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两方人马接了头, 便一起向城内去。东京分外城丶内城丶皇城, 四条运河从城中流过, 一般称做“四水贯都”。四水即指汴河丶蔡河丶五丈河丶金水河,最大的一条是汴河, 《清明上河图》中所绘即为汴河沿岸风光。运河是城市的血脉, 承担了许多功能,其中最重要的, 就是运送来自东南部平原地区的粮食。
东京城有十三座城门和七座水门,水门夜间关闭, 城外有条名叫“护龙河”的壕沟, 宽达三十多米,简直令人叹为观止。护城河的两岸种满了榆树杨柳, 河上有系舟停泊,船上穿着褐衣短打或是赤膊袒胸的挑担工人,在船板上如履平地, 一时路过旁人家的船, 就会激起一阵水花和船中人的笑骂声。仔细看,那船上也有卖各种玩意儿的, 还有人守着小竈做饭呢!
看过了这河上的热闹,众人的视线又被雄伟壮丽的城墙吸引, 这些城墙显然已经有很长的年头了, 但似乎与普通城墙有所不同,定睛一看,水泥已经被应用在这些古朴的城墙上, 大约再过些年,全部城墙都会由水泥这种新兴的建筑材料取代。
穿过南薰门,宽阔的街道和拥挤的人潮映入眼帘。从皇城外的宣德门至外城的南薰门,这一条路是整个东京城的中轴线,也是四条御街之一,为皇帝出行所经,因此十分宽广,大约有两三百米宽。道路两旁都有御廊,允许商人买卖,是非常繁华的商业街道。
北宋城市里的坊市界限逐渐被打破,没有了封闭的坊市,因此在格局上颇具变化。住宅与店铺分段布置,如州桥以北为住宅,州桥以南为店铺,不过有的地方也有例外,住宅和店铺混杂的街道,如马行街,也是十分繁华的街区。大多数房屋都是两到三层,下面是店铺,上面可以住人,所以很多酒楼丶餐馆是通宵营业的,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再开张,与现代的灯火通明的大都市不遑多让。
“潘楼街丶南朱雀门外街丶马行街都是东京城里最繁华的街道,还有大相国寺,那里有最大的瓦市,十娘子有时间一定要去逛逛……呔,闲汉子一边去!”汪明跟在王弗所坐的马车旁,一边跟她介绍东京风物,一边打发那些看见他们衣着锦绣而凑上来乞讨的人,这些看起来衣衫褴褛的人,有时候比街道两旁挑着担子卖茶水点心的人还要富有,皇城脚下,能够立足的,都有各自的本事。
打小一起长大,汪明最了解王弗的性格,她喜欢那些繁华热闹有烟火气的地方,于是介绍了许多东京城里好玩的去处,王弗听得津津有味,有时也出声问上两句,因为她的老师刘夫子曾经住在东京,最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经常给她们回忆他少时东京的面貌。时过境迁,这座城市也有了许多变化,与他离开时已经大不一样了。
苏轼也是第一次来到东京,但对京中的事物不至于一无所知,因为他常和文同丶沈括丶范纯仁等朋友通信。不过王弗的热情也感染了他,让他因风寒而晕眩不已的脑子稍微清明了些,看着来来往往的车马人群,也露出了向往的神情。
“好些了吗?”王弗用手覆上他的额头,问他。
“好多了。”
“那晚上我们去逛街吧!”王弗笑眯眯的,神色狡黠,苏轼只好无奈地弹了她的额头一下,似笑似嗔:“都不知道心疼你的夫君,好。”
“谁说我不心疼了?我可心疼呢!你这病,就是要多走走才好呀!”反正她总有道理。
一行人走了许久,才到他们将要住进去的宅子。这里主要是居民区,因此很清净,而且程氏注意到,出入这里的马车都十分精致,人们的衣着也是低调但不失庄重的,看起来是读书人家比较多。她在心中暗暗盘算着:在东京买一栋地理位置这样好的宅子,需要多少钱呢?
宅子里收
拾得十分干净,各色家具也齐全,就是王弗的学生们可能挤不下,于是汪明又说,从巷子里直走出去半刻钟的地方,有一间赵家书籍铺,可以住几个人,于是他们就被安排到了那里。程氏越来越欣赏王弗的周到了,她肯定是早就想到了,吩咐好了,这汪明才会如此安排。
沐浴更衣又吃过晚饭,月上柳梢,华灯初上,苏家的大门悄然打开,露出来两个鬼鬼祟祟的脑袋。
“快走啦!”王弗催促着苏轼,苏轼吸了吸有些发堵的鼻子,加快了脚步。
“爹爹和阿娘又不会不让我们出门,你怕什么?”
