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有瘀血需要排出,但是当病人有流鼻血,吐血,大便带血或女性血崩月经不止时就需要止血了。
经常流鼻血的人尺脉一定会浮起来,眼睛周围一圈和眼白会有发黄。尺脉是肾脉,下焦之脉,尺脉浮就代表肾中有热;肝开窍在母,是藏血之脏,当肝中有蓄热(即发炎),就不能藏血了,此时肝木会克脾土,脾土的黄色就会上冲到眼睛(平时喝酒喝的很多的人,眼周也会发黄,同时眼白混浊,代表有湿热在肝中)。肾热加上肝热,热就会向上,过热血会离经叛道,产生流鼻血的情况。
以十四岁为界,十四岁以下的孩子身体受到外界风寒后体内化热,此时流鼻血是人体的一种自我调节,可以使得热有地方宣泄,热宣泄了就不会发高烧,代表小孩体质很好,不用刻意去止流鼻血,小孩流鼻血多发生在冬天到春天中间天气寒冷的时候。
十四岁以上从夏天到秋天的天气很热的时候流鼻血(多发生在女性身上),多是阳明热,因阳明过热加上天气热,血液流动会加快。
流鼻血可以下针天府穴和侠白穴,止血以后若眼白还有晕黄,代表病还没去,还会再流鼻血的。
人吃的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后营养会储存起来,慢慢的供给身体,储存时有着体内阴(汗、血)和阳(器官运作的动能)帮助。存储的阴能固收阳,使阳潜藏在体内,当阴伤(大量出血,下利,汗流不止或身体有脓疮)时不能给病人用发汗药,否则阳不能潜藏,会上冲引起[阳亢],病人会怕冷发抖,癫狂甚至眼睛直视无法闭眼睡眠,这都是体内阳将绝的表现,很危险,此时要用大剂的补气血的药救急。
没有太阳表症但平时脸色苍白无血色的人多为阳虚,正常人血应该停在肝中,阳虚的人血管会弹性不足容易破裂出血,血逆行向上会引起流鼻血。此时若脉象轻按就有并且跳动无力,重按下去却摸不到脉,此时病人很可能就有便血的情况;若病人一直咳嗽就会伤到肺阳,肺阳虚后肺中血管易破损,病人就会咳血。
人体阴阳互相制衡,阴虚阳会失守,阳虚阴会失守,头部的阳虚会引起流鼻血,体内阳虚就会大便带血。
酒味道浓烈是入血分的,并且性寒,经常喝酒,寒最终会进入肝中,时间久了造成[肝阴实],此时血不能完全入肝,会有一部分停留在心和胃之间,将周围的静脉挤破病人会吐血。经常喝酒的人饭前如果不喝酒就感觉食之无味,这就是胃已经寒掉的体现,胃寒后胃的蠕动会变缓,如果在有咳嗽严重,胃会不正常的蠕动,造成胃中血管破裂,也会引起吐血。
正常人的脉跳动是很稳定的,当病人血不足,身体五脏会互相争血,脉象会左右跳,摸脉时会感觉脉一会在手指内侧,一会在手指外侧。
孕妇血不足就不能滋养胎儿,容易引起流产,且流产后恶漏不止(一月多次月经,每次只有两三天,持续很久,就像红楼梦里王熙凤那样);男性血不足容易盗汗遗精夜尿频繁,就是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症,这只是止失精,壮阳需要如天雄散等药。
病人吐血中间带有咳嗽,这是肺中的问题,若没有咳嗽只吐血,这是肠胃的问题,刚开始吐血时可用大剂的甘草干姜汤(,又名二神汤,炙甘草2:干姜1,三碗水煮至一半),吐血严重,到最后人都虚脱了还在吐血就要用柏叶汤。
柏叶汤由(侧)柏叶、干姜和艾叶各三钱组成,三味药用六碗水煮两碗,煮好后加入三钱阿胶化开。原方中煮药还需要加马通汁(白马大便的汁水),因血离开血管后,一部分吐出,一部分会进入肠中,为了防止肠中血干燥堵塞大便,所以会用到马通汁,因不易获得,可用哺乳期婴儿的小便代替,都不加也可以,加阿胶替代。
侧柏叶入阴分,性稍寒,能止血(侧柏叶偏重止肚脐之上腑中出血,如吐血;阿胶侧重肚脐以下出血,如妇科病滴漏不止,在妇人血极虚时却又可以补血助经。身体好的妇女经期不可以用阿胶)。干姜温胃,使胃能正常蠕动,防止止吐血后又再次吐血;艾叶行经血,使血归经,可将即将吐出的血逼回血脉中。
如果病人大便带血,并且血排出来是黑血,代表出血地方距离肛门很远,在肠胃中血中氧气已经没了,所以颜色会很深。此时用黄土汤治疗,黄土汤症的病人除了便黑血外还会有呕酸(胃酸反逆)的情况。
黄土汤中用甘草白术健脾整胃,促进消化吸收产生新的血:阿胶用于止血;便血的人一定会伤到血,用干地黄补血;便血除了血虚也会造成里寒,加炮附子去里寒;黄芩去胃中发炎;再加灶心土或伏龙肝(不易获取,可以用赤石脂替代)修补破裂的伤口。病人呕酸非常严重时可加三钱的旋覆花和三钱的代赭石,将反逆的胃酸压下。
处方中甘草、干地黄、白术、炮附子、阿胶、黄芩等量使用,三钱即可,赤石脂加重可用到五钱。七味药用八碗水煮至三碗,每天服三次,每次一碗。
黄土汤治症多是胃附近出血,经常看到胃出血、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都是黄土汤症。
治疗时如若病人是吐血加便血,可以用黄土汤和柏叶汤为基础进行加减。此外在治疗精神错乱,昏迷幻觉,不断的摇手(或其他动症),也会用到黄土汤,因土能胜水而平木,肝为木为风,风性不定,会引起动症(比如眼珠乱动)。
病人若大便带鲜血,那就是痔疮,出血部位在直肠处,如果先排便再排血,是外痔,先排血后排便属于内痔,血便混合是大肠炎,外痔有痛而内痔无痛。
痔疮的产生原因是小肠湿热下注,用赤豆当归散,赤小豆味辛(或甘酸)性平,能行水散血,消肿去热毒,当归补血润肠。将赤小豆泡发芽后晒干与当归一起打粉,然后服用,使用时可加槐花(专治痔疮)和大黄芒硝(使大便软化,减少排便是时疼痛感和伤口破裂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