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有很多人被痛风风湿关节炎折磨的痛不欲生,手脚关节变形,严重的影响日常生活,在中医看来这都是因为风寒湿累积,病痛之处虽然摸起来很热,但这却不是热症,是寒症,里寒严重时里阳外散,所以才会摸起来热。
半身不遂或突然一只胳膊无法工作,这在中医看来都属中风,根源在于身体气血两虚,补气的药常用黄芪、独活、防风、党参等,补血活血之药常用当归川穹等。而人参多用于补胃气,也就是肠胃津液,当病人胃气将绝(非常危险)时会不断的打嗝,脚上的冲阳脉几乎摸不到(冲阳穴是足阳明胃经的原穴,下方有脉,管胃气),此时要用独参汤,大剂的人参煮汤喝,用以补充胃气。
气血两虚多因房事频繁或工作操劳,有直接瘫痪的,也有顺着背后督脉上来造成手臂麻,都属于[风痹],脉象细微(代表血虚)跳动无力(代表气虚)同时跳动较快(代表有风)。
病邪侵入人体由浅到深是:病邪在络,皮肤会麻木;病邪在经,人会感觉身体沉重;病邪进入腑,会造成病人神志不清不认识人;病邪入脏,病人会舌头僵硬说不清楚话,口中流口水。会流口水唾液的原因是风寒包裹住肺,肺中的津液不能下,会反逆向上从口中出来,而心开窍在舌,此时可用甘草干姜汤。
在急救中风或脑溢血晕倒时,可以下针百会穴、人中穴、涌泉穴以及十宣放血(手指头脚趾头点刺放血),如果还没醒用病人左边额角的头发烧灰从左边耳朵吹进去,脑部瘀血会从口鼻处然后病人就会醒,因发为血之余,发灰破血力量很强。
身体无故发痒或生红疹,这是邪气进入经的表现,可用麻黄加术汤,若病人烦躁胡言乱语如同发狂,但不是实症的承气汤,而是虚症,此时可用防已地黄汤:防已1:甘草1:桂枝3:防风3。防已地黄汤不用煮,这四味药用米酒泡透后挤取药汁,再用二到三两的生地黄蒸取汁水,与前面混合服用。
中风也分寒热,寒缩热纵,寒症的中风病人肢体收缩绷得很紧,热症中风病人则表现为无力耷拉着。
金匮中的风引汤就是用于治疗热症中风的处方,病人是因为里虚久生热再遇到外界的风寒,因里热病人会不断的流汗,同时这个热为虚热,病人有虚热会有下利的情况。风引汤的处方比例是:大黄4:石膏6:牡蛎2:龙骨4:桂枝3:炙甘草2:干姜4:寒水石6:滑石6:赤石脂6:白石脂6:紫石英6。十二味药打碎过筛,每次用三到五钱用水反复煮沸,然后服用。处方中用干姜、桂枝和炙甘草补虚,龙骨牡蛎敛汗,去热用大黄和石膏,其他的石剂属于涩剂,止病人下利。
出自《千金要方》的千金三黄汤主治手足收缩抽筋,全身骨节疼,心烦燥热,怕冷不欲饮食,可用于中风较浅还认识人的情况,处方是:去节的麻黄五分,黄芩三分,黄芪五分,细辛五分,独活一钱,用五碗水煮至两碗,分两次服用。
细辛能壮里阳,与麻黄同用不会发汗太过,黄芩去上焦的虚热,黄芪固表,麻黄发肺阳,去除骨节疼痛,独活能协助麻黄发汗。若病人胃里难受,加大黄五分,口渴加瓜蒌根三分,怕冷严重加炮附子一枚。
治疗中风后病人若已经无法讲话,手脚收缩抽筋不听使唤,身体麻木无痛感,神志不清,无法自已转身。因病人体内寒热都有,处方思路是补气补血的同时去掉寒热,此时虽然病人有痰,但也不用祛痰之药,因病人已经气血双虚。处方用麻黄三钱,杏仁三钱,桂枝五钱,炙甘草五钱,当归川穹各五钱(病人血虚严重可用一两)石膏三到五钱,干姜三钱,人参三钱。煮的时候先煮麻黄去掉上沫,再煮其他药,石膏用棉布包裹,用量多时分多包以便煮透。
桂枝健脾整胃,干姜去虚寒,麻黄发汗排病邪,杏仁部肺中津液,人参补充肠胃津液增加元气,石膏去除因痰水累积在胸腔产生的热,当归补血,川穹将补充的血加速流到全身。服用时需将病人扶起采取坐姿,服后会稍微出汗,得汗则解病邪。
若病人平时晕眩很严重,甚至眼睛都不敢睁开,饮食无味,这是体内中间寒湿非常严重的表现,处方用白术通利三焦祛湿,用五钱,炮附子去寒用三钱,再加生姜两片,红枣十个,炙甘草三钱,甘姜枣用以补充肠胃津液健脾胃。
如今常见的痛风原因是肾脏功能代谢不好,导致废物进入肝中(水生木),造成肝虚,肝排不出沉积在体内,日久沉积在骨边(在西医看来也是同样,尿酸沉积在骨边),发病时会极痛,会肿起来而且摸着很热,多生于脚背脚踝处。
治疗痛风或类风湿性关节炎重症时多用乌头汤或乌头桂枝汤,对于膝盖胫骨四肢关节肿胀疼痛都可以用。病因是平时过食酸味或咸味食物,过酸伤筋(肝主筋),过咸伤骨(肾主骨)造成肝肾两虚。
乌头在使用时需要单独处理,用一两乌头棉布包裹,两碗水煮成一碗,过滤药渣后再加一碗蜂蜜(蜂蜜能解乌头毒,缓乌头药力)各煮至一碗,单独另放。
乌头汤用麻黄三到五钱,芍药、黄芪、炙甘草各三钱,四味药用六碗水煮两碗,先煮麻黄去掉上沫,煮好后每次服用一碗加入一勺熬好的乌头蜜再煮到八成份量(刚开始可用半勺,慢慢加量直至有头晕手麻的感觉)每天服药两次。
心脏有问题的人不可以用乌头汤,改用乌头桂枝汤(煮好的桂枝汤混合乌头蜜服用)。
过去历节(即痛风或风湿性关节炎)多生在富人身上,因其平时多酒色,运动又少,脾阳无法到达四肢,身体肉虽多但并无固表能力,在表虚后里又湿盛的情况下就容易得历节病。
临床在治疗脚气溃烂或者糖尿病足溃烂流脓时用矾石汤,用二两矾石稍煮一下后泡脚。脚气是因为体内湿盛,除了外泡矾石汤,还可以内服桂枝芍药知母汤,配合针灸三皇穴(阴陵泉,地机穴和三阴交)以及肾经的水泉穴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