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军事 > 民国穿越者 > 第590章 戏声戛然而止

戏声戛然而止,面具人消失在帷幕后。

"追!"陆阳喊道。

后台的走廊里,飘着淡淡的香粉味。

"那是..."叶婉如指着前方。

一扇暗门,半掩着。

"小心,"陆阳推开门。

是一间地下室,堆满了戏服和道具。

"这些都是天乐班的东西,"老板娘说。

周青检查戏服:"你们看这个。"

每件戏服的领子上,都绣着一个名字。

"失踪的演员,"陆阳说,"一共十二个。"

叶婉如突然喊道:"有日记!"

一本发黄的笔记本,夹在戏本里。

是班主的日记:

"十二个面具,十二个秘密。他们以为戴上面具就能隐藏,却不知道..."

后面的字迹模糊不清。

"这里还有,"周青从箱子里找出一份剧本。

剧名叫《铜面》。

"这是他们最后演出的戏,"老板娘说。

陆阳翻开剧本:"讲的是什么?"

"一个戴面具的人,"老板娘说,"为了保护一个秘密..."

突然,地下室的灯灭了。

黑暗中,传来铜铃声。

"有人!"陆阳打开手电。

角落里,站着那个面具人。

"你是谁?"陆阳问。

面具人没说话,只是举起一面铜镜。

镜子里,映出了所有人的脸。

除了面具人自已。

"你..."叶婉如往前一步。

面具人开口了,声音沙哑:

"想知道真相吗?那就看完这场戏。"

他扔下一张老照片。

照片上,是一个没戴面具的年轻人。

背面写着:

"真相如面具,戴上容易,摘下难。"

而在这个充满秘密的地下室里,一个尘封三十年的故事,即将揭晓。

地下室里,面具人坐在梳妆台前。

"三十年前,"他说,"这里发生了一场谋杀。"

陆阳握紧手电:"谁被杀了?"

"班主,"面具人说,"被自已的班子里的人杀的。"

"为什么?"

面具人拿起铜镜:"因为他发现了秘密。"

"什么秘密?"

"天乐班,"他说,"是个幌子。"

老板娘倒吸一口气:"你是说..."

"对,"面具人说,"他们在走私文物。"

叶婉如翻看剧本:"所以《铜面》这出戏..."

"每个面具里,"面具人说,"都藏着一件文物。"

他轻轻摘下自已的面具。

所有人都愣住了。

面具后面,是一张烧伤的脸。

"你是..."陆阳认出来了,"班主的儿子!"

"对,"他说,"我就是证据。"

"他们放火烧了后台,"老板娘说,"我记得这事。"

面具人点头:"为了毁灭证据。"

"那其他演员呢?"

"没有失踪,"他说,"是逃走了。"

陆阳明白了:"所以你一直在找他们。"

"我收集照片,"面具人说,"就是要一个个找出来。"

他打开一个箱子:"你们看。"

箱子里,整齐摆放着十二个面具。

"我已经找到了十一个,"他说,"还差最后一个。"

叶婉如检查面具:"这些..."

"都是证据,"面具人说,"每个面具后面,都藏着真相。"

突然,外面传来脚步声。

"来了,"面具人说,"最后一个。"

一个老人走下台阶。

"好久不见,"老人说,"小六子。"

面具人站起来:"大师兄。"

而这场持续三十年的追寻,终于要画上句号。

地下室里,师兄弟隔空相望。

"三十年了,"老人说,"你还是放不下。"

面具人冷笑:"放不下的是你们。"

"什么意思?"

"前几天,"面具人说,"又有人在走私文物。"

老人脸色一变:"你..."

"还是老路子,"面具人说,"藏在面具里。"

陆阳上前一步:"所以你故意唱戏..."

"引蛇出洞,"面具人说,"我等这一天太久了。"

老人突然笑了:"可惜,你算错了一点。"

"什么?"

"你以为只有我一个人来?"

黑暗中,突然多了几个人影。

"其他人也回来了,"老人说,"我们说好,最后一次。"

面具人后退一步:"你们还在干这个?"

"这次不一样,"老人说,"是国宝级的。"

"在哪?"

老人指着舞台:"就在那出戏里。"

"《铜面》?"

"对,"老人说,"我们要重演一次。"

面具人突然明白了:"所以你们都回来了。"

"最后一次,"老人说,"你要不要加入?"

"就像当年拉你父亲入伙一样?"

老人叹息:"他太死板了。"

"所以你们杀了他!"

面具人摘下面具,露出烧伤的脸。

"看清楚,"他说,"这就是你们的杰作。"

老人后退一步:"那是意外..."

"不,"面具人说,"我都知道了。"

他打开日记本:"父亲记录了一切。"

"那本日记!"老人脸色大变。

陆阳举起手枪:"别动!"

但已经晚了。

老人按下机关,烟雾弥漫。

"抓住他们!"陆阳喊道。

混乱中,叶婉如突然说:"听!"

铜铃声响起。

烟雾中,传来一段戏文:

"青铜面具映真情,三十年前旧恨深..."

等烟雾散去,只剩下面具人站在原地。

"他们走不了,"他说,"我早就布置好了。"

果然,外面传来周青的声音:"抓到了!"

陆阳看着面具人:"你早就知道?"

