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李兄所说,朝廷灭贼寇,虽有些麻烦,但应该也不会让他们做大。如何短短几年时间,贼寇已经祸乱数省。”
“贼寇虽是乌合之众,但慈不掌兵,盖因杨鹤杨大人太仁慈。”
李献口中的杨鹤,周凎从邸报上看到过,且还摘抄了下来。此人于崇祯二年任陕西三边总督,到了崇祯四年就被下狱。邸报上的简单几个字,他哪懂什么内情。现在有人给他讲解,周凎立即说道:“愿闻其详。”
“此事根源就出在杨大人身上。”李献捋了一把胡须:“崇祯二年时,杨大人以兵部右侍郎出任陕西三边总督。其时匪寇刚起,杨大人菩萨心肠不忍多做杀孽,对匪寇太过怀柔。”
“杨大人在宁州时,招安了不少大小寇,在城楼上摆了一张皇上的座席,让这些贼首跪拜,口喊万岁,然后宣读皇上的旨意,命令他们发下誓言,或归伍,或归农,永不做贼。这些贼首假意答应了,杨大人马上就赦免了他们的罪行,有些还封了官职。”
周凎脑海中浮现一个诸葛亮式的人物,羽扇纶巾,口吐莲花后,群寇纳头便拜的场景。只听到李献叹了口气,接着道:“这是把军中事当做儿戏,这些匪寇哪个不是在刀头上舔血活下来的,自此他们失了对朝廷的畏惧之心。各地群寇本来胆小的纷纷闹事,侵占州县,有的想要乱中抢上一把,有的是想做大等着朝廷招安,陕西登时乱了。”
杀人放火金腰带,老秦人永不为奴,周凎不由点点头。
此时李献面容放松:“杨大人被下狱后,幸好有洪承畴洪大人继任陕西三边总督。”
洪承畴这几个字,在邸报上出现的次数很多。后世他也不止一次的听过看过这个名字,好像说这个人后来投降了满清。投降满清的人那么多,能把他拎出来反复的讲,说明此人不一般。可惜的是之前并没有关注这个人具体干了啥。周凎不由开口问道:“李兄,洪大人的事迹能否给小弟多讲讲。”
这句话仿佛挠到了小李子身上的痒处,他眼中仿佛冒出金星:
“洪大人小时家中遭变故,幼儿失学,帮助母亲磨豆腐为生。因有神童之称,得族中长辈免费收为学生,悉心教导。洪大人从小就博览群书,什么《史记》、《资治通鉴》、《群书治要》等熟读,不仅如此,洪大人更是常常手捧《纪效新书》、《孙子兵法》日夜研读,可谓是文韬武略。到了二十出头,乡试、会试、殿试,连捷登科。咳咳.......”他把身子倾斜了一下,稍稍往田敦吉方向偏了偏,拿眼偷看了面前的南直隶解元,今科会元周小弟一眼。见对方面色如常,稍松口气,接着说道:
“洪大人高中进士后,起初在刑部任职。几年时间,步步高升,一直做到了郎中。后来到浙江任提学佥事,两年又升迁为两浙承宣布政左参议。新帝继位前,洪大人升陕西督粮参政,来到了陕西。崇祯二年,当时是杨大人刚到陕西任三边总督没多久。有贼寇名曰王左挂的进攻韩城,杨大人手中无将,情急之下,令当时还是参政的洪大人领兵出战。洪大人在城中找些衙役、壮丁民夫,亲自骑马带领这些杂役冲出城外,斩杀贼寇三百余人,解了韩城之围,顿时名声大噪。”
李献表述能力还是不错的,在一口一声的“洪大人”中,一个活脱脱的底层走上来的精英官员形象跃然口中。
“杨大人卸任后,就是由洪大人接任陕西三边总督了吧。”这些邸报上都是有的,周凎问道。
“是的。洪大人接任后,只半年时间,陕西境内群寇几乎一扫而空。”
“洪大人用了什么方法,居然有如此效用?”