“我没有怕啊,就是觉得这样比较好玩。”王弗牵着苏轼的手,今天她穿了一身水红色的襦裙,发髻高绾,头上插着珍珠发梳,侧后脑别了一枝栩栩如生的芍药绢花。她这一身干净清爽,兼之脸颊微鼓,皮肤幼嫩,完全看不出是已经嫁了人的妇人。苏轼则穿了一身暗红色的袍子,戴着高冠,下午的时候汪明说过,这东京的人,不分老幼丶富贵贫贱,都喜欢戴帽子,若是出门,一定要戴帽子,否则会被本地人欺生,敲诈了去。
两人顺着人流一直往前走,东京没有宵禁,晚上出来逛街吃喝的人比白天还多。街道两旁都是酒坊丶茶楼丶酒楼丶瓦子等店铺,但凡酒店,门前必有彩楼欢门,挂满了制作精良的花灯,招徕客人。车马盈市,罗绮满街,还有许多杂耍卖艺的在街边敲锣打鼓,呼唤路人围观。男子头上簪花戴帽,女子也不戴帷帽,像王弗苏轼这样双双出行的,比比皆是,看来风气十分开放和包容。
就这样逛逛停停,两人终于走到了一个繁华的闹市区,这里有许多摆摊卖小吃的,纵然晚饭早已吃饱,对于两个吃货来说,再吃“一点”也不在话下。
这里有个卖“酥琼叶”的,这种小吃,做法王弗也不陌生,是用早就蒸好的馒头,切成薄片涂上蜜或油,再放在火上烤一会儿,等到颜色焦黄,外表酥脆时用纸一包,随买随吃。
不知东京的酥琼叶与蜀地的有何不同?苏轼正待买上两包,却被王弗拦下,只要了小小的一份,两人一人三四片尝过了滋味作罢,还要留着肚子尝试那些没吃过的东西呢!
街边小吃真是琳琅满目,至于那些冷饮甜点,苏轼正想去尝,王弗飞来一个白眼,制止了他,生着病呢!转头便给他买回一碗温热的雪泡缩皮饮,这是用砂仁丶乌梅肉配煨苹果,去了皮的甘草和干葛白扁豆或炒,或放在火上炙烤出汁液,最后和水煎成的,有冷的有热的,具有解伏热丶除烦渴丶消暑毒的功效,最适合夏天晚上饮用了。
各大酒楼还有州桥附近,卖小吃的更为活跃,在那里可以见到时下几乎所有种类的小吃,若是见不到,那大概就是个人口味独特了。凡是这里售卖的,肯定是大家都喜欢的,卖得好的。白肠丶鸡丝麻腐丶红丝丶抹脏丶灌肠丶鹌鹑丶旋炙猪皮肉丶野鸭肉丶滴酥水晶鲙丶鳝鱼丝丶野狐肉等荤食,广芥瓜儿丶咸菜丶梅子姜丶莴苣丶笋菜丶芥菜等素菜,糖荔枝丶越梅丶金丝党梅丶药木瓜丶杏片丶金橘等水果果脯,糖糕丶栗糕丶花糕丶蜜糕丶糍糕丶蜂糖糕丶麦糕丶豆糕各种糕,还有百味羹丶鹌子羹丶三脆羹丶果术翅羹丶血羹丶粉羹丶石肚羹等百式花样的羹汤,就是现代常见的馄饨丶米线丶包子丶馒头,也是应有尽有,比现代城市的夜市更加热闹。
宋人管小吃叫“杂嚼”,十分形象,他们会做也会吃,且精于品鉴,若是让他们与现代人比,恐怕未必会落于下风,他们只不过是食材有限,在吃食上的奇思妙想和创造性利用,以及对待食物的认真敬畏,其实是值得现代人敬佩的。
在这夜市逛了一圈下来,王弗和苏轼出门前熏得香喷喷的身体已经大汗淋漓,且沾满了烟火气息,他俩却是浑然不知,依旧兴致勃
勃,张望着远处不知名的小吃摊。
穿过一座木结构的长桥,王弗看见对面街道旁有一座三层木楼,高大辉煌,飞檐脊兽,檐下挂满了精美的花灯,远远望去,就好像霓虹漫天,格外引人注目。走近一看,原来这并不是一座独立的建筑,它的侧边和后边,还有几座相同结构的小楼,共计五座,中间以飞桥栏杆相连接,彩带飘飞,红灯满挂,其上人潮如织。
桥头休息的卖桃老人万分骄傲地对他们说:“那是樊楼!整个儿东京最大最好的酒楼!”于是两人恍然,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樊楼,果然百闻不如一见,这座华美的酒楼,在诗词文章中频繁出现,在书信画稿中也是重中之重,原来竟真是如此煊赫辉煌,令人向往。
两人对视一眼:今日太晚,有时间一定要去逛逛。
时间不早了,两人也就不打算再逛下去,但就这么打道回府,似乎也有点不够尽兴。于是停在樊楼不远处的桥头,欣赏花灯夜色,正巧河边有个放焰火玩杂耍的艺人,火光一闪一闪,照亮了半片河面,人影交杂,河中两人的倒影相依相偎,格外温馨。
“惇叔,你走慢点!”一个蓄着文士胡须的中年男人在桥头出现,呼喊着身前面有怒色,奋步疾行的青年男子。
苏轼和王弗皆楞了神,这,年纪大的管年纪小的叫“叔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