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一更 帝王才是唯一拥有杀生予夺之神!……
被苏敬仪希冀的苏从斌此刻用力捏紧了象牙笏板, 脑中飞速运转,竭力想要让自己接下来的话语字字有用。毕竟,他的爵位财富, 甚至九族这一刻都豁出去了。
看着苏从斌神色踌躇,似在思忖。
各派官吏神色微妙,静静的盯着苏从斌。
苏琮见状来回反覆深呼吸,默念冷静。反正户籍上他们已经分割的清清楚楚了!就算某些官吏想要用恩情来进行捆绑,也不及苏敬仪已经当众诉说的爷爷一词!且他先前想了无数应对反击孝道的办法。所以不管帝王派哪位来用孝道攻击, 他苏琮都可以做到无惧无畏的。
用民间的话来说,横的怕不要命的!
他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失去了!
武帝看着似乎在斟酌回覆的苏从斌,垂首遮掩住自己翻的一个白眼。说来他是真看不上苏从斌这种软绵性情, 该争不争!要不是考虑太后考虑定国公府的态度, 他是真心想再除掉一个开国勋贵爵。
感受着四面八方投来的审视眼神,苏从斌最后神色淡淡, 恍若置身之外的旁观者, 只麻木的答题:“微臣才疏学浅, 只记得:儒家自孔子创立经过孟子等人的发展,编写《孝经》。从中可以概括出孝大概分为八个方面。第一养亲。顾名思义便是供养父母,尤其是父母年迈时, 更要细心照顾。有道是乌鸦反哺丶羊羔跪乳,这禽兽天性都如此, 更别提人。故此奉养父母是最基本的孝。”
“第二,关亲。除却金银财务奉养外,做子女也要时时刻刻关心体贴爱护父母,尤其是生病的时候,要做到“亲有疾,饮药, 子先尝之。医不三世,不服其药。”
听得老老实实还一二罗列的苏从斌,武帝不耐的擡手按了按额头,眼角馀光扫了眼福公公。
他虽然忌惮苏琮是个天才还是个天生会操控政务的天才,利用锦衣卫利用他这个帝王昔年干的好事谋求利益!但到底苏琮还年轻,他眼下对满腹鬼胎的朝臣更为厌恶。
且苏琮野菜海外种植不提,这棉花一事对于军需却有帮助。
所以不动苏琮。
所以……接下来无法收场的话,只能让太后娘娘带着苏贵人来送饭。
后宫不干政,但送个饭没问题!
但想想就觉得憋气,苏从斌就不能挑些忠君爱国的孝顺方面来回答吗?
与此同时,皇帝的姐夫也在腹诽,甚至他还直接打了个哈欠。
他的崽不好学不是被宠废了,而是证明是他的种。他就不理解了就一个孝字,还能罗里吧嗦出那么多种道理。读书人真是闲得慌!
而此刻读书人们听得苏从斌的话,面色带着些满意。甚至不少人倒是叹口气,有些神色覆杂目带怜悯的看着苏从斌。虽说苏从斌占着官吏名额,是让人恼恨的世家子弟之一。但从孝顺这个角度来说,苏从斌算得上愚孝代表,是大孝子了。
倒也勉强有些可取之处。
大孝子苏琮感受着众人神色变化,慢条斯理的继续讲述,甚至恨不得讲的通俗直白:“第三,敬亲。要发自肺腑的尊敬父母。有道是“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简言之养宠物是养,若是对父母只养不尊敬,跟养阿猫阿狗没什么区别。这一点,孔子曾子都格外强调过。曾子道孝子养老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顿了顿,苏琮加重音调,“例如父母的习惯兴趣爱好等等,作为子女不能违背。不然只例行公事的奉承,反而回让父母感受到心理空荡荡的苦闷。当然这点第四点顺亲的要求本质应当一样。顺亲指要顺从父母的意志。从《论语》有云“孟懿子问孝”,孔子回答“无违”引申而来。后又详细解释,要“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也要“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不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简言之,便是生死到死,孔子都要求世人最好都尊重顺从父母的意志。”
听得这话,不少老狐狸眼皮猛得一跳,尤其是督察院左都御史。作为最能打嘴仗的一员,左都御史眉头都紧拧成川了。苏从斌这解释断章取义,甚至堪称极端,完完全全就是给留反驳的空间。
“这……”
刑部尚书拽了一下难兄难弟,确定没人注意他们几个,低声:“祝你有个败家子吗?”