“杀!”李献一拍桌子:“不杀不足以正人心,不杀不足以显朝廷的威严。洪大人改了杨大人边剿边抚之策,全力清剿。”
“就这么杀完了?”周凎简单瞪大了眼睛。这洪承畴好干脆的性子。
“群寇要么被杀,要么被逼的逃离陕西,上了吕梁山。”
吕梁山?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好像就是吕梁的吧,山西的老革命根据地呀,穷山沟?周凎一边听着李献的讲解,一边在脑海中的中国的地图上勾勒一些记忆点。随着李献的讲解,很多地名不熟悉,让他迫切的更想要一份地图。
李献不愧是田敦吉特意找来的,陕西那边的军情说的头头是道。一些大匪的事迹也能说出一二。比如早期有个大匪叫王嘉胤,在河曲地区称王,被陕西、山西两地的官兵围剿。崇祯4年,逃到了吕梁地界,作乱晋东南,在泽潞二州的山岭中躲避官军。最终在阳城南山一带,被延绥东路副总兵曹文昭派人招安了其族弟和妻弟,一起诛杀了王嘉胤。之后这股比较大的匪寇就由其军师,外号紫金梁的王和尚做首领,在山西搅风搅雨,一路更是杀到了磁州,被朝廷派来的援剿总兵官邓玘杀的大败,身死不知,其部下皆被杀散。(注2)
匪寇每到一地,打下大户庄园后,将金银财宝搜刮一空。粮食补足所需后,带不走的皆焚烧。村民没了粮食,只能跟着这些匪寇,攻城时做肉盾,饥饿时做米肉。匪寇多骑马,见有大户防卫不严,则勾结几伙一起攻打,一些小的县城兵力不强的,也能被他们给攻下来;一见朝廷势大就飞驰逃走,偶与官军作战,就算输了,丢下一堆跟着的民夫,贼寇核心死伤最多不过几十上百,余者皆望风而逃。匪寇多为陕北善骑马者,甚至是有不少边军充斥其中,官军追之不及,所以亦称其为流寇。
从天启末年起至今,陕西匪乱已经7.8年。自打最大股的贼寇在河北磁州被杀散后,现在被官军追的正四散而逃。上百股的大小贼寇,分散在山西、河南、湖北、陕西、四川等省,目前正由前延绥巡抚,现五省都督的陈奇瑜陈大人,亲自率各军追击贼寇。
陈大人去年大胜了蒙古插汉部(注1),今年正月升为督陕西、山西、河南、湖广、四川五省军务的总督。现正督各省巡抚领兵追缴,最近听说还要特意调大名知府卢象升卢廉使赴湖北郧阳。
陈奇瑜的名字,周凎前世没听过,估计不是什么历史重要人物。他就好奇问李献,剿匪不是由洪承畴负责的吗?怎么突然空降个陈奇瑜出来。李献回道:“洪大人去年追剿匪寇到了秦州,今年因为建奴攻打蒙古插汉部,匆匆赶回了榆林城,坐镇陕西路。”
若说陕西农民军,周凎还有那么一丝熟悉,经过李献的一通陈述,勉强能理清个大概。明朝的蒙古地区,那完全是他的知识盲区了。插汉,插汉的,周凎记得后世有个察哈尔省,不知道是不是就是这个插汉。反正听李献的意思,就是后金和蒙古人正开仗,洪承畴坐镇边关防备,特别勇猛能打的曹文昭坐镇大同,所以就让一个叫陈奇瑜的人正统领各省兵马围剿农民军。
农民军和官军打,后金和蒙古人打。唉,天下真是的大乱了。
三人聊了几个时辰,天都擦黑了才开始用餐。下午话题聊的沉闷,三人也没有饮酒。把李献送走后,田敦吉好奇的问周凎:“周兄,我看你闷闷不乐。怎么了?”
