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回答的第三个问题,答案非常准确。中心句就是: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刚开始的问题,已经剩下最后一个:你最喜欢的句子是那一句,并解析一下句子特点。这个问题的答案不一,喜欢的句子分析对即可,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表达的喜欢的句子也各不相同。
语文老师看着大家说:“现在剩下最后一个问题,请大家踊跃举手回答,还是随机点人起来表达。”
语文老师的话音刚落,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问题,班里的非常氛围不错,大家都被这种氛围影响活跃起来。
就随机点了,一个人回答问题,刚好点到洛一回答。
洛一站起来回答说:“在文中我喜欢的是这一句:‘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这句话以修辞的角度来分析,就是运用了比喻的手法,非常形象把读完书之后咽下口水,这一动作比做把知识记住。
从动作描写也可以分析出来,作者用一个动作,写出了此时的“我”尽管是腿酸脚麻、饥肠辘辘。
却在两个多钟头的饱读之后有一种满足感、充实感,收获了知识与智慧。作者对于读书获取知识,感觉自己不仅充实了生活,精神方面获得了满足感,表达作者对读书的喜爱之情。”
班里瞬间响起了掌声。
班主任一脸满意地说:“对于洛一多方面分析句子,用不同的角度表达看法,把句子答题方法完美的呈现。
洛一每次卷子很少被扣分,她的答题步骤非常清晰,每道题回答都是在点上,把握了答题的技巧。洛一的答题方式,也希望大家多多学习,反复观察题型会发现答题规律。
熟能生巧可能就是这个道理,洛一就是掌握了答题技巧,掌握了学习方法事半功倍。面对学习大家,还是多一点积极性,那么请下一位同学,来继续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就在洛一回答问题的时候,语文老师看冷白最近比较沉默,不怎么去活跃班级气氛,感觉不符合他平时的性格。
笑着点他下一个回答问题,来带动冷白的积极性,更好的让他课堂接受回归状态。
平时这个时候冷白会踊跃发言,积极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让大家都更快的适应,从小学过渡到初中的学习。
冷白就看洛一回答完问题,准备站起来分享自己喜欢的句子,看见语文老师在点评,就默默的停下了动作。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的样子,等待语文老师说完话,在回答第四个问题。
站起来笑着说:“看到文中的这一段话:‘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作者把自己当时的内心活动,充分的向我们展现,更能表达出作者对读书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