冷不丁又听得这声亲切的祝福,左都御史脖颈都青了,“可……”
“咱们三司闭环了。”大理寺寺卿借着写文书记录的纸张,遮掩住自己的口型,悄然张口怼:“祝福你,嘲讽刑部条文没背熟,用锦衣卫结案逼我大理寺。要是苏琮一个人干的,三十年不到他都能成阁老了!行事老辣一击毙命的。”
“接下里不是司法的事情了。”刑部尚书牙龈都快咬碎了,警告道:“再说你敢豁出九族硬碰硬吗?”
他想过千千万万种可能,以为帝王直接锦衣卫动粗。没想到武帝爷来个文斗。学识渊博至极!
等他回去立刻马上把起居注翻烂!
左都御史面色一僵。除却起居注,除却月华棉花,苏琮脑子里还有什么玩意此刻没人知道。最为重要的是帝王态度让人难以揣测。
所以他是不敢轻举妄动的,用九族的命参与到政丶斗中来。
只不过阁老……
缓缓的擡眸,左都御史望着自己左手站立的阁老。
客观而言,他是有进内阁的野心的。
眼下六个阁老,有寒门也有世家魁首,有地方代表也有书院流派,也有外戚。
简言之,武帝是爱用权衡之术的。
可今日忽然贬礼部尚书,东华书院出身的礼部尚书,又强势调镇国公来当礼部尚书,还当庭对礼部做了新的解释。这一举动的的确确再打东华书院的颜面。
晚上又来这么一出大戏……
让他内心就忍不住蠢蠢欲动。
被注目的阁老们自然也听出苏从斌话语中的坑,但谁也没有率先有所行动。反而都颇为从容,挂着人畜无害的微笑看向还在滔滔不绝解释的苏从斌。
“第五礼亲。这一点开始格外重要,将孝正式纳入了政治范畴。”苏从斌刻意咬重了音调,希冀远在旁听席的亲儿子一定一定一定要听进耳朵里。
他和苏琮互相打配合,或许这回还能全身而退,甚至谋取些好处。
哪怕谋不了任何好处,小命肯定还会在。
毕竟苏琮对安乐侯的救命之恩!
毕竟他苏从斌昔年帮过大姨妈,定国公和太后捏着鼻子都得捞他小命。
否则皇帝黑历史抖出来了。
尿裤子的那种!
想着,苏从斌甚至还飞快横扫了眼旁听的方向:“《论语·为政》中孔子回答 “孝乎唯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政”。这话的意思就是说在家孝敬父母团结兄弟,就是在朝左邻右舍做表率,就能带动一村的行为举止。这样的行为就是在从政,就是在为国做出一些贡献。”
敏感察觉到亲爹望过来的和善小眼神,苏敬仪恨不得立刻点头若小鸡啄米,恨不得冲人身边喊一句放心我不傻。他为自己小命着想都不会贸贸然开口。
只不过罗列出一二三四那么多要求,等会苏琮该怎么辩啊?
继续用太丶祖爷吗?
皇帝为什么要问苏琮本身的态度啊啊啊啊啊?!
苏敬仪急的跟热锅上的蚂蚁一般,而苏琮见苏从斌这眼神的变化,眉头一挑,带着些了然。敬仪先前就强调过谏亲这一点,应该就是父亲耳提面命诉说孝道的无奈了。
可……可敬仪说得也对,任何事物都有兴衰发展的过程。
儒家也有衰落的时候。
甚至孔家子弟,还有南孔北孔的内乱呢。
所以大不了宁为玉碎,用商户苏家的九族换儒家衰败!
