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大明浮生记 > 第十一章 大明新东方

人类多数的恐惧来自于未知,比如周淦来到这个世界后,最初的恐惧就是不知道如何应对这个陌生的世界。他与明朝人的文化不同,生活习惯不同,甚至是平常说话用语都不同。好比一个在大城市生活一辈子的人,突然来到哪个小山村,就算穿着打扮和大家一样,在人群中不说话还好,只要一开口,他就是最异样的星。说话不仅仅是言语,还有神态、动作,这个是长期生活在一个圈子里才会形成的一种共同习惯。

周凎在他醒来确认自己真的穿越后,就开始特别的注意这一点。少说话,多观察。观察人们的一言一行,努力的模仿,看人们如何施礼,如何称呼,如何甩动衣袖......然后结合上辈子看过的什么水浒、三国等书和电视剧等,努力回想一些“古言古语”,特摸谁让我文化人呢,学的都要比普通人多一些,真累。

前世在江湖闯荡多年,时刻不要有侥幸之心是他的座右铭。他不知道他任何的一个动作或者一句话,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尤其是在京城这样一个满是权贵的地方,这里有太多的人可以决定他的生死了。所以,他第一反应就是逃,逃的越远越好,逃到一个说错话,做错事,都没人在意的地方去。但现在的问题是逃不掉咋办,只能更小小翼翼,心怀恐惧。

消灭恐惧的方式,有时候就像捅破一层窗户纸。从昨日到现在,短短的时间,他与锦衣卫头子、大明知名士人一起坐着喝茶;和一个不知哪冒出来的国公说过话;对了,还有方大洪那样的军人或者武人吹牛打屁。

他发现好像也没有什么,这些大明上流社会的人,也是如大街上的贩夫走卒一般,他与他们的隔阂好像也没有那么深。这种感觉有点像前世和老外吹牛,开始时小心翼翼,说着说着老子要甩开膀子了啊。哪管你听懂听不懂,反正老子是会元,听不懂是你没文化。当然现在对面坐的这位也是文化人,还特摸是位文化名人。周淦不能如面对方大洪那样胡吊扯,他还得小心翼翼:

“人中兄也懂格致之学?那有机会定要和人中兄好好讨教一番。”这句话半是好奇,半是客气话。没想到吴伟业却打开了话匣子:

“可惜、可惜呀。子龙兄文才武略,今科又未高中,实为憾事。去年温阁老当上首辅,我早已料定今日之局面。只是呀,温阁老做事未免太急了些,把你方圆兄架在了火上烤。”

啥意思?什么温阁老,周凎根本不认识。但意思还是能听明白的,我周方平刚穿越而来,莫名其妙的成为了会元,然后成了大佬之间争斗的棋子?这个小胖子只是昨天和自己有一面之缘,今天特意跑过来和自己说这些干嘛?

看着周凎拿着茶壶给几人添茶,不发一言。又看了眼方大洪一眼,见此人长相粗鄙,也是低着个脑袋。吴伟业心内有些鄙夷,传言果然不假。

昨天他在田府给戏班排演新的剧目,有人告知大都督请来了新科会元,他赶紧过去见识一下。没想到高中会元的居然是凤阳府的周凎,去年的南直隶解元,把个吴伟业惊到了。等到周凎来到亭中,与他们品茗闲聊。这小子基本不讲话,不懂人情世故跟一块木头一样,唉。

见周凎无言,吴伟业喝了一口茶,说道:“三日后,冉驸马邀我等复社学子到宜园相聚,方圆兄到时一起来参加。大家吟诗作对,煮茶品春,不失为一桩妙事。坐中还有文状元等分享殿试注意事项,此等机会可不多哦”。

小胖子,终于露出了马脚。原来是想拉老子站队。复社?前世也不知道在哪本书上或者刷短视频时,偶尔听过几次复社的名字,当时完全没有留心,只知道是明末的一个组织。还以为和什么“反清复明”有什么关系,现在崇祯还没吊死,大明还没亡,自然没有反清复明的要求。能被后世提起的,在当时肯定是做过什么了不得的大事或者具备一定的影响力。

吟诗作对?不存在的,你当老子是熟背诗词,还能懂各种历史典故的穿越者?而且想拉老子站队?大明都快亡了,他可是知道崇祯皇帝换过无数次首辅,站队?老子可不想活成墙头草,且老子的命也没那么硬。低调做人,早点逃出京师才是正经。

面对拉拢,直接拒绝肯定不行。那怎么办,转移话题呗。周凎说道:“不知那位人中兄精通何等格致之学?”

看着周凎一脸纯真,好像并不是故意拒绝,吴伟业只能先暂时放弃拉拢的心思,说说陈子龙的事情,说不定通过这能拉拢到这小子:“人中兄是徐阁老的亲传学生。可惜呀,时也命也。去年冬月徐阁老仙逝,人中兄扶灵柩一路送回松江府,二月底才回了京师,误了此次科考。不然以他之才,必定能高中。”

徐阁老?又是哪位?

