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掌柜看着手中刚才让人买来的报纸,要不是因为这份东西,他也不会如此旗帜鲜明的站在倪永平这边。
“此物了不得,自此京中恐怕就要多出一门营生了。”
感慨着,胡掌柜迈步离去,上面人还等着他的汇报呢。
才走了几步,不远处一个小二跑了过来:“掌柜的!掌柜的!那个小娃娃看了医师后,非要接着去卖他那个什么报纸,我拦都拦不住,您看......”
胡掌柜停下脚步:“他伤势如何?医师可有说?”
“还行,这小子机灵,护住了要害,身上都是些皮外伤,没有伤到内腑。”
原地沉思片刻,胡掌柜吩咐道:“那就由他去吧,你去找个人,跟在他身后看顾着点,别再出什么意外。”
“欸!好嘞。”小二应了一声。
正要转身离开,忽的他停下了脚步,看了看四周,好奇的凑上前去。
小二低声问道:“胡老,我想问问,这些个‘报纸’到底是什么东西啊?咱们这可是樊楼,怎的放进来这么多小娃娃来叫卖?小的在这儿几年了,可从没见过这阵仗。”
“你想知道?”胡掌柜看了看手中的报纸,侧目看了他一眼。
“您可怜小的,解了我这百爪挠心的烦忧吧。”小二弯腰拱手,嬉皮笑脸的回道。
胡掌柜摇头笑了笑:“其实也没什么不能说的。”
举起手中的报纸来,胡掌柜略带些感慨的说道:“不出十日,恐怕这大宋旬报便能誉满汴梁,我大宋百姓以后可能也离不了这报纸了。”
“是吗?”小二有些茫然,又带着几分不相信。
几个小娃娃拿来叫卖的玩意,能有这么厉害?
带着满腹的狐疑,小二下去办事了。
此时的二楼,赵祯看着楼下尘埃落定,对樊楼的处理结果还算满意。
几人回到座位上,赵祯开口说道:“这樊楼能屹立多年不倒,这份见风使舵的本领,还是有一套的。”
李放回道:“古来最会看风向的莫过于他们这些商人了,你既然派人打了招呼,再加上这报纸中的内容,他们能看出苗头来,也属正常。”
先是皇城司打招呼,再加上这报纸上写了那么多的朝廷动向,这要是看不出来报纸背后的势力,那真的可以不用经商了。
“经此一遭,报纸在汴梁也算是站稳脚跟了。”赵祯欢喜的说道。
李放随手端起一杯茶水来润润嗓子,然后回道:“我看不尽然吧。”
“嗯?”赵祯有些疑惑,“怎么说?”
李放问道:“我之前没过问,现在听到报纸的名字,我才反应过来,你这报纸现在是十日一期?”
“没错,虽然有你给的先进的造纸技术和印刷技术,但碍于产能,想要做到每日一报,还是有些困难。我意是缓缓而进,先是每旬一报,然后再改成周报,逐步推进为日报。”
对赵祯这个打算,李放不置可否。
放下茶杯,李放继续开口:“你可想好了?如果改成日报,你这报纸每日又该说些什么?这汴梁虽大,可你有足够的人手去搜集新闻吗?”
现代有记者,记者还能被称为无冕之王。
可在古代,显然不可能给任何人这种特权。
在赵祯将要推行的改革没有深化之前,真要先搞出来记者这种职业,唯一的下场就是,每个记者估计干不了多久,就会不明不白的消失。
这个时代,人治还是高于法治的。
在皇权不能触达的乡下,宗法更是大于国法,真要是像现代记者那般,四处搜集新闻,出事那是早晚的。
“这......”
赵祯语塞了,李放问的这个问题他还真没想过。
摇了摇头,李放继续说道:“到时候恐怕你的日报,就变成了小说连载平台了,《三国演义》连载完还有《西游记》,《西游记》连载完还有《水浒传》。”
“等等!”李放突然停了下来,尴尬的笑了笑,“《水浒传》好像不太合适,那就换别的,千年的时光,好作品数不胜数,总有东西连载的。只是,你真的甘心吗?”