苏琮想着,眼角染上一丝疯狂的阴鸷。但这一抹阴狠消失的极快,他又乖顺的垂着头,静静的听得苏从斌的介绍。
苏从斌字正腔圆:“第六谏亲。有道是小仗则受,大仗则跑。便是要孔夫子教导子女要学会区分,学会不要盲从父母。”
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可以指责父母不慈不顺从父母的一条孝道,苏从斌语速依旧:“第七光亲。要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简言之做建功立业,要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子孙。莫要因为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
“第八,延亲。正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因此需要生儿育女,延续香火。”
“以上八亲。便是微臣能够想到有关儒家对孝的定义。”苏从斌说完,朝帝王叩首。
武帝神色淡淡嗯了一声,除非亲近之人,完全让人无法辨认喜怒。而作为帝王的姐夫,镇国公表示他分辨出来自家皇帝小舅子的不喜了。于是他清清嗓子,开口:“皇上,臣出身也不是什么秘闻,臣就是天生神力会打仗。真没读过几本书。所以对这叨叨叨的一串,微臣不理解。故而微臣作为礼部尚书,没法把这话覆述给帝王听。甚至末将还厚颜,您要不问问其他朝臣对孝的规定吧?尤其是科举出生的朝臣。”
说完,镇国公似想起什么,飞快纠正:“不,是文科出生的朝臣意见。这种叨叨叨的,跟我们武将,跟我们武举不搭嘎的。”
他就是如此鲜明仗义的,直接一张口就见所有武将全都包圆了,远离这种打嘴仗的破事。
在朝的武将们对此都颇为感动,互相隐晦的动了动象牙笏板。表示有数——聚精会神做好打架准备!
武帝瞧着态度明确的镇国公,倒是也一点没怒,反而笑着:“你这礼部尚书先前可踊跃的很,朕还以为你好歹也学了点知识。先前安安还道你这个当爹的要争口气,陪着他一起读书认字。”
真不是他宠外甥,而是不好学这传承亲爹的。
“皇上,末将知道吴下阿蒙这个词的。而且还知道东坡肉他爹二十七才开始读书。”镇国公含笑回应:“末将今年三十五,战功有了,也休息了两年。正好眼下是解甲归田,跟我妻儿一起效仿古人,边种田边读书,叫采菊花打南山踏平东黎山。”
朝臣们:“…………”
武帝:“…………”
武帝不太想跟莽夫姐夫拉家常了,直接睥睨在场文臣。
这一眼,意味深长的,震的本就思绪百转千回的文臣额头都溢出了密密麻麻的汗珠。甚至各部都暗暗祈求别点名。毕竟一不留神或许就是神仙打架,殃及池鱼,就是多年奋斗化为虚无。
“苏琮,在一天之前,你是大周最年轻的秀才公!”武帝视线越过文臣,最后停留在跪地的苏琮身上:“朕倒是想听听你这个前秀才公,对你养父苏从斌,朕的礼部国子监祭司所言的孝,有何点评?”
“这礼部国子监祭司一职,可需要点真才实干,否则看起来都压不住不懂公审礼法的学生们!连最基本十岁不受刑的律法都不知道。”
听得帝王这声点评,前来的学生们,尤其几个先前仗着还未开审内涵苏家权贵内涵苏琮有通天关系的学生们面色一白。
对学生有些安排的朝臣们闻言也瞬间心一惊。
武帝这话连消带打两帮人,告诫苏琮小心点评苏从斌的八亲,否则苏从斌的官位会没。也是公开表达自己的不喜,对国子监教育的不喜。毕竟连最基本的制度都不知道。
被点名道姓的苏琮自然也听得出字字内涵的深意,反倒眉头一挑,带着些从容。
他再一次叩首行礼后,开口道:“回皇上的话,草民斗胆,在回话您的问题之前,诉说一件事,苏……”
双手掐进自己掌心,苏琮逼着自己大逆不道喊出父亲的全名,闭着眼道:“苏从斌并非小民的养父!”
听得这一声竭力撇清关系的话语,在场众人有些不敢置信。皇帝都说养父这个词了,你竟然还在这个人伦关系上纠结?
