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画堂春
嘉佑七年很快就过去了, 这一年,苏轼从凤翔府到泉州府任职,王弗在阿弃的帮助下剿灭了远岛海盗,李书文带领远航船队回了家, 这是发生在他们一家人身上的事。
放眼朝野, 仁宗的身体愈发不好,经历范仲淹去世的打击, 仁宗于正月末任命皇侄宗实为泰州防御使丶知宗正寺,基本确认了他将要成为皇位继承人的事实。
四月, 辽国国主李谅祚进献马匹, 求赐书,约等于表示求和的诚心,仁宗诏赐《九经》, 还把马还回去了。
五月,包拯被升迁为给事中, 任三司使, 过了几天, 仁宗又拜他为枢密副使。不久, 他因患病逝世, 终年六十四岁, 死后封赠礼部尚书, 谥号“孝肃”,朝野哀恸。
八月乙卯,诏以宗实为皇子, 癸未,赐名为“曙”,九月又以赵宗实为齐州防御使,进封巨鹿郡公。十月赵宗实婉拒所赐官职爵位,仁宗不允。
十二月,仁宗举行了宫宴,将后宫几位嫔妃晋了位,还颇有精神地接见了来自占城的使者,接受了上贡。但听民间传播的消息,仁宗的身体其实并没有好转的迹象,如今只是勉力维持,为了稳定民心,震慑外邦。
苏轼按规矩将泉州府的情况上报,但消息应该还没传到东京,临行前,仁宗曾让罗川出面交待过苏轼和王弗,可以便宜行事。王弗想着,在仁宗生命的最后时刻,能让他穿一次棉衣,看见海上贸易开放带来的改变,也算是不负仁宗的信任和支持。
阿弃受了教训,这些日子都十分乖觉,待在家里读书习字,王弗看他混在海盗窝里一个多月,学会了不少方言,便突发奇想,让他跟着接待那些外国商人。
他虽然有点懵,还是乖乖去了,第二天回来,对着王弗满嘴鸟语。王弗与他四目相对,颇有些无语。
“说人话。”
苏轼大笑,放下正在批阅的公文,走过来揉了揉阿弃的脑袋,道:“看来阿弃很有学习外国语言的天赋,学会了他们的语言,以后咱们和洋人打交道,就不怕被骗了。”
“你问问他,以后想不想去市舶司?”
阿弃捧着脸蛋,趴在王弗膝上,做出一副深思熟虑的模样来,半晌之后才说:“反正我也不知道以后能做什么,走一步看一步,到时候再说吧。”
王弗被他气笑了,拧了他的腮帮子,摸到里头的桂圆核,才知道他刚才说的可不是什么外国话,是他正在吃桂圆,说话含糊不清,故意耍她的。不过这孩子说的话倒有可能是他的真心话,不知道长大后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其实是很多人的共同困惑。王弗打算把他愿意学的,和自己觉得必须要学的东西教给他,让他自由发展,只要他开心就好。
“不过阿弃是真的有天赋,那大食商人教一句,学得快的也要花上一刻钟,他只用了半刻钟不到,就弄明白了人家的意思。”李书文正好来汇报事情,“林振玉我已经派人送回他父亲身边了,剩下那个,阿弃,她可是你的徒弟,你不管?”
阿弃“啊”了一声,苦恼地说:“男女有别,我教个女徒弟不合适吧?”
王弗朝他脑袋上敲了一板栗,翻着白眼:“你的本事,难道不是阿娘教给你的?竟然敢嫌弃女学生,真是能耐了。”
“不是,”阿弃捂着头眼泪都要飙出来了,“我是为她的名声着想,再说了,人家父母俱在,我怎么管?”
苏轼瞟了他一眼:“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你若是她的师父,便能名正言顺地照顾她。”
“我毛都没长齐,字都没认全呢!”阿弃实力拒绝,他身边有个死脑筋还暴力的陈留,就已经够他折腾了,再来一个,他实在顶不住。虽然小麻雀乖巧又
听话,但住在苏家,跟他们接触久了,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要是倒时候她想当什么女将军丶女宰相,阿弃还不得“吭哧吭哧”做苦力。
“祸都是你闯出来的,人也是你带回来的,苏迈,男子汉大丈夫,怎能如此没有担当?”
