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都市 > 作为神医,我有一个金手指 > 第25章 祛除瘀血

中医有个病名为“干血劳”,也属于一种劳症,多发生在女性身上,因为体内有瘀血造成气血流注不通畅,时间久了就成为劳,病人小腿或背部冬天脱皮掉粉末状皮屑,两个眼眶黢黑,身体消瘦,皮肤暗淡无光很粗糙。

体内会有瘀血是因为在脏腑下方是静脉,上方是动脉,身体有病变时血会从脏腑下方的静脉中渗出,停在三焦油网中或停在下腹部(曲骨穴处)。

人体血会膈俞,体内有血病时在背后膈俞会有压痛点,体内有干掉的瘀血呼吸时会有一个点固定的痛,在三阴交处也会有压痛点。女性干血劳多因瘀血在腹腔子宫中,会在小腹左边(冲门穴)有压痛点。

平时有这种情况时就可以用针灸治疗,用艾灸的热来化干血,比如可以灸章门穴(脾经募穴)关元穴(小肠募穴)和膈俞;下针可下血海穴(能消导瘀血止痛经)三阴交。

当被打伤或摔伤导致瘀血在胸腔,可下针公孙穴和内关穴(打通冲脉和阴维脉),内服小柴胡汤加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之药,再加一些当归,当归用以补血,因红花桃仁的破血力量强,不补血病人身体会虚。桃仁药力着重于三焦系统,并且因为带有油脂,会有长痘痘的可能;而红花药力着重于入血分,破血能力很强,不可多用(尤其是孕妇,最好别用,会有伤胎坠胎的风险)。

常见的红花分为川红花和藏红花,二者略有区别,川红花颜色深且气味浓烈,主入血分,藏红花颜色浅气味淡,入气分。虽然都有破除瘀血的功能,川红花偏重于身体的瘀血,而藏红花由于入气分,药力向上,偏重于去除头部的瘀血。

胸腔有瘀血还可用下瘀血汤,原方为大黄一两,桃仁三十个,去足的蟅虫二十个,因过去对于蟅虫是什么争议很大,有说是地鳖虫的有说是其他的,一直没有准确的说法。所以蟅虫可以用三菱莪术或者川红花,牛膝替代,此外还可加入活血化瘀的王不留行。

王不留行味苦性平,入血分通血脉,不仅能去除瘀血也能外用止血(比如外用的王不留行散,是金疮药),也可用于妇科调理月经,通乳汁。

可用大黄四钱,桃仁四钱,川红花二钱,王不留行三钱,牛膝三到四钱搭配使用。将五味药打粉与蜂蜜混合做成大药丸,服用时取一丸药用米酒煮,一碗煮至八成,去渣服药。服后瘀血会随着大便排出,排出的都是黑色的瘀血块。

胸口受到撞击打伤产生瘀血,气闷时,当手头没有药时,可下针足少阳胆经的肩井穴(下针不能太深,会引起晕眩)和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左边痛下左边肩井穴配合右边的足三里,肩井穴用同侧,足三里取对侧。肩井穴将闷气和瘀血向下导入胸腔,足三里将之再向下导,从大便排出瘀血和躁气。孕妇不可以下针肩井穴,肩井气向下冲会影响胎儿。

下瘀血汤除了用于胸腔有瘀血,也能用在女性生产后瘀血未排尽引起的腹痛(痛是刺痛而非绞痛或抽筋般疼痛)。

当瘀血停留在膀胱(因击打阴部或小腹造成太阳表证拖太久,表邪进入膀胱引起膀胱过热,膀胱中血管破裂出血),造成病人中极穴关元穴处疼痛且皮肤紧绷,小便不通畅,此时就要用桃核承气汤,桃核承气汤由调胃承气汤(大黄芒硝炙甘草)加桂枝桃仁组成。

桃仁用三钱,起破血行血化瘀作用;桂枝二钱,大黄四钱,芒硝和炙甘草各二钱,用七碗水煮成三碗,最后下入芒硝化开,每次服用五分之一,每天服用三次。病人脉象有沉涩或弦细,舌苔有青紫色斑或齿痕时就代表体内有瘀血。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