武帝慢慢悠悠坐直了些身,恨不得侍卫悄然挂起的灯笼更明亮些,好让他将全场所有人等会的神色变化尽收眼底。毕竟他有一种即将热闹的起来的预感。
果不其然,武帝下一瞬就听得苏琮道了:
“因捋过辈分,发现我等祖宗昔年共在太丶祖麾下效力。超品荣国侯凭义气交友,故而认太公为兄弟。这……这一代代辈分捋下来……”
闻言,武帝眼眸定定的看向苏琮。
顶着躁红的脸,苏琮拼命去想苏敬仪开口时的从容淡定,尽量让自己嘴皮子也随苏敬仪上下这么一动,辈分就长出来了;也拼命告诫自己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草民……草民辈分比第四代荣国侯苏从斌高。按着世交情谊,他应唤我一声小叔叔。后苏从斌感念我的生母苏金氏对苏敬仪的庇护,亦也是让我铭记苏敬仪因调换所受的苦难。故而……故而我等结拜。苏敬仪拜我为祖父,因此……因此草民……”
瞧着连脖颈都红了起来,整个人就差成个螃蟹,浑身都熟透了,有些机警的朝臣们眼皮瞬间一挑,有种不安的预感用上心头。
恰在此时,苏琮硬声从喉咙里憋出音来,一字一字,让自己竭力说得从容霸气些:“草丶民丶是丶苏丶从丶斌丶的丶义丶父!”
全场瞬间落针可闻。
也不知过了多久,夜风吹拂带着些凉意,才激得众人渐渐回过了神来。才激得人恍恍惚惚的看向父子人伦关系似乎要颠倒的苏琮和苏从斌。
要知道按着常理,哪怕连宗,民间连宗也都是贫者攀龙附凤;结亲,那更是年幼拜年长。哪怕因为神佛指引,需要避灾消厄运的,也没有如此尊卑颠倒的。
相比朝臣们大多再心里骇然,镇国公却是快人快语直接瞪圆了眼睛,开口质问出声:“什么玩意?”
定国公也回过神来,直接怒不可遏,点名道姓:“苏从斌,你给老夫说清楚!”
听得这一前一后响起的两道声音,朝臣们仗着法不责众思想,全都毫不犹豫侧眸直勾勾的看向苏从斌。
对此,苏从斌捏得象牙笏板的手指都发青了。可没办法,苏敬仪这个嘴贱的,当众说了!
他除了私下暴揍苏敬仪一顿,还有别的办法吗?
“回两位国公爷的话,是真的。下官按着宗法辈分算,这苏琮的辈分的确比我高。”苏从斌缓缓擡眸,难得挺直腰板,不躲不闪迎着朝臣们惊骇的眼神,一字一字道:“苏琮他十岁就是文武双全的秀才公。从天赋论,完完全全在我之上,且他为报答十年教育,道以后奋斗出爵位,与我这一脉继承。且我若有孙子,他也收为徒,细心教导,确保我苏家不会因为中间断代,青黄不接。”
定国公恨不得拿笏板直接拍苏从斌脑袋。他就没保苏从斌的爵位吗?还有你惦记孙子,惦记……
等等,好像也有道理。
苏敬仪就算聪慧,好生教导,成材也需要个十来年。
而让苏敬仪生个孩子,倒是可以从小悉心培养。
握紧象牙笏板,定国公飞快盘算着。
瞧着礼法上的舅舅紧蹙的眉头松了些,苏从斌默念一句狐假虎威,让自己回想享受拜见之礼的热血豪情。他难得的擡眸逡巡一圈同僚,带着些小人得志秋后算账的猖狂口吻:“说来,我等如此处理。诸位可信琮儿没有鸠占鹊巢,图谋苏家底蕴的意图了吧?来日苏琮倘若真创下家业,诸位可要记得昔日的奏请。苏琮不能作为我的养子义子,继承家产,让其他人有样学样。可我作为他的义子,继承他自己奋斗的家产,总没关系吧?他愿意给我,从律法礼法都合乎情理了吧?”
