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都市 > 作为神医,我有一个金手指 > 第38 章 胸口痛等心脏问题

中医认为,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本身是不会得病的,外来病邪进入心脏遇见心不断跳动产生的热就会消散,心脏会出问题只有两个方面,第一就是心本身的结构问题,比如瓣膜闭锁不全等,第二就是里面有堵塞,比如动脉血管堵塞。

中医治疗注重对症,只要你有这个症状,就可以用治疗这个症状的药,哪怕同样症状的两个病人检查出来是不同的病,所以很多时候不同的病用会用相同的处方,同样的病会用不同的处方。

中医的生理系统中有个心包,就是包裹在心脏周围的一层肉膜,与西医认为的胎儿在母体中长出的第一个器官是心脏不同,中医认为胎儿的第一个器官是肾,肾是先天之本(后天之本是脾),只不过这个肾无法看到,是一团气或者说一种能量,一段时间后肾水生肝木,肝又主筋,心包膜就是筋的体现,肝木再生心火,这时才会观察到胎儿的心脏跳动。

人体内有横膈膜和纵隔膜,当病邪进入横膈膜,病人疼痛是从胸胁部向着胸口,中医名为“逆抢心”;如果病邪进入纵隔膜,疼痛点在胸口,而且是从胸口痛到后背,从后背痛到前胸;当病邪进入心包,病人痛在一个地方持续不断的痛,痛起来会有心慌的情况,这就是所谓的“悬心痛”,症状很特殊,好似心脏悬空在胸口。

在摸脉时标准速度是一个呼吸跳动五次,吸气跳动两次,吐气跳动两次,吸气和吐气的间隔跳动一次,这个呼吸是以医生的为标准,并且在跳动五十四或五十五下后会停顿一下,如果脉象跳跳停停那就是炙甘草汤症。

在病人里极虚是若摸到寸口脉跳动微弱无力,而尺部脉又细又直弹性很差,病人一定会有胸口痛。这是因为正常人寸口脉大且略浮,尺部脉小且沉,当寸脉微弱,尺脉弦,就知道肺气已虚,病在上焦。寸口脉跳动无力代表阳不足,弦脉(细直紧绷)代表有水有寒,体内的阳气被水气阻隔被寒束到,肺气无法正常舒张,闷在胸口,所以这里一定会痛。

这里的胸口痛是因为虚,如果是实,那就要区分是热实还是寒实,热实的话就用大陷胸汤,寒实则用三物小白散。若病人没有发热发冷的症状,只有呼吸急促,代表是有东西堵塞,可能是痰,那就用祛痰的药,也可能是异物堵塞,用催吐剂将异物吐出即可。

偶尔的胸痛彻背背痛彻胸,并且痛是隐隐作痛,并不是很强烈的刺痛,伴随气喘咳嗽呼吸急促,寸口脉沉且跳动较慢,关脉细小跳动较快。这种属病症较轻,是有浊气停积在心肺之间,多发生在需要弯腰工作的人身上,工作时流了汗后背毛孔大开,后背又有风扇空调等,风寒从外界进入身体。

在治疗这种较轻的病症时用瓜蒌薤白白酒汤,用一枚瓜蒌实,二到三钱薤白,以及七碗米酒,不用加水直接煮至两碗,分两次服用。瓜蒌实散心气郁结,能去痰饮去湿,可将心肺之气打开,利胸腔阳气。薤白有的地方称野小蒜在我国西南地区经常食用,作为中药它味辛性温,是滑利散结的要药,主胸痹刺痛,利中膈浊气,去中焦的寒湿浊痰。米酒色白入肺,并且酒性上升,能将瓜蒌实和薤白的药力提升,将中膈郁结的浊气打开。

当病情更进一步,病人无法躺下,一躺下就胸口痛,代表病已经进入纵隔膜,此时不仅有浊气还有痰,躺下后痰会在纵隔膜移动引起胸口疼痛。此时用瓜蒌实一到二个,薤白三钱,制半夏三钱,米酒十碗,一起煮成四碗,每天服用三次。制半夏偏重祛痰,而生半夏着重去水,在金匮玉函经中提到制半夏是将生半夏以热水反复洗,也可以用生半夏和生姜一起煮,以生姜解毒,如今很多制半夏经过各种工艺虽然毒性已经没了,但药力也几近于无。

