好,拆的好,如此一来就能解决大理寺职权过重的问题。”

朱标也颔首道:“多了一道关卡,那些人上下其手的代价就会变高,能减少一部分冤假错案的发生。”

其他人也都纷纷表示赞同。

从老朱和朱标的话,就能看出他们的性格和重视的东西。

老朱首先想到的就是分权,削弱下属机构的权力,确保皇权稳固。

朱标先想到的,则是减少冤假错案。

只能说,老朱不愧于洪武年号,朱标也无愧于他仁厚之名。

陈景恪接着说道:“捕房是最基层机构,看似权力不大,但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可以说,在百姓眼里捕房才是真正的天。”

“必须要对他们的权力加以限制。”

“我以为,可以将捕房的职能,和刑部做个对接。”

“比如,把捕房缉拿嫌疑犯的权力,拆分给刑部。”

“以后捕房想拿人,必须要有刑部的下派机构签发的批捕令。”

朱雄英眉头微皱,说道:“想法虽好,可要是每次拿人都要刑部批准,捕房就没法办案了。”

陈景恪笑道:“所以要区分拿人和传唤的区别。”

“拿人是将人逮捕并进行关押,传唤是将人叫到捕房配合调查。”

“传唤要规定严格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一天。”

“捕房可以自行决定,是否对嫌疑人进行传唤。”

“把人传唤过来后,一天时间内能查到证据,就去刑部申请逮捕令。”

“如果查不到任何证据,那就把人放了。”

“为了防止他们恶意行使传唤权,还要严格规定不得连续传唤。”

“以免他们,随意将无辜百姓长期羁押,勒索钱财。”

“拿人的羁押期限,最好也做一个限制。”

“防止有人变着花样的,无限期羁押嫌疑人。”

老朱不禁连连点头,对这一点他可是太清楚了。

不管有没有罪,也不管和案子有没有关系,只要被抓进去家属都得掏钱来赎人。

不掏钱,就在大牢里蹲到死。

靠着这一招,基层衙役可是赚的盆满钵满。

对这一点做出严格规定,不敢说就能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但肯定会大大改善百姓的处境。

“好,景恪这个建议提的好,咱支持。”

“那些衙役面对百姓的时候,才是真的恶如虎,必须要好好治治他们。”

马娘娘也说道:“如此就相当于给捕房脖子上套了个缰绳,让他们不能再如之前那般随意作恶。”

“而且这么一改,大理寺、刑部、捕房,三个关键机构共分了执法权。”

“三个机构相互牵制,也能防止任何一家坐大,不错不错。”

朱标也点头表示赞同,不过他也指出了一个问题:

“捕房归地方衙门管理,这般改相当于削弱了衙门的权力,需防他们从中作梗。”

老朱霸道的说道:“从中作梗?哼,不怕死就试试。”

朱标有些无奈,很多问题靠杀人是解决不了的,比如眼下这件事情。

但谁让人家是爹呢,他也不好反驳。

马娘娘却不惯着,没好气的道:“就知道杀杀杀,要是杀人能解决问题,还用得着景恪这么操心?”

老朱顿时不敢说话了,只是嘴里嘟囔道:“咱就是随口说说,又不是真的要杀……”

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具体如何拆分重组,又如何协调各部门的利益。

到时候把各部门的大佬叫到一起开个会就行了。

只要中枢各大佬都点头,下面的人是不敢乱来的。

之后几人又详细的聊了一下执法权拆分问题,将大致的框架给确定了下来。

老朱高兴的道:“它山之石果然可以攻玉,咱们这不就攻出来一块宝玉吗。”

朱标颔首道:“是啊,终于将执法权的大框架给确定下来了。”

“如此一来,行政、执法、监察三大权力的基本盘就确定了。”

“大明的政治制度,也终于要确定下来了。”

说到这里,他心中也颇为遗憾。

他给自己取的年号为建章,其目的不言而喻。

正常来说,这些事情都是他任期该做的。

只可惜,一场大病让他提前退位,也导致这些变革晚了好几年才出现。

不过还好,这些变革他都参与了,也亲眼见证了大明的制度走向健全。

不枉此生。

他心思隐藏的很好,没有表露出来,正沉浸在喜悦里的众人都没有察觉。

就连最细心的马娘娘都没有看出来,她的心思都放在了另外一件事情上面:

“现在就剩下立法权还没有确定,景恪你可有什么想法?”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