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其他 > 宋穿之东坡妻 > 第107章

第107章

王家目前在婚姻市场上就是高不成低不就, 他们有很多钱, 与朝中许多大臣都有来往, 《和乐小报》更是让他们家名扬四海,但他们最大的弱点, 就是朝中无人, 对,没有自家人。

最有希望的王琨, 还在应天书院勤学苦读,连婚姻大事都推迟了, 王瑜近两年更不爱那些科举文章了, 他少时爱写华而不实的东西,这些年却愈发沈得下心去研究那些枯燥的算学和天文物理知识, 恐怕日后也会像王方一样,努力做个学问家,而不是政治家。

剩下的兄弟们都各自在努力着, 但资质有限, 能够到达的高度也有限。对于青神的人来说,除了《和乐小报》, 他们王家日后的发展,可能还比不上外来的苏家一家。

苏洵教学的同时也在写军事和政论着作, 这两年也陆陆续续发表了很多文章, 据说韩琦非常欣赏他,甚至想要把他挖到军中去,这也纠正了王浮以往对苏洵的刻板印象, 她还以为苏洵只是个单纯的文人,安贫乐道,淡泊名利,没想到他还是个重视军事,热衷研究用兵之道的军事思想家。欧阳修也对在报上发表了几篇文章的苏轼兄弟俩很感兴趣,相较于前世由益州知府张方平推介给欧阳修,他们已经提早进入了政治中心的关注范围。

而苏轼的二伯守制期满,回到朝堂,也屡次升官,很受赏识,所以给苏家兄弟提亲的媒婆有如过江之鲫,纷至沓来。

说回给苏轼准备生日礼物的事,好像苏轼近来愈发不好哄了,可能是与她一样,到了婚配年纪,程氏日日在家里唠叨他的婚事,安排他相见那些故人家的小娘子,他不堪其扰,总是住在山上的书院学舍里,不肯回家。

过一日是苏轼生辰,所以他提前一天回了家,程氏也不敢再说什么婚事,只为他准备了一大桌子好吃的。吃过晚饭,外面开始下雪,风雪愈烈,苏轼心中也不平静。

秦嵘家与王浮家沾亲带故,他母亲也常常在家聊一些王家的闲事,提到赵氏正在为王浮说亲,已经有了几个备选,打算开了春让王浮到府城去,与那些人相亲。苏轼便忍不住想,赵氏对他那么好,怎么没想到近水楼台的他呢?

倒也不是赵氏忽略了他,只因为王方常在家里说苏轼有状元之才,宰辅之能,而王浮常常“苏哥哥”长“苏哥哥”短地唤他,搞得赵氏把他当做了自家子侄,一方面为他骄傲,一方面又忧心,端看范公那样的人物,一生也是跌宕起伏,所受苦难非常人所能想象,她也暗中考虑过苏轼,但觉得王浮那般性格,在小地方闯祸也就罢了,若是到了朝堂之上,给夫君惹了事,谁也罩不住。更何况,她知道王浮的脾气,家里所有人都是夫妻恩爱,她从小就不喜欢所谓的小妾通房,嫁给日后必定是大官的苏轼,少不得要在这方面受气,她不忍心王浮受那般相思苦,总想给她找一个温和敦厚的夫君,就算没那么出众,但能够一生一世一双人,也算是圆满。

苏轼看着苏洵与程氏,他们夫妻俩相濡以沫多年,眉眼间都是对彼此的爱意,这让苏轼十分艳羡,一时冲动,突然开口问:“阿娘,你觉得十娘如何?”

程氏一头雾水:“王家的十娘?她自然是好的,你问这个做什么?”

“我是说,若我娶她为妻,如何?”

程氏笑了:“你可真是被我催得急了,这话怎么能乱说?她自小就容貌出众,极受赵姐姐的喜爱,你当女儿家如你一般,这么大的年纪,还未许亲?恐怕她家里早就安排好了,只是不舍女儿出嫁,多留两年,日后再出阁。”

苏轼喉头一痒,是啊,说不定十娘早就定了亲,只是赵氏没有对外宣扬,不然她怎么就独独漏了他呢?

“阿娘,先不论她有没有定亲,若我想娶十娘,阿娘会不会答

应?”