前面所说的“逆抢心”是因为病邪在横膈膜造成发炎,横膈膜的气就会上逆,会看到病人胃胀,无法吞食,又有气郁结在胸口,胸腔胀满,从胸胁痛向心脏,这是实症引起的胸闷胸痛,用枳实薤白桂枝汤。

枳实薤白桂枝汤用四枚枳实,三到五钱薤白(可加重),一钱桂枝,四钱厚朴和一到二枚的瓜蒌实,五味药先煮枳实和厚朴,用五碗水煮成两碗,去渣后再煮其他药,稍煮一会就可以了,煮好的药分三次服用。

病人胸闷胸涨一定会用到枳实,枳实利胸阳,能打开胸隔郁气,入心能生小肠津液。腹部因气胀满一定会用到厚朴,厚朴行胃气,将郁气与浊痰从心到肺再到肠,一直向下排出身体。桂枝壮心阳,将心火向下导入小肠。

还有一种胸闷胸痛是因为虚,身体极虚时上焦的阳气不能下降堵在上焦,胸腔阳气增加压力变大会引起胸闷胸痛,而上焦阳气不能下行是因为脾胃虚寒中焦气衰弱,所以处方思路就是健脾整胃,将中焦气补足,可以用理中汤。

当痰水停积在心包,就会损伤胸阳,病人的症状是胸口隐痛缓痛,呼吸不顺畅似乎有东西堵塞,特别是吸气困难而吐气稍微好些,寸口脉细直紧绷,口不渴,躺下症状会更严重。

此时可用茯苓杏仁甘草汤或者橘枳生姜汤,两个处方略有不同,茯苓杏仁甘草汤用偏重于水停积在心肺之间或者心包上,而橘枳生姜汤偏重于痰停积于心肺之间或心包。

平时痰很多时也可以用麻杏甘石汤或者千金苇茎汤,区别是麻杏甘石汤症痰容易吐出,千金苇茎汤症的痰不易出,会有一直梗在喉咙胸口的感觉。

茯苓杏仁甘草汤用茯苓3:炙甘草1的比例,再加入杏仁,三味药用十碗水煮成五碗,每天服用三次。杏仁能润肺补充肺中津液,将肺部通道打开。茯苓利水,将心包的水沿着三焦系统从小便排出。甘草的甘味能缓,喝药后能将药力在上焦挺留更久,更好的排除病邪,临床使用时若病人有心阳不足(寸口脉跳动无力)可加入桂枝,增强心脏力量。

橘枳生姜汤症的痰多停积在心脏下方,处方由橘皮,枳实和生姜三味药组成,使用时可以橘皮用八钱,枳实三钱,生姜四钱,用五碗水煮成两碗,分两次服用。橘皮辛香发散,能去心脏下方的寒痰。枳实清理心脏周围的痰和浊气。生姜散胃中停积的水,这个水是痰形成的源头。新鲜橘皮和生姜煮水则可以治疗打嗝不止,是因为胃里有寒水,影响到胃的正常蠕动,胃的上冲就会打嗝不止。

人体上焦健康才能控制下焦,当上焦虚,就无法控制下焦,会看到有的病人一咳嗽就会遗尿,此时需要强肺阳,只有打开心阳,肺阳才能强起来,就一定会用到枳实。这也就是为什么大承气汤中会用枳实,当肺阳强起来,肺中的津液就能进去大肠,帮助润肠排便。

心脏如果间断性的疼痛发闷,而且病症会随着气候改变而改变,特别是天冷时会反复发作,这是因为有寒湿停积在上焦,与大小青龙汤症的气喘咳嗽一样,体内病邪会与外界气候改变呼应,也就是同气相求。