这赵祯自然是不愿意的,抄袭别人的小说,本来就已经让他背负了很沉重的道德包袱。
只是为了报纸的前期发展,赵祯才不得已而为之。
要真像李放说的那样,小说成了报纸的主流,这不是本末倒置了吗?
沉默了一会儿,赵祯抬头看向李放:“你既然开口了,应该有主意了吧?到了如今这个地步,你有什么话也不必忌讳了,说吧。”
李放缓缓点头,抬手给赵祯倒了一杯酒。
“我的意思是,把报纸的话语权,分包出去!给御史台一部分。”
赵祯猛地抬头看向李放:“你认真的?”
御史台每时每刻盯着赵祯,已经让他头大了,稍有不顺意便蜂拥上书,赵祯还不好不理。
一意孤行这种事,来一次就够了,多来几次,赵祯可还想要自己的后世之名的。
在穿越之后,看到了原本的历史,对于身后之名,赵祯显然更重视了。
“昨日你又不是没看见?那些御史,芝麻大点小事,都能给说成塌天大祸,真要把笔杆子递给他们,那还不翻了天了?”
李放笑着摆摆手:“你别着急啊,先听我说。”
赵祯定定的看着李放,片刻后:“行,我就看看你能说出什么来。”
说罢,赵祯朝着一旁的吕公著挥挥手:“晦叔去外面看看那报纸反响如何,顺道再买几份回来,待会儿我们一同看看。”
事关朝廷内的御史言官,这种事,最好还是避开这些文人再说。
吕公著深深的看了眼李放,把自己的疑惑藏在了心底,拱手称是,转身出去了。
等吕公著离开,李放有了动作。
他将水倒在了桌子上,然后用手指沾了下,在桌子上画了一个三角形。
“我们现代常说,权力结构是个一个金字塔,指的就是这样的权力架构。”
赵祯看着李放的动作,开口附和道:“我好像看过这种论调,确实有几分道理。”
李放继续比划道:“现在,这个三角形就好比这就是你们的朝廷,你呢,就是在塔尖的人,下面一层层的铺垫下来,就是中央百官、地方官吏。而御史的作用就是清洗纠正这个建筑,你说,他们会从哪里下手?”
看着那个图形,赵祯有些明白了。
“原来如此。”
权力结构天然具有这样的属性,越是向下,就是越是人多势众。
御史虽说负责纠弹百官,可更多的,他们的目光还是放在最上层的那些人身上。
毕竟,若是矛头对准下面,博不到名声不说,得罪的人还不在少数,收益与风险着实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所以啊。”李放敲着桌面,“御史最好的目标是什么?那自然是你这个皇帝了。若是因为进谏被你流放,他立刻就能流芳百世,名留青史,所谓邀直买名便是此类了。”
“可这与你之前说的报纸之事有何关系?”
李放嘴角一勾:“之前说了那么多,御史之所以整天盯着你和那些宰辅大臣,无非是只有你们身上才有名声。而如今有了报纸,他们自然就多了个出名的机会了。”
赵祯缓缓点头:“你让我把报纸的话语权分润给他们一部分,就是让他们有另一个渠道,闻名天下,倒是有几分道理。”
李放给赵祯出谋划策:“能当上御史的,那自然都是文采斐然之辈,让他们为报纸供稿,也能提升报纸的形象。”
“一开始,你可以物色几个听话的御史,引导他们去在报纸上发表些文章,总之是些为民发声之类的文章就行了。然后,就不用你操心了,毕竟,像范仲淹那样的纯直之臣还是少数啊。”
说白了,李放的意思就是,拿朝中的御史,来替代后世记者的作用。
你要真让御史去当什么记者,那自然是不可能的。
可反过来,御史要是主动要求去当记者,那谁也不能多说什么。
他们有官身,说话言语又犀利,真是再好不过的记者人选了。
李放说了一大通话,赵祯陷入了沉思。
这件事有些超出了他的预想,他需要好好想想。
李放起身拍了拍他:“你好好考虑考虑吧,真的办成了,对你也有好处的。那些御史把精力放在报纸上了,对你的进谏不就少了吗?”