程氏的脸色一下子变了,冷冷地说:“你不是忙于学业,连家都不肯回吗?婚姻大事,自然由你爹爹做主。”

苏轼求救般看向他爹,苏洵知道程氏正因为苏轼考完试还不肯回家住而生气,也不敢惹她,便斟酌着说:“和仲,你的婚事尚可再议,不必急于一时,十娘很好,却不适合你,我想为你求娶孔氏女,或是我舅家史氏的女儿。”

他们夫妻俩对王浮的印象无疑是很好的,但这种好,并不在于选儿媳方面,王家虽然也是川地新秀,但终究是少了些底蕴,而且十娘跟苏轼性情相投,都是容易惹祸的性子,十娘又绝不肯低调行事,实在不适合做儿媳。

苏轼脸色发青,不懂为什么父母都不同意他与十娘的婚事,他年轻气盛,便顶了两句嘴,大踏步出了门,向着不知什么地方去了。

苏辙在门口叫他回去,他却倔强,不肯回头,一阵茫然之后,他奔着王家的方向一路疾行,冒着风雪敲开了王家的大门。

王家的门子把他引进门,心疼地帮他拍落身上的风雪:“小官人,雪大着呢,怎么出门不打伞?”

苏轼白着一张脸,问道:“十娘在家吗?”

门子答道:“前几日郑大夫来了,方才他们在暖房看药草,这时候应该各自用膳去了。”果然门子手边放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面片汤,浮着厚重的油脂和星星点点的茴香丶花椒,正是冬日里暖身子的好东西。

苏轼谢过门子的好意,独自穿过回廊,向着王方的书房去了。他来王家来得勤,从来不用下人招呼,路上看见他的侍女也习以为常,都道王方已经用过膳,正在书房看书。

待他到了书房门口,却听见王方与赵氏的说话声,其中还夹杂着王浮的声音,似乎是在争论什么。

“十娘,你不要太任性,女儿家怎么能不嫁人呢?祖母为了你的婚事,都急病了……”

王浮打断了赵氏的话:“明明祖母只是风寒入体,我都把郑大夫请来青神了——”

虽然郑为更擅长骨科,但他也是内外兼修的,因为在王家的医学实验室待过很长时间,如今更是蜀地出了名的杏林妙手。这次让他过来,是因为王家的商队在广南西路和大理采购的三七到了,她想研制出类似云南白药这一类的跌打损伤药,好让祖父的腿脚舒服一点。

“祖母就想看着你出嫁,你说一辈子不嫁,岂不是伤她的心?”老人嘛,总有这样的担忧,怕自己看不到子孙满堂,便喜欢催婚催生,尤其王浮,祖母最是关注她的婚事,整日念叨着。

“周家二郎与你年纪相当,你们也是从小玩到大的,当年三娘和周家大郎不成,周掌柜一直遗憾,总与我提你和二郎,你觉得如何?”

“我跟他太熟了,怎么能做夫妻呢?阿娘您别说笑了,这事还是以后再说吧,我还小呢,爹爹也舍不得我呀!”

房里传来王浮的嬉笑声,苏轼却像是被人用一盆冷水从头浇到了脚,要说熟,他和十娘可比那个周家二郎熟多了……

苏轼也不想进门打扰他们一家人了,浑浑噩噩地出了王家的门,家是不能回了,只能冒着风雪上山去,回到他的学舍,暗自神伤。

王浮出了书房,便听人说苏轼来过又走了,她觉得好奇,又想起明日就是苏轼的生辰,便笑起来,苏轼不会是想来偷看自己的生辰礼物是什么吧?

第二日,王浮准备好一大盒子新做的糕点,让李书文提着,踩着齐踝深的积雪,去苏家找苏轼,却被告知苏轼连夜上了山,并不在家中。

苏家看门的李伯说:“昨天二郎和大娘子吵了一架,神色恍惚,脚步踉跄,十娘子若是有空,多安慰安慰他吧。”

王浮看了看天,似乎还有下雪的征兆,李书文看她有上山的意思,连忙阻止她:“十娘,这个天气,可上不得山!”

“今日是苏哥哥生辰,他是个喜欢热闹的人,若是一个人待在山上,那也太可怜了。”王浮说着,就拉着李书文要上山。李书文拗不过她,只得抱着巨大的食盒,跟在她身后,深一脚浅一脚地上山去。

地上本来就有厚重的积雪,山路又难行,好几次她都差点摔倒,幸亏李书文扶着,只是她身上的披风和裙角都打湿了,走路更艰难了。

上一处陡坡时,王浮不慎滑倒,带着李书文也没站住,手里提着的食盒打翻在地,里面的糕点全都融在了雪泥里,王浮心疼地看着那些糕点,将盒子里残存的几块杏仁酥取出来,包在帕子里,放进了袖笼。等她到了苏轼的学舍,那糕点都有些微热了,苏轼正在窗前看着皑皑白雪发呆,看见她的身影,一下子神采飞扬,几乎是从屋子里冲了出来。

“祝苏哥哥生辰快乐,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