"这出戏,"他说,"我准备了三十年。"

而在这个尘封的地下室里,一个关于复仇与救赎的故事,终于落幕。

老板娘的面馆里,年味渐浓。

"案子结了,"周青说,"文物都追回来了。"

陆阳看着窗外的灯笼:"那些人呢?"

"都抓住了,"叶婉如说,"十一个都认罪了。"

老板娘端来热茶:"面具人呢?"

"回戏班了,"陆阳说,"他要重新演《铜面》。"

"不是为了文物,"叶婉如说,"是为了他父亲。"

周青拿出一张海报:"你们看。"

是天乐班的新海报,主演还是戴着面具。

但这次,面具是透明的。

"他说,"陆阳念着海报上的字,"真相如面具,该摘的终要摘下。"

老板娘叹息:"这孩子,终于放下了。"

"他父亲的日记,"叶婉如说,"最后写了什么?"

陆阳拿出日记本,翻到最后一页:

"戏如人生,人如戏。面具后的真相,不在于遮掩,而在于直面。希望我的儿子,能明白这个道理。"

"他明白了,"老板娘说,"所以才能放下仇恨。"

门口的风铃响起。

面具人走进来,手里拿着两张票。

"明天晚上,"他说,"请来看戏。"

"还戴面具吗?"叶婉如问。

"不戴了,"他笑了,"是时候让观众看看真实的我了。"

陆阳接过票:"这出戏叫什么?"

"《卸妆》,"面具人说,"献给我父亲。"

老板娘擦擦眼睛:"你爹在天之灵,一定欣慰。"

窗外,年味更浓了。

"新年快到了,"面具人说,"是该开始新的戏文了。"

叶婉如举起茶杯:"敬新生。"

"也敬真相,"陆阳说。

面馆的灯笼,在风中轻轻摇晃。

而这个关于面具与真相的故事,将会在新的一年里,继续传唱。

就像那首戏文唱的:

"千年舞台春常在,面具背后是真情。"

除夕夜的重庆,张灯结彩。

老板娘的面馆里,贴满了福字。

"最近江边,"周青说,"有个奇怪的习俗。"

陆阳放下筷子:"什么习俗?"

"人们在放河灯,"周青说,"但不是祈福。"

叶婉如正在包饺子:"是什么?"

"他们在许愿,"周青说,"说能看见过去。"

老板娘停下手中的活:"看见过去?"

"对,"周青说,"据说只要在子时..."

话没说完,陈怡君推门进来。

"出事了,"她说,"江边发现一具尸体。"

"除夕夜?"

"对,"陈怡君说,"死者手里还捧着个河灯。"

老板娘手一抖,打翻了调料。

"什么样的河灯?"陆阳问。

"很古怪,"陈怡君说,"灯里有张老照片。"

叶婉如放下擀面杖:"什么照片?"

"民国时期的全家福,"陈怡君说,"但人像都被烧掉了。"

陆阳站起身:"在哪发现的?"

"洪崖洞下面,"陈怡君说,"那里最近..."

"最近怎么了?"

"每天子时,"她压低声音,"都有人看见河灯自已亮起来。"

老板娘突然说:"我想起来了。"

"您知道什么?"

"五十年前,"老板娘说,"也发生过类似的事。"

"那时候怎么样?"

"死了很多人,"老板娘说,"都是在放河灯的时候。"

陆阳和叶婉如对视一眼。

"走,"陆阳说,"去江边看看。"

除夕夜的江边,灯火辉煌。

唯独洪崖洞下面,一片漆黑。

而在这个本该阖家团圆的夜晚,一个关于河灯的诡异故事,正要开始。

洪崖洞下的石阶上,还有未干的水渍。

"尸体是在这发现的,"周青说。

陆阳蹲下身:"你们看这个。"

石阶上刻着几个字:

"子时到,魂归处。"

叶婉如打着手电:"死者是谁?"

"李老太太,"陈怡君说,"住在附近,今年八十岁。"

"家属怎么说?"

"说她最近一直在找一张老照片,"陈怡君说,"就是河灯里那张。"

陆阳检查现场:"河灯呢?"

"在这,"周青从证物袋里拿出河灯。

是个老式的纸灯,已经被水浸透。

"照片还能看清,"叶婉如小心展开,"是民国时期的..."

突然,她停住了。

"怎么了?"

"你们看这个印章,"她指着照片角落,"是江记照相馆。"

老板娘走过来:"江记?那不是..."

"对,"陆阳说,"就在洪崖洞上面。"

"可那里早就关门了,"老板娘说,"五十年前就关了。"

"为什么关门?"

老板娘压低声音:"那时候,照相馆的人都死了。"

"也是在除夕夜?"

"对,"老板娘说,"也是放河灯的时候。"

就在这时,江面上飘来一盏灯。

"这么晚还有人放灯?"周青说。

陆阳仔细看:"那不是普通的河灯。"

灯里隐约有人影在晃动。

叶婉如拿起望远镜:"是...照片?"

"不,"陆阳说,"是底片。"

河灯慢慢靠近岸边。

里面的底片在灯光下显形。

是一张全家福,但所有人的脸都被涂黑了。

背面写着:

"想看清楚吗?子时来江记。"

而在这个除夕之夜,一个尘封五十年的秘密,正在苏醒。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