在治疗这种病症时可以用薏苡仁和炮附子一比一打粉使用,每次服三到五克,每天三次。用薏苡仁祛湿,炮附子去寒。疼痛会间歇性是因为胸腔有湿,受到外界寒冷气候影响,湿就会累积,产生痛,而天冷了血就会更多的流入心脏,会缓解部分湿产生的压力,过一会身体热起来,血又会退,痛则继续来,如此反复。

五脏中心喜寒,所以心脏有问题的人平时穿薄一点反而会更好,也可以睡前用冷水冲脚,因为脚是人体距离心脏最远的部分,脚上的热度是由心产生传导到小肠再传导到脚,脚冷后会反过来作用于心脏,加强心脏的力量。

前面所说的“悬心痛”是因为有痰湿堵塞在心包,承认不仅胸口痛而且胃里也会不舒服,食不下咽。治疗“悬心痛”可用三钱桂枝,三钱生姜以及五钱枳实,三味药用六碗水煮成三碗,分三次服用。生姜散胃中寒水,将痰形成的源头去除,枳实打开胸隔,清理心脏周围的浊痰,桂枝强心阳,增强心脏功能,三味药配合使用打开心脏周围郁结的气排出停积的痰湿。

纵隔膜和有痰湿引起的胸痛彻背背痛彻胸,最轻的症状用瓜蒌薤白白酒汤,严重点可用瓜蒌薤白半夏汤,非常严重时就要用乌梅赤石脂丸。病的起因是因为五脏太寒,并且寒集中在身体正中,五脏运化功能不正常,湿就会累积在胸腔。纵隔膜和心包都属筋,肝主筋,乌梅味酸,入肝。生附子入肾,能补肾阳不足,去肾的虚寒。蜀椒是辛辣的,辛入肺,能去肺虚寒。干姜温中,能补脾胃。这样肝脾肺肾就都能被温补,从根源上去除病邪。

乌梅赤石脂丸用乌梅1:蜀椒10:干姜10:生附子5:赤石脂10的比例,五味药捣碎后混合蜂蜜做成药丸,每天饭前空腹服用,每日服用三次。赤石脂属于涩剂,多用于病人下利不止,在此使用时为了防止被热药去除的湿再回来。

不论是心脏结构问题还是心血管堵塞引起的心脏病症,病人一定会有失眠,大便不规则,手脚冷,胸口痛颧骨处红色(刚开始是粉红,逐渐暗红最后甚至会变黑),手指尖刺痛的症状。所不同的是结构有问题、心包中痰湿太盛时病人背后第五椎(心俞穴)会有压痛点,胸口痛是闷痛在治疗结构问题一定会用到瓜蒌实。如果是心脏动脉血液堵塞,耳朵内的心点会有压痛,胸口会剧痛刺痛,会有地图舌的情况。

使用针灸治疗心脏问题时可以选择足太阴脾经的公孙穴和手厥阴心包经的内关穴(公孙内关胃心胸,胸闷胸痛气喘咳嗽等问题都可以用);足阳明胃经的厉兑穴以及心脏三针,三个穴位是巨阙穴(心之募穴)、关元穴(小肠募穴)和天突穴(此处有气脉经过),三针下去后心脏郁气会下降到第十椎下第十一椎上,再扎针于此处泄气。还可以选择心包经的曲泽穴郄门穴 (心包经郄穴,能止痛);还有手少阴心经的少府穴、神门穴和少府穴(下针时由神门穴对着少府穴下针)。

心脏动脉血液堵塞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血管的大小并没有变化,只是里面有异物堵塞,第二种就是因为各种原因血管变细。选择药物用活血化瘀的药加开胸隔的药再加入心的药,可以用黄芩三钱黄连二钱(苦味入心),阿胶三钱(不煮生用)川穹三钱桃仁二钱丹皮三钱这些活血化瘀的药,枳实三钱(去胸闷),桂枝三钱(降逆气,强心),炙甘草(炙过后略苦,入心)和炮附子一枚(固表,因心脏有问题的人会不正常的流汗或盗汗)。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