阿弃回来之后,就缠着苏轼给他取名字,苏轼把早就准备好了的一排名字列出来让他选,宿命般的,他还是选了“苏迈”这个名字。
“‘迈’意味着你经此一劫,迈过了人生的关卡,要学着有担当,负起你应负的责任。”苏轼如此解释道。
阿弃当着他的面点头如捣蒜,刚拐过墙角就开始跟陈留倒苦水:“你看阿娘随便翻翻书,就能给你取个好听又好写的名字,我的名字爹爹都想了好几年了,还是原来那几个,我都见过了,一点新意都没有,而且还很难写,我就挑了个笔画最少的,我聪明吧?”
迎头便撞上王弗,给他倒了个底儿干净,苏轼看他的眼神都有些幽怨了。
阿弃怂了怂,终于点了头,答应小麻雀正式入了他门下,成为座下大弟子。既然已经是大弟子了,也该有个正经名字,不能总叫小名吧?小麻雀生父姓邓,王弗便给她取名为“邓阙”,取“缺”的反义,希望她的人生能够圆满,这名字既大气又像她的小名,她很喜欢。阿弃倒是嘀咕,这根本不像女儿家的名字。
其实阿弃不是不想教小麻雀,只是小麻雀年纪比他大了一轮,当他的学生,他怕以后她被人嘲笑,反而生出怨怼之心,王弗又如何不知?阿弃要真是那等思想封建丶重男轻女的孩子,她早就把他丢到海里喂鱼了。
邓阙是个聪明的孩子,阿弃在岛上就看出来了,因此她在学习上简直是一日千里,都能赶得上天赋异禀的阿弃了。她这样好的资质,连王弗都有些心动,想和儿子抢学生,倒叫人哭笑不得。
王弗对邓阙的好,还引发了阿弃的嫉妒心。到了苏家之后,王弗亲自为她布置了房间,定做了不少衣裳,又打了许多首饰,还配了一个小丫头供她使唤,完全当女儿养起来了。她便渐渐养出了圆润的脸庞,肤色白皙许多,日常礼仪上也无可指摘,苏家上下都很喜欢她。唯独阿弃,出于对母爱的独占欲,总是从中作梗,搞得大家啼笑皆非。
刚开始,邓阙还有些拘谨,不敢多说话,多走路,生怕做错了事,惹了苏家人不快,甚至连书架上的书都不敢抽出来看,还是阿弃领着她捣了几次蛋,她才慢慢放下心中的顾虑,融入了苏家。
当然,跟着阿弃捣蛋的代价,自然就是跟他一起担罚。阿弃多年斗争经验,只要卷入旁人,王弗惩戒的力度,就会稍微轻那么一点点。邓阙和陈留,就是他的挡箭牌,不过,不久之后,邓阙在王弗的教导下,幡然醒悟,知道自己被他利用,师生情谊算什么,就要让他知道知道“姐姐”的能耐。
苏轼和王弗每日看着家里的三个孩子耍活宝,倒也觉得十分有趣。
万物覆苏,一片新绿从沿海开始染向内陆,北风过不了岭南,这里纬度低又临海,过完元宵节,就是开始忙农活的时候了。
新的一年,王弗开始从幕后转到台前,发挥她的作用,因着泉州府地处岭南以南,又是港口,各族聚居在一起,自然风气也比旁的地方开放,对于知府夫人常常莅临现场指导工作表示十分理解。
毕竟,那可是不用朝廷一兵一卒,就剿灭了远岛海盗的人。苏轼他们一家,已经代替蔡襄,成了泉州府新的话题人物。
王弗带人开始整理茶园,打算改进茶叶的加工和冲饮技术。茶叶可是大宋贸易中最畅销的大宗货物之一,游牧民族绝对离不开茶叶,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也开始爱上了茶叶这种饮品。
苏轼仿效
蔡襄,也在写茶谱,打算录入王弗种茶制茶的全过程,将新的制茶工艺传播给百姓们。
阿弃也有他自己的事情要做,他如今跟着王弗的学生们学翻译,同时帮助泉州府衙的工人衙役,和外国商人们进行交流。陈留则跟着王弗聘请的武学师父学习拳脚功夫,他不喜欢读书,王弗只要求他识字明礼就好。邓阙倒稀奇,她就喜欢黏着王弗,王弗去哪里,她就去哪里,跟着王弗也能学东西,便无所谓什么师父不师父的了。
随着商品的卖出,一批又一批的外国商人踏上了回家的旅程,他们这一次回去,船上装满了美丽的丝绸丶昂贵的瓷器和茶叶,还有广南西路产的糖霜。他们身后,是更多预备好了货物,打算与他们同行,到海外诸国兜售货物的泉州府小商人们。
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