质问声飘荡在半空,久久不曾散去。
饶是自问经历过大风大浪,经历过武帝弑父丶政丶变的两朝元老们这一刻,迎着苏从斌如此厚颜无耻的问题,面色都克制不住变化了起来。
武帝也震惊了,恨不得跟姐夫一样,能张口直白埋汰一句。
这缩头乌龟摇身一变成贱蹄子了啊,还浪的那种。
就在武帝腹诽时,他就听得朝臣中有人带着些愤懑,没忍住脱口而出,喝道:“简直滑天下之大稽,完全有辱门楣!”
闻言,武帝难得想及时道一句准奏。但还没来得及开口就见苏琮叭叭叭的开口了,“辱谁的门楣了?我苏家纵为商贾,亦也是铮铮铁骨!为大周开国立下功劳。你有本事当着紫檀木箱当着我苏家英灵面说个清清楚楚。”
武帝见状,面色沈沈。
==========
察觉到帝王似乎对义父关系颇为不满,联想到定国公以及今早朝廷上刚捋过的亲戚关系,当即有人朝开口的官吏使个眼色。
见状,先前下意识喊出声的官吏当即愈发不克制自己燃烧的熊熊怒火了。他直接站了身出列:“回皇上,微臣乃是礼部仪制清吏司主事。超品荣国侯如此儿戏认义父之举,与国也是笑话。微臣自认为处于职权都得上奏劝谏几句。”
武帝言简意赅:“准。”
闻言仪制清吏司主事毫不犹豫引经据典,最后铿锵总结:“虽苏家义商令人钦佩,但到底是昨日之光。你苏家未能守住家业,眼下区区一介普通平民百姓,如何有颜面当朝廷册封过的超品荣国侯义父?民间纵有同姓联宗说法,却也未有人坠毁勋贵颜面,以贵认贱!”
“大人说得好,那您是赞同我状告苏承衍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配为我父了?”苏琮一针见血反问道。
开口的主事一噎:“这一码归一码,何必混为一谈?!”
“因为假设苏承衍成器没有丢皇商名额。我等同为大周开国有功者后裔,那苏从斌认我为义父就合情合理了。难道您不是这个意思吗?这本就是传承有序的一回事。”苏琮音调拔高了些,带着尖锐:“还是说你觉得商贾无用,是不配成为大周百姓一员吗?且这开国勋贵传承五代而已,苏家第六代若是不能科考高中,那不也是昨日之光?”
“苏从斌认我,认的是我的才华!”
“武举不像文举,没那么多条条框框。我苏琮有信心重新成为秀才成为举人成为武状元!”苏琮边说朝镇国公一抱拳:“更别提还有镇国公为典范。从军户到国公,也是有天赋有毅力。那我苏琮为何不可以?你如此言之凿凿以贵认贱,是想说满朝靠着自己立身的寒门武将都是贱吗?要知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镇国公闻言双眸沈沈,带着锐利盯着开口的主事,一副直接给苏琮撑腰的架势。
“你……你……”仪制清吏司主事吓得一缩,但下一瞬他迎着朝臣们打量的视线,迎着从未有过的诸多关注。倏忽间又觉得自己内心涌出一股无法言说的喜悦,甚至他眼前都展现出自己升官的一幕豪情画面。于是他坤长了脖颈,忍不住带着居高临下俯瞰的视线,去俯瞰一直跪地陈情诉说的苏琮:“你……你是断章取义,颠倒黑白!你将苏从斌教养十年的恩情又置于何地?你该如何解释?”
苏琮闻言松口气。
只要问他,不去追问苏从斌,那他就可以无敌。
苏琮想着,傲然着,擡手拍拍自己的丧服:“大周礼记规定,斩衰三年,子为父母;为继母丶慈母丶养母丶嫡母丶生母;为人后者为所后父母。你可知道这规矩?”
“你是在顾左右而言他!”
“我得苏家教养十年,我自传承苏家风骨!苏家得丹书铁券,得超品荣国侯的荣耀,便是因为信奉忠义二字!帝王有令,死守城门。哪怕开府超品荣国侯抚养他长大的母亲病重而亡,超品荣国侯便只能含泪在边疆磕头而已,亦也是毫不犹豫接受帝王夺情之令!”