“你觉得匪乱,朝廷能平定吗?”
“能呀,为何不能?之前朝廷未能重视这些匪寇,才让他们做大起来。现在朝廷认真对待,调集数省精兵围剿,陕西巡抚练国事、河南巡抚玄默、湖广巡抚唐晖,援剿总兵邓玘等俱是敢战能战之人。小小匪寇,朝廷大军一到,定叫他灰飞烟灭。”
逻辑没毛病,但历史告诉周凎,这个答案是错的。这大概就是穿越者最大的好处。
“李兄说杨大人招抚群寇,寇贼反而不畏惧朝廷了。而洪大人上台,全力剿匪,以杀平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田兄,可知何意?”
“这能有什么意思,匪寇不服王化,不懂感恩,没有畏惧之心。洪大人杀了他们,自然没人敢反抗。”
“那这些匪寇是天生的强盗吗?他们为何要造反?”这些话仿佛要问田敦吉,仿佛又是自言自语:“天启7年,陕西巡抚胡廷宴上奏有匪唤王二的在澄城县附近作乱,但不过是些小贼作乱,无碍。到了第二年,新帝改元,澄城县已经被攻破,胡廷宴又上报秦中已经1年未有下雨,天赤如血,是饥民造反,请求朝廷派边军平叛。到了崇祯二年,你看胡廷宴上报的。“周凎从桌上小山般的邸报堆里翻出一份,读道:
“洛川、淳化、三水、略阳、清水、澄县、韩城、宜君、中部、石泉、宜川、绥德、葭州、耀、静宁、潼关、阳平关、金锁关等处,流赋恣掠。光他上报的就有十几个州县,发生了饥民暴动。没上报的不知道还有多少。胡廷宴向朝廷弹劾陕西三边总督府一直按兵不动。到了3月份,三边总督武之望却畏罪自杀了。”
“为何武之望自杀,也不愿意去平叛?接任武之望的是杨鹤杨大人。杨大人难道不知道平叛吗?他为何要对贼寇以招抚为主,难道他真的不知这些贼寇是养不熟的白眼狼吗?非不愿,而是无能为力啊。”周凎把邸报往桌上一丢,不由叹道。
“流寇就算有些马匹什么的,怎么会是朝廷的对手?”田敦吉有点没听明白。
“杀几个起头的不难。朝廷连边军都无力供养,那几十万饥民,你让杨大人拿什么去养着?”
看着周凎冰冷的眼神,田敦吉突然抖了一下:“你说,你说......李献说的洪大人的杀法是......”
“嗯,不管是贼寇,还是饥民,洪大人把他们都杀了。不然就算降服了这些贼寇,朝廷根本无力供养,他们早晚还得造反。啧啧,这洪大人不愧是洪大人,心志坚定,目标清晰,果真是个人物呀。”周凎还在感慨洪承畴难怪到了后世还能有些名气。
突然看到田敦吉双眼留下泪来,在烛光下闪着亮光。“田兄,你怎么了?”
任眼泪滴落,田敦吉轻声道:“你可知我是哪里人?”
“你不是和我说过来自扬州府嘛。”
“不,我也是一个秦人。”
(注1:插汉部,即蒙古察哈尔部,蒙古各部的正统。其部首领林丹汗,被认为是是蒙古最后的大汗。后金在1631年胜了大凌河之战后,后面主要就是收服察哈尔蒙古。满清入关后,察哈尔蒙古将军驻扎苏州,所以姓氏改为了苏。察哈尔。这名字是不是有点熟悉?
注2:邓玘,四川副总兵。崇祯二年,因后金从蒙古方向攻到北京城周边,率六千川军勤王,后随孙承宗复四城,加署都督佥事,擢总兵官,镇守遵化。吴桥兵变后,为援剿总兵,平乱后,陕西农民军攻到河北,又去河北剿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