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武侠 > 剑雨红楼 > 第三十一章 饥荒

天隆元年,河西大旱,八月不雨,夏秋无收。赤地千里,人相食。天人交感,先帝惊骇而绝。

风沙吹在男人黝黑的脸上,他的眼睛血红,死死的瞪着这片贫瘠的土壤,干黄,皴裂。

举目荒凉,他不知在这片荒原上游荡了多久,连泪水也流干了。

无论再走多久,整个世界似乎只剩下了黄土,没有尽头的枯黄天空,荒芜的野地,还有舌根上消褪不去的干渴。

天空连续五个月没有降下一滴雨。两个月前,这片大地上还游荡着不少手拿棍子,沿路乞讨的灾民。

如今,只剩下了一行回望时的脚印。

连黄河也枯竭了。。。

至此,黄沙漫漫,男人跪在荒凉的原野上,大口呼灼着焦热的空气,天与地的边缘,那轮浸在水汽中的残阳像是永远不会落下似的,身边徘徊着垂头的野狗,连它们也只有秃皮覆盖的一堆骨头。

这片荒原已经死了。

整个世界仿佛只剩下他一个,徘徊着,已记不清过了多少时日。望着万里无云的苍空,男人的目光安详且平静。

他心里的血流干了,曾经乞讨的酸楚,等待赈灾的煎熬,亦或是家人挨个死去的悲痛,这些都已经不再重要。

男人的脑海中只剩下一个疑问,

他们到底为什么出生?

既然生于这个世上,却为何要遭受如此苦难。莫非降生为人,竟是要来这个世上受刑的?

。。。

“哎呦,遭老罪咯。”

人潮喧闹,刘大人愁眉苦脸的叹了口气,挑了一根红彤彤的糖葫芦给阿柿,自己则砸吧着那根旧黄铜烟袋锅子。

“皇上真是赐你给我作护卫的?“

阿柿一手拿着糖葫芦,一手掏出锦衣卫腰牌亮了亮。

咬开一颗糖葫芦,极酸极甜的味道在舌尖上回转,山楂火候正好,挂满了糖,又不至于失了那股子青涩味儿。

阿柿眉开眼笑,刘大人却不禁哀声叹气,

“这下子。。。我可怎么跟夫人交代啊。”

一阵净街的锣鼓传来,刘大人领着阿柿退到摊子边上,一辆花翎绸布的马车直直驶过。

“可得小心点,”

刘大人抻脖子瞧着浩浩荡荡的一行杂役,拿黄铜烟锅指了指,

“不知又是哪户的家眷,莫要冲撞了。”

阿柿冲着身后二人比了个手势,两人会意,不动声色的挡在刘大人身前。

“不必那么谨慎,老夫自诩一生待人无愧,想杀我的人可没那么多。”

。。。

金秋十月,时令正佳,天虽寒,却又不至于让人懒散。

每当这个时节,达官贵人们才会从朱门里出来,坐着马车或者轿子,在城里四处转转,买些玩意儿,赏赏红叶。

“去你的!”

过街男人怀里抱着一摞锅饼,避之不及,被黄衣小厮一脚踹翻。男人踉跄着扑倒,怀中的锅饼咕噜噜滚了一地。

“快滚!”

男人却充耳不理,闷头捡着街上的锅饼。小厮气急败坏,对着男人又踢又打,

“臭乞丐,叫你滚你没听见吗?”

“住手!住手!你们这是干什么!”

刘大人上前阻拦,护住一声不吭的男人,气的浑身发抖,

“这官道本就拥挤,他不过是走的慢些,你家大人又不急,你干嘛非要仗势欺人。。。“

“呸,你又算什么东西?”

小厮呸了老头一脸,抬手作打,阿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扣住他的脉门,手腕一沉,小厮的胳膊咔咔作响。

“啊啊啊呀!给我放开!”

小厮吃痛,满脸厉色,竟用另一只手作鹰爪剜向阿柿双目。

阿柿一手拿糖葫芦,不得已松开擒拿,却见那小厮不依不饶,左脚并右脚,竟是以一招鸳鸯连环腿踢向阿柿小腹。

“铮!”

一声铿锵剑鸣,天地为之一清。

黄衣小厮汗流浃背,瞧着抵在脖颈上的一汪寒刃,喉头动了动,狞笑道,

“公子,天子脚下,拔剑怕是不好吧?”

阿柿朝一旁使了个眼色,年轻的锦衣卫亮出腰牌,朗声道,

“锦衣卫办案,圣上御旨,欲行刺刘大人者,杀无赦。”

沿街看热闹的人立马作鸟兽散。

“哎呦,误会,误会。”

一个长髯男子快步走来,讪笑道,

“刘大人,多日不见,还记得张某吗?”

“放下。。。哎呀,大庭广众的,快放下。”

身后年长的锦衣卫在帮忙拾锅饼,刘大人赶忙扒拉阿柿的胳膊,催促她放下剑。闻言,仔细打量着长髯男子,迟疑道,

“你是。。。?”

“哎呀呀,“

长髯男子尴尬的笑笑,拱手作揖,谄媚道,

“刘大人真是贵人多忘事,上个月您驾临京畿营,正是在下接待的您呢。”

“哦。。。你是那位京营佥事,我记得叫。。。张汧?“

。。。

一行人把中年人搀进小巷里,树荫正浓,坐在人家门前的青石板上。

“头儿,那木棍。。。”

年长的锦衣卫附耳过来,指着男人拄的木棍低声道,

“手感不对,实在太沉了些。”

此二位小旗皆是洪百户派来的,与阿柿一同护卫刘大人的日常起居,形影不离。

年长的这位唤作王斌,三十余岁,原先也是总旗,善使一柄斩马长刀,走的是大开大合的沙场路数。

年轻的叫作叶暇,二十来岁,练的是南边一种短打武艺,极擅巷战,配上两把鸳鸯短刀,舞起来密不透风。

汉子坐在寒冷的青石板上,闷声拍打着锅饼上的土灰,嘴里嘟囔道,

“可惜了这馍,刚出锅滴。”

见他丝毫不理睬,阿柿走到墙边,伸手掂量了一下男人拄的棍子。

“这是西北的一种硬木,长在极干极旱的沙漠里。”

刘大人坐在门前的栓马桩上,闷头吸着烟袋,

“这木头容易裂,当地人就把它浸在桐油里,泡个两三年。棍子就变得坚硬沉重,如金铁一般。”

老头儿伸过手,“梆梆”的弹了几下木棍,其声低沉如坠石入湖,不禁感慨道,

“老夫去河西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有一根这样的棍子。那时候人人背井离乡,家里东西什么都丢了,唯独这根棍子不能丢。”

“一晃,唉,都十年过去了。”

闻言,男人一愣,把锅饼揣进怀里,跪下来对着刘大人”咚咚咚“磕了几个响头,

“给大人您磕头了。”

刘大人赶忙将他扶住,仰头看看天色,日头正午。

拍拍腿起身,掂量一下钱袋子,刘大人回头对着一行人说,

“天色不早了,走,我请你们咥面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