苏琮仿若说到悲痛处,双眸含泪,甚至他还毫无礼节,直接缓缓站了起来。因为久跪,站起来双腿还有些颤抖。当然也因此显得苏琮在一群成年人的包围注视下,格外的渺小可怜。
可也因此会显得苏琮一一己之力对抗,会格外的高大威猛。苏琮在心里默默盘算着,边歇斯底里的喊着,仿若情绪有些崩溃一般:“听懂了吗?夺情,官吏逢丧期,因帝王要任用,便需结束丧期毫不犹豫出仕为君王为朝廷献绵薄之力!而我苏琮正因为得十年教养,才知道我等男儿信忠义,求功名是为保家卫国,是为当那百姓父母官,治理一方!!”
——不能从礼亲引到忠君,而是另外开辟一说辞,直接将忠君拎出来。
苏琮感慨着,将自己内心揣测过千万遍的说辞,一字一字的高喊出来:“琮请教大人,请问在场诸位,当朝廷征兵时征徭役时,百姓有权拒绝,道自古以孝治天下吗?要孝顺父母,所以不去吗?”
“当朝廷征税时,百姓说家里老父病了需要用钱,道自古以孝治天下,所以不想交税就不用交税吗?”
一声一声的质问,似惊雷之声响彻寰宇。
朝臣们神色来来回回青青紫紫变了又变,好几个忍不住开口想要指着苏琮是偷换概念,是扩大对孝的定义。可偏偏因为踌躇,因为要思考未来,因为要权衡利弊,因为要小心翼翼揣测帝王态度。反倒是失去了先机,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苏琮雄赳赳气昂昂的仿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将军,带着挥斥苍穹的豪迈,继续道:
“所以以孝治天下,只是尔等金玉良言,但我苏琮信奉忠义,信奉天地君亲师,信奉的乃是君父治国!”苏琮用尽了全身力气,呐喊着,边再一次毫不犹豫朝帝王重重一磕头,端得是那个虔诚无比,恭敬至极:“皇上,自古以来这四个字,可何为自古一词?想当年春秋战国孔子也要游走各国,希冀君王采纳自己的学说。纵观历史,从源头开始论,那也分明是君出现在前,孔子一行在后。那为何要世人根深蒂固要以孝治天下?”
“琮不才,亦也是不服!今日朝臣若是用孝能够论的过我苏琮,那我苏琮认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名,用死给我生父苏承衍陪葬,用九族给苏承衍陪葬!如若不然,还请皇上慎重考虑,父母不慈,作为儿女用律劝说三回无效后,作为儿女可以断绝父母关系,作为儿女可以毫不犹豫选择对君父尽忠!”
“琮便是想不通,没道理父母可以肆意打杀大骂甚至卖儿卖女,而儿女却不能进行反抗。如此拔高父母权威,是在损君王的利益。将良民贱卖,是损鱼鳞图册我朝户口根基,是对税收对征兵征苦役不利!进而损我大周江山稳固!尤其是民间还有溺杀女婴风俗。谁都知道人口之重来源女子,开国之时更是鼓励女子婚嫁再嫁。可眼下杀女婴却屡见不鲜。作为父母将女子视作自己私有物,今日杀女婴,来日呢?”
“无视性命,来日亦或成暴丶民损朝廷威严!”
“所以纵容父母权威,是在损帝王之威!帝王才是唯一拥有杀生予夺之神!就连诸位奉为圭臬的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罪,那也是忠在孝前面。那为何允普通父母有此特权?不忠一词应该唯有皇上您才能评断天下人。”
“故此,草民斗胆,让天下饱受父母不慈的儿女,可以自立门户为帝王献上自己日后九族的忠义与热血!”
一连串震撼人心的话语,说的是飞速,完全让人插不进任何的话语。却又字字清晰,字字恍若惊雷,响彻苍穹。以致于在场所有人都有瞬间的茫然。
就连武帝都茫然了一瞬,才眉头一挑,露出些了然来。
感情不是孝道驳孝道,而是用征兵和户口为证,要自立门户创建新的忠君学说?
这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