只听得吴伟业颇有些惋惜的说道:“贤弟要是想见见他,那定要赶早喽。他不日就要离开京城,准备去南京出版徐阁老留下的农政全书手稿。”

“徐,徐光启?”周淦不熟悉明末这些文人,也不认识什么阁老,但农政全书他是知道的。他没想到在这里听到了一个历史上熟悉的名字,不禁叫出了声。

吴伟业听到周凎直呼徐光启的名字,有些不高兴。这个木头在家读书读傻了吧,徐阁老的名讳也是你能直呼的?你也不过是普通农户人家,吴伟业看见几个收拾鸡鸭的妇人旁边摆的菜蔬中,摆着几个红薯。便指着道:“这甘薯,南北直隶多有种植,活人无数,全仗老大人之功。”

还真不知道红薯在中国的推广,居然和徐光启有关。这样家喻户晓的大名人居然离自己如此的近,刚刚去世还不到半年。世间的事果真玄妙,又让人喟叹,一时间周凎盯着红薯发了会儿呆。突然他站起身来,郑重举起茶杯,对着东南方向遥拜,然后一口饮尽。作为后世的理工男,能做的大概就是为这位古代的科技工作者,献上千里外的哀思吧。

这一通操作,让场面冷了下来,吴伟业的脸色却好了起来,他也站起身来,口中说道:“阁老虽然仙去,留下诸多书稿,我等复社士子,正协助人中兄整理,筹备出版事宜。方圆贤弟高才,若是能襄助一二,定能让书稿早日与世人相见。”

“啊,我哪里有这本事”本能的想拒绝,话才出口,周凎突然心思一转,眼睛一亮,去南方帮忙筹备出版事宜,这也是一个离开北京的好理由。这个心思刚起,想想这年头科技书籍也是文言文写的,他是真没水平、也没勇气参加。算了,算了,老子还是往更南方逃,实在不行找个东南亚小国度此残生吧。他洒笑道:

“我不过是对格致之学感些兴趣,突然听到徐阁老的大名,一时情难自抑。说起著书立说,哪里敢去众高才添乱。”

“方圆兄太过自谦,我复社众人中精通格致之学的不过密之兄、人中兄数人,其他人虽不精通,但审稿、刊印等出些力,让老大人呕心沥血之作得以早日出版。当然方圆兄此时忙于殿试,无甚闲暇功夫,等殿试荣恩后,定要来襄助一二”。

“好说,好说”,虽然很想见识见识徐光启留下的书稿,明末算是古代汉文明最后一个辉煌,里面有太多离奇的地方。只是时机不对,小命要紧,周凎只能敷衍以对。

话聊到这僵住了。几人喝着茶,默默看妇女收拾饭菜,柴房传出来的肉香已经漂满了院子。吴伟业也没提要走,周凎自不会赶人。客人多了不愁吧。早上要不是成国公阻拦,他此时早就出了北京,走在大道上高喊着: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哪会像现在,这边方大胖子带着2个手下守着,又新来一个什么吴梅村,一通或明或暗的拉拢,不文不白的聊天,心太累,太憋屈啦。

方胖子,吴胖子。一个粗壮,一个白静,嗨,有意思。方胖子不是成国公府的嘛,国公这种顶天权贵,被他找上麻烦,脱不了身。这吴胖子一口一个复社,好像很牛叉的样子。你们斗一斗吧。

良久的沉默后,周凎突然开口:“吴兄,小弟一直在家读书,外面的事儿所知甚少。常听人提起复社,却不知复社为何物,还望兄不吝赐教。”

吴伟业这几年一直呆在京城,本轮会试社中骨干如陈子龙,夏允彝、宋徵璧等人俱都来到了京师,他们言称复社这几年发展的如何如何好,不仅在江南,福建声势浩大,江北、河南也多有分社。让他这个京师乃至北直隶的复社负责人多有艳羡。没想到眼前这位南直隶解元,新晋的会元,居然还不知晓复社,这位真是书呆子呀。不由苦笑:

“不过是我们一些好友一起组织的学社罢了”,看周凎不解,他想了想说道:“恩师天如先生和南郭先生十数年前与几个好友结了个文社,平时以文会友,多有收集历科科试文稿,大家互相讨论,共议拆题解题之法。这些文稿后来不知道怎么流传了出去,不少士子就自称是天如先生学生。”

说着,吴伟业脸上露出笑来:“崇祯元年南郭先生高中进士榜,四年恩师与我也都中了。不少浙江、福建那边的士子、商贾请恩师把科试文稿集结出版,各地学习恩师等人应题之法的,多有称我复社中人。”

哦,原来是搞教培的。

看到周凎只是微微的点了点头,吴伟业想起去年陈子龙刚到京城时的得意话语,不由说道:“现今各地称我复社的分社数百,称我复社中人的有数万”。

哦......我草,大明新东方呀。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