说罢,李放转身去到了旁边的座位上,徐妙锦拍了半天了,李放想看看她拍的怎么样了。
顺便,也给赵祯留下单独思考的空间。
看着李放走开,赵祯心底直嘀咕:“如此处心积虑的拒谏,真的不是昏君所为吗?”
哪怕是被现代思想改造之后,赵祯对那些文人的言论还是无法做到无视。
李放口中只会空谈误国的文人团体,在赵祯从小接触的教育里,那可都是国家支柱。
就这么的以名诱之,真的好嘛?
赵祯还要思量一会儿。
不理会赵祯那边,李放凑到徐妙锦和任红昌身边:“怎么样?这樊楼风景如何?你拍的素材够不够?”
见李放过来,任红昌想要起身行礼,却被他直接按住了。
任红昌看了眼徐妙锦,有些害羞的回道:“若无郎君,我恐怕难有此等机会见识这般繁华。”
李放有心想让她别这么客气,可一旁的徐妙锦却打断了他。
“你们谈完阴谋诡计了?”
“什么叫阴谋诡计?”李放不淡定了,“我们是在商讨国家大事,那是治国理政的良方!”
徐妙锦撇过头去:“切!我就没听说过这么治国的。”
不过大宋治理成什么样子,也不关她的事就是了。
吐槽过之后,她便拿起手机来递到李放身前:“你先看下吧,这些东西......,真的有人看吗?”
因为是第一次做视频,徐妙锦难免有些忐忑。
而且她这个赛道,在现代根本没有完全一样的,毕竟谁也不可能达到这个布景水平。
刚才看了看自己拍摄的内容,徐妙锦只有一种感觉:这也能有人看?
李放接过手机来,三倍速播放,徐妙锦凑上前去。
“你看啊,这里面都是一些街边小贩,你之前说让我多拍拍他们,还要我拍你和他们聊天购物的过程,这能有什么看点啊?”
指着屏幕上的过程,徐妙锦有些费解。
不过李放和她的看法显然不一样。
“很好啊,我觉得你这拍的不错。”李放频频点头,“你看这美食,我之前让你拍特写,你也都拍上了,还有这些服化道,都很不错。”
大致拖着进度条看了一遍,李放很是满意。
他信誓旦旦的看着徐妙锦保证道:“放心吧,我保证这绝对有人看的!那么多探店网红都能活下去,咱们是古代探店凭什么不能活?”
别的不说,就打个美女探店的名头,就能骗来不少流量,怎么可能没人看的。
不过虽然素材能用,但徐妙锦的拍摄问题还是不少的。
拿着手机,李放一一给她指点出来问题的所在。
正在说话的功夫,吕公著找了过来。
“先生,官家要的报纸我拿来了,现在要送进去吗?”
吕公著哪里伺候过人?
赵祯让他去办事,办完事他就老实的跑回来了,见李放在这里聊天,看了看赵祯,不知道该怎么做的他,只好过来询问李放。
“哦。”李放回头看了眼,赵祯还在沉思。
“算了,让他自己待会把。你就在这儿坐吧,顺便跟我们说说,你刚才出去,报纸反响如何?”
招呼吕公著坐下,李放也很好奇,自己出的这个点子到底如何?报纸在北宋究竟有没有用?
吕公著看了眼里间的赵祯,犹豫着坐了下来。
这一路走来,李放在赵祯面前非同常人的地位,他自然也看出来了,见李放这么说,也就不再坚持了。
安坐之后,他将手中的报纸递过去,颇有些惊讶的说道:“实在是火热,先生在屋内可能没有感觉,但此刻的樊楼内,恐怕到处都在说这个报纸。”
“是吗?”李放惊喜的问道,顺手把报纸分给一旁的任红昌和徐妙锦一份。
吕公著感慨道:“其实这也难怪,这报纸上的消息,实在是有些过于......”
他表情复杂,有些不知道该如何形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